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教案

时间:2023-01-08 11:43:12 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的教案(15篇)

桂林山水的教案1

  【文本细读】

  《桂林山水》是一篇记写桂林优美风光的经典之作。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长卷。作者对桂林山水风景特点进行观赏、分析、思考后,从水、山、洞三个方面概括写了桂林山水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而在记写每一方面景色的时候,又都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发现,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更清楚地把握景物特点。作者把漓江和大海、西湖比较,说明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把桂林的山和泰山、燕山比较,说明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把桂林的溶洞和作者在电影中见到的溶洞比较突出了桂林溶洞剔透、幽深、绚烂的特点。最后作者又把山、水、洞联系起来描写,使人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作者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把握与概括是准确鲜明,表达中一处处妙喻更使桂林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排比句的运用使桂林风光的意境美、文章表达的语言美和作者心中浓浓的情感美融为一体。文章结构明晰、描写生动,语言华美,在表达上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滋养。

  教学《桂林山水》要把认识了解桂林风光的自然美,体会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同营造课堂的氛围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桂林风景名胜有更多的了解,对桂林风光画面有更深的印象,对文章的表达有更多的感悟,使课堂成为师生一次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⑵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

  ⑶ 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⑷ 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今天,我们要求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检查预习课文的读书情况。

  2、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⑴ 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⑵ 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3、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重峦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词的意思。

  4、文章主要从那几方面写了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漓江的水“静”在哪里?除了静还有“清”、“绿”都体现在哪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静的,使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如何让每有感触到他静的人通过我们的声音感觉出他的静呢?

  试着练习朗读。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体会。

  3、看了水,欣赏了山,也浏览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谈一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收获,特别是在描写景物方面:

  如:注意观察分析景物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楚;比喻、排比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流畅;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让文章画龙点睛、妙笔生花……对于排比句,重在让学生体会,不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记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栽”字,找出同样结构的字进行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背诵该篇文章,可以配乐背诵。

桂林山水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学习准备

  预习、方格练习本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了解汉字文化。

  1,板题:桂林山水(甲骨文板书),讲汉字文化。

  2,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时候,文章比图片更美。因为图片中的美,是你发现的,文章的美是作家发现;而图片中的美是眼睛发现的,文章中的美心灵发现的。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比图片还美,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指名带读(带读、齐读)

  3,范写生字,学生练习(澜、瑕、攀、峦、泰)

  4,课件出示:成语解释连线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教学思路清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安排合理,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保障,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课堂真正体现了“三角形课堂”理念中的“真学”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读全文

  1,小老师听队员读书,纠正读音。

  2,哪段写桂林的山,哪段写桂林的水?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小老师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指导读出美。

  2,教师范读

  3,齐读

  4,小组讨论: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先找到的.小组抢到回答机会:队员汇报)(老师板书:静、清、绿)

  四、学习“漓江的水”

  1,指导读“漓江的水”段落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写法

  通过格式调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填空背诵朗读

  指导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特点进行背诵练习。

  五、仿写练笔

  1,将“漓江的水”的段落调整成诗歌的形式。

  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课件出示老师儿童诗下水文,指导学生仿写。

  《公园的花》

  符学中

  公园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进花的海洋

  公园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妈妈的头发

  公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我们绽开的笑脸

  3,学生仿写。

  4,交流仿写作品。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写法,写一首关于“花”或“云”的儿童诗。

  七、板书

  桂林

  山 水

  (奇秀险) (静清绿)

桂林山水的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想象美景。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因为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学生能感受美,体验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澜(微澜)(波澜壮阔)

  瑕(无瑕)(瑕不掩瑜)

  峦(山峦)(峰峦雄伟)

  拔(拔萝卜)(拔地而起)

  教学反思: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桂林山水的教案4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桂林山水的教案5

  《桂林山水》

  一、导练内容:

  丁有宽教材第十一册的第十六课《桂林山水》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二、导练目的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同时理解“荡漾”、“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瑕”、“翡翠”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能熟读成诵。

  三、导练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

  三、导练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游览胜地参观,好吗?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来作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乘上隆隆的飞机,穿过密密的云层,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请你们睁开眼睛,看!我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方?(老师引导的同时播放着音乐,此时画面出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桂林在我们祖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1、说说“甲”是什么意思?

  2、再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异的风光。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中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发求知欲望。

  1、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想:桂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2、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写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几部分来写的?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的结构,看看作者如何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题目:

  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B、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桂林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学文,体会感情。

  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旖旎的桂林风光的。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荡舟漓江上的录像,并配以课文录音。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有画出句子。

  (3)、引说:正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可以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先来观赏漓江的水。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问;漓江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有图画或录像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分析后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

  (2)、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特点呢?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圈出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出示第二句话,体会三个分句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纯,那么可爱。释“无瑕裴翠”)

  (3)、句子比较,体会A、B两句哪一句好?B、C两句哪一句好?C句为什么好?说说好在哪里。(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描写漓江水“清、绿”两句)

  A、漓江的水很静。

  B、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C、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4)、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注意“啊”的读音以及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用赞叹的语气,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5)、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写作者游览漓江水的什么?说明了漓江水怎么样?(分析后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漓江的水真美呀!课文先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段文字背下来吗?

  (四)、仿写训练,读写结合:

  (1)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啊!

  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2)照样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例:漓江的水很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A、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妈妈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漓江水,体会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并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同时还学习了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桂林的山”。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自学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桂林山水的教案6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桂林山水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引用的典章中体会作者对祖国名山奇景的热爱之情。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5—3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重温课文并考查学生从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相机板书: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的由来,独秀峰的传说;阳朔风光。)

  二、精读课文

  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

  (板书:奇观)

  2、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思考: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体现的?)

  生:因为桂林的山千奇百怪,各有千秋。关于桂林的山水还有着神奇的传说因此说广西桂林的山水,是们中国山水风景的我一大奇观。

  生:文章第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总说。接着分别介绍山奇,水秀,山与水的融合,来说明桂林山水是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一段向读者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这与前面直接写桂林山水奇美正面描写不同,可以认为是侧面描写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谁来读读文中写山的句子(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和文字: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横卧的花瓶。)

  你能用哪些词形容桂林的山?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有诗为证,出示: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清袁枚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指名读。

  关于山水的形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假如你是桂林山水景区的资深导游,你会向你的游客怎样介绍这个传说呢?生;介绍。

  那么桂林山水的.真正成因是什么呢?出示小资料:(没找到》

  过渡句:这种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独特的山,常常是拔地而起,又各不相连,独秀峰就是其中的代表。

  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指名读

  (首先是独秀峰本身孤峰屹立,平地拔起。其次还有一个关于独秀峰的传说,桂林石头有神守,增强了它的“奇”)

  谁能读出独秀峰得奇特?指名读

  读到这,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民谣桂林石头桂林有,块块石头有神守。任你官大如太守,一块石头搬不走。民谣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传说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4、为什么作者要写关于颜延之和桂林奇峰的传说?

  5、独秀峰的石头有什么特点?“独”应该怎么解释?

  师过渡:桂林东南方有一个地方小县城,此地的山水风光怎样呢?指名读第四段,教师随机指导。师:如何理解“阳川百里尽是画,峰里住人家”的诗句?(从远处看阳朔的风光出示阳朔风光图)

  师:走进阳朔又看到了什么景色?

  (和图一起出示: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

  师:如何理解“迂回”两个字?

  (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原文来谈)

  师:正如作者所说,阳朔名胜风景有很多,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阳朔的名胜风景,全班齐读。

  生:书童山,大带字,迎江阁。

  师:看到书童,两个词语,你是怎么想的?这两座山有什么来历吗?原文是怎么写的呢?(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呈现给读者的是它的独到之处,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师:除了自然景物,作者还写到具有人文色彩的“大带字”和“迎江阁”。又是怎样展开的呢?(找同学读)

  (先整体后局部)

  师:我们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现在咱们再来朗读整篇文章,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

  (引导学生从全文出发思考问题)

  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

  (这篇文章思路特别清晰,与作者选取的写景顺序有关。学生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写景文章必须在头

  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顺序。)

  全文按照总分的顺序,先总写奇观,再分别描写桂林山水、独秀峰和阳朔县的奇观。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思路特别清晰。

  7、文章不仅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文章第一段

  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象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孤峰的千奇百怪,增强行文的气势)再比如写到书童山,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形象传神。

  (学生可以大胆谈自己的体会,学会欣赏借鉴,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

  三、拓展练习

  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顺序,不少于400字。

  最后咱们再来回味这篇文章,大家有感情,掌握好语速,大声朗读一遍。

桂林山水的教案7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

桂林山水的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具:

  桂林山水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奇、险、秀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

  八、课堂小结:

  教案编写原则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考虑变化性。

桂林山水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桂林山水

  2、提问:你知道桂林吗?

  3、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自由轻声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理解生词语。

  (2)、默读课文,想想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重点句子。

  (3)、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同位试着说一说好在哪里。

  (4)、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同位讨论一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左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音。

  2、提问: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板书:山的特点:奇、秀、险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读出相关句子。

  板书:水的特点:静、清、绿。

  3、学生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可以说语言美,也可以说景色美。

  教师适时加以肯定,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加以引导。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

桂林山水的教案10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5 O

桂林山水的教案11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文在布局谋篇时,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作者再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时,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且词藻华丽,很多四字成语值得学生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桂林山水,听录音或教师在读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初读入情

  1.大声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交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关键词的方

  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三、精读融情

  桂林山水何以被称天下第一呢?让我们走进桂林,细细观赏哪里的水、那里的山。

  (一)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读第二小节。找出文中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词?(静、清、绿)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讨论交流:

  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理解“无瑕的翡翠”,学习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此时此刻,假如你坐在船头,你最想做什么?

  用“漓江的水真( )啊!我真想( )”说话。

  4.指导朗读: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

  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特别注意三个“啊”的变调)

  5.总结学法:

桂林山水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 ,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 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 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桂林山水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2、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请同学说)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你们谁到过桂林?你们觉得桂林怎样?没去过桂林的同学们借助课文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范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

  2、学生自学。

  3、交流: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4、小结: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四、讲读课文第一节。

  1、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甲天下;引导学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象并说说。

  3、生交流。

  4、引导学生辨析理解“观赏”和“欣赏”。

  五、讲读课文第二节

  1、师提出要求:先看图,再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漓江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来并画上_____。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字、词、句训练。

  ①师: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②师:如果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③师: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再让学生念课文中的这句话,师指导读。

  ④师:光感叹能把漓江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别人吗?(不能)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齐读。

  ⑤启发想象,体会“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情景。

  6、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吧,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漓江的水又很绿,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结合回答,教给学生排比句的知识。

  7、指导学生体会衬托的写法。①师: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②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③再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

  8、小结。

  六、作业: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把这个句子说成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三节。

  1、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先看看图,再读课文,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画出,不懂的要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通过图画、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4、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用上一堂课学习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课文。

  5、全班交流,师启发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6、齐读课文第三节。

  7、师小结:这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说明桂林的山……(生说)

  三、讲读: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交流: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3、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画卷”“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再齐读课文。

  四、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再指名朗读全文。

  五、总结性训练。

  1、假如我们现在来到桂林,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说一句什么话?

  2、这时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

  3、你能说几个形容祖国山河美的词语吗?你能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吗?改成感叹句会吗?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六、作业:

  1、找出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用排比的句式来描绘家乡的一处风景。

  板书:总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巩固拓展

  1、 全班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基础

  作业

  1、抄写字词。

  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

  提高

  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6题仿写一处自然景观

  预设导学 预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桂林山水的教案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

  1、会认“骆”等7个字,会写“漾”等11个字。掌握“峰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景方法。(重点)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搜集了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进而更深层次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们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仿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学生听故事,

  也可讲一讲自己的体验。

  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

  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

  要求: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把最吸引自己、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

  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

  通过激情朗读,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读中比较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学生概括地说。

  让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五、教学策略选择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上课能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能否认真学习,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答题时简洁、准确能否自由表达合作时相互配合能否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积极纠正他人错误,是否敢于否定,赢得大家认可。是否欣赏自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有效朗读

  七、教学课件

  八、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清、静、绿

  山:奇、秀、险

  甲天下

  九、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件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没有完全的统一,在第一环节的教学当中,课件的出示有些快,而教师的语速有些慢。在第一课时的结尾处,教师点课件的时机不够好,课件出示稍微有些早。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如果教师课件出示背诵提纲,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效果会更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桂林山水的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11-11

桂林山水教案11-04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5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11-04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2-10

《桂林山水》的小学教案01-22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11-11

桂林山水教案(15篇)11-08

桂林山水教案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