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教案

时间:2023-01-16 16:28:1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的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的教案(15篇)

大班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并在故事、儿歌及歌曲的帮助下,了解铃声传递信息的作用。

  2、初步听辨各种铃声,知道不同铃声的不同作用。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铃声并知道铃声传递的信息。

  活动准备

  1、事先录好各种铃声。

  2、闹钟、风铃、自行车铃等实物。

  1、引导幼儿反复倾听铃声录音,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声音,他们在说什么话。(幼儿可自由回答)

  2、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不同铃声传递的不同意思。入门铃响是有人来了;闹钟响是告诉我们到点了;电话铃响是有人打电话;自行车铃响是自行车过来了,赶快让开。

  3、教师用录音或实物,让幼儿再次听遍各种声音,并用问答歌的形式说说是什么铃响了。如教师问:”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玲铃儿在说话?”幼儿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这是门铃在说话。”

  4、幼儿学念儿歌《玲儿在说话》巩固对各种灵铃儿的印象

  5、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丁零零》带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和幼儿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反思

  1、应让幼儿自主多收集各种铃声,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大胆想象生活中的那些铃声可以更改,那些可以添加。

大班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和连接的方法,塑造出泥人的基本形象。

  2、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

  3、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五彩橡皮泥、泥工板、半截火柴棒(每位幼儿人手一份)2、用雪碧瓶等材料围合制作的"泥人娃娃乐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二、基本部分:

  教师出示泥人,引起幼儿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它吗?

  2、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泥人?

  教师边提问边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

  1、泥人的头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

  2、泥人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上有什么?

  3、想一想,怎样将泥人的头和身体连在一起?

  4、步骤:

  (1)将黄色橡皮泥先分成三份,各色橡皮泥各准备一点,取黄色橡皮泥中的一份团圆,作为人的头;

  (2)用另一半黄色橡皮泥中的.一点,作为人的两只耳朵,连在人的头上;用黑色橡皮泥搓两个小圆压扁,作为眼睛放在脸上,再用黄色橡皮泥压扁,作为人的鼻子;

  (3)再用红色橡皮泥压扁,作为人的鼻子;

  (4)用粉红色橡皮泥搓成椭圆形,作为人的身体;将黄色分成四份,搓长连在身体上,作为人的四肢;

  (5)最后再用火柴棒将头部与身体连起来。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泥人娃娃,一个人感到很孤独,没有朋友玩,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泥人娃娃吧,用橡皮泥做许多泥人娃娃好吗?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的作品,建立娃娃乐园。

  教师:我们把小泥人都送到娃娃乐园吧!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娃娃乐园,请幼儿像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泥人娃娃,教师对幼儿的制作活动表示赞赏。

大班的教案3

  【活动由来】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几个小朋友在装模作样的学汪其魔的魔术"大变飞机",许多小朋友都被吸引而来,看到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趁机露了一手----表演了一个在电视上现学的小魔术"纸巾还原",孩子们被我弄一愣一愣的,眼中充满着佩服与好奇……我想如果开展有关魔术的活动,孩子们一定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魔术妙妙手"这一活动,本活动与科学小实验结合围绕"看魔术--学魔术--演魔术"这一主线逐一展开,由浅入深地带幼儿进入科学世界和梦幻世界。虽然是些小魔术,但幼儿那投入、专注的样子,家长们那欣慰的笑容,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活动一:神奇的魔术活动目标:

  1、感知魔术的神奇和艺术魅力,知道魔术是一种巧妙的表演技艺。

  2、学习简单的科学小魔术,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魔术大师表演的视频、白丝帕一条、正方形面纸若干张、剪刀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1、说儿歌:《我是魔术师》

  2、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吗?你见过什么魔术表演呀?

  (幼儿:变花、玩牌、变飞机、把人变得没有)3、请幼儿观看魔术大师表演魔术(视频)《变鸽子》《大变活人》

  4、教师表演小魔术《剪不坏的丝巾》

  5、魔术大揭秘:

  教师介绍自己的魔术过程,变此魔术的技巧,让孩子恍然大悟的同时,引起幼儿自己尝试的热情和愿望。

  (有的孩子说"哦!原来是这样呀,魔术是骗人的"我想有必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魔术,理解魔术是一门表演艺术,于是我将小结环节提前)师:魔术的确是假的,魔术师利用很多方法迷惑观众,让我们信以为真,但是他们很幸苦,每表演一个魔术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练习,动作要特别快,还要动脑筋不让我们发现秘密,我觉的魔术师非常了不起。

  6、幼儿尝试学魔术《剪不坏的丝巾》

  师:你们想当魔术师吗?和我一起来学吧!

  (1)教师慢动作示范1-2遍(2)幼儿用面纸代替丝巾,学习魔术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7、小结活动:魔术好玩吗?你们知道吗,魔术不单要靠道具,还要靠魔术师的娴熟手法,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我国古时候,早在20xx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魔术,虽然魔术是假的,但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思考。

  8、结束:游戏《变造型》

  今天我们看魔术表演、变了魔术,真开心,下面我们就用我们的身体来变魔术吧。

  活动延伸:表演区《小小魔术师》

  【活动感想】

  这节课的效果超乎我的想象,孩子们特别兴奋而且都能静下心来努力学魔术表演,有趣的魔术给了我启迪:大班孩子好奇心很强,我们往往通过科学活动和一些小实验来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可效果时好时坏,如果以表演的形式让幼儿走近科学,将枯燥深奥的科学常识设计成饶有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小魔术,效果又会怎样?当科学和魔术相遇,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可是学魔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练习,于是我发动家长,把想法告诉家长,并在家长中展开调查,惊喜的发现了两个魔术爱好者,我请家长回去和孩子一起看魔术表演,让他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选择简单的小实验、小魔术,也可和孩子一起进行表演。一星期后开展"我是魔术师"亲子表演活动,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很高。

  活动二:魔术大揭秘活动目标:

  运用多感官仔细观察、发现、寻找魔术和小实验的秘密。

  【活动准备】

  一元硬币人手一个、小魔术、表演魔术的道具,魔术大师表演的碟片活动过程:

  1、家长代表扮演魔术师表演魔术《变硬币》

  师:大家仔细观察,猜猜她是怎样将硬币变没,然后在别人的口袋中找到的?

  (1)幼儿寻找魔术的秘密猜一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藏在了哪里呢?

  (2)《变硬币》魔术大揭秘

  2、幼儿学习,"魔术师"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拿一个硬币,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在左手挡时,夹硬币的指头向虎口弯,将硬币夹在虎口处,瞬时将它滑入袖子中,然后打开手,硬币没有了,在大家惊奇时,右手垂下,把硬币掉到手上,把手放到某个小朋友的口袋里,就找到了。)重点教孩子将硬币滑入袖中,再掉在手上。

  3、老师表演小实验《会显图的纸》(在一张白纸上用碱液写出字,然后用酚酞试液喷射,就会显红色的字。)(当配班教师演示将壶里的水喷到无色的'纸上,画纸上显现出有色的图案时,我立刻抓住时机提问)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成红色的吗?"(孩子们有一两秒钟没有反应。我知道,他们的小脑袋一定在快速的运转。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是魔术壶变的。"原来是果果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他小朋友虽然没有说话,但很显然,他们也认为是这样的。)师:是魔术壶变的吗?那魔术壶里藏着什么秘密呢?(孩子们更好奇了。我在孩子们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打开魔术壶。)师:魔术壶里藏着什么东西啊?是魔水会变颜色啊!

  [活动反思]

  魔术一直是充满着神秘,魔术表演也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娱乐节目,把魔术带入教学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动从刚开始的魔术表演导入主题,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单根皮筋的探索比较简单,孩子们学习的较快,后面的双根皮筋的探索上让孩子自己发现了两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两种层面的操作展板,让孩子探索操作。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都很投入,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索和操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结语句上,对活动重点单根和双根皮筋的科学性原理解释的不到位。

大班的教案4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

  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

  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

  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

  二、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

  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

  二、教师表演动作

  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

  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

  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

  三、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

  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

  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

  活动结束:

  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大班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手眼脚协调的控制拍球位置与方向。

  2、身体灵活的避开障碍物,不间断的运球行进。

  3、在练习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怕艰辛。

  4、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5、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球、障碍物(椅子,箱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球操:锻炼巩固。

  师:小兵们,号角吹响,训练时间到。(师幼一起跟着音乐做球操)

  2、球操:踏步走。

  (1)左右前前(四次)。

  (2)转两圈,前上前上(两次)。

  (3)前左后右各拍两下,抱住转(四个方向各一次)

  (4)左右左抱住跳跳跳跳(4次)

  (5)左右托球(8拍控制各两次)

  (6)踏步走,敬礼。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技能。(自由拍球玩)

  师:小兵们,在自己的营区里找一块空地拍球!(幼儿自由拍球)

  (师来回寻找并观察孩子,寻找姿势优美的,注意膝盖是弯的,人是下蹲着的;拍球时的落点是在前侧方的)

  2、展示成果。

  师:(吹哨子)小兵们,集合。

  个人展示:请个别幼儿来展示。

  (1)姿势优美的,注意膝盖是弯的,人是下蹲着的。

  (2)拍球时的落点是在前侧方的)

  师:请**小兵来展示他的拍球技能(幼儿拍)

  师:这位小兵是怎么拍的?姿势怎么样?(膝盖弯曲,人略微下蹲,控制好自己手中的球)

  师:小兵们一起来学一学。(幼儿模仿练习)

  师:请**小兵来展示他的拍球技能。(幼儿拍)

  师:这位小兵拍球是在身体的什么方位拍的'?(侧前方)(找不到则由老师示范。

  师:小兵们一起来学一学。

  3、幼儿自由练习。

  师:小兵们,记住刚才学习的拍球姿势与位置,训练开始(吹哨子)。(寻找边走动边拍球的幼儿)

  4、展示。

  师:(吹哨子)集合。请**小兵来展示。

  师:小兵们,学一学(边走动边拍球。时间稍微长一些)

  师:刚才你边走边拍遇到其他小兵时是怎么做的?(绕过让开)

  师:对面是菜园,中间是危险区,最近常有敌人会偷袭我们,抢走我们手中的球,所以请你们穿越危险区的的时候要怎么办?(速度快而且不要让手中的球滚掉,以免被敌人拿走)。(吹哨子)训练。(一排十人训练)

  5、幼儿练习一会后,摆放障碍物第一排椅子障碍物,再放置第二排箱子标记。(教师引导幼儿越过各种障碍物)(8分)

  师:(哨子)集合。刚才是怎么到达对面菜园的?(幼儿说说或请一名幼儿师范)

  6、师:小兵们的训练很辛苦,炊事房做饭时间到了。去对面菜园运些蔬菜回来,如果在危险区球滚掉了,就快速将球捡起来回到营区重新开始。快速又全部将菜运回的一组获胜。(哨子)开始!

  师:到达营区的小兵盘腿坐下休息。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跟着音乐做)

  (1)前后左右动腰。

  (2)转腰。

  (3)深呼吸。

  (4)自己单手敲敲左右手臂。

  (5)自己敲敲左右腿,腿伸直。

  (6)互相敲敲背。

  (7)甩手与螺旋桨。)

  2、我们带着这些菜去炊事房做午饭去!

大班的教案6

  设计意图

  《超级歌会》是结合现在流行音乐中的元素,找到了适合幼儿阶段的切入点来开展这节创编和说唱为一体的音乐活动。本节活动让幼儿尝试先从创编一句,到通过图片的变化,让幼儿小组创编一段歌词。最后,不断的加快节奏,让幼儿体验用不同的节奏速度来唱出创编的歌词。环节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很有挑战。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忆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PPT课件、速度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说唱,引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初步欣赏歌曲,学唱第一段。

  2、根据画面的'提示,熟悉第一段歌词。

  (1)第一段教师示范,熟悉歌词(播放一条鱼PPT)。

  教师提问:这是谁?(一条鱼)它在干吗?(在游,游啊游)

  播放一星音乐,师示范演唱两遍。

  (2)分析图谱,帮助幼儿熟悉节奏。(播放添加的节奏图片)

  (3)幼儿尝试练习说唱

  3、帮助幼儿创编两条鱼歌词。

  (1)先播放两条鱼游动图片,在播放节奏图片,最后播放有?的歌词图片。

  (2)幼儿尝试跟节奏创编歌词。

  幼儿大胆想象表达,教师小结一个,全班一起说唱。

  (3)全班集体练习。

  4、尝试分组创编许多鱼歌词。

  (1)播放许多鱼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创编。

  (2)分组展示创编的歌词。

  5、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PK。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说唱的形式跟客人老师。

大班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10的形成,认识数字10,理解10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胸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游戏:上车,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车号。

  师:我们每人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的车呢?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二、学习活动,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天上飞来了几只蝴蝶?(9只)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目测数群)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兔,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老师请你们吃糖果,请你们自己从盘子里数出10颗糖果。

  出示操作板,先跟幼儿从左到右数到10.

  幼儿按老师的指令把糖果的放进操作板。

  如(教师:请拿出一颗糖果放在第6个格子里。)

  4)操作练习。请把数量为10的圈出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报纸棍随意装饰鱼的造型,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状。

  2、能大胆用彩色花纹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鱼的眼睛及其他部位。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4、与同伴分享自己创造的作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美丽的热带鱼",背景音乐"海浪声、雪的梦幻",报纸棒若干、A4纸若干、彩色花纹若干、固体胶若干、黑白卡纸圆圈若干、剪刀。

  活动重难点:

  鱼的身体形状设计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鱼的镂空之处鱼的花纹装饰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没胳膊也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打一动物;鱼)二、观看PPT课件"美丽的热带鱼"主要观看鱼的形状,是由那些部位组成。

  小鱼的身上有些什么呢?(鱼眼、鱼鳞、鱼鳍、鱼尾等)它们的颜色一样的吗?是什么颜色(五颜六色)看这么多好看的鱼老师突然有个想法做一条报纸鱼,疑问"报纸鱼"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做的吗?

  二、请幼儿欣赏用报纸棒做成的`报纸鱼,共同探讨鱼的身体结构。

  师:出示报纸棒,启发幼儿探索鱼的制作方法:先用报纸棒任意围成鱼的身体的轮廓使用固体胶连接、然后用彩色纸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及装饰鱼尾、鱼鳍、鱼鳞和鱼眼睛师:出示报纸鱼的半成品,提问:小鱼少了什么?小鱼少了鱼鳍、鱼尾、鱼眼会怎样?小鱼是镂空的,眼睛怎么粘贴、粘在什么部位?

  四、提出要求、幼儿制作(播放"雪的梦幻")1、鼓励幼儿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报纸鱼。

  2、提示幼儿注意材料使用和操作习惯。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重点指导个别幼儿装饰花纹、粘眼睛有困难的幼儿六、评价展示引导幼儿从形态、花纹、鱼眼睛的粘贴的位置、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制作报纸鱼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新鲜的、有挑战性的。由于这 次手工有一定的难度,我采取探索尝试法,把动手实践的机会留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动脑、动手,在折一折、弯一弯、碰一碰的过程中,学会用报纸棍造型,让幼儿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难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花纹装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鱼眼睛的高主萎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的作品在鱼身的花纹设计、鱼眼睛的粘贴上出现了多种创意,有的是花纹的组合,有的用了对比色,还有的用了渐变色,幼儿通过动脑想出了不同的鱼眼睛的粘贴方法,每个作品都独具特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大班的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干电池电珠

  铜线铁丝钢丝铝线橡皮管棉线塑料管纸棒

  手电筒记录纸笔

  三、活动过程

  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出示手电筒

  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

  电珠电池铜片

  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2、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

  (3)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金属都是可以导电的吗/非金属都是不可以导电的吗?

  3、电池与电珠发亮的系列实验

  (1)现象: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

  a。幼儿实验展示

  b。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2)第一次验证: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三节电池做实验,其中一节放反,电珠反而变暗。

  b。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c。第二次总结: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3)第二次验证: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根据第二次的总结,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b。实验结果:电池电压超过电珠负荷电压,电珠会烧坏不亮。

  c。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4、延续问题:电对人体的伤害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玩手影的'区角游戏时,对不同型号手电筒发光程度不一样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电池大的电量就大。”

  “你们看,前面的小电珠有大小的。”

  “这个手电筒装了两节电池,怪不得比较亮。”

  电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动设计中,幼儿的所有探索都辅助于小电珠这一很好的载体,通过小电珠的发亮情况,来让幼儿感受电的神奇力量。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试图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大班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练习跑的动作,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机敏性。

  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呼啦圈两个、玩法:

  在场地四周画些圆圈,圆圈数要比幼儿数少1个。全体幼儿都站在圆圈里,其中1个幼儿没有圆圈,站在场地中央。游戏开始,大家齐声说:"占圈,占圈,看谁先占到圈。"说完最后一句时,站在圈内的小朋友立刻跑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互换位置,这时站在中间的幼儿趁机也去占圈,没占到圈的幼儿再站在中间去,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说完"看谁先占到圈儿"以后,才可以互换位置。每个幼儿必须离开自己的圈,不能站着不动。

  2、没有占到圈的幼儿,必须站在中间去。

  注意事项:

  1、幼儿换圈时不要相互碰撞。

  2、此游戏不宜人数过多。如果人数多,可将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大班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象声词表达倾听到的声音,并用问答句的形式创编诗歌。

  2、初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随着作品的展开表现出好奇、平和等相应的情绪。

  3、感受春的气息,体会画面之静态美、声效之动态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准备:

  1、教学ppt;小草地。

  2、幼儿已学歌曲《春雨沙沙》。

  活动过程:

  一、遇见春天: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 现在是什么季节?

  —— 你从哪儿发现了春天?

  二、倾听春雨:欣赏故事,感知春雨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春天的夜晚,静悄悄的,夜空里一颗星星都没有,窗外,黑漆漆的。小鼹鼠早早地躺在了床上,这会儿,它正呼呼大睡呢。(依次出示幻灯片并提问)

  —— 这是什么声音?

  —— 这会是谁发出的声音?

  —— 让我们来问问XX吧!(幼儿感受XXXXXX,是你吗的句式)

  小鼹鼠忙了大半夜,也没找到是谁在发出声音。他走回了房间,躺到床上准备接着睡觉了。

  三、对话春雨:谜题揭晓,引出一问一答的句式。

  —— 难道会是春雨?让我们来来问问春雨吧!

  叮咚叮咚,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门上的'声音!

  哐当哐当,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窗户上的声音!

  呼啦呼啦,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树叶上的声音!

  哗啦哗啦,春雨,那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溪水里的声音!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小草里的声音!

  —— 原来小鼹鼠听到的那么多声音,都是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声音呢!

  四、寻找春雨:找找、看看、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大胆表述。

  —— 春雨还会下在哪里呢?我们也来找一找、听一听、问一问。

  五、歌唱春雨:多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 这会儿啊,我们的春雨想邀请你们和她一起来唱一首歌!(歌唱春雨沙沙)

大班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螃蟹的基本形状,尝试运用剪、卷曲、折等方法制作纸杯螃蟹。

  2.探索学习将纸杯分割成多等份的方法。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创作的快乐和与同伴分享的喜悦。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纸杯、剪刀、油性笔、投影仪、螃蟹图片、纸杯螃蟹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着音乐《螃蟹歌》跟着教师边唱边跳舞出场。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螃蟹图片,幼儿了解其基本形状。

  (二)学习用纸杯制作螃蟹

  1.观察纸杯螃蟹范例

  2.自主探索将纸杯分割成多等份的方法。

  3.幼儿讲述、示范。

  4.教师总结成功的方法。

  5.教师介绍制作步骤:

  ——将纸杯壁剪成16等份,撑平展开;

  ——剪掉四根细条,将剩下细条中间的两根卷曲成“眼睛”;

  ——将两侧8根细条顶端修剪成尖的,并折成弯曲的“蟹腿”;

  ——修剪紧靠眼睛的两根细条,将顶端剪开,呈锯齿形,成为螃蟹的`大钳子;

  ——用不同的花纹装饰蟹背。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供范例,幼儿进行参考。

  三、结束部分

  1.将自己制作的螃蟹贴在教师准备的海洋主题板上,幼儿欣赏。

  2.幼儿选一选自己最喜欢的螃蟹。

  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完成后,把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将制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区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更多种类的玩具作品。

大班的教案13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重数学技能、轻数学思维的特点,把富有创造性的小棒拼搭游戏作为主题,在教学中运用幼儿所喜欢的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形拼搭的过程巧妙运用公共边的方法,为幼儿创造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并体现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摆的不同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中的公共边。

  2、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按要求拼摆出各种图形。

  活动难点:

  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公共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小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棒拼的图形,引出公共边。

  1、出示6根小棒拼出的2个三角形,这里有几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组成的'?如果去掉1根小棒,还能拼出2个三角形吗?

  2、示范:寻找三角形中的任何一条边当公共边,拼成两个三角形。

  小结:这一条边作为两个图形都用的边,就是公共边。

  3、幼儿操作:寻找三角形的一条边当公共边,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进一步加大难度巩固练习公共边的拼摆。

  1、提问:现在老师这里有六根小棒,想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怎么拼呢?

  2、幼儿操作:用6根小棒拼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进一步练习

  用公共边拼摆图形。

  小结:用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当公共边有四种摆放方法,那用三角形每一条边当公共边有三种摆放方法。我们再试试吧!

  三、利用多条公共边拼摆图形。

  拿走两个小棒,还剩下一个正方形,你能用正方形的四条边当公共边,能拼出几个什么图形呢?请你试一试。

  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么喜欢玩小棒,老师就把这些小棒投放到我们的操作区去,再继续玩一玩好不好?

大班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如何正确的穿上自己的鞋子。

  2、帮助幼儿识别鞋子的左和右。

  3、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鞋子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给幼儿如何提鞋、粘粘扣。难点—帮助幼儿识别左和右。

  活动准备

  自己穿鞋子,不同类别小粘贴(穿过扣和不穿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坐好,教师检查幼儿午睡后穿鞋的情况。

  二、展开:

  1、通过检查发现问题。

  有的孩子不会穿鞋子,有的孩子不分左右,有的孩子脚后跟没穿进。

  2、分步解决问题。

  (1)识别鞋子的左右。教给幼儿先把鞋子放在自己的脚跟前,进行比较,看一看哪只脚的形状和哪只鞋子的形状接近,把两只鞋放在一起能组成一个近圆形。然后感觉一下穿上鞋子后是否舒服,如果不舒服就是穿错了。还可以让老师或者小伙伴帮你分一分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2)如何穿鞋子。

  先把鞋子穿在脚上,脚使劲往鞋子里蹬,然后将你的第二个手指头伸进鞋子的后面,钩住你的鞋后跟用力往上提。(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3)如何粘粘扣。

  先把鞋子的粘扣揭开,将它从旁边的鞋扣里穿过去,然后再将粘扣折过来粘在另一半上,粘好粘紧。(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3、实践练习:

  教师讲解完后,让每个孩子坐在自己的小椅子旁边,脱下鞋子自己练习着穿鞋子。提醒幼儿:如果不会分别左右,可以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助你、教给你。

  教师检查孩子穿鞋是否正确,对个别孩子再进行个别教育。对穿得好的好孩子,教给其他小朋友穿鞋子的`孩子进行表扬、奖励。

  三、结束: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提醒幼儿在睡觉之后都要自己练习穿鞋子,不要害怕穿错了,一定要试着自己穿,都要做一个自己事情自己做得好孩子。

  教学反思

  一节课后,还是有几个孩子不能分清左右,个别孩子不愿自己穿鞋,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准备从这几方面改进。1、出示不同类型鞋子(可以是媒体或者图片),让学生分辨左右。2、让左右不分的孩子走路,其余同学观察后说出发现什么,怎么办?3、在训练一定阶段后,分组竞赛,让穿得好的学生先穿,穿的不好的学生在旁边当裁判,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让穿得不好的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4、对孩子要多鼓励,多示范。

大班的教案15

  活动背景:

  立足“以科学的材料投放为突破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园特色,借助科技创新操作室,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原创了大班科学活动《球和杆》。通过活动使幼儿掌握球和杆旋转的连接方法,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球和杆的特征以及旋转的连接方法。

  2、乐意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玩过螺丝和螺帽。

  2、球和杆若干。

  3、旋转方法及运动场面的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和杆,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1、师:今天蔡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呀?

  幼:有小棒、小棍、球

  师:对啊,这是球,这叫杆,仔细看看球和杆是什么样的?它们身上有些什么秘密,我们去找一找,看一看吧。

  2、幼儿观察。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球是圆形的,上面有许多洞洞。师及时追问幼儿洞洞里有什么呢?

  幼:线、螺纹。

  师小结:其实这一个个有着螺纹的洞洞就是螺帽,许多的螺帽组成了这个球。

  师:你们对杆又有什么发现呢?

  幼:这些杆细细的,有长有短,颜色也不一样,两端还有螺纹。

  4、师幼小结:球上面有螺纹,杆上面也有螺纹。后教师提问:那球和杆可以怎样连接起来呀?

  (分析:引导幼儿观察球和杆的外形,了解球是由许多螺帽组成的、杆的长短不同等特征。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球和杆上都有螺纹,从而再现课前玩过螺丝螺帽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连接做铺垫。)

  二、通过探索活动,发现球和杆旋转的连接方法。

  1、幼儿尝试连接。每人拿一个球和一根杆去试。

  2、师: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你是怎么连接的?

  (1)幼:旋转球。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展示ppt,引导幼儿说出:把杆对准球上的螺帽,然后旋转球,把它们连接起来。

  谁用了不一样的方法?

  (2)幼:旋转杆。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展示ppt,引导幼儿说出:把杆对准球上的螺帽,然后旋转杆,把它们连接起来。

  4、师幼小结:把杆对准球上的螺帽,不管是旋转球还是旋转杆,都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分析:该环节是探索发现球和杆旋转连接的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借助开放性的讲述,激发幼儿积极地探索,促使幼儿边讲述边演示。并运用旋转球和旋转杆两种方法的ppt图示,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不管旋转球还是旋转杆都可以把球和杆连接起来。)

  三、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连接。

  1、师:连接起来的球和杆像什么?幼:棒棒糖、魔法棒。

  2、师:2个球、2根杆,甚至更多的球和杆连接起来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想像,可适当进行讨论。

  3、师:你们都想好了用几个球和几根杆变成什么,快去试一试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示幼儿要方便的进行连接。

  5、师:你用了几个球跟几根杆(长、短)变成了什么?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6、师小结:哇,球和杆真神奇,连接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作品。

  (分析:基于幼儿对一球一杆连接后的想象,鼓励幼儿思考“你想用几个球和几根杆变成什么呢?”激发幼儿的探索欲。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创作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

【大班的教案(15篇)】相关文章:

《落叶》大班教案01-15

大班窗教案01-14

大班排序教案01-13

大班建筑教案01-13

惊蛰大班教案01-11

大班火的教案01-10

鼓大班教案01-09

大班9的加法教案01-07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01-15

小猫钓鱼大班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