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1 19:46:3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泥沙是自然界中可塑性的造型媒材,并初步尝试、学会一两种造型方法。通过造型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了解自然、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体验泥沙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采用一两种方法塑造出新的形象。

  学生准备:根据条件准备泥或沙及相应的活动用具。如铲子、瓶子、罐子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泥或沙。

  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看到它你们最想做什么?自由发言。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它们的想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几个人一组大胆玩。

  三、问一问他们都做了什么,并让他们举起来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请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别的.小朋友还用了那些方法让泥沙变了一个样?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试一试!

  四、续玩

  五、欣赏评述

  1、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

  2、拓展:欣赏世界沙雕艺术激励学生继续探究

  课后反思:因受条件的限制,学生只玩了泥。但他们的泥作品制作精致,有思维有创新。

  下课了还忆尤未尽。

  玩

  泥沙

  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

  1、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色、比较类睿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上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2、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下面重点介绍《九色鹿本生》壁画

  1、故事情节介绍-------

  2、《九色鹿本生故事》在构图上的分析------

  3、《九色鹿本生故事》在色彩上的分析------

  4、《九色鹿本生故事》在线描上的分析------

  5、《九色鹿本生故事》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四、作业

  1、永乐宫三清殿的《朝元图》有什么艺术特色?

  2、什么是壁画?

美术教案 篇3

  目的:

  通过结构素描(或中国画线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以线来造型的能力,逐步掌握中国画的造型的专业语言。

  要求:

  经过六周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结构素描的要领,并使用这种语言用在造型方面,做到准确合理得当。

  难点:

  学生由已掌握西画的素描基础,为线描为主的结构素描,在观察方法、表示方法方面均有较大区别,如何由明暗调子转化为以线为主的画法是主要难点。

  过程:

  该学习节段计六周时间,第1周讲授素描概述,演示方法,第2周练习结构素描的写生,第3、4两周在写生对象方面加强变化,第5、6两周,进行速写练习(全身人物动态写生)。

  方法:

  以讲授、演示、练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素描的发展及技法演变概述

  (2学时)

  当今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对素描含义的理解各有所见,但作为绘画艺术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念在美术界已成为共识。在高等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并作为各种造型艺术基础的依然是素描。

  “素描”这一概念是西方绘画范畴的产物,是指绘画中的单色画,是运用点、线、面、明暗艺术处理形体结构的最基本的绘画。它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门科学。

  欧洲14、15世纪的美术创作多的壁画为主,造型富有装饰时,以线描绘形体为主,往往人物和背景脱节,16世纪意大利有了美术学院,出现了正式的课堂

  素描美术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以及后来的提香,他们作品解剖准确,结构关系很好,到了17世纪素描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荷兰的伦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一些著名肖像画家,他们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进行艺术创作,造型、比例结构准确,画面与环境的刻画浑然一体,统一和谐,真实感人。画面人物与环境空间的处理,光的运用已成达到理想的效果。17世纪的素描已经摆脱了14、15世纪的装饰效果,形体的光色之中尚有线的因素存在,人和背景的关系也更加统一和谐,从造型因素来讲,这时期的素描和我们现在的素描有许多共同之处,已经很成熟了。绘画艺术进入19世纪,由于光学,色彩学的产生和透视、解剖学的发展,这时期产生的印象派的素描具有色彩感,并加强了画面的外光虚实的关系。

  中国素描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我国的素

  描教学引进了俄罗斯19世纪以后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要求结构准确,整体感强,有体积感、色彩感、厚重感、虚实空间感强,讲究透视,解剖关系的正确,这种方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艺术家。但也有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形式风格体裁内容的单一性。

  从美术史上来看,西方素描在基本规律,基本造型及教学规律的要求方面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国家、背景、风景风俗文化,以及习惯不同,因此作品的呈现的面貌也就在所不同。德国从15世纪的丢勒的画开始就比较强调结构,颜色比较单纯,以质朴、真挚和鲜明的性格的描写为其特色,力求忠实于对象,追求自我的精神感受。素描结构严谨、笔法细致,线准确有力,形象性生动传神,人物刻画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法国的素描作品在自然而然的方法中产生,强调对比关系,重视人物情感和动势的描绘,线条优美轻重颤动的线条表现出音乐般的节奏感和装饰性,色调和谐透明,画面有一种理想与虚构的现象,而意大利的素描艺术结构和谐平衡,善于用明暗渲染塑造形象,善于表情和心理特征的描写,构图巧妙,刻画人物形象精确入微,素描手法灵活生动,有的轻快流畅,有的大胆,豪放,均以其自然、纯朴、与和谐引人入胜。

  中国的白描,实际上也是一种素描,它主要是运用单色线条来表现中国画家对物象的心理感受,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着重研究由这些结构所造成的物象精神实质,在表现物象时,白描基本上排除从固定的兴源出发或条件色出发的西洋素描观察表现法,以笔墨放笔直取,形成了中国画以白描为造型基础的审美特色。

  线描是一种最能直写胸臆,抒发情感和体现个性特色的表现方法,它简洁概括而又变化无穷。

  具体说,线描在画面上呈现的线条不但能够描绘形象,而且还有着各种不同的美感,它在我们生活周围中的许多物象上随处随时可见,并且因物而异,千变万变,线条的运用和美感又因人而异,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画家因时代、地域、种族性格、气质、素养、年龄以至境遇上的不同,在线条运用的方法与效果也会不同,即使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描绘,其线条所体现出来的情味也不会如出一辙地雷同,足见线条之奇妙莫测了。二是被描绘的对象因时代,地域、种族、职业、性格、气质、素养、年龄、体魄、境遇以致兴趣爱好不同,就会形形色色、千差万别,而成为画家们无穷无尽的研究课题,所以线描这一艺术领域无疑是画家们可以纵情翱翔的天地。

  中国画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这内部的运动,就是用线纹来表达出的物的骨气(见宗白华著《美学散步》)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而节奏美,姿态美有赖于形线美方能体现出来,形又须由线来表达,所以归根结蒂还须研究线条的美感,线的特性和线的规律,这正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也是线描技法本身的研究核心,这一认识对于从事中国人物画和教学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今日高校的素描教学一般是通过临摹优秀素描作品和通过石膏写生(几何形、人物);静物写生、头像写生、半身像写生、全身像写生、人体写生等几种形式来完成的,时间上分为长期素描和短期素描、方法上有临摹、写生默写、记忆等。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名绘画工作者修身要学习和使用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素描艺术要具有顽强的精神,持之一恒的能力。

  素描教学可分为再现性和表现性训练。再现性素描包含造型艺术应具备的一切基本规律,如透视、解剖、光影、空间、质感、量感。形式上有物理形态、数字基础结构关系、几何形式,把透视空间、光影和色阶、质感机理解剖和结构作为表现客观对象的要求。表现性素描是深入到物休内部分析理解物体,通过节奏感受,形态转换,主观处理,进而上升到一种精神领域,使物体本质得到表现。在低年级的素描学习中,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透视、空间、质感、量感、明暗等规律,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唤起作画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的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模特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势,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在素描的学习中,对技法的掌握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因为技尖

  画面上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而作为深层的思维活动,观察能力和审美感受是抽象的、不可见的,是不易具体传授的,只有通过一些特殊手段的训练才能使个人的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当然,在高年级的素描教学之中也不能因强调了表现性而忽视了对客观对象外在形体的塑造,对人物基本形体的了解和塑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对象的基本形体后,才能在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作品中,这是从外到内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

  素描的学习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的目光从画室转向大千世界,把课堂中的素描教学感受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现实世界鲜活的生命力,从而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寻找物象本身的特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践空间,逐步让他们把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相联系,进而产生创作意向,使素描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今的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艺术风格和形式上的探索更加活跃多样,我国素描教学从理论上到实践都有待于同行们去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思考题:

  1、当代中国绘画与素描的关系?

  2、中国画是否需要西画素描?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的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通过与孩子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瓶子还具有装饰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到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到创造美的存在。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搓、团、捏、印的技能,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美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2.橡皮泥3.装饰好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展示瓶子:各种各样的瓶子

  1、老师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好多这样用过的瓶子,我想用这些瓶子装饰我们的活动室,孩子们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样让这些瓶子变成装饰品呢?

  2、幼儿讨论,讨论出用橡皮泥装饰玻璃瓶子。

  二、出示教师用橡皮泥装饰的瓶子。

  1、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

  2、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搓、团、捏、印的技能。

  三、幼儿动手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四、作品赏析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请作者介绍。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四季中的冬季有哪些季节特征。

  2.培养孩子们的握笔能力。

  3.提高孩子们力量调节的能力。

  活动准备 保鲜膜, 报纸, 粗盐, 食用盐, 胶水

  活动内容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冬天。

  - 它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 它是秋天的下一个季节,这个季节里会下雪,它是什么季节呢?

  [展开]

  1、 谈谈关于冬天你有什么经历。

  - 说到冬天的.话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 大家在冬天里干了什么?

  2、谈谈冬天。

  ① 讨论一下冬天有什么特征。.

  ② 冬天里能看到什么?

  ③ 冬天里能玩些什么,有哪些游戏?

  ④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3、用报纸和保鲜膜做雪人。

  ① 把报纸团成一团。

  ② 把团圆的报纸用保鲜膜套上。

  ③ 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

  ④ 把两个圆球粘在一起,做出雪人的形状并粘上眼睛和脸。

  4、观察活动纸。

  - 这上面画了什么?

  - 漆黑的夜晚下雪的话会变得怎么样呢?

  - 用什么材料表现雪好呢?

  5、用活动纸准备的各种材料表现出下雪的村庄。

  ① 在图画上面图上胶水。

  ② 在天空里撒上粗盐和食用盐表现出下雪的样子。

  ③ 在屋顶和树上也撒上盐。

  [总结]

  ①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②总结活动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 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

  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认识摄影作品。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互动探究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设计意图: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布置小组讨论:

  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

  2、 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

  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

  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教学环节,突破难点,认识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综合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拓展

  欣赏有关贫困地区儿童童年的摄影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3-15

美术的教案02-24

学前美术教案12-01

小学美术的教案12-01

美术汽车教案11-30

少儿美术教案01-31

美术元宵教案02-01

船的美术教案02-01

美术教案范文04-27

插花美术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