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2 08:1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坚持写日记,二是爱护图书,通过三年半的习惯篇的学习和平时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习惯。早在一、二年级时,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并经常贯彻要保护书籍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爱护书籍,对于爱护书籍应该做到哪些要求,学生也能了然,所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启发学生说说保护图书的方法,并通过进一步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习惯养成情况。学生基本能总结,于是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修补已经破损的图书,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显然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从不动手,因此,在课堂上,发现很多孩子都不会修补,即使会修补的也做得很粗糙,由此我让学生总结,修补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做的,而且不管如何修补都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样,因此关键还是要靠平时的爱护。 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师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对于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到树立典型,榜样示范,耐心指导,持之以恒。

  1.《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地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效果明显。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及课前预习(阅读《补充习题》中的相关资料)说说植树的好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诗歌时,我抓住“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句话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是本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课文核心。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达的表层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之大。并通过阅读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树的具体好处,在此基础上,了解“绿色工厂”、“绿色的希望”、“绿色宝库”等词语的具体含义。

  最后,在共同朗读植树标语中,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学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本课的学习,以读贯穿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初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生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第二段,着重指导读好对话。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分清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并结合语言及前文内容,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朗读体会“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

  院”“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等词语,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3.《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预习先完成课后第四题,课堂上教学第二自然段就结合课后第四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味出“吹拂”、“洒落”写出了春风、春雨的柔和,“烂漫无比”表达了春天里万物萌发,颜色鲜明美丽,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中国人历来是喜欢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迹。本单元的课文可谓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诗两首》中也安排了这两首关于春天的诗,展现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致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发现。

  在指导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看图、查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读透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日的美丽。再品读诗歌的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看看诗人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诗眼“乐”,也就能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了,也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了。

  5.《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由于课前孩子们早就做个这个实验了,所以苹果里藏着五角星早不是什么秘密了,也就没什么玄机而言。本以为这篇课文很容易就讲透,可是课堂上却没那么顺利:有些孩子连苹果里的五角星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从大处说什么叫创造力了。这节课我上得心灰意冷,我决定采取办法补救,我不允许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学得一知半解。于是利用第二天早读时间,我进行了回炉教学,我首先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把课文读透,接着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从而判断我和小男孩各自说的苹果里到底有什么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列举了多个关于创造力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力的魅力,感受到人物打破常规思维而创造奇迹的魅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回到课文,孩子们的理解就比上一课深刻多了。经过这样的回炉,也让我更加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简单与不简单,有时就看你如何运筹帷幄。

  这是一篇童真童趣的文章。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中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 课文的开头先概括介绍了邻居家的小男孩。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新本领”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这个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当小男孩要向“我”显示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新本领时,“我”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这么说?进而体会“我”根据自己切苹果的经验,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里面是什么”。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朗读,把小男孩的天真活泼与“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充分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小男孩切苹果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画出文中描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而产生图案的句子,引导学生与通常的切法进行比较。结合实物演示理解句中的“拦腰切下去”“横切面”“清晰”等词语,帮助学生读通这些句子。

  6.《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整篇课文叙事形象生动,语言简炼,人物丰满,言简意赅,韵味深长。

  学习“遇到难题”这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感悟人物特点。“攻克过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的对比描写,“40多年的研究”“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他满意的”的列举数字,让大家感受到格罗培斯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也为后文终于茅塞顿开设计出最佳路径埋下伏笔。

  “受到启发”中,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路径设计方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这部分内容,我直接放手,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画出两种卖葡萄的方法,比较结果,思考哪种卖葡萄的方法好,探究好在哪里。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组织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连平时课上经常沉默寡言的人也积极举手发言:许多园主把采摘下来的葡萄放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结果却是很少有卖出的;而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只要你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结果却是在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这里的葡萄最先卖完。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思维得到了体现。他们惊讶地发现,卖葡萄的老太太就是那个“换一种思维方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她卖葡萄的方式与众不同,却体现着人文的温情与魅力:她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在此基础上,再研读格罗培斯的设计,引导学生们发现总结他这样设计路径与老太太的异曲同工之处:采用与众不同、顺其自然的方式,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让大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也就顺其自然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想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时我遵循了这一原则。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精读课文时,主要抓住重点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复研读,挖掘文本内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重点学习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如:“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等等。

  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合作。合作的过程,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的、接纳的过程,也是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特别地强烈,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8.《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潜心和文本对话,纷纷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①第二小节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张飞“嚷道”“捆来”,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鲁莽”“草率”的猛张飞跃然纸上。孩子们读起张飞的话语都饶有趣味。了解了张飞的态度,孩子们又谈起刘备的表现。从“生气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们看出为了诸葛亮,刘备对自己的结拜兄弟都动了火,足以说明他的“诚心”。②在体会“恭恭敬敬”一词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恭”字的含义,底下的小字加一点,其实是“心”的变体,这个词语就表示对发自内心的尊重别人,从而在词中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③体会刘备的一些行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站在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孩子们体会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敬重。④抓住时间词“半晌工夫、一个时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还告知他们刘备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体会他的谦虚有礼和不耻下问,更深入地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9.《祁黄羊》教学反思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教学这一课,我主要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这句话为切入点,先从理解句子意思开始,然后提问:祁黄羊为什么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后来又为什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在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我把它分成两个层次进行。课堂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3——7自然段,即“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即“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很糊涂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效果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深刻地体会祁黄羊的品质,我采用了想象表达的形式。我说:“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我说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当亲戚朋友听说此事,又是什么反应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仅深刻体会到了祁黄羊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当教学到后面,我又抛出问题:“祁黄羊举荐了他的儿子祁午,朝中大臣听说了,会

  有何反应呢?再次点击中心。之后我又给学生们补充了有关祁黄羊的故事,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祁黄羊形象在学生心中更为稳固了。

  10.《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出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下几点方法:

  一、在对比中了解剧本的特点

  课文导入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记叙文比较一下,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找到了不同点: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括号内的不用读。“幕起”即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我还特地说明:我们把只有一幕的戏,叫做独幕剧。一幕以上的戏叫做多幕剧。

  二、在分析中感受人物品质

  课堂围绕几个问题展开:①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出来?②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③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学生很快找出了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从管家和公仪休的对话中体会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阿谀奉承和无奈。学生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了他拒收礼物的原因:“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 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三、在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排练进行即兴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体会。第一组的学生表演完后,全班同学对于他们的表演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因此在第二组表演的时候,学生相对来说更投入、更淋漓尽致了。

  11.《永远的白衣战士》反思

  本堂课我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教学目标很明确,抓住了“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寻找、讨论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三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在交流句子的时候,不能混起来讲,要帮助学生分清这句话是属于哪个“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三个词语,更好地感悟课文。

  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受感动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认真读读,细细品味。这样,不仅能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加深了对“白衣战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但是,可能由于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课堂交流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学习起来有点被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适应各种教学方式。

  12.《“番茄太阳”》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文章的主线——“我”的心情变化入手,抓住“作者在对你说什么”,“有着怎样的情感和心情”,带领学生阅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

  必要的教学资源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时,我有机地拓展了本文作者卫宣利的生平介绍。第一位学生朗读情感并不到位,未能读出“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交流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马字的由来。

  2、师生惧有关汉字的其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过博物馆吗?都去过什么博物馆,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汉字博物馆去看一看。

  二、新课

  (一)自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来到汉字博物馆,我们首先要买票入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再给大家读一读,读对了,就请进去参观吧!

  2、学生以掌握的识字方法独立自学。

  (二)诵读

  正确读文,互检互查。

  1、读出本课自己画出的生字,请别帮助自己检查。

  2、学生互读课文,互相正音,共同进入汉字博物馆学习。

  (三)交流

  理解内容,拓展知识。

  1、读文,师:参观了汉字博物馆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汉字的知识,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谁想当汉字博物馆的讲解员,向大家介绍这节课你所获得的有关汉字的知识。

  (四)写字

  以人为本,激发写字兴趣。

  1、参观了汉字博物馆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博物馆的馆长也来到这里,要给同学们发纪念口,前提是同学们必须把本课的生字写得正确、美观,有信心吗?

  2、巩固识字,正确书写。

  3、观察老师范写过程,认真书写。

  4、评价书写,为态度认真,写得有进步或有示范作用的同学颁发纪念品。

  (五)练习

  1、找朋友

  汉gu 铸tong

  距gui 需xu

  似ju 范hua

  龟si 统biao

  兽shou 标zhu

  骨han 化fan

  2、本课的生字里,哪几个字能组合成词?

  如:容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成立了探究识字小秘密研究小组,并首次在校园里进行了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把各小组通过的活动所发现的识字小秘密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你们愿意吗?

  (1)研究小组的建立采取自愿、自由、自主的原则,即学生自原参加,自由结队,自主活动。

  (2)老师作适当调整,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搭配。

  (3)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

  (4)研究小组每周活动一至二次,地点可以在学校里,同学家里,草地上,每一个阶段,各小组在班上根据交流所发现的识字小秘密,并打印在稿纸上贴在学习园地里。

  (二)交流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老师筛选其中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结果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三)完善

  学生对照教材上的识字四步法完善自己的识字方法。

  1、读书,根据提示弄清识字四步法的含义。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大家结合识字实践,结合具体的字讨论解决。

  2、学生自己把识字新法补充在黑板上。

  (四)实践

  1、师述:看来,只要有探究的精神,就会知道很多识字的奥秘,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看看这些识字方法自己窨掌握没有呢,请自读短文《一个字》,看谁自选与本课的生字交上朋友。

  2、交流自学所得

  包括:本课生字读音;识字方法。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识字四步;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理解程度,交流故事谜底以及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也为这个字编一个谜语。

  (五)写字

  酒里的短横不要丢掉。猜字犭的第二个不出头。者字的第二横要写长些。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

  主持人:同学们好,幸运53节目又与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李小勇,今天,我们要去字谜城一游,途中要闯过五个关卡,优胜者得到丰厚的奖品,快随我一起闯关吧!

  二、猜字谜

  读一读:女字多变化

  女和马字在一起,我有一个好妈妈;女和古在一起我姑是个科学家;

  女和老字在一起,我和姥姥在乡下;女和且字在一志,我和姐姐上学啦;

  女和未字在一起,我的小妹真听话。

  三、填一填:女和丑字组成();我们都是小()()。

  女和乔字组成(),我们从来不撒()。

  女和生字组成(),人人都有一个()。

  女和息字组成(),敲锣打鼓娶()妇。

  答案:妞,娇,姓,媳

  四、我问你答:

  例:问:什么字,四笔八个头,中间有水不外流?

  答:井字四笔八个头,中间有水不外流。

  什么字,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怕风,

  秋字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怕风。

  什么字,有心走快,遇食就可餐?

  ()字,有心走快,遇食就可餐。

  什么字,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

  ()字,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

  什么字,一个白天跑,一个夜里行?

  ()字,一个白天跑,一个夜里行。

  什么字兄弟十个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字兄弟十个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什么字,去一人还有口,去一口还有人?

  ()字,去一人还有口,去一口还有人。

  答案:慢、也、明、克、合。

  你又学会了什么识字方法?

  五、巧识汉字:

  一条小河,两岸杨柳。这是()字。

  两口相连,空中高悬。这是()字。

  又进村来,鸟语花香,这是()字。

  和自己家人做生意。这是()字。

  你能自己编个字谜吗?

  六、听话猜字:

  老师在卡片上写8个字:大乙心二公飞义六。请同学们读一读,全部记住。然后他说一句话,请同学们立猜一个字

  1、两根棍儿横着放,上棍短来下棍长

  2、又伸胳膊又*腿儿

  3、两根树枝打*儿,*内有个鸟蛋儿

  4、像只鸭了游,又像弯弯钩

  5、三条小鱼游,围住弯弯钩

  6、一根树枝往下弯,两只鸟儿边上站

  7、胡子两边分,嘴巴撅成三角形

  8、两个小不点称,抬根长棍棍儿。一个小不点儿,棍上跳着玩儿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和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发明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只……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区分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身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迸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需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身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时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学校: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保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和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假如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安排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和时发现、褒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和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安排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我在执教《学会看病》(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一文,理解忐忑不安时,是这样做的: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呢?

  生:忐忑不安是指心神不宁,心中不安的意思。

  师:你通过查词典理解了这个词语。

  生:忐忑不安是说心一上一下的,不安定。

  师:你很会思考,能从忐忑二字的字形上加以分析理解。让我们来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

  生:因为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一个人去看病还没有回来。她很担心。

  生:我还从这份担心中感到了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因为她爱儿子,所以才担心他。

  师:说得多好啊!如果你是这位母亲,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儿子啊,你到底在哪里呢?怎么还不回来呢?

  师:一位母亲正在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孩子。

  生:我会站在窗前,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想:儿子啊,你快回来吧!以后我再也不让你一个人去看病了。

  生:我真是一个冷漠的母亲,你都病成这样了,我还让你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师:母亲为自己的言行深深地自责。

  生:我会把大门敞开,守在门口,焦急地转来转去

  生:我的心会疼痛地缩成一团。

  生:我会觉得这个时候过起来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师: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描述非常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作者是多么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亲忐忑不安的心吧。

  【反思】

  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以我忐忑不安地为起始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积累写一个小片段,学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想不到,我通过对忐忑不安这个词的层层引导,竟然使学生对词语及文章的感情体会那么深。因此,我对词语教学的感受就是:理解词语,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否念出词典的`解释,还要引导学生将释词扎下根去,具体化地理解体会,然后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训练才更落实。

  一、将释词扎下根去,能让学生将词语与形象体悟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我没有满足于学生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上对忐忑不安的机械的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探求忐忑不安的原因,依据学生自己积累的表象勾画出母亲忐忑不安的形象。于是,一个个忐忑不安的母亲在师生的相互启发下变得越来越丰满。学生不仅在词语的工具性方面得到了理解,人文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启迪。

  二、将释词扎下根去,能让学生将词语与生活感悟建立密切联系

  课后布置的作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积累之中。只有将词语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的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才不会出现用词混乱的现象。学生通过写自己生活中的忐忑不安,让这个词在自己的精神领域埋下了种,扎下了根,势必会成长为学生心灵之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而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那些简单的、机械的死记硬背所无法比拟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要求:

  1、加强识字教学,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课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观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激活学生的经验,使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会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过程: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面对的是六、七岁的蒙童,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第一位的要求是能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

  一、引言激趣,大胆猜测

  读书之前,为了造成悬念,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并借助贴画,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国最大的城市在哪里?并贴出上海全景图点出14多万人口,世界最高的塔是什么塔?亚洲最高的塔是什么塔?贴出广播电视塔并说明是世界第三高塔,随即引入课题“东方明珠”。

  [这样导入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

  二、自读尝试,在课文中找寻兴趣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要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喜欢”和“能读”上来,而不是理解多少。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尝试小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并且知道文中有几句话,几个自然段,每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懂得课题为什么叫“东方明珠”。

  (2)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圈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3)及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在读通阶段,学生感知的是课文一幅轮廓式的鸟瞰图。

  [低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知识少,教师对学生“自读尝试”的引导不可忽视]

  2、细读课文,突出重点,理解词句,采用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挂图,投影,演示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1)观察“明珠”,兴趣激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说说有几句话?(两句)

  ②指名读第一句,观察“东方明珠”的挂图,知道由11个圆珠球,6条腿组成,并且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③指名读第二句,理解“美丽的名字”,想想你们吃的、玩的东西有好听的`名字吗?(比如吃的有:汉堡包、娃哈哈、酸奶、喜之郎果冻、qq糖、沙琪玛……,玩的有:溜溜球、碰碰车、滑滑梯……)“东方明珠”名字美在哪里?

  ④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⑤齐读第一自然段

  ⑥尝试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名字

  (2)表现“明珠”,其乐无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重点词句。

  ①理解“像一个巨人”,从哪里看上去像人?“巨”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高而大?(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再读出塔的壮观。

  ②理解“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哪些颜色?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五光十色的东西?(节日的烟花、彩虹、圣诞树,舞台的灯光……)闭眼想橡“东方明珠”五光十色的情景,师描述,在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看到塔上成千上万盏灯亮得像一个小小的太阳,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一会儿像飘荡的彩云,一会儿像飞舞的浪花,一会儿像闪烁的星斗,美丽极了。学生睁开眼睛美美地读这句话。

  ③尝试背诵

  (3)赞美“明珠”,又增新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展开想像

  ②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指名读。

  ③当你看到这段美丽景象你会怎么赞美?假如你站在塔下会问什么?(如这座塔是谁建的?什么时候建成的?建了多长时间?总投资多少?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④尝试背诵这自然段

  [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具体可感的观察实物,看图像,演示等入汽船引导理解,根据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在“乐”和“趣”上下功夫]

  三、巧识字形,乐趣横生

  1、“摘苹果”游戏识字,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贴上生字苹果,再让学生摘下自己会认的生字苹果,并告诉大家自己的识字方法9如用“加一加”的办法说“头”——“大”字加二点;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了”,“子”去掉横……)鼓励学生把较难记的生字苹果摘下,与同学交流,互相请教学习,说得好,老师就把“苹果”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2、写一写,评“小书法家”奖

  (1)学生在书上描,再完整地写一遍

  (2)指名板演,参与评价,大家评出写得好的字和写得好的笔画,画上红圈圈,指出不足,再修改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的印象。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要激励学生在有地的活动中巧识巧记,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通过读书和图文直观感知理解课文,东方明珠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印象,在这个基础上,要求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电视塔”,可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开动脑筋,用不同的方式“做电视塔”,可用硬纸粘成,上面标明各部分的名称,也可用泡沫塑料拼成,立体感较强,还可用橡皮泥捏成五颜六色,比较好看。

  [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一会儿看课文,一会儿查资料,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1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7-21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