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

时间:2023-03-12 09:26:34 教案 我要投稿

《植树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P117- P11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

  (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二、构建模型

  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用一个图来展示说明吗?(生作图,展示)

  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板书:两端都栽)

  (4)在线段图上,我们用点表示栽的树,几个点就是几棵树。通过画图,我们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那么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50棵树之间、1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植树棵数 间隔数

  6

  7

  (板书: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敢接受检查?既然大家都想来,那么我们一起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 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 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3) 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4) 展示学生线段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5) 为了看起来更清楚,老师把这张图移到了电脑上,你能猜猜许老师画图的意思吗?从这张图上你可以了解些什么信息?谁也知道了也想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的?

  (6)线段图里其实就反映着题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线段图用算式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7)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学生各种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② 对于这几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生:我认为……)

  ③ 擦去错误答案,剩下正确答案:100÷5=10(个) 10+1=11(棵)

  ④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谁能告诉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么吗?“5”表示什么?“100÷5=10(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10+1=11(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

  ⑤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有谁听明白了,也想来说一说的?既然大家都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1)

  (1) 生轻轻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

  (2) 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 35×6=210(米)

  (6) 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

《植树问题》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掌握解决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方法。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解决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封闭图形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问题一:(出示图片)正方形桂花树台一边也要摆花,量一下边长是9米,每一米摆一盆,请大家帮助算一算,要几盆花?

  反馈:谁来告诉大家要摆多少盆花?

  预设:生1:91+1=10盆;生2:91=9盆;生3:91-1=8盆

  师:这里都有91这是什么意思?+1就是求出了什么?不加的就是求出了什么?-1求出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用以前学习的植树问题帮我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2.问题二:如果桂花树的正方形木台四周都要摆上10盆花,共要多少盆花?

  [通过展示校园中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创设情境,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生1:40盆,

  生2:36盆,

  师:到底是36盆还是40盆,要知道哪个答案是对的,怎么办?

  (让学生互相争论)(听听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说画最好,如果学生说其他,教师可以介入说:老师这儿有个建议。)

  小结:看来有些同学认为用画一画的方法比较好是吧,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来验证到底是需要多少盆?

  (二)多元表征,感知模型

  1.出示学习建议:

  (1)你可以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说明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

  (2)你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材料1),画一画,圈一圈。并写出算式。(花盆可以用符号表示)

  (3)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反馈: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学生的四种方法都出来,再讲评每一种方法)

  预设:

  生1:102=20,82=16 20+16=36;

  生2:94=36;

  生3、84+4=36;

  生4:104-4=36;

  师:你能解释一下是怎么想的吗?(听完学生说自己的思路如果他没画图的',问一下用同样的算法,但是画图的)

  [通过多媒体投影直观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回顾:刚才我们这四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课件演示)

  [通过信息技术动态展示不同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之中找到相同点,将各种算法统一起来,散而不乱,达到了多样化之后的优化,让学生经历多元表征,充分感知数学模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索出了这四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了同一个数学问题。

  (三)探索规律,有效建模

  1.抛出问题:除了给桂花树正方形的台摆鲜花,在学校的其他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地方也要摆一些鲜花,

  每边6盆,一共要多少盆? 每边4盆,一共要多少盆?

  2.反馈:你是怎么算的?(结合图说明算式的意思)

  预设:

  生1:63=18 46=24

  生2:63-3=15 46-6=18

  生3:63+3=15 46+6=30

  3.讨论: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告诉我们这些封闭图形上每边摆花的盆数,求花盆总数可以怎么求呢?

  小结:我们从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等作为研究的材料,发现了在这样的封图形上植树的棵数就是(每边盆数-1)边数=盆数

  4.

  展开:圆坛一周全长16米,如果沿着圆坛一圈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几盆花?

  学生自主探索。

  交流评价:一共种几棵?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在圆上放花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多媒体演示并讲述想法)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将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

  小结:花盆数=间隔数

  [让学生在电脑上直观操作,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思维碰撞中学生们认识到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可以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轻松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5.提升:在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上摆花盆的总数与间隔数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1)学生探索

  (2)反馈

  (3)演示:将这些图形拉伸为圆,并转化为线段。

  小结:其实在所有封闭图形上,都具有花盆数=间隔数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求花盆总数,可以先求出间隔数。

  [通过电脑动画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所有的封闭图形植树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在圆上的植树问题,并且有和在线段上一端栽树的情况一样。这样,又一次沟通了各个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轻松突破的本课难点。]

  (四)拓展提升,实践应用

  1.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了摆花设计方案征集。有以下三种,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

  2.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案3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分成若干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和植树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比较的方法,找“植树问题”的规律。

  【学期与教材分析】: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等,其目的在于通过解决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同的教师在处理植树问题的教学上各有差别,而俞正强老师,一个衣着朴素、老式的布鞋、光亮的脑门、憨厚的笑容,对“植树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和见解,他抛开课本给出解决植树这类型问题的方法,从练习题的引入出发,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概括能力,从而初步认识植树问题,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为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 俞老师从简单的习题着手,进一步联系到生活中的植树等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练习引入,构建新知。

  课前创设简单易懂的题目“20米,平均每5段一份,可以分几份?”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0÷5=4(段),紧接着引出例题“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树,可以栽几棵?”学生列出算式20÷5=4。

  俞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询问,为什么用除法?问题(1)中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练习中,突现知识的起点----平均分。而不同点又是什么?一是求点数,一个求线段。那么一共可以栽几棵树呢?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一共可以栽4+1=5(棵)树,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展开教学。

  二、注重实践,体验探究。

  教学中,俞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观察、假设、思考,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端点,也就是要在5棵树。使学生发现和理解,植树问题并非简单的除法就可以解决,植树问题种在的'地方就是点,而非线段上,接着俞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生活中哪些人把什么做在点子上?学生通过思考后纷纷答道:电线杆、垃圾桶、栽花、纽扣、排队等,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俞老师提出问题“段数和点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树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体验是构建的基础,俞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理解植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让一排学生当“点”每2米栽一棵树,可以栽几棵树?转变为如果路尽头有了一座房子,我们该怎么植树?如果路的头尾各有一个房子,又怎么植树?栽几棵?简单实在的实际问题,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良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从旧知向隐含的新知迁移了,本节课也因此达到了升华。

  总之,本节课,以学生的设计为出发点,通过线段这一简洁、直观的方法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进而透过现象发现不同情况下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俞老师没有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真正是一节难得的常态课,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植树问题》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1) 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

  (2) 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 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

  列出算式:12÷2=6(盆)

  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

  5、学习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 (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

  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索会出现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1:直接点数出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72个棋子。

  方法2:列式:19 ×2+(19-2)× 2=72(个)

  方法3:列式:(19-1)×4=72(个)

  方法4:列式:4+(19-2)×4=72(个)

  方法5:列式:19×4 - 4=72(个)

  以上方法,教师引导比较:除方法1外,其余算法都抓住了4个角上的棋子不能重复计算的关键点。

  6、探究规律。

  (1)首先理解封闭图形 围棋盘的最外层是一个正方形,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开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课件出示)

  (2)提问: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部分学过的封闭图形。学生任选一个,用小圆点代替棋子在封闭图形中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会有怎样的发现? (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寻找规律,学生交流说出:棋子数=间隔数的结论。

  提问:这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植树情况一样呢?(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链接,迁移到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情形。)这是巧合吗?想不想继续研究? 学生研究发现 :如果将画好的封闭图形沿着一圆点断开拉直就变成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模型,利用原理逆向思维再次验证棋子数=间隔数这一规律。

  (4)回到原题:围棋盘最外层每边有19个棋子,即每边有(19-1)个间隔,4边共有18×4=72(个)间隔。因为最外层的棋子数=间隔数,所以72个间隔也就说明有72个棋子。 列式:(19-1)×4=72(个)

  (5)请一学生板演,并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9-1=18(段) ----表示19个旗子有18段间隔 18×4=72(个)----表示最外层的总数 答:最外层一共可以放72个旗子。 (6)引导学生说出公式: 最外层的总数=(每边的棵树-1)×边数

  7、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摆棋子:一个四边形,每个顶点都摆一个。

  (2)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设问:100-1求的是什么?乘4呢?(为什么要乘4?)

  (3)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4)如果在一个正五边形的边上摆,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

  小结:看来,在封闭图形中的植树,只要先求出每边间隔数,再乘边数就可以求出最外层的总棵树。但是要注意在求每边间隔数时,要用棵数减1,你知道为什么吗?

  8、摆花盆:完成做一做第2题 问题:

  沿正方形的池塘边植树,要求每边都植4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三、巩固延伸

  解决问题:

  1、沿一个正三角形实验田的外边,每边种8棵向日葵最少能种几棵?

  2、16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若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相隔1米,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课后延伸题

  1、“四(4)班”召开班会时,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5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5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子?

  2、公园里的花坛有以下几种形状,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形状,计算一下如果每边放4盆花,至少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这节课你又收获吗?一起来分享分享吧?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株数=间隔数

  最外层总数=间隔数×边数

  五、作业布置

  教材122页的第4、6、7、8题

《植树问题》教案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够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够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够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老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够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够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够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6

  一、教材

  《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两端都不栽树。本节课教学第106页——107页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1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将例2分成两道题放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环节,有利于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3.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5.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6.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三、重、难点

  重点:探索规律,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

  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间隔”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

  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为辅。

  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为一体。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宽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创设为园林工人设计植树方案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并且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我还把教材例题100米,改成20米,主要因为我感觉100米的距离还是有些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便于研究。同时也遵从了教参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时的不同方法,让思维如花般绽放。)

  3.交流汇报,演示。

  4.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①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③探究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向学生渗透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起数学模型的过程。)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②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③汇报交流。(板书)

  ④共同探究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3)小结:

  ①植树问题规律,②解决植树问题方法:先求出间隔数,再看属于哪种类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性,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植树问题》教案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9

  教学目标:

  1. 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10

  学习目标:

  1.学生会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和一端植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1.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 你都知道了 。

  2. 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总结

  植树问题

  总长( )=( )

  两 端 栽: 棵 数=( ) +1

  一 端 栽: 棵 数=( )

  两端不栽: 棵 数=( ) -1

  三、课堂达标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3. 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植树问题》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18页例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让你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面:(打一  我们在排队时,也出现了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某种关系。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排队(先请三人起来排队)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再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继续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

  通过观察同学们刚才排队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人数与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人数比间隔数多1,或者间隔数比人数少1……)

  3、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队列中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4、刚才我们谈到的手指和队列的问题都是植树问题,大家能说出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吗?教师举例:(上课和铃声、整点敲钟报时、美国五年一届的总统选举)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每隔5米是指什么,两端要栽……,并重点理解“每隔5米”就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距;两端:也就是这行树的两头)然后教师提问: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答案呢?(如果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证明,每5米1棵,那究竟要画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我们可以把这条路看作较短的10米、15米、20米……通过画图得出规律,再根据规律求100米路要植树的棵数),这是在我们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花繁为简法”。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学生实践记录单

  出示实践记录单后,教师先示范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间距,间隔数,线路总长”等,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线路总长、间距、间隔数”。

  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线段图),学生通过画图探究,逐渐对总长、间隔距离、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建模。

  c、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那么在长25米和30米的小路上呢?

  (1)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实践记录单。(学生完成这个表格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怎样求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全长(米)10 15 20 ┉

  间距(米)5 5 5 ┉

  间隔数(段)

  ┉

  棵树(棵)

  ┉

  (2)观察表中的棵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或间隔数=棵数—1),全班齐读规律。

  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能不能解决例1的问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提问: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间隔数)20+1=21为什么还要+1?(因为两端要种的棵数=间隔数+1)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3、解决实际问题(口答)

  ①教师说间隔,学生说棵数。(或者教师说棵数,学生说有几个间隔。)

  ②小组内各同学互相出题。

  小结:

  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如果知道了间隔数和间距(每两棵树的距离),怎样求总长呢?(引导学生说出:总长=间隔数×间距(板书)

  4、完成“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中的间隔数是多少,间距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教师可再进一步提问:如果在公路的两侧植树,又该怎么做?)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植树的棵数,求间隔数,求植树的路线的总长度,解决这几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的,就是要运用好段数与点数之间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

  1、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练习

  全路长(米)间隔距离(米)间隔数(个)棵数(棵)

  1 30 5

  2 50

  10

  3

  4

  21

  4 1000

  101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0时敲响10下,需要多长的时间?

  3、小明要在全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如下图),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下植树方案。(此题留待学生思考,为以后教学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做铺垫)

  四、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谈谈收获,教师总结。

  五、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习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06-108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化繁为简,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其次,通过画线段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是进行变式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课件出示)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招聘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师:谁能读一读?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求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道题中什么词语最关键?

  (课件解释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3、出示合作要求。

  (1)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

  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及时鼓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第二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比较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间隔数-1)。

  三、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植树问题》教案13

  一、教材概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

  3、经历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4、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但是,这个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中下的`学生。因此,在这基础之上,要让学生借助围棋盘,动手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来一起探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总结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一副围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教师投影出示教材第120页例3情境图。

  教师:图上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下围棋)

  你对围棋有哪些了解?

  师:在这小小的围棋盘下可有不少数学问题呢!

  板书课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投影出示围棋盘。

  师:在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

  (2)出示例3。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

  师:同学们算得都正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围棋盘最外层摆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动手在围棋盘上摆一摆,数一数,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摆,认真的观察判断,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

  三、反馈应用

  (1)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投影出示情境画面,出示第1题。

  (2)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2题。

  ①讨论:可以怎么摆放?

  ②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3)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汇报。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然后教师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二)

  a.19×2+17×2=72(个)

  (19+17)×2=72(个)

  b.18×4=72(个)

  c.17×4+4=72(个)

  封闭图形:植树棵数=间隔数

《植树问题》教案14

  课型新授使用人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 业 设 计

  基础:

  1.填一填。

  (1)下面的线段有( )个点,共有( )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 )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 )棵树,由此可以

  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

  综合:

  2.选一选: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8 B.9 C.10 D.11

  (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 )楼。

  A.5 B.6 C.7 D.8

  拓展提升: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植树问题》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20米栽几棵,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习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 )=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

  小练笔:运动会上,在一条长200米的笔直跑道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10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师:请大家默读题目,然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三、学以致用。

  1、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看,我们的《小苹果》舞蹈比赛中同样蕴含着植树问题的知识。

  (课件配图片出示)五二班学生参加《小苹果》舞蹈表演,其中一列纵队全长18米,如果每两个同学之间相距2米,这列队伍一共站了多少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3、师:你们真了不起。请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

  (课件出示)8个同学站成一队,每两个同学之间距离1.5米。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师: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再解答。

  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充分交流。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数学研究中“化繁为简”方法,会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在植树问题中还有许多知识,比如两端都不栽时、只有一端栽时,或在封闭图形上栽时,棵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

【《植树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教案02-26

植树问题教案15篇03-08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1-18

植树的教案12-22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5篇03-10

大班教案植树11-06

植树大班教案02-02

大班植树教案03-03

植树节教案12-26

植树节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