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时间:2022-12-27 16:34:1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物象特点,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2、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3、培养学生坦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人与自然》,有多少同学看过?看过的举手示意一下。没看过的可惜了,有时间一定要看一看,精彩不容错过哟。(指名看过的同学)请问,你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二、自由诵读,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全文描绘了哪些物象?各有什么特点?从何看出?

  三、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1、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2、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六、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_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2

  ●教学目标

  ①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②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③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④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个性展示台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教师做小结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①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②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③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④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②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③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④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展示台

  ●课前准备

  ①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②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蝙蝠与雷达》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从蝙蝠夜间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

  了雷达)《在自然的'启示》中的两个故事中蕴含了什么道理,读后我们将受到哪些启发呢?

  (二)按问题自学讨论,整体认识课文(问题用PPT显示)

  1、按学习小组分组,自读并讨论;

  ①《“打扫”森林》的故事内容。林务官“好心”办成了坏事,为什么这样说?

  ②《人类的老师》的故事内容,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2、全班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说。

  (三)重点探讨,认识一些自然规律(问题用PPT显示)

  1、朗读课文,并以读书回答。

  2、探讨:

  ①林务官“异想天开”给森林带来哪些灾难?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难?

  ②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请举例说明。

  ③我们国家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相互补充、修正,以形成正确认识。

  (四)整合课文,深化认识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2、指名一至二生朗读本文。

  3、读人与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①“林务官”的例子从反面讲……

  “蜻蜓、鲸”的例子从正面讲……

  综合看是:认识自然规律,懂得生态利用……

  ②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仿生学”“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故事”(三至五生简单说)

  (五)把自己听到或从书中看到认识和利用自然的例子写下来(课后完成)。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4

  一、教学课题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要遵守自然之道的道理,懂得尊重自然,学习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整理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

  《“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3、能联系课外知识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以导促学,让学习成为学生事”,因此,首先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进行自学和资料的收集,然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读、找、议、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品读、朗诵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观看图片《蝙蝠与飞机》:

  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看看大自然给我们什么新的启示。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学生活动】 开火车交流以下预习成果。

  1、自学文中重要词语,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鲸

  2、我能找出书中的四字词语,并写下来。

  3、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由( )个故事组成。

  (2)《“打扫”森林》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3)《人类的老师》全文有一句中心句: 。

  【教师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根据对学生预习的检查指出问题比较多的地方:

  1、“扫帚”的读音,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读音。

  2、概括文章的段意要抓关键词句,并要写完整的话。

  3、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学法:用自己的话把《“打扫”森林》三个部分的段意连接成一段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人类的老师》一文中找出一个中心段,这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启示?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学法提示: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学法指导: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的飞机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学法提示: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说说生物还给我们哪些启发。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回忆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启示》看看这篇文章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检查预习,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学习《打扫森林》一文:

  ⑴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 为什么题目上打扫两字要加引号?

  ⑶ 画出你读了本文后理解的生态平衡图。(枯枝败叶与动物的生物链)

  ⑷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4、学习《人类的老师》一文:

  ⑴ 自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 从短文中你读懂什么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⑶ 谈谈读懂文章后的感受。

  看来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物真的是人类的老师。你还知道相关的是烈吗,讲给大家听吧。如果读完这篇短文激发了你的'探求兴趣,那就赶快再去查找相关资料,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大显身手吧。

  5、感悟写法:

  你们在学完这一整篇课文后,发现这篇文章与其它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吗?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要保持大自然的神态平衡

  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6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A案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7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了为断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目的显示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我,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的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的人生中的无穷的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出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了新的希望。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全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标题,起笔是大自然,落笔是启示,表达了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人生的思考: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不因为生活中的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勤奋努力,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定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

  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效果的思考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借助拼音认读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设计:违背规律受惩利用规律受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引言: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

  导入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

  1.读读拼拼生字:遭了殃 扫帚 腐烂 土壤 逞凶 机翼 略重 关键 鲸异想天开 轻而易举机毁人亡 营巢 繁殖 惨祸自由朗读,同桌对读。

  2.读读说说: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自学。

  三、交流学习第一篇

  读题,补充要素:谁下令?如何打扫?结果怎样?得到什么启发?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串联成句。

  3.批注阅读,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

  (1)如何描写打扫干净的句子:第二节。品读。抓住2个“统统”、“连——也——”体会朗读。

  (2)逞凶的句子:说说逞凶的意思?文中用哪些词语突出了逞凶?“吃、咬、钻”三个动作词能换一下吗?

  4.说说启发。然后点拨学生直接找到句子。理解:“这样”是指怎样?遵循自然规律。请学生复述“联系”即第五节。

  四、快速阅读第二篇文章,说说主要内容、

  得到了什么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指什么?再次默读课文。人们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改进了,防止。人们从大头鲸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改进了,提高了。

  2.结发言: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3.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或改进了什么?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例子(教参)。

  4.你想从什么生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或改进什么?

  五、合并阅读:为什么课文还要取个小题目?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六、抄抄写写。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预习探究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合作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此文转自淘.教。案网().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5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6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7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8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巩固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了解到了大自然的规律,也明白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人类任意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必将遭到严重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希望孩子们能发现更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发。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

  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

  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3、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4、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布置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同学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考虑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同学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小朋友。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一起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志,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身的感受。

  3.师生一起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考虑!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发明的事例还有很多,比方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发明。可见假如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办;假如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谈谈自身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你想发明什么?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同学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同学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同学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同学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2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探究,总结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小发明。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编写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自然之道》教育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育我们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不破坏森林、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蝙蝠和雷达》教育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从中得到启示。《大自然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会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获得发明与创造,懂得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有益的启示。

  3、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总体构想: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特将本组课文组合为下列版块。即:

  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初读课文。(2课时)

  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规律(2—3课时)

  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1—2课时)

  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2—3课时)

  第五版块汇报展示及习作(3—4课时)

  第一版块:生字词学习及词语盘点

  一、学习生字词

  1、 认真填写。

  容易写错的生字

  容易搞混的生字

  不理解的生词

  2、生反馈学习情况,师总结出全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生字和生词,并一齐想办法克服。

  3、齐读生字生词,巩固学习成果。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导读部分,生思考:导读部分给我们讲了什么?

  第一方面:本组课文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

  第二方面:学习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第三方面: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

  2、生自由读文,思考每篇文章讲了什么,并做上记录。

  3、讨论文章内容。

  三、积累好词

  1、生在文中勾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词语

  2、将其记载到积累本上。

  第二版块:探究大自然的规律

  ——《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教学设计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原来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它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每天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课题,解释“道”。

  二、学文,领悟“道”

  1、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大象偷袭人类》《鸟儿请跟我学飞行》。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选定一个内容,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推荐书目《大自然的启示》,推荐网站“中国科普网”。

  附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第三版块:激发社会责任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情感调动

  1、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2、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3、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读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 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破坏

  三、读“资料袋”

  推荐“同步阅读”《黄河魂》《古黄河晨曲》

  四、展示台

  交流展示“有关黄河的资料”,用你所搜集到的知识“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五、联系实际

  1、“环保小队”上台汇报:东莞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2、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小组讨论。

  3、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本地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相关部门。

  第四版块:深入领悟写作方法

  ──《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生蒙上眼睛。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多媒体演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

  二、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

  1、自由读4、5段,划出有关内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5、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6、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7、学生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8、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板书:研究)

  “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

  2、学生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并画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四、复习巩固

  1、(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2、完成课后练习思考第2题。

  五、总结拓展

  1、总结:

  2、拓展: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推荐“同步阅读”《人类的老师》《会说话的机器人》《大自然的文字》

  推荐书目《仿生学》,网站“中国仿生学网”

  六、小练笔:

  你还从动物身上得到哪些启示,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小发明?请把设想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第五版块 汇报展示及习作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一)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2、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3、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二)汇报展示

  一、回顾引入

  师出示课件,小结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汇报的内容。

  2、 按原先的小组自主练说,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3、 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同组同学也可以帮忙。

  4、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三)习作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写草稿

  三、习作评改

  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四、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五、师总评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 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 出示三个重点句,请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4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本文的前天,班上有一位叫罗继鹏的学生拾到一台手机,主动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这一机遇恰可用于教学。结合这件事教学,能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结合生活读懂课文,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品德。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3、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精读课文:坚持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

  4、引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读后感或有关规则的文章。

  教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一、再读课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1、师:上一节课重点体会了詹姆斯的心理活动,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的爸爸身上,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

  2、重点阅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共享成果。通过交流,点拨、指导以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当时可能会想:这条大鲈鱼固然十分宝贵,但现在还不到钓鲈鱼的规定时间,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让儿子把大鲈鱼放掉。

  3、师: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作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生活中像詹姆斯爸爸这样的人你看到过或接触过吗?

  二、结合实际,引发讨论,加深理解,渗透品德教育:

  1、师:前天,罗继鹏同学拾到一台手机,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罗继鹏同学到讲台上来说说拾到手机和把手机交给老师等的经过和想法。

  2、师:罗继鹏同学拾到的手机少说也值五、六百元,却毫不犹豫交给了老师,他这种遵守社会公德、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都能够像罗继鹏同学和詹姆斯的爸爸一样去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和规则呢?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带我到昌明集市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忙中出错,多退了4块钱给爸爸,我正准备提醒小贩,爸爸却瞪了我一眼,很快把我拉走了。如今想起这件事,真叫我为爸爸的`行为感到羞愧,也为自己当时不能勇敢地抗议爸爸而感到深深遗憾。

  同学们,像这样的事情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你自己当时的行为?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现在的认识。

  4、齐读课文第15自然段(“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加深理解,建议学生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5、引导学生小结:我从《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三、指导学生写“规则”《钓鱼须知》

  1、师:近几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煤冲水库(这是本镇离学校最近的水利工程,距学校1公里左右,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个地方。)那里的鱼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急剧减少,但那里又是钓鱼爱好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请你为这座水库写一个《钓鱼须知》。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可仿照《小学生守则》写成条款式。

  2、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钓鱼须知》整理成文。教师参与学生一起完成。

  3、展示写得好的《钓鱼须知》,给予鼓励。要求学生互阅稿子,互提修改意见,认真修改《钓鱼须知》,改定后抄正。

  四、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读课文,查资料,问别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教学思考: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而且教子有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这样的父亲能有多少?读到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正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到市场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多退了4块钱。我正想提醒小贩多退了钱,父亲瞪了我一眼,拉着我快步走开了。到了家里,父亲还为他的“聪明”自鸣得意。我虽然有些反感,但却无可奈何。我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村农民,他平时也总是教育我们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可面对4块钱的诱惑,他便忘记了对我们教育。或许在他的意识里,别人退错了钱,错误是别人犯下的,他将多得的钱据为己有也就理所应当。

  回想起来,我的父亲与詹姆斯的父亲确有很大差别,但是,环视周围,我的父亲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父亲”中普通的一员罢了,他所犯的错,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是那么普通,而对坐在我面前的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想必不少也有着和我类似的经历,也许,他们中的许多人正为此而感到困惑?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社会、身边的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许多时候,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反差,是非黑白,人们往往容易分清楚,但当一己利益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时,许多人都选择了利益,而把社会规则暂时放到了脑后。在教学中,现实生活与文本中的生活的这种反差,我们究竟该视而不见,绕开走,还是面对现实,引起学生的思考?绕开,无疑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省下许多功夫,但这样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究竟有多少好处呢?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自己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不过我想,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引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马上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一定能通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5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文章内容都很简单,教学中不应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应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后文应更多关注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适度拓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11《蝙蝠和雷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内容?

  生: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生: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我们做事认真、努力。

  生:蝙蝠通过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蝙蝠的耳朵,蝙蝠就能改变飞行的方式。

  师: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从中你们又会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12大自然的启示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这篇课文有两篇短文。

  生:打扫森林的打扫加了引号。

  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同学们一定很好奇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谁是人类的老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1、这些词语同学们认识吗?大屏幕出示词语:

  遭殃 扫帚 腐殖质 土壤 逞凶 机翼鲸鱼 惨祸 关键 异想天开 宽敞 生态平衡 栖息 省略

  2、指名学生读词语。(纠正字音)

  3、指名学生领读,全班跟读2遍

  4、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些字当中还有个多音字呢,指名学生回答。“扫”

  三、学习“打扫”森林

  1、会读了生字词,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打扫”森林。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先和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2、指名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结构是什么?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杂草、枯枝烂叶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森林渐渐被毁掉了。 因果结构,因(1-3)灌木砍光、杂草除尽 果(4-6)害虫逞凶、森林被毁

  3、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把打扫加引号呢?

  生:一方面,“打扫”不是真正的打扫,而是针对下文所说的“砍光”和“除尽”;另一方面 “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危险,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做这些异想天开的事情,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4、同学们,林务官下命令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甚至连地上的枯枝败叶也不放过。那为什么说他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生: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

  师:很好,从哪看出来的?

  生: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腐殖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师:这段话里面有很多的联系。同学们看看怎么将它们联系起来。

  生:枯枝败叶——小动物——矮树丛——昆虫——鸟类——兽类

  师:它们构成了森林中的生物链,正是这样的关系才能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5、指名说说感受深刻的句子,引出过渡段和中心句。

  ①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统统”说明“打扫”得十分彻底、干净。

  ②林务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美滋滋”说明林务官对“打扫”的结果非常满意,欲抑先扬,为后文蓄势;朗读时

  应略带得意之情。

  ③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把光秃秃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说明森林被侵袭的程度大。于痛惜中带给人深深的思考,引出下文。

  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过渡句的用法。过渡句/段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 ⑤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⑥它们大量繁殖,成群的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吃”“咬”“钻”“毁”(变色)四个词写出了害虫的危害之大,点明了“打扫”森林造成危害的真正原因:人为地破坏了生物链,是生态失衡,才造成了恶果。

  6、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生: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了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树立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

  四、学习人类的老师

  师:学习完了打扫“森林”,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篇短文。快速的阅读课文,告诉老师谁是人类的老师?

  生:鸟,蜻蜓,鲸鱼。或者说是动物,生物。

  师:按照学习“打扫”森林的方式,首先了解大概故事和文章结构,然后提出问题,对句子的理解,最后是对我们的启示。

  1、 讲述了什么故事?

  讲述了科学家不但从鸟类、蜻蜓等飞行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还根据鲸的外形特点设计出来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2、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分-总

  分(1-2)蜻蜓:解决机翼剧烈抖动。 鲸:流线型外形阻力最小。

  总(3)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3、为什么生物能成为人类的老师?

  因为科学家从生物身上获得了启示,从而有目的性的发明创造。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5、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五、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师:我们现在已经学完了两篇小短文,大家想想为什么课文已有标题《大自然的启示》还要设置小标题?

  生:自然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小标题《“打扫”森林》讲述了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做法得到了一个使森林蒙受灾难的教训,从反面告诉人们大自然给(jǐ)予的深刻警示;而第二个小标题《人类的老师》讲述了科学家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正面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为主题服务,体现了主题,教育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启示鲜明深刻。

  师:大家回忆一下,还有哪些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鸡蛋和薄壳结构

  生:蛙眼与电子蛙眼

  生:潜水艇和鱼的气囊

  生:苍蝇与小型气体分析仪

  生:响尾蛇与夜视仪、响尾蛇导弹

  六、课下拓展:

  1.阅读仿生学书籍

  2.完成同步课堂练习12课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01-22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5篇02-18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15篇03-18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15篇01-16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02-05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01-07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10-27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精选15篇)07-10

钓鱼的启示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