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7 12:19:4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

  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80页“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并能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3)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4)引导学生找到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5)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多次质疑讨论,激活思维,开拓视角。

  (6)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5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

  师:在端午节那天人们一般的会举行什么活动?

  师:那你们看过赛龙舟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赛龙舟好吗?

  [在多媒体电脑中出示赛龙舟图。请同学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引出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师:我们把9条龙舟分开逐条逐条来看。

  出示一条龙舟:

  提问:

  ①师:一条龙舟上共有几个人?表示几个9?

  出示:2条龙舟

  ②师:2条龙舟上共有几个人?表示几个9?

  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8条、9条龙舟

  ③师:那么3条、4条、5条、6条、7条、8条、9条龙舟上的人数,分别可以用几个9来表示呢?

  出示:3个9、4个9、5个9、6个9、7个9、8个9、9个9

  3、用袋鼠跳格的图来帮助我们算出龙舟上的人数。

  [出示袋鼠跳格图。

  师:袋鼠每跳一步是9格就表示一条龙舟上的人数,请学生独立将袋鼠跳格图完成。学生独立完成袋鼠跳格图。]

  4、指名汇报填写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龙舟的条数和总人数。

  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数的?”

  [5、引导学生观察已填完整的数轴,发现每个方框中的数都是连续加9的规律。

  提问:有了这个袋鼠跳格的图,我们现在随便点几条龙舟都能很快答出总人数了,那么9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3条呢?5条呢?8条呢?]

  6、提问:从1个9到9个9,我们可以用什么简便的算式来表示呢?

  师:你们会写吗?请你们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并填写出结果。

  指名汇报,教师出示:1个9到9个9的全部乘法算式。

  7、为了使我们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我们给它们编乘法口诀。你们有信心编出来吗?

  [同桌的两个学生讨论、交流,将编出的乘法口诀写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利用课本第80页例4中的表来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编口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清每一组算式、所编的口诀及意义。引导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及时进行补充、纠正。]

  8、质疑:在编口诀的时候你们遇到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9、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出示:9的每一句乘法口诀

  先齐读,再分组读、分男女比赛读。

  [10、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方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也就是说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记忆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

  11、师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真是太棒了,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一边读,一边记忆。

  [学生各自试着记忆9的乘法口诀,自由读、自由背。]

  12、检查学生记忆口诀的`情况:

  先全班背,然后指名背:谁能试着给我们背一背?

  13、师:在学生背的过程中询问:背到“五九四十五”“六九……”不会了怎么办?

  小结:是的,根据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我们就能把口诀很快地背出来的。

  14、师:谁能说说“4×9”表示什么意思?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我们会背9的乘法口诀了,还要会应用,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有信心做出来吗?

  [1、对口令游戏:

  用双手表现出9的乘法口诀,同桌对口令。

  2、列式计算:

  ①8个9相加得多少?

  ②8与9的和是多少?

  ③两个9相加是多少?

  ④两个9相乘是多少?

  指名回答,先独立做,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对这4个小题进行比较。

  3、解决问题:

  ①六一儿童节,每个小朋友要吹9个漂亮的气球,小明、红红、欢欢一共要吹几个气球呢?

  ②一张桌子摆9把椅子,8张桌子要摆多少把椅子?

  ③一本彩色故事书4元钱,一本彩色连环事5元钱,买9本故事书要花多少钱?]

  四、总结评价,升华目标

  1、你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发现了那么多藏在9的乘法口诀里的规律,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传统的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在一个混合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2、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2)45×4=180 280+180=460

  (3)270÷6=45 990÷45=22

  教师引导学生后,引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学例4。三年级学生要浇300棵树,已经烧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训练;三年级浇300棵树,分两次完成:先浇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浇完。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2)让学生独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浇? 300-180=120(棵)

  ②平均每次要烧多少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烧40棵树。

  (3)引导列综合算式。

  先由学生把分步解答的顺序说一说。然后提问: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数)那么,列综合算式时可以用“以式代数”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把第二式中的“120”换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议论并指导列综合算式。

  议论“300-180÷4”:

  ①在这个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除有减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②按照题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减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数)

  ③题目要求先、后算的顺序和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一致,怎么办?(加小括号)

  2、。

  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用分步列式解答应用题,今天教学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两步计算的算式组合起来,这就叫列综合算式解答。列完综合算式后,要注意什么?(检查要不要用上小括号)以后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3、练习。做练习二十的第6题。

  4、讨论。分析例4怎样不通过分步解答,列出综合算式?

  (1)理解题意,找寻已知条件和问题。

  (2)强调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数量关系是:剩下的棵数÷次数=平均每次浇多少棵?

  (未知) (已知)

  (3)把未知数用一个算式代替。 300-180÷3

  (4)检查运算顺序:要不要用上小括号。 (300-180)÷3

  三、。在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四个解题步骤:

  (一)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二)从问题出发思考:抓住问题,想数量关系式。

  (三)列出综合算式。

  (四)检查要不要用小话号。

  四、巩固。选择下面各题的综合算式:

  1、第二生产组原计划生产80台机器,已经生产了6天,每天生产7台,还剩多少台?

  ①80+7×6 ②(80-7)×6 ③80-7×6

  2、王老师要批改48,已经批改了12,余下的如果每小时批改4,还要几个小时批改完?

  ①(48+12)÷4 ②(48-12)÷4 ③48-12÷4

  五、作业。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8、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小学数学教案欣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4、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5、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7、 小组内进行交流。

  8、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9、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10、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6、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7、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3、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4、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练习中还有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1笨谒憬滩挠兴母霰嘈刺氐。

  (1) 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的重要基础。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39页与第41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这和被激活的旧知识有关,也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个性特点有关。如44+25的计算。

  思路一:

  40+20=60

  4+5=9

  60+9=69

  思路二:

  44+20=64

  64+5=69

  思路三:

  44+5=49

  49+20=69

  学生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算法,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所以,教材提倡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2) 组织对比,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估计打基础。

  教材先教学加法口算,再教学减法口算。在加法口算中把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用题组的形式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住加法口算思路上的相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同样,在减法口算中也把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作出类似的教学安排。为此,教材在两道例题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对比,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比。由于学生的算法多样,所以这里的比较应是同一种计算思路和具体方法的比较,是每一名学生自主进行的比较。不能是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比较。仅以上面的思路一为例:

  相同点——两道题都分别算几十加几十与几加几,再把两个结果合起来。 不同点——由于前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不满10,后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超过10,所以前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几,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十几,两道例题后面的"想想做做"第1题都预设了可进行比较的空间。如,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 57-32与57-39都是57减三十几,为什么差分别是二十几和十几呢 这些对比能引起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

  (3) 带出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 二年级(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如6+8=14,60+80= 本单元教材又从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带出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如60+70=130,600+700= 。教材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迁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这样的题组5+9=14,50+90= ,500+900= ,会从中想到许多,得到许多。 第42页第4题用类似的方法带出了一千几百减几百的退位减法口算。教学以后如果把几百加几百和一千几百减几百进行综合练习,如500+700,1200-500,1200-700,学生的计算思路能有新的拓展,思维能更加灵活,而且又一次感受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82-83页。智慧广场--数字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智慧广场-数字谜(师板书课题)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仔细观察情景图中的加法竖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飞加飞等于2.腾加腾等于9

  (老师借助课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三、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算一算:动笔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小组交流: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验证:教师借助课件演示推理的过程。

  2.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3.学生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4.讨论(议一议)

  (1)第一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的请举手。

  (2)第二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地请举手。

  生回答,师板书。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

  四、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小红旗最多。

  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写完检查。

  五、全课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字谜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板书设计:

  数字谜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20×620×413×32×4200×49×50120×240×72×323×2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xx×1014×20xx×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 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 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反思:

  在水果超市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复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对比中总结出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4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5

小学数学教案【热】01-25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