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5-01 09:37: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6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活动准备: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在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喜欢玩奶粉罐,用来敲敲、坐坐、滚滚,我想利用奶粉罐培养幼儿的节奏和节拍感,让幼儿跟着音乐敲打,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乐趣。

  2、乐意敲打会发声的器具,体验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奶粉罐,一次性筷子。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手敲打奶粉罐,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听听是什么声音?(幼儿自由猜测)

  2、教师出示奶粉罐,再次拍打发出声音,并发给幼儿每人一个让幼儿自由拍打。

  3、教师放音乐,请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拍打。

  (1)第一段请幼儿坐在位置上敲打。

  (2)第二段请幼儿起立,在位置前面边走边敲打。

  4、发给幼儿每人一根筷子,请幼儿用筷子敲打奶粉罐,感受和用手拍有什么不同。

  5、教师再次放音乐,请幼儿在A段时敲打奶粉罐盖子,B段是敲打底部。

  6、教师将筷子收回,请幼儿跟着音乐边敲边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能用自然的体态动作表现音乐的音响情绪。

  三、积极参与节奏活动,体验与同伴用动作、表情创造表现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特别强调老鼠走路的动作。(老师引导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该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代如果有猫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老师引导语:“小猫的爪子是很锋利的,而且小猫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给小猫抓住,我们就别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住要赶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

  才能到达小猫的家。(老师引导语:“这次为了不让小猫发现,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由于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们必须在管道的中间走,才不会掉到污水里。知道吗?”)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

  附歌词:猫和老鼠

  小猫,小猫,睡懒觉。老鼠看见哈哈笑,踮起脚尖咧起嘴,想把奶酪全吃掉!(老猫醒来)喵……!!!

  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群老鼠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们想趁老猫睡懒觉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到厨房偷东西吃。“嘘、嘘!小声点,小声点,一定要小声点,千万别让老猫听见了。”突然,老猫站起来伸了一个大懒腰,小老鼠吓的浑身发抖。老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了。小老鼠这才轻轻地走到厨房偷东西吃。呀,厨房里好吃的东西可真多,小老鼠吃饱了喝足了,就开始在厨房里跳起舞来,可得意了!那只老猫呢,它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已经听到了小老鼠的声音,正一步一步往厨房走来,可小老鼠一点也不知道,老猫离厨房越来越近了,一步一步越来越近了,可是老鼠实在太得意了,还是和小伙伴们在高兴的跳舞。这时候,老猫冲进厨房,小老鼠吓得到处跑,老猫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坚决不放过一只老鼠,它跑得可快了,一下就抓到了小老鼠,你看老猫多得意呀,抓到老鼠你真神气,抓到老鼠你太棒了!这下老猫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个懒觉了

  附儿歌歌词: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吃油,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碌滚下来。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变变变》的名称,熟悉乐曲的旋律。

  2.能跟随音乐做出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变变变》;

  2.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小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做动作模仿,了解乐曲名称。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猴子?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

  2、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3.教师以故事《猴子变变变》引出乐曲名称。

  二、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教师引导幼儿律动表演。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欣赏乐曲,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2.引导幼儿创编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1)提问:小猴遇到小花猫时,变了几下小猫的动作?

  (2)带着问题再次听音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变变变。

  (3)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还可以变成什么动作?再次跟随音乐做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不但要做动作而且要发出小动物的声音。

  (5)教师请一名幼儿跟随音乐做变变变的示范,其他幼儿观看。

  (6)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变变变的动作。

  (1)猴子玩累了要休息,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2)请幼儿自由创编自己想变的动作并做以展示。

  (3)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完成创编动作。

  (4)请一名幼儿领舞,其余幼儿一起学做。

  三、幼儿一起表演乐曲。

  1、幼儿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表演。

  小百科:变基本意思是形容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旨在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并结合幼儿园思维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鱼游的不同姿态,感受音乐的优美。

  活动目标:

  1、 大胆尝试用手的不同动作表现小鱼游。

  2、 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运用手不同的方位变化和动作表现小鱼游的姿态

  难点: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鱼游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最基本的鱼游动作。

  物质准备:

  1、音乐,鱼儿游的视频,彩色袜子等。

  2、活动室场地布置:背景装饰有立体的水草、珊瑚、石头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学做小鱼体验音乐的优美

  (一)模仿鱼游——师生进入游戏场景

  提问:小鱼尼莫生活在哪里?

  你们能像妈妈一样游到它的家吗?

  (教师扮演鱼妈妈,鼓励幼儿用学过的动作来表现小鱼游动。)

  (二)畅游大海——复习巩固鱼游的基本动作

  1、了解鱼游动作和手的甩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提问:小鱼怎样才能使自己游起来?

  如何让小鱼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结:小鱼是靠尾鳍、鱼鳍帮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摆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甩动双手。

  请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小鱼游的很美?

  (三)鱼儿共舞——感受旋律的优美

  1、欣赏旋律

  重点提问:音乐听起来感觉如何?(幼儿回答:很美、听了想睡觉……)

  2、感受音乐

  (1)师生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

  (2)师生共同随音乐模仿鱼游。

  (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基本动作经验,并通过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乐的特性,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尝试表演——模仿鱼游的'各种姿态

  (一)师生互动——一条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颜色及花纹。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好看吗?为什么?

  2、打扮小鱼,随音乐进行各种方位的游动。

  (1)小鱼穿衣服

  引导幼儿双手套上彩袜,说说自己是什么鱼。

  (2)模仿一条小鱼游啊游

  重点提问:怎样让自己变成一条鱼?

  (引导幼儿发现将双手掌心合拢,在胸前左右摆动,如鱼儿游动)

  (3)随音乐游动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一条鱼儿的不同方位游动姿态,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转弯游等。

  重点提问:这条小鱼正在往哪里游?

  (在幼儿模仿的过程中,教师以鱼妈妈身份不断观察幼儿的姿态,并有意识的帮助幼儿交流不同方位的鱼游动作)

  (二)生生互动——两条小鱼游啊游

  1、幼儿用手表现鱼游的不同方位,丰富动作表现经验。

  重点提问:一条鱼太孤单,怎样变出两条小鱼?

  (教师引导幼儿在一条鱼游的基础上探索两条鱼游的动作,如两只小手分开摆动。)

  2、激发想象,鱼儿间的互动交流。

  (1)重点提问:两条小鱼在一起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玩滑滑梯、捉迷藏、荡秋千、跷跷板、转圈圈等)

  (2)请幼儿演示自己独创的鱼游动作,引导同伴猜测鱼儿在干吗。

  3、幼儿随音乐表现两条小鱼游。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有意识地对幼儿给予动作指导)

  (三)与环境互动——许多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熟悉鱼儿嬉戏的情景。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鱼儿在水草、珊瑚间穿梭的情景。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怎样和水草、珊瑚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与活动背景进行互动。

  教师以鱼妈妈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水草丛中,模仿鱼儿雨水从游戏的情景。

  重点提问:鱼儿鱼儿你在干吗?

  (幼儿回答;我在亲亲水草;我在捉迷藏;我在找东西吃……)

  3、根据音乐的提示进行游戏

  (1)教师交待游戏要求:当音乐停止时,小鱼躲在水草旁;

  当音乐响起时,小鱼继续自由游。

  (2)师生共同游戏若干次,教师以鱼妈妈身份提醒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变化。

  (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教师以妈妈的角色,利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场景结合,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探索不同方位的手部动作变化,表现鱼游姿态,调动生活经验想象鱼儿的嬉戏内容,为幼儿的表达表现予以新的挑战。)

  三、接受邀请——游向新的快乐水域

  教师扮演鱼妈妈带着孩子游向新的水域

  活动反思:

  “创造性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赋予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的身体动作。针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受影响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选择了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小鱼作为音乐形象,通过看看、说说、变变、游游,在情境中、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幼儿表现美、感受美,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层层推进。

  幼儿年龄小,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时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贯穿始终,在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达表现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中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层层递进的同时,又给幼儿不断想象与探索的空间。如何让自己变成美丽的小鱼,两条小鱼喜欢怎么玩,许多小鱼喜欢与水草、珊瑚玩什么等等,打开幼儿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韵律动作,还创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俗话说,生活经验是幼儿想象的基础,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在身体动作时才能够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模仿与创造。

  二、巧妙运用“袜子”,帮助幼儿主动思维、展开想象。

  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五彩袜子”,将幼儿将幼儿带入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不仅唤起了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断被激发。

  专家点评:

  以情景化游戏的方式,在音乐中感受模仿鱼游动作,快乐而随意。探索了激发小班上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的潜能之方法。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一、设计思路: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们音乐的享受。《小猫钓鱼》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朗朗上口,歌词部分有唱有说,趣味性强,适合孩子们进行表演。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老师的情景表演贯穿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歌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有趣的“钓鱼”游戏巩固对歌曲的掌握、体验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小猫去钓鱼”。

  2.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钓鱼竿、小鱼、池塘、PPT等。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朋友们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播放《去郊游》音乐)

  2.看看、说说小猫去干嘛(观看PPT)

  师:还有一个朋友也去郊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谁?(出示小猫拿鱼竿PPT)是小猫,我们一起来跟小猫打声招呼。

  师:猜猜小猫要去干什么呀?

  二、欣赏歌曲前半段

  1.教师边唱边表演“小猫去钓鱼”

  师:小猫去钓鱼了,小猫呀一边钓鱼一边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猫唱了什么。

  2.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歌词。

  师:你们听到什么了?

  师: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啊?歌曲是怎么唱的?(唱: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

  3.带领幼儿演唱前半段。

  师:请大家用手臂当钓鱼竿和小猫一起来钓鱼。

  三、欣赏歌曲后半段,重点学习说唱部分

  师:小猫钓了许多鱼,到底钓了几条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一起来数一数。(重复说唱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师:小猫的本领可真大,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一起来学小猫钓鱼吧。

  师:小猫们唱得真好,钓了这么多鱼,我们坐到池塘边休息一下!

  五、音乐游戏

  1.讲解游戏玩法。

  师:老师来当小猫,谁来做小鱼呢?哦,你们都来做小鱼。等会儿我要来钓鱼的,我的钓鱼竿掉到哪条鱼,你就跑到我的后面来,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

  2.第一遍游戏。

  师:我要出发啰!小鱼们一起唱歌哦!

  3.第二遍游戏。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小猫,我们一起来钓鱼。这一次,我们把所有的小鱼都钓上来行不行?

  4.师:我们每个人都钓到鱼了,真开心,我们带着自己钓到的小鱼一起回家吧。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6-24

小班音乐教案《理发》09-21

小班音乐教案:苹果10-18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02-25

小班音乐《汽车》教案02-22

小班音乐教案袋鼠03-03

小班音乐蝴蝶教案11-04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1-05

小班音乐《哈巴狗》教案12-26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