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16 11:01: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杨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杨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杨优秀教案

白杨优秀教案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指名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浑黄一体)白杨树是什么样的?(高大挺秀)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白杨优秀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自学及重点指导,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励。

  3.引导学生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揭示课题,简介白杨(用幻灯片)。

  2.掌握生字词。

  ①听写:戈壁、抚摸、介绍、清晰、新疆、浑黄一体。

  ②正音、正形。

  ③利用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戈壁表白、浑黄一体。

  3.默读课文:

  ①分段、概括每段重要内容。

  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朗读课文(自由读)。

  第二节

  1.引言

  ……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又是怎样借白杨来教育儿女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讲读全文

  ①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②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③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④引读第一段。

  ⑤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⑥指导阅读,理解爸爸的三句话。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并想想为什么。

  3)朗读:(突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4)各自有感情地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5)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6)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体会爸爸要表白什么?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小结。

  ①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②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的。

  ③朗读课文。

  4.练习。

  ①分小组笔练(一组一题)。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写话:写一、两句赞美白杨的话;写一、两句赞美爸爸的话。

  ②全班交流。

  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应该根据这样的学科特点,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训练,并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渗透政治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使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在“实实在在”上下功夫。“实”是“活”的前提,“实”是“新”的基础。

  一、钻研教材要“实”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强的课文,富有文学感召力。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们崇高的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一篇好课文。它对于孩子们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也正因为如此。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白杨》的教学中任务就更突出。

  课文深蕴的内涵,体现在朴实的字里行间。但是,文章主题、内容深刻,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形成教学此篇课文的难点。

  该篇课文安排在九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编者有复习巩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文章段落”、“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意图,其中尤其是“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难度较大。

  二、教学方法要“实”

  1.“实”在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分三步走:一,处理好主体事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荒凉的大戈壁的特定环境中更深刻地认识高大挺秀的白杨的特点,悟出词语中含着的感情。二,紧紧抓住对爸爸说的那三句话的理解,由形过渡到神,把爸爸的精神和白杨品格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由表及里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三,由白杨过渡到人,扣住重点段落,结合上下文,体会文章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一步步接近文章中心,直至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2.“实”在语言感受。作者是通过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读者是通过语言感受去认识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的。语言感受,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从小培养儿童的语言感受力十分重要,它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它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如引导学生体会“高大挺秀”这个词,如果仅仅认识到这是指白杨的四个外形特点,那只是触及了表面,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茫茫大戈壁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白杨,是在浑黄一体大沙漠映衬下的高大挺秀的白杨,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杨那种浓浓的情意,这时的“高大挺秀”显出了生命力,这样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体会白杨品质奠定了感情基础,向着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迈进了一步。教学中,还要注意把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落实在句段的理解分析,落实在对事物的再造现象,落实在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中。

  3.“实”在研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气氛,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法,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

  三、课堂训练要“实”

  第一、扎实进行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落实语言文字和思维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白杨》教学中,我注意了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指引学生思维的路子,教会学生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把“高大挺秀”放到大戈壁这个背景中去理解,把爸爸和白杨联系起来认识,从爸爸和儿女对白杨的不同认识去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第二、扎实进行朗读和默读训练。朗读与默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这节课一方面按照大纲对五年级学生默读要求,既要通过默读理解内容,又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在运用默读技能理解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本课教学要求,也加强了朗读训练。所设计的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进入课文意境,与作者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如对理解爸爸三句话所设计的“读的训练”中有五次朗读,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找到并朗读有关句子→勾出重点词语,理解分析句子后进行初步的有感情的朗读→为理解句群关系的朗读→换人称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对白杨品格逐步有个深刻的认识。

  第三、扎实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在《白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力求使本课能有比较浓烈的“语文味儿”,能使自己的教学尽量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听、说、读、写都要进行真正的、有实效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认识过程的实际需要进行恰当的安排。同时,有意识地注意了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表达等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第四、要进行扎实的训练,必须把“练”真正溶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感情,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实实在在地理解和实实在在地运用,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掌握这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行交际和发展思维的工具”。

  总的教学体会,就是注重实效。在老老实实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力求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白杨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以听、说、读、写的方式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文字,整体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初步养成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鉴别与判断能力,达到与作者心灵上、情感上的共鸣。

  3、在感知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

  2、内隐外现,让学生领悟白杨的精神美。

  【教学难点】

  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挂图出示:

  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看图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美。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大戈壁的荒凉?你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白杨树的高大挺拔?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戈壁的荒凉与白杨树的挺拔。

  二、重点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过渡: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却长得这样高大挺拔呢?让我们一起来重点研读课文二、三两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课文《白杨》是单纯地介绍白杨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2、交流后出示重点句: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估计学生会用上不是而是,既又,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让学生比较用哪个最恰当。)

  3、第一次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研读主题: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⑴ 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头研读。

  ⑵ 汇报研读成果,重点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① 这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③ 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进行句式训练(任选一题):

  风沙吹不倒它,雨雪( )它,干旱( )它,洪水( )它。

  风沙刮来时,白杨树像城墙一样巍然挺立。

  风雪(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干旱(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洪水(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⑶ 感情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第二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研读主题: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意?

  ⑴ 导入:

  爸爸借介绍白杨树,其实是想表达自己的心意。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⑵ 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⑶ 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交流:

  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⑷ 再次研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深入理解爸爸的心。

  重点挑选一句研究话里边包含的意思。可以独自研读,也可以同桌讨论。

  ⑸ 指名展示研读成果:

  ① 研究第一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② 研究第二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③ 研究第三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⑹ 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表达出来。

  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以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为话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说出来。

  四、作业

  把以上内容写成一段话。

白杨优秀教案4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

  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 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⑴ 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 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赞扬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⑵ 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⑵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让我们亲眼目睹戈壁滩的景象。

  (出示录像)

  2、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

  1、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高大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

  投影出示爸爸说的话,学生看投影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你都知道哪有白杨树?读出适应性强的特点。

  指名读。

  2、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生存的?(看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一段录像)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3、齐读这段话,师: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4、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投影出示)

  ⑴ 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⑵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只有爸爸……还有……)

  ⑶ 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⑷ 他们知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⑸ 你对新疆了解多少?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5、爸爸在表白什么呢?

  (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6、师: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投影)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7、配乐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投影配乐)

  师: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师: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8、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9、结合板书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布置作业

  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情况。

  【板书设计】

  写物:高大挺秀生命力强 小树成长

  白杨

  喻人:扎根边疆不畏艰苦后继有人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白杨优秀教案5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2.人与树的联系。

  【课前准备】

  1.教具:幻灯片两张。(或一块小黑板,一幅教学挂图)

  2.布置预习:

  ①运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

  ②分段。找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步骤】

  一、解题。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体了解)

  四、检查预习情况。

  五、学生质疑,释疑。

  六、布置作业(带着学生质疑的问题自学课文)。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的自己的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通读感悟法,讨论法,品读语句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去新疆上学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的故事,并重点学习了白杨树的特点。那么这位父亲真的只是在说白杨树吗?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高大挺秀、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顺势过渡到深入研读:文章中介绍了这么多关于白杨树的特点,真的.只是在说白杨树吗?

  (三)深入研读:

  1.引导学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学生阅读这一段落,联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

  学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爸爸是个边疆工作者,边疆需要他,他就在那里生根发芽。

  3.教师总结这是爸爸的“心态”(愿意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自己的心),并引导学生明白,像爸爸一样的这是一类人。

  (板书:心态;扎根边疆,默默无闻)

  过渡:文章当中除了写爸爸的心态之外,表白的心还指什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已经渐入文章情境,所以这一部分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即可)

  4.学生得出“心”的第二层含义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颗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进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长大后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这个心愿。

  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在学生理解透本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学环节结束。

  (四)拓展延伸

  这一部分我会从课文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将情感拓展到更深层次,我会设置如下问题:如果同学们长大了有选择工作地的机会,你愿不愿意去建设西部,去那些需要我们的偏远地区工作?

  这样设计在巩固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

  (五)小结作业

  小结会采用谈收获的方式进行

  作业设计如下:

  1. 查找西部建设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西部地区和西部建设者的了解;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尝试用这种手法写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白杨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合作交流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白杨优秀教案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教学重点】

  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谁能说说下面播放的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

  2、那么《白杨》这篇课文仅仅写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可贵的品质?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十二、十三两段。

  1、出示提示: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⑵ 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完成板书: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

  师:你体会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师:白杨的品质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出示课件。

  过渡:

  想不想走进戈壁目睹白杨的风采?请看屏幕。

  ⑵ 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

  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5、你们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们知道吗?

  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这告诉孩子们?

  出示句式:

  我会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这些话,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

  师:爸爸听了孩子们的话,又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6、过渡:

  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三、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

  2、学生质疑。

  3、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⑴ 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

  (担心)

  ⑵ 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同桌议一议。

  5、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

  ⑴ 齐读。

  ⑵ 指导:

  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读这句。

  7、屏显:

  在边疆建设者的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板书设计】

  白 杨

  高大挺秀 赞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白杨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白杨优秀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完成课后练习。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白杨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

  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

  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3、疑点:

  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

  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4、解决办法:

  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扩词读等多种方式把生字词读熟,记牢。

  ⑵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白杨优秀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 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 巩固练习:

  晰( ) 介( ) 疆( )

  析( ) 价( ) 僵( )

  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 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 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要点把握:

  ① 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 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③ 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⑵ 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 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体会白杨的寓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领会文中的思想;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借物抒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含外观及内在的特点)。

  2、老师小结:

  白杨树生长的地方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白杨树却不软弱,不畏风沙雨雪,不畏干旱和洪水,依然长得高大挺秀。

  3、导入新课: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各抒己见。)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⑵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体会无数像爸爸一样在边疆参与建设的人们的崇高思想。

  3、指导名读、小组读,说说你们此时的心里感受。

  4、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目的。

  (学生从文中找词句,逐句逐段的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⑴ 爸爸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⑵ 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含义?几棵小树的意思?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②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教师小结:

  是啊,边疆的建设者们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儿孙。”边疆建设者就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紧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白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白杨》教案02-04

《白杨》教案4篇03-11

精选《白杨》教案3篇03-14

【精选】《白杨》教案3篇03-15

有关《白杨》教案4篇03-17

《白杨》教案汇编十篇12-22

《白杨》教案范文合集7篇12-24

白杨11-14

白杨11-14

白杨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