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4 16:54:1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目标:

  1、能在平面图上区分远近。

  2、能用多种方法测算距离。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准备:

  1、教师绘制幼儿园周围的平面图。

  2、测量的工具、笔。

  3、幼儿用书《上学去》。

  过程:

  1、回忆散步的经历:——“你们前几天外出散步时看到的建筑设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2、学习看平面图:观察教师绘制的平面图,在上面找出曾经去过的'地方。找出有几个地方可以有几条路同时到达。

  3、估算远近:请幼儿估算从幼儿园到这些地方的距离(远近)。

  讨论: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估算?(计算时间、在地图上测量的距离、数有几步等。)幼儿自由结伴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估算。集体交流自己的证明。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教案目的:

  1、让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清楚、较连贯地介绍五一中一件最快乐的事。

  2、要求幼儿专心听他人讲话,知道别人所讲的内容。

  3、学习在集体中清楚的与语言表带自己的意思。

  教案准备:

  画纸幼儿每人一张彩色铅笔

  教案流程:

  1、让幼儿安静的、乖乖的坐在座位上。

  2、提问:我们这次放了七天的假,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放的是什么假呀?

  3、老师给幼儿讲述自己这七天当中最开心的事情。讲的时候内容要丰富、表情也要丰富。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要述说的欲望。

  4、老师表扬述说的好的'幼儿,鼓励那些不敢发言的幼儿。

  5、发给幼儿画纸和彩色铅笔。让他们画画自己心中最快乐的五一。

  6、老师巡视,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喜欢拼图,体验拼图游戏的乐趣。

  初步感知整体与局部。

  能将2-4块小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大象”组图。

  纸面教具:《它是谁》,《动物拼图》。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大象”,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出示组图“大象-局部”,引导幼儿猜测动物名称。

  ——熊猫奇奇的爸爸送给奇奇一副已经拼好的动物拼图,奇奇开心地准备将拼图带给小伙伴们看,但拿的时候不小心将拼图弄散了,拼好的图形被打乱了。

  ——小朋友们,你们能根据这其中的一块小图猜出奇奇爸爸送给奇奇的是什么动物的拼图吗?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除了鼻子外,还有哪些部位能猜出是大象?(耳朵、牙齿、腿)

  2.出示组图“大象-整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整体与局部关系。

  ——图1的鼻子与图2有什么关系?

  小结:图2是一只完整的大象,图1的鼻子是图2大象的一个部位。

  发放纸面教具《它是谁》,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将2-4块小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1.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将2块小图拼成完整图形。

  ——图片上分别是大象的什么部位?

  ——怎样将这2块小图拼成完整的大象?

  小结:首先先观察完整图片;然后再看看小图上画的是动物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的.位置在哪;接着观察小图的轮廓,找到匹配的轮廓线;最后根据位置进行组合。2.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将3块小图拼成完整图形。

  ——难度升级了,现在有几块小图?

  ——请小朋友们将这3块小图拼成完整图形。

  3.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将4块小图拼成完整图形。

  ——现在屏幕上有几块小图?

  ——请小朋友们将这4块小图拼成完整图形。

  4.发放纸面教具,幼儿动手进行拼图。

  发放纸面教具《动物拼图》,巩固幼儿对拼图的掌握。

  ——小朋友们先观察完整图片,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桌面上有几块小图?小图上画的是动物的哪些部位?

  ——请小朋友们根据图片,按照小图的内容与轮廓将小图拼成完整的动物。

  温馨提示

  教师应在活动前将所需的拼图剪好,方便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操作区,投放2-4块的动物拼图,鼓励幼儿动手进行拼图。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下载宝宝巴士APP“奇妙拼图世界”,和幼儿一起玩拼图游戏,但需控制游戏时长,注意保护幼儿的眼睛。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空集”,尝试用各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2.初步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我要去超市

  2.两个袋子(一个里面有东西,一个里面没有东西。)

  3.各种食品包装盒(有的里面有东西,有的是空盒。)

  活动过程

  一、感知“有”和“没有”

  1.出示两个袋子

  (一个里面有星星、雪花片等,另一个里面是空空的。)

  2. 让幼儿感知“有”和“没有”

  教师: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的`?

  二、判断“有”和“没有”

  1.观看动画片:我要去超市

  观看后提问:你们看到超市里有什么?

  2.幼儿操作

  (1)熊妈妈想开一家小超市,可是超市里一样东西也没有,怎么办呢?

  (2)介绍操作要求:

  在货架上的东西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东西,有的里面是空的。

  每人帮熊妈妈进一样东西,空的东西熊妈妈不要的。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有”和“没有”。

  3.交流小结

  你选的是什么?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的?

  4.再次操作

  (1)鼓励幼儿去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办法再帮熊妈妈选许多货。

  (2)指导

  能力弱的幼儿用直接的方法感知。

  能力强的幼儿各种方法判断。

  教师询问个别幼儿:里面有东西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3)相互介绍。

  三、和熊妈妈一起开超市。

  ”(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2.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雨点(每人一张白色的小雨点,小雨点上有1-5不等的小圆点),人手一份,以4和5点居多;

  2.五片蓝色的云朵,依次有1—5的数字

  3.有1--5编号的飞机5架

  4.人手一张机票(上有数量不等的小飞机)

  活动过程:

  (一)(引题,创造情景)小雨点迷路了

  1.师:(教师出示一张哭脸的小雨点)问:这是谁?他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哭呀?(幼儿回答)

  2.师:原来,她找不到云朵妈妈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把他送回到他妈妈身边。(出示5朵云)

  3.看看这里有几个云朵妈妈?哪一个才是小雨点的妈妈呢?

  4.你怎么知道这就是小雨点的妈妈?

  小结:原来,云朵妈妈身上有两个小黑点,小雨点身上也有两个小黑点,他们的标志是一样的,所以送对了。每个云朵妈妈身上都有小黑点,我们一起来数数。

  5.那这些云朵妈妈的宝宝在哪里呀?原来,他们藏在了你们的凳子底下,我们把他们找出来,数一数,你的小雨点上有几个小黑点?

  (二)帮小雨点找妈妈

  1.幼儿自由探讨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你的小雨点要送到哪个云朵妈妈身边?

  (1)探讨完,再请小朋友们送小雨点回家。

  (2)检查是否送对,请小朋友们来改。

  师:我们来看看小雨点是不是都找到妈妈了。

  (三)游戏:去云朵妈妈家做客

  1.师:小雨点都找到云朵妈妈了,他们可高兴了。云朵妈妈,要请小朋友们坐飞机去她家做客。我们来看看这里停了几架飞机,那老师问问3号飞机在哪里?4号飞机在哪里?

  (1)坐飞机去云朵妈妈家,我们要什么?(机票)凭机票上飞机,拿到黄颜色的.机票,请你看看机票上有几个小飞机?就坐几号飞机。

  登机了,请小朋友站在飞机前面排好队,站好,看看自己坐的飞机对不对。

  (2)全体幼儿操作,去找自己要上的飞机。(幼儿互相检查是否上正确)。

  2.幼儿操作,去云朵妈妈家做客

  (1)教师小结:你们坐好了吗?飞机开始起飞了,我们一起飞到云朵妈妈家。云朵妈妈家到了,飞机降落。(去敲门)师:云朵妈妈我们到了,请开门

  (2)哇,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云朵妈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五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桌号,请你们拿出红颜色的桌号去找对应的桌子。找到了,请坐下来。

  (3)云朵妈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水果给小朋友们品尝,每个小朋友拿一种水果,数一数有几个?

  (四)结束(以游戏结束)

  师:云朵妈妈还想跟小朋友们跳舞,我们一起来跟云朵妈妈跳舞,谢谢云朵妈妈。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一张、6个苹果,幼儿园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1今天蒋老师不仅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请来了,还请来了动物朋友,猜猜会是谁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

  3就小熊一个人吗?

  4不仅小熊,还有熊爸爸,熊妈妈,那哪个是熊爸爸呢?为什么?

  (一般爸爸多比较高大,所以最高的这个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呢?为什么?

  (熊宝宝还是小宝宝所以长的比较矮些)那哪个是熊妈妈呢?为什么?

  (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比爸爸要矮,比小熊要高)

  二:1三只熊要做什么呢?他们还没吃早餐,要吃早餐了,你们说他们吃什么呢?熊最喜欢吃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准备吃什么呢?

  3一共几样东西呢?(3)牢牢的记住这三样东西哦。

  三:1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先要准备餐具,那个是给爸爸的呢?为什么?

  (一般爸爸的胃口比较大,吃的.比较多,所以用大碗)哪个是给宝宝的呢?为什么?

  (宝宝的胃口小,吃的少,用小碗就可以了)那个是给妈妈的呢?。,为什么?

  (妈妈吃的比宝宝要多,比爸爸要少,所以用这个不大不小的碗)

  四:餐具分好了。开始吃早餐了,他们吃的第一样是什么呢?(蜂蜜)哪瓶蜂蜜给爸爸吃呢?为什么?

  (瓶子要高,里面的蜂蜜比较多,爸爸胃口大,给爸爸吃)哪瓶蜂蜜给熊宝宝吃呢?为什么?

  (矮的瓶子里是蜂蜜少,小熊胃口小,给他吃)哪瓶蜂蜜给妈妈吃呢?为什么?

  (妈妈吃的比熊宝宝多,比爸爸少,所以给他吃中间这瓶蜂蜜)

  五:蜂蜜分好了,接下来他要吃第二样东西了,是什么呢?(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哪个给爸爸吃呢?为什么?

  哪个给小熊吃呢?为什么?

  哪个给妈妈吃呢?为什么?

  (这个玉米长要胖,就是粗,粗的玉米身上的玉米要多,所以给爸爸吃,瘦的,就是细的玉米,细的玉米身上玉米要少,所以给熊宝宝吃。中间这个玉米,不粗不细,身上的玉米不多不少,正好给熊妈妈吃。)

  六:要吃第三样东西,是什么呢?(苹果)这里有几个苹果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六个)这六个苹果怎么分了?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而且要全部分完。

  总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老师这里也有苹果,你们想不想吃?那我们先去洗手吧!!

  教学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熊,在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中区分大小和比较的大与小,高矮和比较高与矮,由此帮助三只熊分早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幼儿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小班数学活动:瓢虫找家

  活动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活动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小动物生活特性进行分类,感知初步的交集概念。

  2。体验数学活动中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学具:大的动物卡片一套,集合、交集底板一份(教师用)

  小动物卡片、交集、集合底版人手一份(幼儿用)

  2。浆糊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动物的卡片

  1。认识动物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和我们交朋友,请你看看说说它们是谁?(集体回答)

  2。提问:你知道它们住在哪里的吗?(请2—3个幼儿回答)

  3。师总结:有的小动物是住在水里的,还有些小动物是住在陆地上的。

  二。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师: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1。 出示集合操作卡

  师讲解操作卡:红色的长方形是住在水里的动物的家,绿色的长方形是谁的家呢?猜猜看,真聪明,是住在陆地上的动物家里。

  2。 操作要求

  A。 将小动物送到自己的家中去。

  B。 不搬椅子,轻轻的走到桌子旁边,操作好后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做好。

  3。幼儿操作,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4。讲评(需灵活运用)

  重点:(1)集体验证,看看是否有幼儿摆放错误。

  (2)展示不同摆放的结果。

  A。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方法一:有不同摆放的结果

  a。提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将青蛙送到水里的家,有的小朋友将青蛙送到陆地上的家。(请幼儿说说摆放的.理由。)

  方法二:没有不同摆放的结果

  a。师拿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提问:我的操作结果和它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小青蛙即可以住在水里也可以住在陆地上的。

  B。小结:瞧,小青蛙最特别,它有两个家,和其他动物有些不同,它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那么,把它放在哪里最合适呢?

  C。引导幼儿大胆讨论各种方法。

  三。认识交集,感知交集。

  1。出示交集。

  师:蒋老师老师也有个好办法,看这个集合图和刚才那个集合图有什么不一样?(有合在一起)

  师小结:原来中间的这个小图形也有两个家,即住在红色长方形里,又住在绿色长方形里。我们将这个小图形叫做交集。

  2。引导幼儿理解图中交集的意思。

  师:猜猜看这个交集里会是谁的家,为什么?(重点:有俩个家的只有小青蛙。)

  3。 幼儿再次操作 :( 师交代要求,反面的集合图。)

  4。 讲评、小结

  你们帮这些小动物都找到了家,谢谢你们。本 文来源 资源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游戏目标:

  1.能够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能够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游戏准备:

  1.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2.生活中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若干。

  3.三个敞口纸盒,盒子外面分别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案。

  4.三个篮子,分别带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记。

  游戏过程:

  1.师:今天图形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了,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

  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混在一起,让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引导其说出图形的形状。

  2.师:图形宝宝们玩累了,小朋友们愿意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家吗?

  让小朋友找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按形状的不同将图形宝宝送回家(有图形图案的盒子)。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把所有的图形宝宝都送到家了。

  3.出示一些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请小朋友说一说:哪些物品是圆形?哪些物品是三角形?还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

  4.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次小小搬运工?

  老师引导小朋友把物品按形状送到具有相应标记的篮子里,直到把所有的物品分类放完。一边放一边说“我把XX送回家”或者“我把XX搬回家”。

  5.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劳动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

  1.老师带小朋友分别到物品的“家”前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如“XX找到家了”。

  2.多准备一下形状不同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平时的游戏中练习图形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 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4-29

小班数学教案09-27

小班数学教案:对应11-07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11-04

小班数学教案糖果11-03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11-29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三篇03-28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6-29

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11-08

小班数学教案:《小熊请客》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