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11-30 14:01:11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唱《胡说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蕴。

  2、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违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编歌词。

  活动准备

  小丑画一幅、小丑帽子一顶、红圆片若干、袜子一双、手套一副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韵律,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1、出示小丑画:这是谁?他哪最滑稽?为什么?

  2、教师有节奏的念歌词,幼儿感受歌词的韵律及歌词的滑稽、可笑。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示范唱一遍。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哎呀、哎!)老师在什么地方说"哎呀"?在哪里说"哎"的?(幼儿可能说的不完整)——听老师再唱一遍:让幼儿认真倾听,知道衬词"哎呀"、"哎"在歌曲中的位置,让幼儿能注意老师的手势,手一出是"哎呀",手一指是"你"。

  2、看老师手势学唱歌曲,引导并唱出滑稽、好笑的意蕴。

  三、仿编歌词,并演唱。

  1、学习仿编衬词:老师扮演小丑,仿编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演唱。

  2、在学习仿编衬词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学习仿编歌词。

  (1)老师把袜子套在手上让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怎么唱?

  (2)请幼儿表演袜子还套在哪里也滑稽?

  (3)除了袜子以外的东西表演:老师可向小朋友借身上东西做滑稽动作,让幼儿仿编。

  3、让幼儿学习同时仿编歌词和衬词。

  (1)请几位老师用不同的东西做滑稽的事并发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幼儿分别仿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上的东西分别做滑稽的样子,幼儿之间分别根据对方滑稽的样子仿编歌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2

  一、设计意图:

  《指南》艺术领域中有两大目标: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大班幼儿较小中班幼儿来说,在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都要成熟能干的多。他们能不仅仅接受常规曲风的学习,对生活中一些创新的音乐元素也会有所感受,而RAP这种形式的歌曲,在现今社会是十分流行的。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在拿到教材后,因为教材结构的关系,使用RAP形式来演唱歌曲会比较动感,比较吸引孩子,所以说唱活动便应运而生了。基于教材,因为元素是动物,大班孩子对动物的形象也比较熟悉了,所以在学唱的基础上,我又加上了创编这一环节,作为本节活动的难点。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所以在创编环节与同伴一起学习、一起表演的过程,相信是比较难忘的。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游戏法、观察法、记录法、演示法等形式,旨在帮助孩子有趣的学、创意的编、大胆的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RAP(说唱)的语感以及肢体动作的特征,愿意大胆学唱rap。

  2、尝试大胆创编歌词,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

  3、感受RAP热情奔放的特点,体验与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一段RAP音乐、ppt图片、记录卡等

  四、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游览动物园”,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要去动物园游玩,现在请你们跟着我(导游)乘着动感列车一起出发吧。”

  要求:动感列车很动感,所以我们的身体要充分动起来,跟随音乐节奏拍手、做肢体动作,在乐曲结尾加上一个很酷的动作,也可以加上一些“yo”“ye”的“high”词。

  2、感受和学唱RAP:

  (1)“动物园”到了,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仔细听,我们来猜一猜。(师示范演唱一段RAP,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提问:刚刚我是用什么方式告诉你们谜语的?老师演唱的方式与平时我们唱的歌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些地方很有意思?(yo、ye等地方、老师的肢体动作)为什么我在说唱前要喊1,2,3,4?(说明要做好准备)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这种说和唱结合在一起的演唱方式有一个名字,叫RAP,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唱歌形式。

  (2)师第二次示范,请幼儿仔细听清谜语里说了什么?(出示图片记录)我们试着来唱一唱。

  (3)“谜底是什么呢?”(兔子)你从哪些地方听出来是兔子?(提炼:兔子的外形特征要讲清)

  (4)幼儿跟随教师随着RAP音乐来说唱1-2遍。(加上high词和肢体动作)

  3、拓宽经验,创编歌词:

  “动物园里还有哪些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观察图片,说说有哪些动物?)

  “如果让你来介绍,你会怎么样来介绍呢?”(通过语言来形容动物最主要的特征)

  (1)“接下来我们要用RAP的方式来编出谜语了。”分组创编,一组一种动物,要求:能合作创编,并把创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唱一唱。

  (2)幼儿创编,教师巡回观察,并循环播放RAP音乐。

  4、分组展示:

  “哪一组的孩子能大胆上来表演一下?”

  (1)教师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乐器来助兴。

  (2)引导幼儿把自己创编的一段rap唱给客人老师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音乐的结构,并能根据音乐看图谱表演。

  2、初步学会用折铅丝的方法制作简单的图谱。

  3、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并能创造性的表现自己对音乐的快乐体验。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师:一个多媒体课件、音乐、磁性黑板

  2、幼儿:每人一套小精灵图谱与扭扭棒,每组一张卡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音乐师:美丽的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成熟了,水果王国可热闹啦,他们在开舞会呢。听,美妙的音乐响起来了。(集体看课件听音乐)师:这段音乐一共有几句呢?

  师:到底有几句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二、看图谱学动作观察图谱并学习。

  师:动听的音乐在秋天的果园里传的很远很远,吸引了许多水果精灵,猜猜看,谁来了?(师念谜语:身穿黄黄衣、样子象弯弯的小船,是谁呢?)师:香蕉是怎么跳舞的,谁来学一学?(集体学香蕉的动作)师:还有谁来呢?它是怎么跳舞的?

  师:除了这些,还有谁呢?我们数一二三把它们请出来。(师有重点的带幼儿学习动作)听音乐看图谱学动作。

  师:音乐响起来了,我们跟着它们跳起来吧。(如发现有的动作做的不好,就再听音乐做一遍)

  三、创编新动作

  老师编动作师:水果精灵跳的好,你们比它们跳的更好,水果精灵想考考你们,要变出更难的动作,你们能做出来吗?

  师:看好啦,开始变啦,变出什么动作,你们能表演吗?(幼儿集体表演后,可请表演好的幼儿示范)师:又变啦,这个动作怎么做呢?(这里老师可以示范让幼儿学)(这个过程可以设计4个动作,前3个要都代表性,最后一个设计转手腕动作,老师示范后可邀请一幼儿来配合,为双人舞作铺垫)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师:水果精灵想请你们帮它们设计动作,一组是单人舞,一组是双人舞,一组是集体舞,在设计的时候可要注意哦:设计单人舞的动作要和别人不一样哦;设计的双人舞动作也要和别的双人舞动作不一样;集体舞要大家一起设计。设计好了就把你们设计的贴在卡纸上,明白了吗?

  师:好,你愿意去哪组就去哪组设计。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设计好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跳一跳

  四、展现创编

  师:单人舞是谁设计的?单人舞中有没有前面都没有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选一集体学习)

  师:这个双人舞是谁设计的?能不能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一组幼儿表演)

  师:找一个朋友一起来跳双人舞(两两合作表演双人舞)

  师:这个集体舞是怎么表演的呢?请设计师里表演。(请幼儿表演)

  师: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来跳集体舞。(全体幼儿表演集体舞)师:舞会太棒了,我们到幼儿园邀请更多的朋友来参加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象,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儿童用“×—、×、××”这三个节奏型说话,培养儿童创造节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乐,让儿童用打击乐器或肢体语言表现本歌曲中的“×—、×、××”。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儿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儿童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儿童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儿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让儿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儿童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儿童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儿童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儿童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嘎小猫;喵—小狗:汪汪汪

  小鸡:叽叽叽叽青蛙:呱—小羊:咩咩……

  4.儿童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儿童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儿童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儿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咚

  火车:呜…呜…卡嚓卡嚓

  大钟:当—

  汽车:嘀—

  闹钟: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心脏跳动:咚咚

  钉钉子:叮当叮当

  狮子:吼—

  小兔:蹦蹦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儿童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儿童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呜呜︱呜呜︱呜呜︱

  车轮声‖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奖励提高了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儿童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儿童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儿童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嘎小鸡:叽叽叽叽

  ②锤子:咚咚钉钉子:叮当叮当

  ……

  6.教师引导儿童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钟:当—铃声:叮呤闹钟:嘀嗒嘀嗒

  ③风:呼—泉水:叮咚树叶:哗啦哗啦

  ④狮子:吼—青蛙:呱呱小兔:蹦蹦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儿童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儿童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兔︱跳跳跳︱

  (2)儿童创造:如:

  ①老师︱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里︱

  ④赵丽君│……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儿童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

  (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儿童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走,或蹦蹦停、拍手等。

  【用打击乐表现“×—、×、××”,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儿童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儿童的欢呼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反思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1.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教师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和儿童共同探索知识,和他们亲切交流。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儿童敢于大胆探索创新,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比如:让儿童收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他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

  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2.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参与者。让儿童收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儿童了解到,原来动物的叫声有节奏,我们的语言也有节奏,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而有趣。这样,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知识。

  3.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有趣”的知识探索。

  如果用传统地教学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儿童“×—、×、××”节奏型的名称和时值。实践证明,儿童对这种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方法毫无兴趣。但这节课是让儿童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种声音和动作,并应用“×—、×、××”这三个节奏型说话,然后从声音中、动作中、语言中形成“×—、×、××”的节奏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儿童的思维,调动了儿童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儿童创造节奏和感受节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音乐理论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

  4.培养了儿童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无论是读节奏还是用体态律动表现节奏,或是创编节奏,都注重激发儿童的即兴发挥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拓宽自己的视野,拓宽儿童的思维,将课改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切分音节奏的演唱,体会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能够正确演唱带有切分音和休止符的部分,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根据歌词的提示和理解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增强交往能力。

  3、体会歌曲带来的积极欢快的情绪,使幼儿自觉养成讲礼貌和早起的习惯。

  【活动准备】相应图片X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歌曲。

  1、每天早晨是谁喊小朋友起床?

  引导—太阳公公,大公鸡。

  2、对应图片—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赛跑,你们觉得他们在比什么?

  引导—看谁最先到学校。

  3、小朋友们赛跑的时候,嘴里也哼着一首好听的歌,他们唱的'什么呢?来听老师唱一遍。

  二、老师范唱。

  三、进一步根据图片提示和肢体动作的辅助记忆歌词。

  四、完整地学习歌曲。

  1、欣赏一遍歌曲的旋律,并配上规范的动作。

  2、掌握住动作的同时,把歌曲完整地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欢快的声音和表情,配上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4、把歌曲分成老师演唱和幼儿演唱的两个部分,老师和幼儿对唱。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美丽的早晨都有些什么?请小朋友把见到过的或者想象中的美丽的早晨用蜡笔画出来。

  歌词:太阳公公起床了,公鸡喔喔把我们叫。你追我赶大家赛跑,看谁最先到学校。看到孩子可爱的笑,多少辛苦也忘了。老师早!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与律动感应曲式。

  2、初步学习看曲式图谱,运用乐器敲奏。

  3、运用塑料袋进行音色探索。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音效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挂图P2、鼓和吊镲各一个、水中生物图卡若干、铜碰钟、飘带、啦啦彩球、纱巾、水袖、塑料袋(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正当玩得开心时,滋滋小蜜蜂飞来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体造型:泡泡造型

  幼儿发表各种泡泡的造型,老师伴奏幼儿随音乐做泡泡造型的律动。

  1、鼓声:泡泡造型律动/泡泡房子、泡泡车、泡泡蝴蝶、泡泡鱼……

  2、吊镲:变换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馆里,鱼儿也吐着泡泡玩游戏……

  (四)语词与律动: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动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组,以各式道具装扮。如:飘带章鱼、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鱼……

  2、语词与律动

  (1)各组随音乐扮演水中生物练习。

  (2)配词律动:学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语词:我是一条金鱼,我是一条金鱼,水中世界多么美丽实在真有趣

  ②间奏:下行律动/由上而下滚转双手。

  ③B段语词: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动/由上而下,站起转圈,拍泡泡结束。

  (五)图形感应曲式:A—间奏—A—间奏—B—尾奏

  1、老师画出曲式图谱,并教唱语词。

  (1)A段:画乐句/随音乐唱词画出短、短、长线条。

  (2)间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图卡出现顺序。

  3、铜碰钟

  (1)A段语词:唱词并用铜碰钟敲奏语词节奏。

  (2)B段语词:同上。

  (3)间奏和尾奏:铜碰钟随音乐强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鱼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气球

  (1)音乐A段:以塑料袋当鱼,舞动游泳。

  (2)音乐B段:转紧封口,以泡泡鱼做律动。

  (3)间奏和尾奏:模仿小鱼游泳律动,感应高低旋律。

  活动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 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

  设计思考

  1.年龄特点的分析: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2.教学策略的定位: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来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经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级榜样激起了孩子们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高级榜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高级榜样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自我提升的帮助和借鉴,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内源性动机,让幼儿自发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并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

  高级榜样一:“散步猫”。散步猫的出现是创编动作的前提,它帮助幼儿了解了音乐的节奏(两拍走一下),区分了乐句(一句走、一句停),同时故事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也为后面的动作创编提供了具体的线索。

  高级榜样二:“臭美猫”。(1)为幼儿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元素。(2)生动地表现“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走路姿势的多种变化。

  高级榜样三:“急性子猫”。不仅动作频率加快,也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结起来,在“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变化,层次一:方位不同;层次二:空间水平不同;层次三:角色性格不同。由于高级榜样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的,每次都会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展现,因而每次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惊喜和震撼。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了解游戏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游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音乐《香草咪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A段,并创编相关的动作

  1.倾听A段,区分乐句。幼儿倾听音乐,初步感受并辨别描写“猫”和“老鼠”的不同乐句。

  2.师幼互动,分角色分别体验、表现“猫”和“老鼠”乐句的区别。幼儿边倾听音乐边通过手部动作表现“猫走”和“老鼠跟”的游戏情节。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用不同空间位置、行进方向的身体动作表现“大猫走路”。教师:这是一只爱跳舞的猫,走路的姿势千奇百怪!它可能会怎么走呢?谁来试试看?(如: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行进方向的前后左右变化,肢体姿态上的变化:旋转、弯曲、伸展、摇动,单手、双手的变化,以及移动方式上的变化:走、跳、爬等。)

  4.将创编出的动作随乐练习。

  二、师生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练习

  1.师幼讨论猫戏老鼠的方法。

  教师:尽管小老鼠的动作很轻,可大猫还是怀疑身后有人。怎么才能不被大猫发现呢?

  2.教师扮演成大猫,示范“猫戏老鼠”的方法。

  3.师幼共同游戏。

  三、完整学习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领队,师幼共同游戏。

  2.替换新的动作游戏。

  3.幼儿领队再次游戏。

  4.拓展游戏情节——配班教师扮演“急性子猫”,师幼共同游戏。

  核心理念:幽默

  把幽默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师幼互动、启发幼儿创造的智慧。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1.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猫在前面做什么,老鼠就在后面学什么,被猫“挠痒痒”时还不能乱动,被猫发现时还要赶紧躲回家里。幽默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跟随着俏皮的音乐,既可以扮演“大猫”,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也可以扮演偷偷摸摸的“小老鼠”,孩子们不亦乐乎!

  2.幽默的教学语言,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将严肃的规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幼儿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增进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当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向前拥挤时,教师连忙说道:“小老鼠们,你们动静太大啦!难道不要命了吗?”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明白了教师含蓄表达的意思:“老鼠”与“猫”之间要悄悄地保持距离。当教师在游戏中想逐渐退位时,“爱臭美的猫”便说道:“外面灰尘太大,我要回家补补妆,需要找一个猫家族的接班人代替我去抓老鼠,谁愿意呀?”孩子们游戏结束后,教师又感慨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我老啦!”教师幽默的语言,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学习的紧张心理,师幼关系更加轻松活泼、平等和谐。

  3.幽默的身体动作,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了能引导幼儿从不同的空间方位创编动作,教师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张牙舞爪,时而上蹿下跳,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不仅令人发笑,还极大地拓展了幼儿创编动作的线索:既可以高低、前后、左右变化,还可以有移动方式(走、跳、爬)的变化等。

  为了能让孩子们根据猫的不同性格特点创编动作,教师还请来了“急性子猫”:慌慌张张地出场,因性急而惹祸,腿瘸后假装痛苦。不断产生的戏剧冲突和夸张表演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增加了整个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幽默好比菜肴中的调味料,用得好能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创造性地运用幽默营造出有趣、和谐的教育环境。做一个幽默的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幸福成长!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学唱歌曲的快乐,体验与同伴表达“爱x的温暖。

  2.在反复欣赏、自主反思、师幼互助及传递“爱x的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3.学唱歌益,初步尝试在“小朋友,我爱你x处替换歌词。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与歌词相对应的图卡四张

  经验准备:活动前有接龙游戏、猜测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送猜图卡,初步欣赏歌曲。

  (l)范唱第一遍,送出第一句“爱的甜甜话x。

  (2)范唱第二遍,送出第二旬“爱的甜甜话x。

  (3)范唱第三遍,引导幼儿尝试猜测第三句“爱的甜甜话x。

  (4)范唱第四遍,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表达“爱x的动作。

  (5)范唱第五遍,送出第四旬“爱的甜甜话x,引导幼儿练习表达“爱x的动作。

  2、渗透游戏,完整练唱歌曲。

  (1)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将歌曲中“小朋友x替换成“X老师x的方法。

  (2)鼓励幼儿将朋友的名字替换成歌词并尝试完整练唱歌曲。

  (3)尝试玩“传递爱x的游戏。

  3、自主反思,完整表现歌曲。

  (l)鼓励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自主觉错、自主纠错,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鼓励幼儿完整用歌声向客人老师传递爱。

  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麼的重要。使孩子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慈母般的爱心,还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才能受到幼儿的尊敬。其实,一件平常小事说着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师是我的幸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掌握顿音唱法并学会唱这首歌。

  2、热爱并尊敬老师的情感。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与幼儿组织过谈话,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预设)

  1、启发幼儿回忆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谁的节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为什么给老师献花,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念儿歌等本领,老师工作很辛苦,激发幼儿爱老师的情感和学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师介绍歌名后边弹伴奏,边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儿跟学歌曲3遍。

  变换形式让幼儿练习唱歌。

  活动反思

  《森林音乐家》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在听我范唱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特别是歌曲后半段“这边拉一拉那边拉一拉”愉快的节奏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包括后面两段吹一吹,敲一敲,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这首歌曲虽然旋律简单轻快,但是有三段歌词,幼儿要很快记住歌词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我让孩子们注意听我一遍一遍地范唱,讨论听到了什么,然后出示图片,降低记忆难度,这首歌曲中有好几个量词,比如一把提琴,一只喇叭,一个小鼓,一个音乐家,孩子们有时会混淆,含糊不清的唱,我还是用反复听地手段让孩子们刺激记忆,能完整的学习歌曲。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乐曲:《采茶扑蝶》

  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

  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能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A段,而用抒情、舒展的方法演唱B段歌曲。

  2、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

  3、引导幼儿用歌声抒发毕业前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

  2、难点:帮助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能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A段,而用抒情、舒展的方法演唱B段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和性质。

  请幼儿倾听音乐,使幼儿知道这首歌曲有三段,前后两段的旋律是一样的,比较欢快、跳跃,中间一段则是比较抒情舒展的。

  2、学新歌。

  教师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教师帮助幼儿随琴声将歌词填入曲调中唱出。

  引导幼儿用欢快和跳跃的方式演唱一、三段,而以抒情的方法演唱第二段,并通过练习让幼儿正确掌握。

  3、讨论各种形式的歌唱方式。

  组织幼儿讨论。

  --哪一段比较适合领唱?为什么?

  请幼儿领唱第二段,全体幼儿在第一、三段合唱,教师用指挥动作及语言及时提醒。

  教幼儿看老师指挥,用轮唱的方法演唱第三段,并学会倾听。

  4、幼儿演唱歌曲。

  综合练习。

  活动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1、在教材分析上,陈述得过于深奥,语言不够通俗易懂,学生看来很难理解。

  2、在重难点上没有突出情感的把握,偏向于节奏上和声音气势上的练习。学生对歌曲理解程度不深。

  3、从《国歌》视频中导入这首《毕业歌》,思路还是比较清晰,衔接上语言再精炼一点就好。

  二、教学过程反思

  1、首先学生对于这首歌曲并不熟悉,在听范唱时应该让学生跟着范唱轻哼一遍,从而加深印象,再次清唱时会好一点。

  2、这首歌的处理上要求声音气势宏亮,但是对于女生而言比较难以表达这种情绪,在调动学生情绪上,我是用范唱做出引导,如果能够编排出一些动作配合这首歌,调动大家的情绪就好了。

  三、存在问题反思

  1、大部分学生对这首歌曲并不感兴趣,因此在演唱方面会比较难把握歌曲的情感和熟悉歌曲的旋律。虽然自己范唱示范较多,但是缺乏一定的动作编排和即兴伴奏能力,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气氛

  2、当教室出现多媒体故障的情况时,没有及时地做出合理地处理。最后虽然没有耽误课程的进度,但课件准备的资料没有很好地展现给同学们,这是很大的失误。

  四、改进措施反思

  1、在对待学生授课的时候,要显得再从容一点,语言精炼一点,多从指导老师身上学习一些好的地方。用最好的状态备好每一节课。

  2、对歌曲的处理上,花多点功夫,多想多练。以学生的全程投入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水平,如何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最大效率的吸收和消化作为自己首要思考的问题。

  3、当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时,能及时有效地做出处理。如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能不能照常地进行授课,这是我需要考虑的。像最后两节课的去情况,我应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准备好U盘,更换课室时才不会乱了分寸。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

  设计意图:

  歌唱教学惯有的“三步曲”——练声、范唱、学唱,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幼儿的“三性”受到束缚。如何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谱教学。《欢乐颂》旋律优美,但歌词四大句的内容无一重复,幼儿不易记忆。我设计了此图谱,把歌词、音高、节奏融在图谱中,形象、直观。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② /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堂课有两个知识目标,但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合理。其中在知识目标(1)——体会歌曲情感,正确演绎歌曲中。整堂课的音乐出现的频率还是少了点,时间还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译方面,情感处理的还不够详细。如果能从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多去演唱或是听老师范唱,让学生的情感随音乐进入平等、互爱的境界。这样可能学生在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会更好的。二是在讲旋律的进行方式乐理知识时,老师讲的稍微多了点,其实这里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多参与讨论、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既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讲音阶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如我们可以把音阶中的每个音看成是一级一级的楼梯,形象地向学生介绍音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强弱处理方面,老师也不需要讲得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听音乐,教师可以吹奏笛子,让学生辨别强弱的地方,这样学生演绎起来更容易点。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不在乎用了什么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头饰:(猪小弟、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学唱新歌

  1)听音乐《猪小弟》,进行提问:“猪小弟去找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又说了什么?”幼儿进行模仿小动物们所说的话及进行创造其动作。

  2)幼儿跟着录音机唱新歌1~3段,并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出其厌恶、讨厌(与幼儿进行讨论)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进行提问:1、猪小弟找朋友玩时,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来唱(稍快且跳跃)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来唱(慢且较连贯)

  3)随音乐〈洗澡歌〉做洗澡的

  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哦是小猪在洗澡!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澡的动作。”(随音乐与幼儿做洗澡动作)

  4、创编第4段歌词,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1)音乐停止,出示干净小猪。师:“澡洗完啦!小猪变得怎么样啦?(与幼儿进行讨论)这时的小猪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时,他的朋友会怎样来对待他呢?猪小弟变干净了,他的心情怎么样?会说些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5、分角色进行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抒发对雪花的赞美,感受冬季的美好。

  2、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优美的曲调,注意休止符及“依呀呀得喂”的正确唱法。

  3、通过歌曲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对冬季的认识。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小雪花》、教学课件、雪花、麦苗卡片。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的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出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

  活动难点

  掌握休止符及“依呀呀得喂”的正确唱法。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扮演小雪花做各种优美的动作蹲在教室场地中间。

  教师扮演冬姑娘:我是冬姑娘,今天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呢,欢迎我吗?我的到来大地变得非常的寒冷,花儿凋谢,树叶飘零,但是我有礼物要送给大家,那就是美丽的小雪花,小雪花,小雪花你在哪里?(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一起跳着舞飘落人间吧。

  幼儿手举漂亮的小雪花,在背景音乐《小雪花》的伴随下轻轻起舞,感受冬天雪花飘扬的美丽。

  二、发音练习:帮助幼儿开声

  三、学唱歌曲,加深对雪花的热爱。

  (一)整体欣赏教师演唱歌曲

  1、边看课件边整体欣赏歌曲一遍。

  (1)教师:你们猜人们为什么高兴呀?(因为小雪花美丽,小雪花的歌声好听,幼儿自由回答)这样吧,冬姑娘给小雪花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答案就在里面,请小雪花们仔细地听。歌曲的名字叫《雪花飞》 。

  (2)听完第一遍后提问:通过课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整体欣赏第二遍。

  听完后提问:你认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第一段是唱给谁的?第二段、第三段又唱了什么?

  (二)出示图谱分段学唱歌曲,注意休止符的处理,及“依呀呀得儿喂”的节奏。

  1、欣赏第一段音乐。

  2、看图谱学说歌词。

  (1)教师:小雪花是怎样飞的呀?(这片紧把那片追)

  (2)看图谱拍手学说歌词。

  图谱里出现的圆圈是什么意思呢?(是休止符,空半拍)

  重点说好“依呀呀得儿喂”的节奏。

  3、集体听音乐演唱第一段歌曲。

  (三)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三段歌曲。(着重激发幼儿体验小雪花为人间做好事的自豪感和麦苗得到小雪花帮助后温暖、舒适的感觉。)

  (四)整体学唱歌曲。

  1、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幼儿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的优美、欢快)

  2、加动作表演歌曲,重点做出雪花和麦苗的动作。

  3、音乐小游戏《雪花飞》。

  一半幼儿扮麦苗围成大圆圈站好,另一半幼儿扮雪花在圆圈中间(雪花比麦苗数多一),幼儿边游戏边演唱歌曲。

  第一段:扮麦苗的幼儿手拿麦苗卡片蹲在圆圈上,小雪花在圈中自由飞舞。

  第二段:一片雪花飞到一颗麦苗旁边表示给麦苗盖被,找不到麦苗的雪花落在圈中。

  第三段:麦苗在圈上慢慢站起,表示长高长壮了。三段结束后,没找到麦苗的雪花继续扮雪花,其余的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四、结束部分,加深幼儿对雪花的赞美

  教师:小雪花们可真能干,让庄稼喝饱睡暖,有了你们的帮助,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小雪花谢谢你们了,我冬姑娘还要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再见。在音乐中结束本次音乐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熟悉三种节奏型:︱Ⅹ Ⅹ Ⅹ Ⅹ︱、 ∣Ⅹ — Ⅹ —∣、∣Ⅹ— — —∣。

  2.学习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

  3.尝试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三种节奏型、节奏及身体动作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小客人,咱们看看他们是谁。

  2.出示三种节奏型让幼儿认识,并用嘴巴和小手拍一拍,所以说他们的节奏。

  二、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看图谱表现节奏

  1.这三种节奏型很调皮,他们就藏在这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出示节奏图谱)

  2.引导幼儿找一找每种节奏型出现了几次。

  3.引导幼儿整体用小手拍出节奏,再用身体动作整体打一遍节奏。

  4. 用身体动作分声部听音乐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

  三、尝试用乐器演奏乐曲并学习看指挥。

  四、交换乐器演奏,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苹果丰收》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一首打击乐曲目,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表现了人们在丰收的果园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在上课之前,我就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特别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上这一节课,更别说是上好了。因为之前所看到的打击乐课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有些难,而且没有一点趣味性,那样的模式对于我来说也实在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在我个人来说是没有信心以那样的形式上好这节打击乐课的,因为无论是孩子还是我自己都是一个新手,而且对于刚上大班的孩子来说,如果一点趣味也没有的话,他们的注意力靠什么来吸引呢?因为单纯的打击乐器是很枯燥、很乏味的,所以我的压力很大。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去上,怎么上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感觉到特别的轻松,在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也很好,我也很轻松的就把教学目标完成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鱼的梦11-2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5篇)11-23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11-22

大班音乐鱼儿的梦教案11-21

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11-27

大班音乐《小鱼的梦》教案11-26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11-25

大班音乐对比欣赏教案11-22

大班音乐动物猜谜歌教案11-25

小星星大班音乐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