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30 12:3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在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和其他领域相结合,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为此,我特别设计了这个浪漫且充满温暖的语言综合活动“温暖”,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看、听、说的环境,调动幼儿爱说、愿说、爱做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枫叶卡片若张,邮票一张,小纸条六张,邮筒一个,房子、火炉、棉衣、被子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近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收礼物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一位邮递员叔叔送来一个大包裹请老师签收。原来是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的圣诞贺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挑战

  栏目组的叔叔阿姨说,我们需要通过六关才能得到这份礼物,这些考验题目就藏在这些小纸条里面,请依顺序打开。

  三、基本部分:感受温暖

  1.打开第一张纸条:请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试着念念散文诗。

  圣诞老人、花纹、枫叶和散文诗……

  2.打开第二张纸条: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小声地念。

  老师根据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温暖”,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一起小声地念。

  3.打开第三张纸条:

  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看见了枫叶?把它当做什么?

  最后怎么样了?

  教师根据情境发展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动物们的温暖,并创设情境表演小动物们到枫叶里面的动作。

  4.打开第四张纸条: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把枫叶当房子、棉衣、伞,来给自己温暖,你们是用什么使自己温暖的?

  教师启发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一些图片。

  5.打开第五张纸条:我们也有很多物品或方法使自己在冬天感到温暖,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小动物换成自己,念一句话或散文诗,如“冬天来了,天冷了,我钻到房子里面挡霜冻”教师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学用散文诗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做相应的表演。

  6.打开第六张纸条:一起朗读散文诗,感受温暖。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那丝丝的温暖。

  在温暖中,幼儿得到了卡片。

  四、结束部分:传递爱

  我们温暖了,可是还有一些人却住在透风的房子里,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棉被过冬,没有火炉烤……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温暖吗?老师也愿意,我想把我这份礼物,这份充满爱和温暖的卡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愿通过画画画出来,把我们的爱传递出去。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送上自己的祝福,邮寄出去……

  活动反思

  活动以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圣诞贺卡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这也正是本活动的目标。

  “温暖"不容易表达,所以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多次运用情景表演让幼儿充分感受温暖,体现整合理念,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让孩子们懂得爱,懂得给与,和帮助,善待每一个人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渲染和提升幼儿关爱情感的培养,才能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小百科: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

  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乐器一件。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2、让幼儿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叫乐器发出声音。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叫手中的乐器发声。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相邻的两组幼儿交换乐器。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4、利用实验游戏,叫幼儿懂得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体碰撞后发生震动产生的。

  配班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为什么吗?配班教师: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用这面大鼓来伴奏。”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震动而发出鼓声)。

  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叫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幼儿尝试叫所有的`物体发声。

  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在自身和活动室找出声音,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叫它发出声音的。

  (1)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叫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2)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寻找发声的物体。(幼儿自由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叫它发出声来 )请个别幼儿说出发声的物体是什么,怎样叫它发出声音的。例如,桌子会发声,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发生碰撞就能发出声了。

  2、操作活动。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种子、橡皮筋等制作乐器。教师出示自制乐器,请幼儿说出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老师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相互讨论并进行乐器制作。

  提问: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样发声的?请有代表性的幼儿回答并进行乐器演示叫自制乐器发出声音。

  三、分辨声音

  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小鸟的叫声。第二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刮风和打雷的声音 。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鸟叫的声音好听,风声和雷声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听到风声和雷声很害怕。

  2、听录音“大自然的声音”幼儿找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幼儿懂得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

  4、教师小结:大自然中万物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了好多声音,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当中轻轻的说话,不免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进行伴奏 。

  五、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想象这像谁发出的声音。

  2、提供动画片,听一听有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动物走路的声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科学教案4

  设计意图: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准备: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过程: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医生讲解内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结:

  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人类的健康,也做一个科学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

  结束: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关。

  2、运用材料自由操作,获得小球减缓速度的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橡筋、席子、积木、沙、记录表A、B、铅笔)

  2、VCD机,(有关斜坡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滑梯没有?滑下来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戏,请你们用积木、纸板搭成滑梯,看谁的小球滚得快。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球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幼儿自由议论,将自己发现的说出来)

  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

  (老师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儿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关系。

  “在下斜坡时滑得太快会很危险,得想个办法减慢速度,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小球滑得慢起来。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个小球同时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球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黑板简单记录)

  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好!那我们就把我们发现去告诉开车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

大班科学教案6

  目标:

  1.知道水稻有根、茎、叶、果实,是粮食的一种,是一种植物。

  2.了解水稻的结构特点和水生植物,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在操弄中学习表达描述性的`语言。

  准备: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每人一株水稻、牙签、水稻生长视频等。

  进行:

  (一)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确认名称。

  桌上放的是什么?你知道它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引导幼儿在操弄中感知水稻的一些信息,教师巡回,收集信息。

  1.带着问题观察:仔细观察水稻,它的身上有哪些秘密?

  2.集中交流:树立水稻的结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简笔画)

  (三)幼儿第二次观察——补充性过程。

  1.验证刚才小朋友的发现,进一步观察他的秘密。

  2.集中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添画。

  (四)知道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幼儿观看视频)

  水稻生长在哪里?它的生长需要谁的帮忙?

  (五)师幼小结:水稻有根、茎、叶、果实,是粮食的一种,是一种植物。它的根生长在水田里,是一种水生植物。

  (六)延伸活动:了解大米制品

大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 了解神州号的特征以及宇航员在飞船里的生活,并尝试用绘画表现。

  2. 对宇宙飞船和宇航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神州号发射的信息有所了解

  2.神州号发射的图片若干

  3.绘画材料

  4.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提问:你们听说过神舟九号飞船吗?分享一下你的信息?

  2.观看交流(

  1)请幼儿观察参加神九发射的宇航员。

  (2)通过观看体会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的.生活。

  3.观察操作

  (1)逐一出示神州号飞船从发射到返回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提问:神州号飞船在哪里?神州号的火箭上有什么标志?

  宇航员乘坐在飞船的哪个部位?宇航员在飞船里是怎样生活的?(怎样行走?物品是怎样摆放的?服装是怎样的?)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4.联想创作。

  引导语:

  我们的航天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真了不起,造出了这么先进的宇宙飞船,他们还在不断地研究,以后的宇宙飞船肯定还要先进。 小朋友想想看,我们将来造的宇宙飞船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

  (1)指导幼儿绘画出宇宙飞船和火箭的主要特征。

  (2) 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区角活动中学折火箭。

  2.提供各种积木与废旧材料,在幼儿学会制作飞机的基础上,制作火箭、飞船、航天飞机。

  3.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宇航员的资料,通过介绍、交流,知道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

大班科学教案8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我利用幼儿日常熟悉的垃圾生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各类生活垃圾,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环再用,并通过分类操作,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了环保意识,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塑料袋、废旧电池、果皮、废纸、树叶等废弃实物或照片。

  2、做纸浆的工具、三个垃圾桶、白色卡纸和水彩笔。

  3、有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什么是垃圾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呢?”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教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处理垃圾?”

  教师:“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教师:“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败的菜叶这样没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有机垃圾。

  (1)教师:“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2)学习词汇:有机垃圾。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3)看影像资料(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3、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资料(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以保护环境。

  (2)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资料(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废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教师:“废电池是有毒垃圾,乱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长庄稼或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它进行单独回收,专门处理。

  (4)经验扩展:“还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观察“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1)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纸可以做成纸浆再造出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 ‘可回收垃,圾’,学习词汇:‘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类。

  1、看影像资料(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录像片段。

  提问:“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记。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

  (1)教师:“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3)出示贴有标志的三只垃圾分类装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4)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 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这儿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师幼共同欣赏彼此设计的标记并说出其含义。

  (6)欣赏儿歌:

  小朋友 讲卫生 废弃物 不乱扔

  归好类 可再生 节资源 保环境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的意义,做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大班科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尝试连接现象,知道"连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物体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发现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有的要辅助物。

  2、能根据需要辅助物连接的材料的特殊结构,找到合理的'连接方式。

  3、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连接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

  了解物体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

  难点:

  寻找辅助物来连接。

  活动准备:

  1、布条、绳子、扭扭棒、勾子、回形针、筷子、兵乓球、纸盒。

  2、活动图片活动过程:

  一、快乐连接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快乐连接"的游戏,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想个办法让你们两个能连在一起。

  二、我会连接

  (一)请幼儿把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一:绳子、布条、勾子、扭扭棒、回形针。

  2、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说一说。

  师:你刚才连的是什么?;本文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为什么它们会连接?

  小结:用了勾、绑等方法把同一种东西连在一起。因为他们开可以勾、可以绑。

  (二)请幼儿把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二:筷子、兵乓球、纸盒。

  2、让幼儿操作,并发现它们不能单独连接。

  师:这些材料为什么不会连接在一起?可是它们也想和好朋友连接在一起,你们能用刚才的那些朋友来让他们连接吗?

  3、在材料一中寻找辅助材料来帮助它们连接

  4、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请了谁来帮助他们连接?

  小结:这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连接,但通过了朋友的帮忙他们也能够连接在一起。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连接,看看它们连接在一起会怎么样?

  三、生活中的连接

  1、出示图片(插头与插座、水管与水龙头、钢筋连接等)。2、观看图片,了解连接给我们带来方便与美观。

  师:小小的连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四、活动延伸:找连接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的连接,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11

  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引导幼儿将自己搜索到的关于眼镜的信息进行介绍。(隐型眼镜、老光镜、滑雪眼镜、太阳眼镜等),介绍其名称、作用、什么人戴等。

  2、教师归纳小结:眼镜的品种很多的,有各种特殊作用的……

  二、体验感知

  1、今天我们开个眼镜展览会,与眼镜来个亲密接触。要求思考:

  (1)戴上眼镜和不戴眼镜有什么不同?

  (2)你戴的.是什么眼镜?

  2、幼儿尝试戴各种不同的眼镜,感知它们的不同。

  3、交流分享:你戴了什么眼镜?有什么感觉?

  4、分组讨论:戴眼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说出各自的理由。

  5、教师小结:戴眼镜有好也有坏,好的可以帮助人们保护眼镜,给生活起装饰作用。不好:吃热的、跑步、运动时很不方便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三、游戏分享

  1、刚刚我们动了很多脑筋,现在我们做个头脑风暴的游戏。

  2、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提示进行猜猜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玩水中发现水灌进瓶子与水从瓶子上小洞流出时水流的不同变化。

  2、在玩水中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三大盆水;瓶身有一个洞的瓶子和瓶身有两个洞的瓶子,数量大于幼儿人数;记录表;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玩过水吗?喜欢玩水吗?用什么材料玩过水?

  二、初次尝试玩水

  1、提出要求:四人一组,用瓶子玩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拿瓶身有一个洞的瓶子玩水。

  3、交流玩水过程中的发现:(1)把瓶子压下去灌水时瓶口有水泡泡冒出。

  (2)瓶子灌水后一半沉下去,一半浮在上面。

  (3)小洞里流出的水像喷泉。

  4、教师示范玩水,要求幼儿观察小洞里流出来的水的情况:说一说,像什么?水流有什么变化?

  三、再次玩水,证实猜测。

  1、出示瓶身有两个洞的瓶子(一上一下),请幼儿猜测:瓶子灌满水后,两个小洞里流出来的水一样吗?哪个洞喷出的'水远一些?

  2、出示记录表:(?表示想,小手表示做)

  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让幼儿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然后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操作,并提出问题:上面的水近,下面的水远,为什么?

  四、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贴或画在空白处,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区角活动:

  重点指导幼儿在科学角绘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初步了解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对声音感兴趣。

  3、知道制造噪音是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同时也能避免听噪音。

  活动准备

  1、声音:切菜的声音,接水的声音等。

  2、准备容易发出声音的物品:铃鼓、装有黄豆的小瓶子。

  活动过程

  一、倾听声音。

  1、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在歌声中体会声音的美好与神奇。

  2、教师:声音的本领可大了,不仅能告诉我们谁来了,还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地用耳朵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触物游戏

  1、体验猜测声音的乐趣。

  教师:声音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请你上来随便摸一样东西,并让它发出声音,小朋友要猜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请幼儿上前游戏,让其他幼儿一起听辨声音,并说说自己的听辨理由。

  三、操作活动,继续感受不同的声音,了解物体的振动会发出声音。

  1、教师:看!桌子上那么多的东西也都忍不住要发出声音了,可它一个人发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帮助。请你们去试试看,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2、请幼儿逐个用自己桌上的东西发出声音,大家一起听辨声音,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1、组织幼儿倾听录音机中播放的不同声音

  切菜的声音

  马桶冲水的声音

  可怕的声音

  敲门声

  打雷声

  救护车声音

  台风

  2、说说自己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3、幼儿自由交流:自己听过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声音,特别是要谈谈听到不喜欢的声音时,是什么感觉?(不舒服、心烦、害怕等等。)

  五、介绍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儿避免听噪音。

  1、教师:不好听、乱糟糟的声音我们叫它噪音,噪音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害处。

  经常听噪音,耳朵会变聋,还容易得心脏病。

  2、引导幼儿积极讨论。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应该怎么办?(捂住耳朵,或者离开那里。)

  六、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学习控制音量的礼仪。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上课发言要声音响亮是为了让别人听清楚;人多地方说话声音轻是为了不影响别人,不制造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场合来确定声音的轻或响。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6

大班科学教案06-13

《花》大班科学教案02-28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2-23

大班科学教案:风01-02

【热】大班科学教案02-27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02-27

大班科学教案【热】03-01

【精】大班科学教案03-01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