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9 11:13:1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想了解的是那几处泉,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重点研读2-5自然段,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并择一处泉写导游词。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并积累运用;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板块:简洁入课,直奔“四泉”

  课伊始,我们直接揭题入课:孩子们,在第五单元我们游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风光秀美的颐和园,规模恢宏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就到泉城济南去游一游!(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接着,质疑:为什么会将济南称为泉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学生初读之后检查两组字词,(1)珠串一亩见方咕嘟咕嘟(2)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然后粗谈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它们的名字及其具体位置,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填在“阅读表”中。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设计意图:课伊始,老师联系学过的课文,唤醒孩子的记忆,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完全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第二板块:扣词悟文,体味言语

  (我们设计了二个环节来达成这一板块的教学:)

  一、读文,摘录

  首先请学生找到这四处泉所在的自然段(2——5)自由读,划出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中不断地喷吐出来。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泉,仔仔细细地读,并写下你的想法。

  【我们理想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的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直奔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写批注的方式初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二、交流,得“言”

  请学生选择一处用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几次磨课下来,我们发现孩子通过自主读文很快就理解了“汇注”“喷吐”这两个动词,因此,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的学习我们略处理,而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1、下面,我先扣“涌”字,说说我们的教学设想:

  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我们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涌表示从下往上/涌的速度快,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这泉水虽然水量不多,但向上流的速度很快,它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孩子会说:一串串珍珠)。

  是呀,这些珍珠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示句子,老师引读。

  都说写景的文章难读,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泉水富有童趣,于是老师播放了泉水不断往上冒泡的视频,那有声有色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道: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泉水,你最想干什么?孩子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可能会说:这些珠串聚在一起,形成一颗颗大珍珠,有的会说,这些珠串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满地;)

  此时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老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顺势引导:孩子们,把你们的想象化为文中的词语,那就是(课件出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和变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让孩子们将这几个词送入句子中去读,让优美的景色吸引学生的视线,让丰富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魅力无限的母语中熏染,拔节……

  2、感悟了珍珠泉“涌”字的精妙,老师请孩子们接着交流描写趵突泉的句子:说说谁读懂了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流”呢?

  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泛谈。学生有一些认识之后,老师播放趵突泉的美景图,这时,老师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给他们创设说的情境:这趵突泉正不断地往上冒呢,孩子们让我们仔细地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交流的时候,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咕嘟咕嘟”,一个孩子“咕嘟咕嘟”,两个孩子“咕嘟咕嘟”,当所有的孩子都“咕嘟咕嘟”响起来的时候,孩子的快乐不就是趵突泉的生机和活力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有声音,当然还得有画面,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再去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深入品读句子: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读中引导孩子发现“三股清泉比吊桶还粗”,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泉的大以及泉的形态,“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泉冒出来的形和色,从言语的角度去品味句子,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再把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

  紧接着,老师又从文化的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链接了100多年前,900多年前,1400多年前,3500多年前关于趵突泉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感知泉文化的同时,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趵突泉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泉!

  第三板块:写中留文,说泉留香

  领略了泉的魅力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习的“导游词”,请学生在5分钟内写一段导游词,并当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趵突泉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课堂延伸,课件出示金代《名泉碑》中记载的七十二泉,学生快速浏览泉名,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老师质疑: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在交流中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课末,教师意犹未尽、娓娓道来:自古就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当这72泉汇聚一城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瑰丽的美景呢?泉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泉城天下闻名济南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中心词进行板书,简洁明了,加深学生对泉城济南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个性和相互个性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课我采用个性化的教学,写作教学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展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习作的评价与个性中张扬个性,激扬灵性。

  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实现的,它帮助学生入境,加深学生记忆。

  二、教学设计

  首先以简笔画游戏导入“请同学们用最少的笔画画一种动物,请其它同学来猜”接着出示嘉宾潘长江的漫画,在学生猜出后,与潘长江照片对比,然后提问:为什么一下就猜对了?由此总结出:任何事物都有特点,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就必须抓住特点。同时板书,写人秘籍的第一句:外貌描写抓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听得耳朵都快磨出研子了。可是,当同学们提笔作文的时候,却常常冷落了它,致使作文中出现千人一面,千景一色,千物一形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找到了同学们以前习作中描写我外貌部分的一段话:“只见一位中等身材的女老师走上了讲台,这位老师看上去很年轻,她的头发又黑又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长得很漂亮。”在这里炯炯有神,一头乌黑的长发,撄桃小嘴,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他们作文中一惯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法宝”,这样没有抓住特点的描写,使学生很难猜到文中所说的就是我,而我的发式、衣着都是极有特点的、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继而修改,在交流过程中,我适时点评:“* *发现了我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力描写,其他的外貌则省略(或一笔带过)”或“为了突出我的特点,他把重头戏放在我的* *上了”,这样的肯定既点播了写作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乐趣。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于外貌描写的“特点鲜明法”已经了解了,可是我们在写人篇中,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具体事件来反映人物情感、品质等,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同学又像是在进行第三人称转述一样,不能再现当时情境,为了使学生们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我接着进行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由大屏幕打出一个不会动的人物,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这个人物“活”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学生的感性体验就会取代整齐划一的指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会取代统一答案,继学生答案之后,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如果我们给人物加入了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微妙细致的心理活动,符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我们笔下的人物就会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时,写人秘籍(一)也就总结完,这里教师又故意卖了个关子“最后一句总觉不好,但为押an韵,又找不到合适的句子,谁能帮老师修改,这写人秘籍就算是我们的合著”。这样,既体现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又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这也正是我教学中的核心理念。

  接下来的作文修改是使孩子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修改过程中,孩子的想象、表现、评价、修改等写作能力均会得到提高。同时在个性的.互评中,我又注重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规范动词使用、对话的四种形式等这些写作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最后用“运用所学知识修改自己的习作”和“为自己修改过的进行批注,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这样的方式结束本课,这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也将会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地在学习的艰苦旅途中不断攀登,乐此不疲。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描写人物时不能千人一面,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并且能够通过作文课上的“人体解剖图”,懂得人物有了表情变化、心理活动、言行举止,才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四、教学难点

  运用这些作文知识来修改他人和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过程

  (一)外貌描写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画画,今天就请同学们大显身手,请你用最少的笔画画一种动物,然后请其他同学猜猜你画的是什么?

  生:纷纷上黑板画,同学们共同猜。

  师:为什么同学们一下就能猜出来?

  生:因为* *画出了兔子的长耳朵,* *画出了骆驼的驼峰……

  师:对了,这些同学真聪明,他们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师:我还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嘉宾,你们看,他是谁?(潘长江的人物漫画)看你们猜的对不对?(点出潘长江照片)为什么你们一下就猜对了?

  生:漫画抓住了潘长江的头型、眼睛等特点

  师:对了,漫画抓住了潘长江外貌的特点【板书:外貌描写(写在抓特点前)】

  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特点,画大象不画长鼻子,画蛤蟆不画大肚皮,画乌鸦不画黑羽毛,人家就不会知道你画的是什么,人物的外貌描写也是如此,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就必须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前几天,我看到了一篇名为《我的老师》的,老师把他描写教师的外貌这一部分节选下来,现在请你猜一猜,他写的是我校的哪位老师?

  【出短文:

  老师,我爱您

  五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即将跨进中学的校门。在这五年间,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了。

  那是两年前的9月1日,同学们安静地等待新老师的到来。这时,只见一位中等身材的女老师走上了讲台,这位老师看上去很年轻,她的头发又黑又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长得很漂亮。】

  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老师外貌部分读一读。这是我校的哪位老师?

  生:(七嘴八舌,胡乱猜测)

  师:现在老师要接秘了,其实小作者所描写的这位老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鄙人”。

  生:啊?

  师:“啊什么?”

  生:议论纷纷,指出没有抓住我的特点描写。

  师:那就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有什么特点?

  生1:您经常扎着两条麻花辫。

  生2:您经常穿着长裙。

  生3:我还发现您的头绳和衣服是配套的,您还很爱用娟花装饰自己。

  ……

  师:请同学们帮他把描写我外貌这部分修改一下,从“这时”开始接着写。

  (生写,写完后大屏幕交流,评价。)

  师适时点评:

  (1)**发现了我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力描写,其他的外貌则省略(或一笔带过),好;

  (2)为了突出我的特点,他把重头戏放在我的**上了;

  (3)外貌描写也要有顺序,可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二)人物生动法

  师: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还是不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谁能想个办法,把这个小人变“活”呢?【电脑出示不会动的小人图】

  生1:给他加上表情变化(师点小人眼睛,嘴,动起来)

  生2:帮他进行心理描写(师点小人心,动起来)

  ……

  (师随着生发言,点击电脑,电脑人物随着生发言各部分动起来,并共同总结)

  一言一行个性显,

  喜怒哀乐溢于表,

  心理描写巧分辨。

  师:“巧分辨”这个词我总觉得不好,课下帮老师想想,一定要押an韵,如果你想的更好,这个写人秘籍作者也算你一个。

  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如果我们给人物加入了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微妙细致的心理活动,适合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就会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请同学们接着看刚才的例文:

  还记得刚开学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我忘带了语文书,当时我害怕极了,恐怕会挨老师的批评。一上课,老师就让大家读课文,正当我害怕被老师发现的时候,老师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她询问我语文书哪去了,我不好意思的告诉她我忘带了语文书,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听到后,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快步走出了教室,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老师已经回来了,我看见她手里拿着两本书,一本新一本旧,老师又走的我的跟前,并把原本属于她的那本崭新的语文书借给了我,让我看,手里却拿着一本破旧的语文书继续讲课,我当时感动极了。

  师:你认为针对这件事情怎样修改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品质?

  生:根据所学,纷纷发言

  师:说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动笔行吗?等什么?咱们“笔下见真章”。

  (生写,大屏幕交流、找优点)

  师适时指导:①语言中的四态:神态、动态、声态,心态。

  ②准确规范的动词,也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③对话四种形式:说话者在前、在后、在中间、无说话者。

  ④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⑤心理活动是看不见的世界,适当加入心理描写就会“事半功倍”。

  师:根据今天我们共同研究的写人秘籍的方法,修改你以前写过的写人,再和修改前的进行对比,用红笔为自己改过的进行批注,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单元练习”中的“学习字词句”板块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的。与过去的练习相比,其功能有所变化。原来的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巩固单元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新的“学习字词句”板块,其功能有所扩展,如探究的功能,迁移的功能,锻炼手脑并用的功能,与其他课程融合的功能,多方面运用语文教育资源的功能,等等。这个板块最主要的特点便是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为了帮助老师们教好这个板块,现就设计思想和教学建议作一些说明。

  首先,这一板块的设计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理念

  过去的语文学习是以应试为标的,因而其练习的设计是围绕着试卷转的,其特征是繁琐、机械、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若是与“标准答案”不合,也不能给分。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只能应命做题,毫无自主性可言。

  《语文课程标准》里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着这一理念,题目的提示语就跟过去不同: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令性语气,而是“蹲下来看孩子”,以儿童的大朋友的语气说话。或启发,或激趣,或鼓励,或期待,使儿童感到亲切、新奇、有趣、自信、如坐春风。如“瞧,一幅文字画!你一定能看得出是哪几个字。”“先加上标点,再分角色读一读。你们一定能读得很棒!”

  《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的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如让儿童学习“咕咕咕 叽叽叽 喵喵喵 呱呱呱”等象声词,就要求儿童“亮开嗓门儿学学”。儿童很喜欢小动物,很喜欢学小动物叫,这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自己去叫一叫,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象声词的体验。又如,要求儿童给几个句子加上小动物的叫声,然后再读一读。“夏天的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在池塘里──地叫。”先不加小动物的叫声读,再加上小动物的叫声读,两相比较,儿童就能感到加上后句子显得更生动。又如“练习2”有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话:“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杏花。蝴蝶在花丛中飞,鱼儿在小河里游,青蛙在池塘边跳,小朋友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其提示语是:“春天多美呀!快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吧!”儿童看看图,再读读文,展开想象,体验一下春天的美,这样就能读得有声有色。

  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也有可能不同。以此为出发点,有些练习的设计是开放的,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如,“练习3”有一题是让学生认识各种汽车的功能,除了要学生说一说消防车、救护车的用处外,还要求说一说:──车是用来一的。学生可以少说几种,见识多的孩子能说多少说多少。这叫做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二是注重语文能力的综合与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主要反映在字词句学习的综合,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

  练习的设计采用了板块式,基本上一个板块反映了一个方面的题材,其中既有字词的练习,也有句子的练习,并注意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如“练习7”,是用9个古代的文字组成的一幅文字画。让儿童先认一认,再在田字格里写相应的汉字。然后鼓励儿童将文字画改画成风景画,并涂上颜色。还要求他们发挥想像,把自己画的画介绍给小朋友听。学生完成这项作业,不仅巩固了已有的语文知识,还锻炼了写字、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与有趣,激发了儿童对汉字的热爱。

  学语文,还要注意课内外的结合,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练习设计尽可能反映儿童所熟悉的生活,并向其他课程延伸。如要求儿童认识所学的几门功课,认识各种汽车的功能,认识几种动物的栖息环境等。

  练习的设计注意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如第五单元是识字单元,学生在本单元里学过了转转盘识字,在单元练习里则设计了迁移性的练习:“转转盘识字可真有意思,你能用这个方法再识一组字吗?”让学生以“丁”字为字根,用转盘转出“灯、盯、钉、叮”等字。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利用形声规律大量识字。

  三是注意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有层次高低之分。我们要求学生发现解决的问题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求他们马上就去搞发明创造,而在于让他们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练习设计注意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让他们自己有所发现。如,“练习4”:“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又如要求儿童认识文字画,其中有的古文字以前见到过,如舟、石、燕等,也有一些是没有见到过的,如日、山、水鱼、木等。这就要求儿童根据古文字所象之形加以想像、猜测,从而有所发现。

  这部分练习,教师应如何教呢?

  一、更新理念

  有一些老师面对新的练习形式感到困惑:原来那些熟悉的练习形式,如看拼音写字、比一比再组词、选词填空、改病句(实际上是人造病句)等,怎么都没有了?这种板块式的练习怎么教?也有的老师说:做这样的题目,能应付考试吗?老师们的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长期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乍一改教这种新的练习,自然是不大习惯,不大适应。当一个新事物突然来临时,谁能一下子就适应呢?这不要紧,只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注意更新理念,吃透这种综合性练习的设计思想,经过一个阶段的磨合与探索,就能够使儿童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尝到课程改革的甜头。这好比穿惯了旧鞋子,乍一换上新买的名牌皮鞋,会感到夹脚,总觉得不如旧鞋子穿着舒服。但是你坚持穿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感到还是新鞋子好。这就叫做“穿新鞋效应”。

  有的老师担心这样教难以应付考试。其实,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应同步进行改革。据我所知,目前各个试验区都在研究评估改革问题。我们教材编辑部每个学期都要研制相应的试卷,供各试验区参考、选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当然,也不是说过去的练习形式一无是处,有一些对于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有用的题目还是可以让学生做做,但分量要适当,不要加重儿童的课业负担。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该板块练习的设计注意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不少练习都是很有趣的。如学习象声词让儿童亮开嗓子学学,让儿童通过连线的方式为小动物找家等,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然而,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时,还可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进行二度创造。如教学“练习5”,可以先布置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个小转盘。上课时让儿童边转转盘边学字,这样学孩子会感到更直观,更有趣。教儿童唱包含这个字族的儿歌,可以一边击铃鼓一边唱,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教学时,要兼顾到认知水平有差异的学生。要因人施教,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特有趣,并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注重实践

  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是该板块的主要特点。学习字词句,既要动笔、动口,又要动手。如结合认识汽车,可以带学生到马路边看看来来往往的汽车,说说它们是干什么用的。结合认识所学的几门功课,自己动手做一张课程表。教学有关居室、家具、摆设的词语,要求儿童做成卡片贴在相应的地方,以帮助他们记住生字词;并向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里有哪些家具、摆设。结合给小动物找家,可以到大自然里观察,看看哪些小动物住在哪里,再跟全班的小朋友来交流。《课程标准》说得好,“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鼓励儿童认真去说、去写、去做,使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短文认读短文中的认读字。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只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真心帮助他人,定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只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真心帮助他人,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教学难点:懂得只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赶忙帮助他人,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头饰、小黑板,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老师准备了礼物,如果谁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老师一定会送给他的。

  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就带来了一则谜语,想考考你们:

  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家安;

  别看个矮爬得慢,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小乌龟

  老师板书:[小乌龟]

  教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就猜对了,关于乌龟你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这节课老师,又带来了一个乌龟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想)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笑了)小脑瓜快抬起,大眼睛看课题,齐读。

  老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说。

  老师:好,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分自然段读并评价。(要求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的同学要仔细,评一评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把句子读流利了。)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可爱的小乌龟高兴的笑了,你能猜出小乌龟的心情怎样吗?(高兴、开心!)

  老师:谁能说一说,小乌龟为什么笑了?

  学生:汇报

  老师:你知道误解是什么意思?板书[误解]

  学生:误会了。

  老师:误解就是指不正确的理解,那么小伙伴们因为什么误解了小乌龟?

  学生:没帮朋友忙。

  老师:小乌龟是真的不想帮朋友有忙吗?

  学生:不是,小乌龟爬得太慢了。

  老师:没有帮上忙的小乌龟心情会怎样?你能把它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吗?

  指生展示读一自然读并评价。

  老师:其他小动物是怎样对待他的?

  学生:不理它。

  老师:虽然小伙伴误解了小乌龟,可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小乌龟是怎样做的?

  学生:救小公鸡把它驮上岸。

  老师:板书[帮助]。

  老师: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小乌龟是怎样向小公鸡游去的?

  学生:拼命。

  老师: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乌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热心助人,宽宏大量。

  老师:老师还认为它不夸夸其谈,用行动消除别人对它的误会,希望同学们也向小乌龟学习。

  老师:小伙伴误解了小乌龟,小乌龟却宽洪大量帮助了小伙伴,这么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美美地读出来吗?(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诵读课文。

  老师:指生上前戴头饰分角色诵读。

  师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想像一下,小伙伴是怎样向小乌龟道歉的。

  生活中我们难免,有被人误解的时候,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别人的看法,真心,帮助他人,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板书设计:

  小乌龟笑了

  误解

  小伙伴 小乌龟

  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藏、捡、扔、波、荡”这些生字和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两个问题: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②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

  4、通过学习《回声》这篇课文,认识科学的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听说训练(要求:听后自己练说,最后把话连起来说)

  ⑴小青蛙看见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呱呱地叫起来。

  ⑵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跟着呱呱地叫起来。

  ⑶小青蛙以为桥洞底下藏着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他觉得非常奇怪就问

  妈妈。

  学习课文4、5、6自然段的内容

  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了,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现

  象?(小黑板出示)

  要求:①用△△划出妈妈做的有关词语(带、跳、捡、扔)

  ②用 ~ ~ 划出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⑵检查学生找得是否正确,重点理解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①指名读小青蛙看到的现象的句子。(检查划读情况)。

  ②指导看图理解内容。图片(2)

  ⑶填空,结合动作理解“捡、扔”等词。

  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⑷结合课文内容出示生词“捡起”“扔进”“波纹”“荡回来”,认读、检

  查读准字音,结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意,了解字形。

  ⑸再说说小青蛙看到的现象。板书,波纹。

  ⑹实验(学生试投物体进水缸,观察产生的现象)。

  ⑺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⑻指导读课文,想象体会当时的情景。

  ⑼小结:这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看到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这种现象。

  过渡:河水的波纹荡出去又荡回来跟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

  联系?

  2、学习第5自然段

  ⑴轻声读课文,用( )划出妈妈讲的话。

  ⑵指名读妈妈说的.话,边听边用序号标出妈妈说了几句话。

  ⑶小黑板出示已标序号的小青蛙妈妈的话(对照检查订正)

  ⑷开火车轮读妈妈的话,要求:想想这4句话的意思。

  ⑸思考:河水的波纹荡出去又荡回来这种现象跟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

  声音有什么联系?(学生说)

  小黑板出示:

  ①河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②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意思,重点比较“荡”、“返”,点出那返回来的声音也就是

  回声。

  --------------------------------------------------------------------------------

  板书:

  --------------------------------------------------------------------------------

  --------------------------------------------------------------------------------

  --------------------------------------------------------------------------------

  ⑹读妈妈的话,想: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⑺用自己的话说说回声是怎样产生的?(指名说,同桌互相练说,指中

  下生说,检查教学效果)。

  ⑻小青蛙听妈妈的话后怎样?,结合理解“一蹦老高”。

  ⑼体会说话:小青蛙为什么那么高兴?

  ⑽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耐心、亲切和小青蛙的高兴。(分角色读,评议,

  鼓励学生尝试读出感情,互相练读,再指名读)

  ⑾引导小结:这个自然段讲了小青蛙妈妈帮助小青蛙懂了什么是回声和

  回声产生的原因。

  ⑿说话训练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②你还知道什么地方能听到回声呢?那又是怎样产生的?

  过渡:小青蛙弄清了“回声”这个问题之后又怎样了?

  3、学习第6自然段

  ⑴看图读课文

  ⑵回答:小青蛙弄清了“回声”之后又怎样了?

  ⑶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⑷小结

  总结课文,质疑:

  1、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检查中下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质疑

  启发学生说话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回声”这种现象的知识,那平时你听见或看到很多

  你不明白的现象,你可以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吗?

  出示例:(第三课时时选做题4)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加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中的好朋友,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球)

  2、指名说一说你认识那些球

  3、学习球指名说一说怎么记。

  过渡:各种各样的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那么小朋友知道球是在什么地方玩吗?

  板书课题,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对了,在操场上让人想到很多运动,同学们很快乐。那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让别人听到快乐。好吗?

  二、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过渡语:操场上有许多活动,我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什么体育活动?

  1、生回答完,教师以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情况。)

  2、再领学生读一遍。(不读拼音)

  3、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3、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拼拼读读,圈出是生字多读几遍

  4、检查生字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我们做你演我猜的游戏。

  (拿一张词语卡片,小朋友先认一认,然后用动作演一演,让老师猜猜是那个词语)

  三、分类识字。

  1、那么多有趣的词语都在小组长的.信封里。请小组一起动脑筋给这些词语分类。

  2、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3、结合回答引导识记

  (1)打、拍、拔都用手所以是提手旁,那么小朋友猜一猜还有那些字是也是提手旁的

  跳、跑、踢跟什么有关,再猜一猜那些字也是足字旁的。

  小结:有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跟脚有关的运动通常有足字旁,足字旁是由足变化而来的。当他做偏旁的时候腿一缩,多有礼貌。

  (1)上面这样的字我们除了可以加动作记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如:提手旁加丁

  板书:手

  足

  拍

  踢

  打

  跳

  拔

  跑

  六、学本课的儿歌。

  七、指导书写:八、入

  1、让学生比较八和入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

  八、介绍08奥运会,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绯红、镶嵌、按捺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3.抓住重点句子“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2.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教师:同学们能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吗?

  1.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水)

  2.抽生回答。

  教师: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补充的,请你帮忙评价一下这个句子对不对?(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春天。)

  教师:是的,冰融化以后一定是春天!世界千变万化,答案一定丰富多彩,就像这个孩子的童心一样。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看世界,阳光也会很活泼。(板书课题:阳光很活泼)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绯红镶嵌震撼起伏荡漾公正蔚蓝开阔按捺不住

  四、紧扣重点句,展开学习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自由朗读重点句(指名读、齐读),思考为什么爸爸说“阳光也可以很活泼”,从哪几段可以感受到阳光很活泼?

  五、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阳光很活泼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六、观看日出,结合课文理解“阳光很活泼”

  1.播放课件欣赏日出,真实感受阳光。

  ①观看“日出”。

  ②讨论:此时的阳光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

  ①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闪”很有动感,也很有童趣。)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②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起伏荡漾”很有动感。)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③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想象一下你眼中、心中的阳光像什么?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与美丽)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阳光的段落或句子,带着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大声朗读。(赛读)

  七、再读全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默读课文,为什么爸爸要给老师写这样一封信?想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2.师: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说明爸爸看日出的起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把插叙部分提前,再自己读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②介绍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八、再读重点句,理解含义,拓展延伸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齐读,说说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

  3.想象老师第二天收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九、总结

  教师:“阳光很活泼”在老师眼中看起来是一个病句,可在亲眼看过日出的父亲眼中却是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我们要珍视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学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尿酸多少正常03-03

50岁突然不来月经正常吗01-11

更年期如何保持月经正常01-13

绝经后半年又来例假正常吗01-19

儿子妈妈关系不正常怎么办02-24

开公司需要多少钱02-17

还阳卧害了多少人02-23

乳胶床垫克重多少合适02-25

儿童每日需要摄入多少肉类补充营养?03-01

减肥茶一盒多少钱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