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17 08:06: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美术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美术教案范文汇编5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 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 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 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 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

  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

  1、 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美术教案 篇2

  课标要求: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1.背景

  2.印象派绘画

  3.印象派音乐

  4.印象派的贡献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1.现代美术

  2.现代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阅读本课的引言: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令世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具有什么艺术价值?进入现代以后,艺术界又有哪些新发展?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文字阅读框《音乐领域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为什么要让同学们先理解音乐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呢?我们来看一下本目内容的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找同学分别阅读教材P74第一自然段: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水文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材P74最后一个自然段: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两个自然段说明了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板书:1.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请同学们看教材P74图《贝多芬》,并阅读第二自然段小字,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在教材P74上面的文字阅读框中节选了两段贝多芬的名言,其中第一段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段文字经常用来解释贝多芬的音乐巨作《命运交响曲》。

  板书: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还有哪些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其中《第三交响曲英雄》是献给他心目中给人类带来自由、平等、博爱新时代的英雄——拿破仑的。当拿破仑称帝并背离法国大革命理想时,贝多芬把题词改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贝多芬共有九部交响曲,教材中说:“他的九部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

  教材P74本目内容的倒数第二自然段对古典音乐有进一步的说明,请同学们阅读参考。

  那么,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同学们对贝多芬的音乐的更好欣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本目内容的第三自然段。

  谁来回答一下时代背景?教材P74第三自然段: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谁来回答一下贝多芬音乐的艺术特征?教材P74第三自然段:其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交响曲的发展与创新,他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他成功地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并调动一切音乐表现手段来为这个使命服务。

  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本目内容的上面文字阅读框的贝多芬的第二段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刚健之风,这与时代赋予他的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革命精神有关。印象派绘画与音乐产生的首要原因也与其时代密切相关。

  板书:1.背景

  教材上对印象派绘画与音乐的背景介绍中,并没有提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你能结合已学知识作一简要分析吗?

  19世纪的欧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着猛烈地抨击。而艺术中的天才们也用一种具有相当自觉意识的批判眼光来看待前代的艺术,用越来越富有挑战性的姿态面向传统。于是,他们用艺术上的创新来契合时代的精神。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教材上虽没有提到印象派绘画与音乐产生的社会背景,却介绍了其它一些原因。你能分析出来吗?

  科技的进步,如绘画中光学理论和实践,音乐中乐器的革新。

  艺术家的个人创造。

  前代艺术的积累。……

  下面我们来看印象派绘画。

  板书:2.印象派绘画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文字阅读框《印象派的由来》。

  印象派的精髓之处就是反对传统的固定理论与模式,力求创新与突破。那么,印象派绘画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及追求呢?教材P75第一自然段: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为了加深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请同学们参照阅读教材P75本目内容的第二自然段小字。

  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法国画家莫奈。

  莫奈的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等。请同学们看地图册P40的相关图片及说明文字。

  从印象派绘画我们来学习印象派音乐。

  板书:3.印象派音乐

  先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到体现印象派音乐艺术特色的相关语句。

  提示:教材P75本目内容的`倒数第三自然段:一些音乐家在创作中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主张用它们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本目内容的倒数第二自然段小字,以加深对上述艺术特色的理解。

  印象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其代表作品是1892年创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蓝底文字阅读框,以及教材P76第一自然段小字以加强对德彪西作品的理解。

  我们从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印象派兴起的背景,以及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大致情况,教材在P76本目内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又介绍了印象派的贡献。

  板书:4.印象派的贡献

  找学生阅读: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印象派的崛起,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从此,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变革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现代艺术的兴起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同时流派众多。

  那么,现代艺术的兴起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呢?现代派产生在20世纪初以来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里,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金融危机等种种尖锐的社会现实,使不少艺术家们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幻灭。他们不是政治家,不可能要求他们去反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在犹豫、彷徨之后,只有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沉浸在各自所向往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之中。

  依据教材,现代艺术可分为美术与音乐两个部分。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课题:《面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

  面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就带着猪八戒、孙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的面具艺术。分析多种风格的面具,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四、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六、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面具实物

  学具准备:有色纸袋,废旧物品(毛线,纽扣,鸡毛,布头,金属片??)

  剪刀,胶水,双面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音乐入室。

  二、导入:欣赏原始森林的音乐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段很优美的原始森林的音乐,请大家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从音乐中联想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原始人要穿什么服饰,头上要戴着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情感得到诱发。

  三、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做——“面具”

  四、讲授新课

  1、欣赏非洲面具:

  师:你看过远古人类的面具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看了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从哪里看出来吓人,恐怖?

  有谁知道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吗?

  小结:原来,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们对一些疾病或自然现象不能做科学的解释,他们以为是妖魔鬼怪在作恶,于是他们就戴上这些他们认为能给人们带来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来驱妖降魔。还有些将士在打仗的时候,带上凶猛的面具,使自己显的更威武,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

  2、欣赏傩戏面具:

  设计意图:用提问形式欣赏非洲面具和中国傩戏面具,使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的美,并为建立世界多元的文化态度奠定基础。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来自贵州的傩戏面具,这几个面具的特点是怎样的?色彩是怎样的?

  古代的人们把面具当作除魔消灾的工具,那么我们现在把面具用来干什么呢?

  (装饰,娱乐,演戏)

  3、出示现代面具,引导欣赏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这些艺术品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师:同学们,你们在商店里看到过或者买过哪些面具,你喜欢哪个?(孙悟空,奥特曼??)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身边的面具,开拓学生思维,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4、探讨面具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个面具,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几个

  问题:

  1、这些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对称的部分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

  4、面具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自主寻找面具的制作方法,发现并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5、布置作业: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做面具,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这些材料适合做面具的.哪一个部分,不会做的地方你可以请你小组里的同学帮忙,面具做好后,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一个假面舞会,好吗?

  6、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我们可以一边欣赏音乐和图片,一边制作。

  7、自我评价: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面具,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评评他的面具。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

  8、播放《幸福拍手歌》,参加假面舞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9.课外延伸:今天我们用了这些的废旧材料做了这么美的面具,回去之后我们还可以再动动脑筋,用这些废旧材料做出更美的艺术品,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八、教学反思:

  面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集体合作的精神。所以本节课主要从导趣、导思、导练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结构的安排。

  美术课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所以在上课的一开始首先让学生欣赏原始音乐到欣赏老师带来的面具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面具的欲望;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向他们展示丰富多彩的面具,让他们直接通过视觉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面具的艺术特点从而适当地运用在他们接下来的面具制作中;同时为了培养

  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对老师带来的面具进行大胆地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作业的进展过程较慢,导致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仓促,特别是在最后的作业展示这一环节中缺少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这一重要环节;其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呈现出有部分同学缺少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在以后类似的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强调;最后在教学的方法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多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中,不但要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促进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喜爱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美术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托班幼儿年龄较小,动手能力较弱,特别是手指的小肌肉群需要系统的锻炼。在引导幼儿进行“撕纸--好吃的面片”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对撕纸动作感兴趣。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的动作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的发展。通过撕纸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放飞双手的快乐情感,在此基础上可以培养幼儿美感,训练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

  因此选择了撕纸这一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双手合作协调撕纸的技能。

  2、在撕纸活动过程中,体验撕纸的乐趣及成就感。

  3、能独立完成撕纸。

  三、活动准备

  黄色邹纹纸若干、盘子、范例、面条、葱实物活动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出示范例)师:小朋友今天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欢迎欢迎。今儿还有一位小客人。

  (鳄鱼)师:今儿鳄鱼过生日,它想请后面的客人老师吃面条可是刘老师这里只有一碗面条不够,鳄鱼想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做面条,好吗?

  (二)出示范例,观察(面条)

  1、面条是细细的,长长的。

  2、与上次的面饼比较,观察面饼上有许多剪好的小口。教师拿出皱纹纸让幼儿观察,这张和其他纸张有什么不一样的?(纸上有剪好的`口)

  3、教师示范撕小朋友看用我们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在有开口的地方,另外一只手往下拉,纸就撕成细细长长的了。

  4、请几位宝宝一起来撕面条,比一比谁撕的长长的,细细的?(边撕边说“面条细又长“。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撕纸的要求:

  (1)大拇指和食指捏在有洞开口的地方,另外一只手往下拉。

  (2)人手一份面片,盘子放桌子中间不独占。

  (3)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桌面干净,碎纸扔在盘子里

  (4)做完后轻轻的坐回椅子上。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四)评一评

  1、小朋友们看,哪一桌做是面条最好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请个别幼儿示范或是老师再正确示范一次。

  3、小朋友把面条做好了,现在刘老师老师来面条加点佐料,太完美了,我们赶紧让大鳄鱼带回加工厂再煮给客人吃吧。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美术教案 篇5

  设计理念: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孩子们就戴着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教材中学生作品的多种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夸张地表现,开阔学生创作思路,引发多样的设计制作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想象与创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

  2、掌握绘画面具的基本方法,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面具风格的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面具的特点。

  教学用具:课件、面具示范作品、墨汁、油画棒等。

  学生用具:墨汁、油画棒、钩线笔、白纸等。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戴着面具进教室。

  提问:老师今天有什么特别?(板书课题)

  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

  提问: 大家想了解关于面具的哪些知识?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

  了解面具的来历、特点以及绘制的方法。(板书)

  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面具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活动二:

  播放课件,引导分析讨论。

  提问:面具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面具也在不断地演变着。它内容丰富,造型夸张,各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学生观看课件,研讨面具特点,感受不同地域面具的不同特点,体验其夸张的表现手法及多种表现的形式。

  谈怎样运用夸张的手法。

  活动三:

  引导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回顾不同的'表现方法。

  示范油水分离画法。

  学生观察、比较。

  学习面具的表现方法,并讨论作画步骤。

  第一步:油画棒着色,留白边。

  第二步:把纸轻轻团起来,再展开。

  第三步:用墨或水粉把画面涂满。

  第四步:用清水冲一遍。

  解决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创新。

  学生美术实践活动布置作业:自选作画方式,确定面具的表现内容,完成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学生作画。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特色作品,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后拓展

  展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面具作品,提问:这些面具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制作的?喜欢的话可以回家试一试。

  学生欣赏、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24

美术教案03-15

美术艺术教案02-23

美术教案范文04-27

小班美术教案06-19

关于美术教案11-10

小学美术教案11-11

美术熊猫的教案11-04

学前美术教案12-01

小学美术的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