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29 09:35:05 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2.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3.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要突出这种事物的特征。

  2.在介绍事物特征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精美的物品,大家看:(出示课件1)香甜可口的水果、营养丰富的蔬菜、美观实用的电器、漂漂亮亮的玩具……

  多美呀!你最喜欢什么?你了解它吗?想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板书:介绍一种物品

  师:要把你喜欢的物品介绍清楚啊,就要用到前面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种文体——说明文。大家还记得吗?

  二、方法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回忆一下学过的说明文——《太阳》《松鼠》等,总结学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出示课件2)

  2、出示习作要求:介绍一种物品,选材方面: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出示课件3)

  提示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来写。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生动。写完后认真修改。(出示课件4)

  板书:选材 写作方法

  三、师生讨论归纳(出示课件5)

  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介绍商品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习作要求,看看文中给我们提示了些什么?

  第一步:确定好要写的物品。

  第二步:认真观察,找到物品的特点。

  1、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等方面的情况;

  2、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

  注意的问题等等。

  第三步:具体描写,结构有条理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出示课件7)

  1、出示物品,思考物品的特点。

  2、同桌间交流: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物品向同桌介绍。

  3、班上交流:如何在介绍物品时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

  4、打算介绍同一物品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交流如何突出物品特点。

  板书:突出特点

  五、确定写作对象,为作文拟提纲并练习写作。(出示课件8)

  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提纲,包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出示课件9)

  1、展示自己的作文提纲,说说自己打算如何写作,请同桌或写同一物品的同学提建议。

  2、用笔试着介绍你手中物品,注意,(出示课件10)

  一、要有内容,二、要有顺序,三、要有说明方法。

  七、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展示优秀习作进行点评,总结优点。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说明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用精彩的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指导写作方法、选材等,来指导学生写作,让他们有的可写,减轻了写作的负担,消除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让他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品评作品,在品评中发现优点和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对写作差的学生给予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3.师生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1)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箩:是二声,不是四声。

  婆:读pó,不读pé。

  浸:读jìn,不读qìn。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①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②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欣赏、纷纷、浸”等字词的

  意思。图片 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浸”的意思哟!

  4.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主要写作者回忆童年喜欢桂花和帮妈妈摇落桂花的事。

  2.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预设: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中秋忆桂花,思故乡。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童年摇桂花,乐无穷。

  第三部分(7、8自然段):写“我”到杭州后赏桂花,思故乡。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4.鼓励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是初读环节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动漫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强调易错点。图片 巡视指导时要关注学生的书写速度。

  箩:最下面是“夕”,不是“歹”。

  糕:左右结构,是米字旁,不是木字旁。

  浸:右下是“又”,不是“友”。

  3.教师范写“婆、浸”,学生重点练写这两个字。

  4.学生自由练写其他生字,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写字后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要在评价中汲取写字经验,将字写得更加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教学

  1.听写会写字:懂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2.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课文重点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精读品析,感悟思乡情怀

  1.看课文插图,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插图内容的段落,画出有关的语句,大声朗读,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体会“摇花乐”。图片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琦君,体会摇花的快乐。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以及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

  (2)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出示品读提示,合作探究:

  ①读句子,并说一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童谣《摇花乐》)

  ②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作者只是摇落了桂花吗?她还摇出了什么?

  ③如果你的童年有这样快乐的事,你长大后想起来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④你现在知道题目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读出快乐、兴奋的感觉。

  3.感受桂花香。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思考:

  ①“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哪些词语写出了桂花的香?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从桂花很香和桂花的用途两方面来感悟。抓住“浸”“全年”“整个村子”来品读。

  ②品读“浸”字的好处: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4.体悟思乡情。

  (1)过渡:其实,不光是作者,就连作者的母亲也很留恋家乡的桂花。她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合作探究。

  ①同样是桂花,为什么母亲说外地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呢?(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着用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体验着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此时,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最香的。这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②作为老人,母亲除了思念家乡的桂花香,还在思念什么?(思念乡亲和家乡的山、水……)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她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指导朗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图片 要引导学生再次质疑:为什么桂花的香气有这样的差别?

  预设:要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引出故乡的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母亲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她心中的分量。

  ②引读: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指导朗读该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4)小结:是呀!都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家乡的一切都牵动着这对母女的心,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1)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叙事和抒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环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探究,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我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摇花乐”,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我要像作者琦君那样,用仁爱的胸怀爱家乡,爱亲人,爱大自然。同时,我还学会习作时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做到“句句有情”。

  2.总结: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香甜、快乐、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达成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同学们,老师还读过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其他作品,她特别爱写亲人、朋友、花草树。现在,我向大家推荐她的另几部作品,如《烟愁》《家乡味》《留予他年说梦痕》等。

  (1) 《留予他年说梦痕》中有这样一段话: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2)《家乡味》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2.请大家联系《桂花雨》,说说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每一株花草都让她难以忘怀。她是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她关注亲情、友情,是个有爱心的人。

  3.摘录并背诵文中的优美词句。

  设计意图:强化“语文本体”,不仅探究文章写什么,探究其人文价值,而且拓展延伸,追根溯源,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通过自主阅读、批注感悟和对重点字、词、句的剖析,以及文本情境再现等多种灵活的方法,牢牢拴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读在其中,感在心中,情蕴其中,最大限度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教学效果倍增。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3、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请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吧。

  生畅所欲言

  师:这次习作就是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板书:推荐一本书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的欲望。】

  二、明确要求。(出示课件2)

  1、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

  内容上: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2、思考,我们推荐哪些内容才能让别人接受呢?

  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3)

  明确:可以推荐书的内容、推荐书中吸引人的情节或者推荐个性鲜明的人物等。

  3、思考文章的写法:

  板书:

  写法上: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写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4、小结:

  不管你怎样介绍,书名、作者及推荐的原因是一定要说清楚的。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是习作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不至于跑题、偏题,这样也就是降低了写作难度。】

  三、小组活动,交流选材。

  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出示课件4)

  1、要介绍清楚书的栏目、内容。

  2、要说清楚你的推荐理由。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推荐自己的书,听的同学可以给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4、评价他的介绍。注意是否说清楚了推荐的原因。

  5、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书,实现组内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赏。组内交流,还给予每位学生一个口语交际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完善学生的说话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铺垫。】

  四、交流收获,习作评改。(出示课件5)

  1、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是否写清了推荐的原因?你对他的书是否感兴趣?

  (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从而提高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结语。

  让我们和书成为朋友,让我们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吧。

  板书内容:

  内容上:推荐一本书

  推荐一本书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

  写法上:

  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教学反思:

  1、在这次习作教学中,我先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要求的指引下读题,了解写作的目的,紧接着,我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及时做出评价,并针对评价做出修改,这样的流程使学生的作品更加完善。

  2、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小组活动的方式能最大程度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交流收获,习作评改”这个环节用的时间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统筹安排时间,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清楚明了地展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吃进了肚子里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①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⑤读,小结:辛苦 忙碌。

  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

  ⑤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五、作业。(出示课件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能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1.猜一猜。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刘备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红楼梦》一人名)谜底:探春

  我有心得。(打《西游记》一人名)谜底:悟能

  绿化北京。(打《水浒传》一人名)谜底:燕青

  2.读课题。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读经典,习方法。

  (一)读《西游记》节选。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组讨论:(1)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子的原因是什么?(2)各用一个字概括三次借扇的方式方法,并说出每次的结果。(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

  (1)不肯借扇子的原因。

  铁扇公主:孙悟空坑害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牛魔王:害子之恨(次要),欺妻之恨(主要)。

  (2)第一次借扇:逼;结果:假扇越扇火越大。第二次借扇:骗;结果:被牛魔王变猪八戒骗回。第三次借扇:打;结果:自愿送出扇子灭火。

  (3)人物形象总结示例。

  孙悟空:机智、聪明、变化无穷、有法力。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概述感受人物形象。

  (二)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西游记》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世界。

  (三)了解《西游记》。

  1.看封面,了解作者。

  师:刚刚我们读的文章来自《西游记》,从这本书的封面上可以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谁能说说自己对吴承恩的了解?

  全班交流反馈。

  2.读目录,了解内容。

  师: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目录,这本书总共有多少回?哪位同学能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一下?

  3.学生交流。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

  师:是啊,他们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奇、妙等)

  总结:西天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大都是由动物变化的妖怪带来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与这些妖魔鬼怪作斗争,最终取得了真经。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四、用方法,爱阅读。

  1.阅读《红楼梦》节选。

  2.写读后感。

  当我们读到精彩的内容,感想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来把读书的情况记录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好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学生交流反馈。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阅读技巧,学生能更顺畅地阅读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其语言表达特点,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教学反思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9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豪情壮志缓慢、沉痛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

  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

  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出示课件6)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

  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顿号、逗号的异同(出示课件7)

  师: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不同。

  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

  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生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出示课件8)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看起来很美观。

  展示相关书法作品。

  学生临写

  点评学生作品。

  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

  (1)朗读这些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美好生活。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师总结: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  板书: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的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住词语、句子的意思,并根据要求完成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一些成语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其意思,让学生对成语有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训练,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致使一些基础不牢固的同学理解不透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课件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性课文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好吗?

  板书课题:16太阳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

  4、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那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有关的实践训练就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一)布置预习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读通顺课文。

  (二)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摄”“殖”。

  3、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摄氏、粮食、地区、杀菌”,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然后用“‖”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是个大火球,温度很高。(板书: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追问:概括地说,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一些特点。)(板书: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主要意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追问:这一部分最后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从哪个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指名回答。预设:这是从反面的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

  (二)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1、导语:梳理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吗?

  出示任务: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这方面介绍:讲了太阳与地球距离远,它体积大和温度高。然后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方面介绍:先从正面讲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再从反面说与我们关系密切。

  四、认识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通过例子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的条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课文是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和与我们关系密切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的。那么,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出示任务:(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读读这两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两组中的B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说说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组: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B、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组:

  A、太阳非常非常大。

  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和举例子。

  好处:

  列数字: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的距离长度;三千五百年,用具体的人走路的时间,和二十几年,用飞机飞行的时间,用这样的数字准确具体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

  举例子:用人走路和飞机飞行的例子,就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具体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第二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

  好处:通过约一百三十万个的球与一个太阳的数字比较,能让读者很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大。

  (二)通过其他句子进一步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初步知道了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介绍的好处。课文中还有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你能找出来,说说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吗?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找一找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想一想,这些语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好处:用五千多摄氏度这样的数字,以及钢铁碰到变成气体的例子,把太阳温度高这个特点具体清楚并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2)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语句(太多了不一一例出)。

  说明方法:举例子。

  好处: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具体形象写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五、小结

  列数字,就是通过列出数字来介绍说明;作比较,就是通过把要介绍说明的事物与另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事物相比进行介绍说明;举例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介绍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太阳》划分了部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谁能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课文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上问题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说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认识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说话的学习训练。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给有关句段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做到尽量用自己的话说,内容完整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先汇报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

  有关语句:

  有了太阳,……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植物、动物,我们吃的、穿的和用的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用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成为风。

  追问:这两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两个句段写了气候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气候)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治疗疾病。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预防治疗)

  说话: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三个标准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初试身手”审题明要求

  (一)复习唤醒

  1、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运用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些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谁能说说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2、反馈指导。

  预设:

  列数字;例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作比较;例句: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举例子:例句: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二)审题明要求

  1、导语:在阅读单元导读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单元是学习习作的单元,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运用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现在,我们学习了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要准备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介绍说明事物了。请翻开课文70页。

  出示任务:阅读“初试身手”的两个题目,想一想,题目分别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题目1:

  尝试写的内容:写身边的一个事物;具体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追问:要初试身手写好身边的一个事物,在写之前要做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要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

  (2)小结:对了,要介绍说明清楚一个事物,首先就要通过观察,从一些方面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这样才有材料写。

  (3)题目2:

  尝试写的内容:把课文《白鹭》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具体要求:要查找资料来改写,然后体会两种写法的不同。

  追问:要根据什么来查找白鹭的资料呢?(指名回答。预设:要根据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的资料。)

  (4)小结:要改写好,关键是要根据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相关的资料。无论是第1题的观察,还是第2题的查找资料,都要适当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件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殖(繁殖) 植(植物) 粮(粮食) 娘(大娘) 菌(杀菌) 茵(绿茵茵)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把自己说的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话写下来。

  2、观察身边的一个事物和查找白鹭的有关资料,准备初试身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2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 ) 愧( ) 熠( ) 遐( ) 埃( )

  寿( ) 魂( ) 皆( ) 假( ) 挨( )

  非( ) 逢( ) 监( ) 放( ) 甚( )

  菲( ) 缝( ) 滥( ) 淤( ) 湛( )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字塔教案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 );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 )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 )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 ),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 寿命;愧疚 灵魂;熠熠生辉 皆大欢喜;遐思 假期;埃及 挨着;非常 不菲;相逢 缝隙;监视 泛滥;放学 淤泥;甚至 精湛

  二、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黑幽幽 白花花 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

  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 广大 2.赞叹 3.色彩 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2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盒面上那精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文具盒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一支黑色三角形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檫。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4.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2)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3)刷子李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在刷浆时,不仅能圆满完成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到徒弟的心思变化。

  2.刷子李有什么绝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3.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 )”勾画,分组进行讨论。

  (1)请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展示出他们的答案。

  (2)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或点评。

  (3)师点评。

  (4)将所有相关的句子分类别出示,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然后让学生总结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刷子李的绝活的。

  点拨要点:刷墙的衣服、刷墙的动作、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刷墙的衣服:

  ①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②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③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刷墙的动作: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刷墙的规矩:

  ①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③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刷完墙的效果:

  ①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5)拓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跟刷子李一样立下规矩,重质,不求速度,慢慢地刷;还是会选择跟其他粉刷匠一样,重量,求速度呢?

  (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地回答,两者都正确,加以引导应重质量,在当今社会时间也很重要。)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探讨。

  思考问题: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描写人物一组》有何异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语段赏析: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第一句写师傅刷墙的动作;第二句写师傅刷墙的效果。为了说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刷墙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对于刷子李来说却是一件(快乐、轻松、简单)的事。可见刷子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技艺高超)。

  (1)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2)点评学生的答案。

  师:我们通过完成第5自然段的阅读,了解到刷子李确实技艺高超,可是他的徒弟曹小三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找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1)在文中找出所有描写曹小三的句子(可以加上横线),其中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请重点勾画(可以加上波浪线)。

  (2)学生先独自阅读,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③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

  (“居然”“竟然”“奇了”这三个词都表现了曹小三意外的心理活动。)

  (4)你能简单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曹小三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3.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1)曹小三这一天跟着师傅所见所闻和传说有出入吗?

  生齐读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这样的规矩,说明什么?

  (自信,艺高人胆大)

  (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艺是怎样来的?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能找到吗?

  出示:好好学本事吧!能将“好好”换个词来表示吗?(认真、刻苦、老实、乖乖等)

  (3)描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

  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侧面描写,能够衬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烘托或衬托)

  4.课件出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刷子李的特点:技艺高超。

  2.课文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3.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还有四个“然”相对应,是哪四个词?

  (果然→居然→竟然→忽然)用这四个词写一段话。

  4.点明应重视真才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生活,好好学本事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刷子李》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对刷子李的形象抱着好奇的心,如条件允许,还可以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张等。

  2.本课着重讲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现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发言并简要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膑、讥”等5个生字,会写“丧、瞪”等8个字,会写“依次、等级”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等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了解人物想法。

  3.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

  4.知道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纸牌小游戏。

  老师拿出六张扑克牌,分为两组,分别是红桃的4、8、10,梅花3、7、9。老师和学生各选一组,然后比大小。老师依照田忌赛马的思维跟学生玩两盘,把输和赢的两种情况都体现出来。

  2.在历史上,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你知道哪些?

  官渡之战曹操2万人战胜10余万敌军

  赤壁之战周瑜、刘备5万人战胜20余万敌军

  淝水之战谢玄8万人战胜80多万敌军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轻蔑(qīng miè)、孙膑(bì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瞪、耀、蔑、赢”,并在黑板上示范。

  (“瞪”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右上方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

  “耀”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

  “蔑”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罒”,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写一点。

  “赢”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贝、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

  2.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3.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论。

  (2)小组汇报:

  ①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

  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

  上上上下

  中中中上

  下下下中

  ②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

  a.两人的马没换。

  b.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c.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

  ③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

  a.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

  b.比赛结果不同。

  c.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

  四、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

  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而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非常失望的神情。

  (3)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实力或技巧方法)

  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第3~12自然段。

  要求:(1)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①“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②“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③“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

  (2)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①“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②“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③“摇摇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表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④“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表现在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3.体会三个人的对话。默读13~18自然段。

  提问:(1)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调换出场顺序。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品质。)

  (2)齐威王为什么失败?

  ①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这段话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这段话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齐威王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③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田忌胜了第二场,齐威王稍有觉醒但已经晚了,已无调整余地了,所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突出思维的重要性。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除了田忌赛马里面两种比赛匹配的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但只有孙膑说的那种是取胜之道。再次突出了孙膑的聪明机智。)

  2.让学生各选一个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演一演。

  演完并让学生再次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取胜。)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策

  教学反思

  1.从游戏切入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6-26

部编版《花钟》说课稿范文06-08

部编版《海上日出》说课稿范文06-08

部编版《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范文06-08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4篇06-19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1-28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火把节》教学设计06-09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案11-23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1-23

五年级语文《搭石》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