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10 15:35:3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合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猫的外形特征,并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2、喜欢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3、愿意复述和表演儿歌的内容。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的猫粮。

  2、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

  3、有猫叫声的音乐。

  4、《小花猫洗澡》儿歌。

  活动过程

  1. 请家中养了猫的.幼儿介绍猫的生活习性,例如:

  猫吃什么食物?(教师可向幼儿出示猫粮。)

  它最喜欢做什么?

  它怎样去厕所?

  它怎样清洁身体?

  你和家人会怎样照顾它?

  它生病时怎么办?

  2. 与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引导幼儿观察猫的动作及外形特征。可强调猫脚有肉垫,因此在跳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3. 播放有猫叫声的音乐, 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模仿猫叫、洗脸和清洁身体等动作。

  4. 出示《小花猫洗澡》儿歌,学儿歌:

  小花猫洗澡

  小花猫,爱干净,

  洗洗脸,洗洗脚,

  不用水,真方便,

  洗干净,去睡觉。

  5.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花猫,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活动评价

  能说出猫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能模仿猫的叫声和形态。

  能说儿歌《小花猫洗澡》。

  活动建议

  活动前几天,教师可以请几位家里养猫的家长配合,让幼儿参与照顾小猫,观察猫的生活习性。最好能将过程以录像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待到活动时用。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活动后,还可以把图片放在展览区,在区域时间或过渡环节重复播放录像。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有好奇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课程的开头以情景引题,肯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图片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大胆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增长更多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就问我"老师,我洗完脸以后,手上,脸上本来有水,为什么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没了呢?"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我们设计了本节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吸水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能用记录表记录实验操作结果的'能力。

  执教人:蒋娜

  活动名称:科学活动《吸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能比较其吸水特点。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餐盒,水,卫生纸,海绵,布块,粉笔,塑料纸,积木,硬币,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魔术)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的 ā á ǎ à实验室,在开始做试验前,老是要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我们一起来看,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教师操作:将白色宣纸折成一个正方形,四个角分别依次蘸入不同颜色的水中)。

  师:老师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幼:我看到老师将白纸站如不同颜色的水中,之后白纸变成了彩色的纸。

  师:这说明了什么?

  幼:白色的宣纸可以吸水。

  二、讨论:

  生活中那些材料可以吸水。

  师:在刚才老师为大家表演的小魔术中,我们发现白色的宣纸可以吸水,那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小朋友县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1:卫生纸。

  幼2:毛巾。

  幼3:衣服。

  师:小朋友都说了好几种可以戏水的东西,今天,老师在实验室里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但是,我和小朋友一样,都不知道这些材料那些能吸水,那些不能吸水。

  三、实验操作。

  1、介绍实验材料及实验要求。

  师:小朋友先来看一下,我们的 ā á ǎ à实验材料都都哪些呢?

  幼:有卫生纸,海绵,硬币,积木,塑料纸,粉笔,布块。

  师:在我们实验室里,有一些小要求,我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很好的遵守要求,认真做实验的。(1、先将记录表取出,放在自己的右手边一侧。2、拿起每一种材料,只需往水里蘸一下,就立即取出,放入操作筐。3、保持桌面干净整洁。4、每做完一种材料的实验,就要开始记录。边做边记录。)

  2、幼儿操作。

  3、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操作结果。

  四、教师验证。

  1、教师实验

  师:小朋友的实验做完了,那接下来,和老师一起来验证一下,看你们的操作结果正确吗?(教师操作实验,并记录结果,与幼儿一起分享操作结果。

  2、师小结: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卫生纸,海绵,布块,粉笔吸水,其中卫生纸的吸水速度较快,塑料纸,硬币,积木不吸水。

  五、总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关于吸水的实验,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遍这个小实验。和他们一起观察吸水的现象。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搬食物回家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五、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电话号码的多样性,知道电话簿的作用。

  2.了解电话簿的基本样式,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好朋友电话簿。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一份电话簿。

  2.白纸、水彩笔人手一份,幼儿学习资源⑤第9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联系的多种方式。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和好朋友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哪种办法又快又方便?打电话的时候要拨什么?电话号码有什么作用?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电话簿,了解电话号码的多样性。

  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电话号码的特点,如:电话号码由数字0~9组成,固定电话、手机的号码位数不同,拨打外地电话需要加上区号等。

  3.讨论总结电话簿的作用,了解保存电话号码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电话簿的.作用以及除了记在纸上的电话簿,人们在手机上保存电话号码的方法。

  讨论后总结:电话簿能够帮助人们记住许多电话号码并方便查找。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也可以方便地把家人朋友的电话存在手机的电话簿上。

  4.请幼儿在幼儿学习资源⑤第9页上设计、制作自己的电话簿。

  请幼儿相互讨论:我们怎样制作自己的电话簿?

  可以提示幼儿:小朋友不会写字,但可以用绘画、做标志等方式记录好朋友的姓名,用数字记下朋友的号码,然后请幼儿设计并制作。

  5.制作完成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说说朋友的电话号码。

  活动延伸:

  1.提醒幼儿回家后,可以根据电话簿上的号码,尝试给同伴打电话。

  2.建议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制作家庭电话簿。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

  2、能从三个长短不用的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最短的,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3、感知生活中物体的长短不同。

  活动重点:通过比较,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

  活动难点:能从三个长短不用的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最短的,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铅笔、项链、围巾、纸条、吸管三样。

  活动过程:

  出示长短不同外两条围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个物体间长短量的差异。

  教:宝贝们你们到过超市吗?超市有许多的商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超市,你们看货架上有什么?

  幼:围巾

  教:对了,是围巾。那我货架上的围巾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教:那它们哪里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教:宝贝们看着有两只小动物来我的超市买国巾啦,你们看是谁? (长颈鹿和小松鼠)

  教:我们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教:宝贝们你们猜猜长颈鹿会买哪条围巾, 小松鼠又会买哪条围巾? 为什么?

  教师: 长颈鹿的脖子长用长围巾, 小松鼠的脖子短用短围巾.

  教:瞧,我的货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支铅笔)

  教:那教你能告诉我这三支铅笔有什么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教:现在我请一个宝贝来比比看哪支最长,哪支最短

  教:瞧,我的货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根项链)

  教:那教你能告诉我这三根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13、教:现在我请一个宝贝来比比看哪根最长,哪根最短?

  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感知长和短。

  14、教:宝贝们,在你的小篮子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短不一样的吸管和纸条,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比比看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吸管和吸管比,纸片和纸片比)

  15、游戏《长短儿歌》

  16、教:宝贝们,让我仍再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的,哪了些东西是短的?

  反思:

  在上《长和短》这节课时,我觉得孩子们配合的较好,因为在笫一次试教时在摆放教具时是竖着摆,孩子们就用高矮的形容词较多,在第二节课我把教具竖着摆,基本上就没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这样的小节,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桔字的颜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颜色差异。

  3、尝试由外向里剥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桔子(桔色和绿色的)、一个布袋、桔色和绿色的软垫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来告诉大家。

  (打开袋子)桔子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了,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桔子宝宝。2、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感知桔子。

  (1)看:桔子宝宝穿着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外衣。(请幼儿说一说,认识桔黄色。)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桔子宝宝是圆圆的,有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有的是桔黄色的。

  桔子宝宝想回家了,桔子宝宝说:“我的家是和我的颜色一样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你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你的桔子宝宝是桔黄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

  瞧!那边就是桔子宝宝的小家,快去帮桔子宝宝找家吧!找到家后就坐下来。 (2)摸:桔子宝宝真可爱,我们来摸一摸桔子宝宝,在摸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汇: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小结:桔子宝宝摸上去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3)闻:桔子宝宝真香呀!我们一起来闻一闻,有没有闻到桔子香呀?

  (4)尝一尝:桔子宝宝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的外衣脱了来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个小洞洞,脱下小外衣(一边念一边拨),来我们一起为桔子宝宝脱外衣吧。

  分开来看看,和老师一样一瓣一瓣分开来,有多少瓣呀?(许多)原来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举起来看看象什么?(月亮、小船……)说得真棒,奖励你把桔子吃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7-12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2-03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06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2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12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3

【精】科学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