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18 07:32: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挑食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本活动以游戏导入,通过倾听蔬菜宝宝的对话,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盘,让幼儿认知几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和味道,培养幼儿不偏食、主动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

  活动照片、jpg

  教学策略

  本次活动,从情感出发,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将平时看起来极为普通的蔬菜,变成可爱的会说话的蔬菜宝宝。幼儿与蔬菜的互动,使得幼儿从心底里喜欢蔬菜,并愿意用行为——品尝蔬菜来表达对蔬菜的喜爱。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有助于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1.突出现代教学模式,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讨论,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2、以探究为主线,围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四种蔬菜的外形特征———回忆已有经验——观看课件了解蔬菜不同的营养价值——品尝蔬菜熟食拼盘”,激发幼儿对蔬菜的热爱”。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蔬菜的热爱。活动过程中教师将蔬菜的营养价值以生动有趣的蔬菜娃娃展现出来,极大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尝一尝使幼儿能更形象的认识了解四种特殊蔬菜。

  活动目标

  1.能认识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四种蔬菜;能说出蔬菜的基本特征。

  2.尝试品尝特殊味道的蔬菜;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

  3.喜欢吃有特殊味道的'几种蔬菜。

  活动准备:

  课件、蔬菜拼盘。

  活动过程

  一、出示兔子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请来一位动物朋友,看,她是谁?咱们和她打个招呼吧。

  自述:我是兔妈妈,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家做客!我准备了很多菜。

  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四种蔬菜的外形特征。

  1、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互相说一说这些菜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

  2、谁来说说你认识哪种菜?它是什么样子的?

  芹菜:是什么颜色的?长得怎么样?闻一闻,有什么味道?一起小结:芹菜是绿色的,细细又长长。

  胡萝卜:什么颜色的?胡萝卜两头一样吗?一起小结:胡萝卜是橘红色的,一头粗,一头细。

  木耳:什么颜色?小手摸一摸,什么感觉?一起小结:木耳是黑色的,干干硬硬的。

  香菇: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闻一闻什么味道?小结:香菇是褐色的,矮矮胖胖的。

  三、回忆已有经验,联系生活,乐于接受几种特殊味道的蔬菜。

  1、这几种蔬菜你吃过吗?你吃过什么菜?

  2、欣赏课件图片:这是什么菜?看起来样子怎么样?想不想吃?

  四、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课件,了解每种蔬菜不同的营养价值。

  这些蔬菜,不但好吃,还很有营养呢!小朋友,你知道这些蔬菜宝宝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我们来听听蔬菜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分段播放课件,依次提问两种蔬菜:胡萝卜宝宝怎么说的?芹菜宝宝怎么夸自己的?

  香菇宝宝有什么好处?木耳宝宝怎么说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这些蔬菜宝宝交朋友吗?

  师幼小结:原来每种蔬菜都有不同的营养,如果和所有的蔬菜宝宝交朋友,多吃蔬菜,能使小朋友的皮肤怎么样?(光滑),大便?(通畅),身体会怎么样?

  五、品尝蔬菜熟食拼盘,激发幼儿对蔬菜的热爱。

  1、告诉你个好消息,兔妈妈把菜已经做好了,小客人们快来呀!

  2、先闻一闻,什么味道?想不想吃?

  3、 请小朋友拿一个小盘子,每一种蔬菜都选一点,到座位上细细品尝吧!(音乐)

  4、教师巡视:兔妈妈问她做的菜香不香?我听到一种吃东西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吃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呀?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吃木耳,木耳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表扬吃得快的:真是不挑食的好孩子!吃得真干净,兔妈妈看了肯定很高兴!只要不挑食,多吃菜,我们就会长得漂漂亮亮,健健康康!)

  六、延伸

  吃完的小朋友把小盘子拿上来,我们一起把剩下的蔬菜拿回班里洗一洗,摘一摘,送到伙房,让叔叔阿姨做好了给别的班小朋友尝尝,好不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得出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结论,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按幼儿人数准备吹泡泡的工具若干、肥皂水、各种形状的图片若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吹泡泡带幼儿进活动室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舒老师带来了一样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

  2.教师:“这个玩具有很多种玩法,你看,今天老师是怎么玩的。”(教师吹泡泡)教师:“我来吹泡泡,你们来抓泡泡,好不好?”(放吹泡泡的.音乐,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进入活动室)

  3.集中幼儿坐下来后提问:“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那我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来吹吹看。

  教师示范吹一个大泡泡:你们都猜对了,原来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二、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泡泡工具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泡泡工具,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那你们猜猜,它们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再请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认识记录表

  教师:“我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这一栏都是吹泡泡的工具,那一栏里都是我的猜想,刚才我们用了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圆形,那我就把圆形的卡片贴到我的猜想里。”(教师操作记录表)

  4.下面的工具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那它们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5.幼儿操作贴图片到我的猜想里

  三、幼儿实验(三张桌上放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工具和泡泡水)

  1.请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拿一个工具和一瓶泡泡水来吹吹看,看你们吹出来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再换一种泡泡工具玩一玩。

  3.集中幼儿坐下来,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用不同形状的工具都去吹了吹,玩了玩,那结果它们吹出来的泡泡形状跟你刚才的猜想一样吗?”

  你刚才的猜想觉得三角形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去吹了一下后发现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吹泡泡,幼儿自己拿卡片填写记录表)

  4.正方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吹泡泡,幼儿自己拿卡片填写记录表)

  5.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四、延伸活动:

  探索五角星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杯子、勺子、温水、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糖。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试,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2、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因为里面有糖)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

  二、教师示范小实验

  实验一: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师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现在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 实验二:观察盐到哪里去了?(请3-4名幼儿来同时操作)

  师:老师这里还有盐,你们谁也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糖和盐能在水里溶解。

  三、幼儿实验

  a)认识材料。

  师:现在老师先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桌上有什么东西?

  b)幼儿动手实验。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上杯子、一个勺子、还有果汁粉,操作时可以自己选其中一样东西放到你的杯子里,作小眼睛看看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调查表,我想请你们把做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你们做好后啊,在可以溶解的东西下面的打勾,在不可以溶解的下面画圈。 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变化?

  c)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四、教师实验

  五、结束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

  (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活动反思:

  大自然的水、雪、冰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又有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隐藏其中,利用孩子们身边感兴趣的“冰”来引导他们探索、发现、学习和玩耍。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知道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对科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是受益不浅啊。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观察胡萝卜、白萝卜,学会从颜色、外形、味道等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比较,找出其不同点。

  2、 学习词:桔黄、光滑、甜甜的。

  3、 懂得不挑食,应多吃蔬菜。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胡萝卜、白萝卜若干,切成小块的两盘萝卜及牙签,小白兔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以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入主题。

  “小兔子们,我们去拔萝卜吧!”幼儿每人拿一个萝卜,说出萝卜的名称。

  2、 比较两种萝卜的'异同。

  把拿胡萝卜与白萝卜的幼儿交叉坐好。

  (1)比较颜色:看一看,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形状:比一比,它们形状一样吗?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学习并运用词:光滑。

  (3)尝味道:请幼儿吃切好了的萝卜,每人尝两种,讨论:白萝卜和胡萝卜各有什么味道?

  3、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

  白萝卜里外都是白的,圆圆的或长圆的,皮很光滑,吃起来甜甜的;胡萝卜里外都是桔黄色的,长长的有点尖,皮不光滑,吃起来有点药味,也有甜味。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应该多吃。

  活动反思:

  通过适宜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由外到里的有序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进行感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还有就是让幼儿进行猜测萝卜皮和萝卜肉的颜色是否一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 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7-12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3

科学活动教案【荐】03-11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2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12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3

【精】科学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