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主题教案

时间:2023-01-10 10:45:24 教案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的主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5篇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自由大胆的表现小碎片自由飞舞的动作。

  2、学习与同伴边唱歌边卷炮仗,并用象声词表现炮仗爆炸的过程,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乐趣。

  玩法

  选一名幼儿当点炮仗的人,其余幼儿手拉手站成一排(或头尾不相连的一个圆圈),带头人带领大家随音乐边唱边走成螺旋形。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幼儿蹲下静止不动。点炮仗的幼儿用手指“点燃”某个幼儿,同时发出“嘶”的声音。“嘶”声一停,被点的幼儿就跳起来发出第一声爆炸声“嘭”,紧接着其余幼儿一起跳起来发出第二声“啪”,并随音乐表现出“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各种姿态。

  规则

  1、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幼儿要蹲下静止不动。

  2、被点者在“嘶”声一停时立即说“嘭”,其他幼儿紧接着说“啪”,并跳起来表现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建议

  1、初学时,可由教师当带头人,带领幼儿玩游戏,熟练后可分成 2—3 组同时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碎步自由自在放松飞舞的样子。创新玩法更换不同的舞步进行游戏。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节奏,手、脚、眼协调的进行舞龙动作的表演。

  2、掌握看龙珠指挥的提示进行表演的技巧,体验传统舞龙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师幼共同利用废旧物品材料制作的龙身。

  2、舞龙扭秧歌用的节奏音带或大、小鼓、锣、钵、彩带、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共同商量,探讨玩法

  1、幼儿分小组自由讨论如何舞龙。

  2、教师建议幼儿动手实践如何舞龙。

  (1)3名幼儿舞龙,由于劲儿没往一处使,可怜的大龙扭曲成一团。

  (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合作伙伴的力气都往一处用,使大龙舞起来。

  3、共同讨论实践过程,总结合适的玩法。

  4、幼儿齐喊节奏做动作。

  二、乐器伴奏,合作舞龙

  1、师幼协商推荐出鼓乐手,选择角色表演。

  2、互相交流、评价舞龙的过程,教师强调手、眼、脚一定要按节奏做动作。

  三、家园同乐,体验快乐

  1、邀请教师、家长参与表演,与幼儿一起体验活动的快乐。

  2、幼儿畅所欲言交流与家长、老师一起舞龙的快乐心情。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3、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幼儿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

  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6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活动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7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8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9

  师: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 三五良宵花灯吐艳 万

  家灯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节吗?

  五(一)班元宵节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每年春节一过,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请问, 元宵节是我国农历几月几日?

  农历正十五

  女:元宵节也和春节一样,有很多习俗,有同学对此有一些了解吗?

  观灯,吃元宵,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

  男:说到吃元宵,大家想吃不,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吃元宵怎么样:

  (吃元宵游戏 规则:嘴衔碗通过布满绳子的场地,身体任何部位不许碰到绳子,第一次尝试,第二次正式开始,谁得到的元宵最多为胜。)

  女:元宵好吃,也需要努力才能吃到,其实这告诉我们在美好的东西都需要努力才能得到。 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关于元宵节习俗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 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 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 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 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 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 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 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 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

  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猜灯谜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今天又一个元宵节我们也一起来玩猜灯谜怎么样?

  (猜灯谜游戏 游戏规则:游戏者从灯笼中选择一个灯笼拿出其中的灯谜,读出题目让下面同学来猜,如果猜不出,需要用自己的姿体语言来给大家做提示。)

  男:元宵乐,乐元宵,猜灯谜真好玩,不过同学们可能还不知道元宵节这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观灯。为了让大家再一次感受一下元宵的快乐,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灯吧!

  (游戏观灯 游戏规则:一个大灯笼在所有同学中依次传递,每传到一位同学手中,该同学必须用一个形容词,或则是动词来修饰这个灯笼。说不出来的同学需要读一条绕口令作为惩罚。)

  男:“元宵乐,乐元宵!”让我们跟着歌曲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吧!

  师:星月花灯 笙箫歌舞 绿草如茵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城乡同歌清平乐 和谐班级满庭芳,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0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时间

  xx年1月15日——xx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收集作业(可以是小报、文章等形式)——《我知道的“小年”、“大年”、“元宵”》。各班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少先队总部报送优秀作业(不少于2份)

  2.xx县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可以先在学校新网站实名注册之后,再将自己优秀的作品上传到:xxx

  3.春节实践活动:

  (1)文明理财实践活动——“我的压岁钱·我节约收支”。

  (2)我送文化下乡来——为村里(小区)人写春联(书法小能手应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并注意为活动留下照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文字活动,开展“美妙春联我收集”实践活动。

  (3)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高年级中队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中华经典我诵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春节·元宵节诗词赏析活动,承文化传统,颂和谐中华,传承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认真学习并践行《xx县实验小学安全文明礼仪手册》各项内容)。

  4.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后与老师同学分享,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xx县人的“年”味。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发布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元月14日的结束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少先队总部,少先队总部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3.德领组积极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发现活动中的闪光点,形成学校假期活动特色,为学校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2、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制作教具(灯笼)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儿创作(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请小学生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 小学生用肥皂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1、小学生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小学生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小学生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小学生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小学生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小学生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小学生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反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4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6.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也可使用学生准备好的灯谜),并到总务处领小奖品,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交5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元宵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我校在元宵节来临前夕(寒假前),精心布置,让学生在元宵节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等,深入推进学校节日文化特色建设。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树立了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们年级元宵节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借助寒假利用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围绕元宵节,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联系学习搜集资料,如:元宵节的来历,关于元宵节的传说、神话故事,诗词歌赋,元宵节的民俗,过元宵节的传统等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最后制作设计一份手抄报。春节开学第二周后三——六年级每班交了五份,学校进行了评比。学校评选出了吴凌云、刘宇遥等20个优秀制作者。

  2.元宵节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了灯谜、元宵灯作品,开学后举办了猜灯谜活动;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我们开展了“元宵灯谜会”、“七彩元宵节”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丰富传统佳节的内涵,拓宽学习途径,培养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教师讲授字谜的创作方法、原则,为元宵灯谜会做准备。

  元宵灯谜会开始之前,学生广泛搜集了上百条灯谜,经过筛选确定比赛试题,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灯谜会还特设了学生自创灯谜竞猜环节,学以致用,最后评选“自创灯谜奖”,获奖同学兴奋不已,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此次活动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5

  教学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1、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交流。

  (一)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二)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三)"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赏花灯,猜灯谜

  1、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

  2、猜灯谜。

  五、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六、作业

  1、周日,元宵节,学生与父母、长辈一吃元宵、观赏电视元宵庆祝晚会,让他们感受一下渐渐淡去的年味,体验元宵节的快乐;

  2、拍一张团圆照。选出5张最温暖人心的“团圆照”,在3月展板上予以展示。

  七、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15篇】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01-06

小雪主题教案01-01

主题墙的教案01-07

《元宵节》教案01-07

小班主题教案01-07

感恩教育主题教案01-03

小班元宵节教案01-08

中班元宵节教案01-08

元宵节花灯教案01-07

小学元宵节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