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5-03 12:10:2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体验与同伴玩玩具的快乐和情趣。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图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玩具,导入活动。

  1、让幼儿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独占、不争夺。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一起玩玩具带来的愉快。

  二、鼓励幼儿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启发幼儿想办法:一种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兴,可以怎样玩?

  (1)轮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

  (2)交换玩

  (3)进一步感受轮流玩,能让大家都快乐的情绪体验。

  2、教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

  2、争抢玩具的孩子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这样做对吗?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幼儿玩玩具鼓励幼儿积极常识轮流玩、交换玩的方法,体会一个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反思:

  在家长配合上,孩子对幼儿园活动的情绪、态度,与家长有密切关系,我们平日里积极地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鼓励孩子带玩具来园,与同伴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与同伴共享玩具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目标:使幼儿知道应及时排泄;排泄应在适当的地方;初步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

  准备:认识卫生间的有关标志和图片;自编故事“爱清洁的小猫”;搜集或自编事例:关于幼儿贪玩尿湿了裤子。

  过程:

  1、教师用某位小朋友由于玩得高兴,忘了及时去方便而尿湿裤子的事例,让幼儿知道,需要大小便时,应及时去方便,然后再去做游戏。

  2、请幼儿说一说尿湿裤子后的感受,如:不舒服、身体难受等,使幼儿了冬天尿湿裤子还会着凉。

  3、带领幼儿认识本班的卫生室(厕所),向幼儿介绍大小便应去的地方,并告诉幼儿,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去大小便。

  4、讲述自编故事“爱清洁的小猫”,让幼儿了解小猫方便的时候也有固定的.地方,并用土等将排泄物掩埋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排泄卫生的认识。

  建议:

  1、在3~4岁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注意提醒他们大小便,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2、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活动,教育幼儿不嘲笑尿湿裤子的小伙伴。如发现有尿湿裤子的幼儿,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3、请家长协助,为幼儿提供穿脱方便的衣裤,以便幼儿自我照料。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培养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基本学会穿脱鞋袜。

  2、培养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

  重点:

  教幼儿学习穿脱鞋袜

  难点: 穿袜及穿鞋时,要把后脚跟提上来

  准备: 让幼儿掌握猜谜语(鞋、袜)、节奏《小鞋子》及歌曲《郊游》,三块布,布上放小石头若干,颜料三盘,三张白纸,湿拖布三把。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幼儿念谜面,父母猜谜底。(鞋、袜)

  二、节奏《小鞋子》

  三、引导幼儿认识鞋袜各部分名称,学习脱鞋袜。

  1、师:“小鞋子在哪里?”,幼儿:“在这里。”引导幼儿做各种动作:摇摇鞋,踏踏脚等。

  2、引导幼儿摸摸鞋尖、鞋后跟、鞋底、鞋面。(可拟人化如:给鞋尖洗脸、给鞋后跟刷牙等。)

  3、师示范讲解脱鞋:手放在鞋后跟向下脱。幼儿练习脱鞋。

  4、脱鞋后,引导幼儿摸摸袜尖、袜后跟、袜筒。

  5、指导幼儿脱袜:手放在袜筒,向下脱。

  四、游戏:“郊游”。

  师生共同光着脚丫去郊游,即手拉手,边走边唱歌曲《郊游》,并体验光着脚踩石头的感觉。

  五、学习穿鞋袜。

  1、请幼儿谈谈光着脚丫踩石头的感受。

  2、学习穿袜:先把袜子放平,手拿袜筒,套在脚尖上,向上拉。

  3、 学习穿鞋:手拿鞋底,脚伸在鞋中,提上后脚跟。

  4、幼儿穿上鞋后,边走边唱体验穿上鞋踩石头的`感受。

  六、游戏:“印鞋印”。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满足,不挑剔。

  2、通过欣赏情境表演、讨论,懂得知足长乐的道理。

  3、感受自己现在的生活美满。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獾挑食发脾气的图片、视频《边无山区的留守儿童艰苦生活》

  重难点:

  通过欣赏情境表演、讨论,懂得知足长乐的道理。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情境,并讨论。

  1、 幼儿欣赏情境表演。(班上存在的挑食、和挑衣服现象)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的?请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幼儿自主回答。

  二、欣赏视频《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艰苦生活》后,与自己的生活相对比。

  今天,我这准备了一个录像,请我们小朋友来看一看,看的时候要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进行比较?(幼儿观看录像)

  提问:录像上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幼:自由回答。

  三、结合童话剧《獾的美餐》,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1、 出示獾挑食发脾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提问:獾做的对不对呀?为什么?

  幼:自主回答。

  师小结:我们班上以前也有挑食、挑衣服的现象,这些小朋友,就不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想想看录像上的小朋友的生活多么的艰苦呀!那么,我们今后要怎么做呢?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了解沙子的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3、乐意玩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沙箱,多种玩沙的工具。幼儿用书。

  经验准备:

  幼儿对沙子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出沙子。

  (用箱子装好沙子,不让幼儿看见,激起幼儿观看的欲望)

  1、哇!好重啊!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这么重的东西,会是什么东西呢?(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2、可是沙子里面还有石头,你们想办法帮老教师把石头从沙子里面拿走好不?有没有什么很简单的方法很快就把石头挑走了呢?(引导幼儿用沙漏把石头和沙子分开)

  3、在用沙漏将石子和沙子分开始,发现沙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石头没有从沙漏里漏下来呢?为什么呀?

  二、让幼儿在桌面上自由的玩沙。

  1、教师分发沙子。

  提出要求:没有允许用沙,就不能去摸沙子,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抓着扔人,不能把沙子掉到地上去!

  2、老教师请你们来摸摸沙子哈!玩完之后,你们要告诉老教师沙是什么样的?

  教师总结;沙是细细的、软软的、黄色的,一粒一粒的!

  3、让幼儿区别干沙和湿沙。

  你们看老教师这里也有很多的沙子吗,这两堆沙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他们不一样呢?

  三、游戏。

  1、老教师用各种模型按沙,看看干涉和湿沙按出来的`模子有什么不同。

  2、老教师用手给沙走各种造型,请幼儿观察,感受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提问;那种沙子更容易做造型?你用干沙和湿沙做造型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四、鼓励幼儿讨论玩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沙子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玩法,可以做各种造型!那我们玩沙的时候,要记住什么?为什么呢?

小班社会教案 篇6

  一、目标:

  1、 了解贫困孩子的生活,体会她们生活的艰难。

  2、 知道捐赠是帮助他人和节约资源的好办法。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能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准备:

  1、 幼儿事先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贫困孩子生活”的相关资料。

  2、 每个幼儿带图书一本。

  希望小学公益广告的图片:“大眼睛” 、贫困孩子生活的PPT。

  三、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张图片,你见过这张图片吗?

  图片上的谁?你觉得这个小女孩在想什么?

  2、小结:这是希望小学的公益广告,图片上的这个女孩有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她在告诉人们,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生活贫困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没有能力让他们上学,但是他们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结合PPT,引导孩子说说贫困孩子的生活。

  1、师:我们这边小朋友的生活条件很好,可以吃好吃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还能到学校里来学本领。可是一些地方的小朋友却生活得很苦。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生活的吗?有没有见过?

  2、幼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同伴介绍贫困孩子的生活。

  3、出示PPT让幼儿观看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

  4、师:看了这些贫困孩子的生活,再想想自己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

  三、组织幼儿开展“爱心图书节”的活动。

  1、师:你们愿意帮助这些贫困却渴望到学校学本领的小朋友吗?

  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们? (捐款、捐衣服、送图书、捐玩具等等)

  你想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2、教师和孩子共同整理包扎好图书、玩具、衣物等一起送到附近的儿童福利院“或邮寄到贫困山区。

小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心动物,并学会关心自己的朋友家人。

  2、并学习管理员对动物的照顾,能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得父母、家人或保姆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并能用言语或行动表示感谢。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象、企鹅、长颈鹿和大猩猩的`图片,幼儿人手一张爱心形状的纸片;各种图形的印章。

  2、操作材料1《动物宝宝照妈妈》。

  3、教学CD《动物保姆》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导入活动。

  ——结合图片讲述《动物保姆》的故事。

  ——提问:动物们的保姆是谁?他们是怎样照顾小动物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管理员照顾小动物的故事?

  2、幼儿围绕故事展开讨论。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管理员的悉心照顾,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请部分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梳理小结。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迁移。

  ——提问:日常生活中是谁在照顾小朋友的生活?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想法。

  4、在爱心形状的纸片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送给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的人。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儿年龄小,我们在给予他们关心照顾的同时还应该教育他们懂得接受和感谢。故事仅仅只是一种媒介,关键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教育幼儿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2、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尊重自己的家人或保姆,懂得对他们的照顾心存感激之情。

  3、提供操作材料1《动物宝宝找妈妈》,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为图中的动物找妈妈。

  4、建议家长和还在一起收集其它动物保姆的故事,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小班社会教案 篇8

  减少噪音

  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中班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平时,他们总是玩着玩着就发出很大的声音,有时还会拖动椅子等发出难听的噪音。为了让他们了解噪音的危害,感受乐音的舒畅,逐渐养成轻轻讲话,轻轻做事的习惯,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人们都需要安静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人人应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干扰他人的事。

  2、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维护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活动准备

  录有火车吼叫声及美妙音乐的磁带,幼儿日常生活的.噪声磁带,故事挂图,铃鼓、手铃、小鼓、沙锤,「静」字标志。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敲击,演奏。

  (二)展开:

  1、操作乐器,感受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①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乐器,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的是什么乐器?声音是怎样的?

  ② 请五六个幼儿集体操作乐器,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很乱、听不清楚、很吵……)

  ③ 放火车吼叫声及美妙音乐声的磁带,小朋友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2、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① 为什么火车的吼叫声使小动物们都逃走了?鲜花都枯萎了?树叶都变黄了?

  ② 为什么音乐气垫火车那么受大家的欢迎呢?

  3、听自录的幼儿日常噪声,引导幼儿讨论噪声的产生及危害。

  ① 小朋友来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听噪声?

  ② 我们听到噪声时应该怎么办?

  ③ 为什么会有噪声?(引导幼儿从自身行为谈起)

  ④ 幼儿自由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减少噪声?

  4、出示「静」字的标志,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① 请小朋友说一说「静」的意义,它告诉人们什么?

  ② 请小朋友自由讨论回答:我们应该把这些标志贴在什么地方?

  (三)结束:组织幼儿随着优美悦耳的音乐一起走出活动室,把「静」字的标志贴到适当的位置。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体会到了很多噪音是在我们无意之间造成的,感受到了噪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减少噪音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小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意图:

  为了培养幼儿爱护优美的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行为习惯,设计了《花儿好看我不摘》这一教学活动,创设一个使幼儿能感受“美”有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的教学环境,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集体活动的机会,并让幼儿明白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从而激励幼儿热爱班级、幼儿园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知道破坏花草树木是不好的,激发幼儿爱绿、护绿、养绿的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大胆的表达。

  3、激发热爱大自然和环境责任感。

  重点难点:

  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如何爱护花草树木,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活动准备:

  开花的大树一棵、小花若干、PPT、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哇!春天来了,小草蓬蓬地从地里长出来,嫩嫩的可漂亮了。大树妈妈也长出很多漂亮的花朵。

  引导观察,看大树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笑脸)因为它有很多的花宝宝。可是,有一天有个小男孩,来到大树妈妈的跟前,呀,大树妈妈长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朵,好漂亮啊!我要摘一朵带回家去。(教师撕掉一朵小花)又有一天一个小女孩从大树妈妈的跟前走过,她看见大树妈妈长着这么多漂亮的花宝宝,她说我摘一朵戴到我的头上多漂亮啊。于是小女孩也摘了一朵小花。又过了一些日子,有一群小宝宝,来到了大树妈妈面前说,哇,有这么多漂亮的花,有红的、绿的、蓝的、紫的,于是这些小宝宝每个人都摘从书上摘了花。

  提问:

  1、你们看大树还漂亮吗?

  2、大树妈妈现在怎么了?(哭脸)

  3、为什么伤心了?

  4、她的花宝宝怎么了?

  5、你们觉的'那些小朋友做得好不好?

  二、观看PPT

  我们来看看还有一些人是怎么做的?

  1、出示一些错误行为的图片

  提问:

  (1)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摘花)(压花)(爬树)

  (2)这样做好吗?

  (3)为什么?

  小结、摘掉我们的花,就破坏城市。这样我们的环境就不漂亮了。

  咱们一起告诉她。(不能摘)

  2、出示良好行为图片

  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浇水、种树、拔草)

  刚刚那些叔叔阿姨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花?

  3、认识牌语

  教师:这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有什么用处?

  4、欣赏美丽的环境

  三、涂色,贴花

  教师:大树妈妈还在伤心,我们给她帮个忙。帮她把小花找回来。那小花图上颜色,把漂亮的小花贴回去大树妈妈身边。(大树的表情变成笑脸)

  提问:

  1、大树妈妈的表情变得怎么样了?

  2、为什么她笑了。

  总结;大树、小花、小草给我们的环境装扮的很美丽,我们应该要保护他们。如果有别的小朋友不记得,我们应该要提醒他们,爱护我们的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你好教案03-31

小班社会春天教案03-18

小班社会教案09-28

小班社会课教案11-16

小班社会主题教案02-24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1-27

小班社会教案:你好01-13

【荐】小班社会教案04-02

小班社会开心宝宝教案04-02

春天小班社会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