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11-12 12:26:58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发展: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勇于提问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

  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5、学习第7、8自然段。

  (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

  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洗碗》,了解小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洗碗的整个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设计

  2、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看单幅图作文的要领:除了善于观察,还要适当展开想象。

  3、能仿照例文的方法看单幅图《浇花》,想象浇花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一段话。要写清时间,地点和浇花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顺序,连贯讲述。

  难点:想象经过。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四幅。

  2、指导学生参加浇花活动。

  四、拟定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学生交流“当好小帮手,爱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学文明法:

  1、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什么时间?/sjbwz/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指名读例文。(边读边点评)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准备。

  第2句:洗碗的顺序。

  第3句:小芳认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净。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结;这篇短文具体写了小芳是怎样洗碗的,内容具体。

  4、自由读“习作要点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小芳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的?

  5、引导归纳:小作者看图时,看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整个过程,把观察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比较具体,生动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经过。

  7、表演后学生说说。

  8、指名读作业要求。

  9、指导看四幅图,说说图意。

  10、小结:小朋友在做些事时,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书上没有全部画出来,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加进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选一幅图,自由练说。(师生点评)

  2、同位互相说。

  3、投影出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槐乡。

  2、指名读。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描红“槐”。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认识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披散多音字小辫儿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指名读,正音。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1)你闻到香味了吗?哪些词带着香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个词,说说你的感觉?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还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4、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谁有信心来挑战?指名读

  5、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你觉得有哪些词可以送给槐花?(指名说)板书:槐花美香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你有什么要对他说。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两名学生分读。

  5、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呢?

  (1)咸:还有什么味儿?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字谜记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指导书写蒜)

  (3)炒、拌: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见过谁拌过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指名读。

  (5)香吗?当然啦,用香喷喷的槐花来做饭,怎么会不香呢?槐乡的孩子这么热情,怎么会不香呢?

  (6)让我们一起尝一尝。引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槐童好客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1、槐乡的花美、饭香,看连孩子们也吸引来了。(看图)他们都跑到我们的文中去了,找到了吗?

  2、指名读。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老师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板书: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2、槐乡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课文里的许多语句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如果他读得一个字也不错,你就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好吗?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 ),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美香

  槐童好客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⑵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

  ⑴ 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⑵ 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⑶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导人: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3、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 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⑵ 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⑶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4、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1、问题探究:

  ⑴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⑵ 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⑶ 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2、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1、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2、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二、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

  三、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第一组:

  ⑴ 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⑵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⑶ 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⑷ 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2、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⑴ 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⑵ 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待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⑶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⑴ 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⑵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1“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四、体验拓展

  1、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2、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

  3、教师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五、教学小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先学:

  1、根据老师预习常规要求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风筝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找风筝 难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一、导入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一段视频,想知道内容吗?认真观看,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中的大海。(美丽、蔚蓝、宽阔)从古到今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都曾用自己的笔来描摹过大海,但有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叫周深,她用一首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诗歌表达了她对大海的独特感受,你们想读吗?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去读海。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字,读出自己的滋味,自己的感受。

  二、读文

  1、好,这首小诗不长,生字也不多,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哪个字读不准把它标上拼音;哪里读不通顺,请多读几遍。

  2、指名读

  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是良好的习惯。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要给你竖起大拇指,才读过一遍就读正确,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准确。他读得怎么样,看着他的眼睛说,因为你读得好,给别人留下了好的印象,才得到好的评价。

  3、分节读

  这首诗歌一共有4个小节,我们分节再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读完你发现前三个小节有什么特点?用了相同的句式,都分别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板书(蓝、宽、清)不仅写出了特点,最有趣的就是小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她都想到了什么?贴(海浪海风礁石等)选节读

  这三个小节,你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出大海的特点。自由练读。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谁想读读。

  第一节“神秘”

  1.先问学生生活中什么让你感觉神秘?2.教师:向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样,.....这就是神秘,让人捉摸不透。3.那么,蓝的让我感到神秘,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4.大家评一评,他刚才有没有读出神秘的感觉?5.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读神秘,应该读的轻一点。你看他眉头一皱,用他的表情读出了这种神秘感。看来,我们在读诗歌时,不仅通过声音,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传达你的情感。6.教师可以范读。7.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节诗读一遍。(给出蓝的那段)蔚蓝的海浪拍打着沙滩,洁白的海鸥在海面上翱翔,勾画出一副多美丽的海景图啊,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读读。

  神秘的秘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呢,指导写“秘”强调笔顺,从左往右写。

  第二节“宽阔”

  你读得他读出海的宽阔了吗?究竟有多宽?用一个成语形容“无边无际、一望无垠”除了天空称得上无边无际的就是海,老师希望你们的胸怀也像海一样宽,男生读,女生读。如果沙滩身上带着字,就让海风读写。在沙滩上你们最爱玩什么?捡贝壳、堆沙煲、踩脚印)沙滩是孩子们的乐园,这就是美丽的沙滩(图片)带这你们对沙滩的美好向往读这小节。滩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因为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右面是难,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写得紧凑些。

  第三节“清”

  老师特别喜欢第三节,我想读一读行吗?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在清澈的海水下面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想向老师这样读一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水的清读出来。这小节中也有一个生字“礁”你怎么记住它?焦: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2焦急,表示着急的成语,和石头有关,加石字旁,礁石是离水面很近的石头。在第二板块我们学习了瞧,蕉,他们都是形声字。

  第四小节

  小诗人不仅抓住了大海的特点,还把与海有关的事物想象成能像人一样读写,真是充满童趣,那怪诗人说大海是一本书,板画书。在你们的眼里,大海是什么呢?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语言真美。都说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我们看着前面这本书就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试试。

  多美的语言啊,如果配上音乐就给动听了,谁想读?(配乐读)

  三、拓展: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美丽的诗歌,你们想读吗?

  海水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人流了汗。

  海上的风

  海上的风是花神,

  她一来,

  就绽开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

  她一来,就奏出万种歌声……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

  他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

  它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

  老师这里还有一篇我班的同学写的一首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读夏》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己的感受和想法。

  3、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逐步达到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出示配图和课本上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观察和朗读。

  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小区的绿化工程。

  二、适时引导,诱发思考

  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针对该话题,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才算是对“空地”的合理利用?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再让同学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和同学合作商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一是要提出明确的说话要求,二是要巡视其间,进行适时引导。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首先,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倾听,不仅要听老师说的,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从中借鉴、学习、提高。可以在两位同学汇报之后,请其他同学复述,

  其次,围绕“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和能“具体生动地讲述,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说——即当你想说的内容很多时,要先确定好要讲的主要事情,然后围绕这件事把话说清楚。不能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一点。这样,大家反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二是可以借助合适的动作、表情。

  四、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根据学生的画一画、讲一讲,最后集体评出“最佳设计”。

  当交际过程完成之后,可以全班出一个图文并茂的集子,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也可以向社区提己合理化建议,这样也就更好地落实了“交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编排。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一、信息搜索

  叶绍翁:字嗣宗,号清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他的诗清丽透逸,新颖有意趣,多写田园风光,著名的诗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

  我的信息:

  二、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山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根深固本,洗树洗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用坦诚铺展开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桥梁,不论对自己或对别人。

  三、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雨滂沱(páng pāng)连绵不断(jǐn mián)

  草长莺飞(cháng zhǎng)湖光山色(shè sè)

  人人为我(wèi wéi)叶落归根(luò là)

  2、比一比,再组词。

  秧()塔()愉()绵()

  央()搭()偷()棉()

  3、把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用线连起来。

  大雨滂沱 一路顺风

  水泄不通 兴高采烈

  一帆风顺 大雨如注

  兴致勃勃 人山人海

  [文本对话]

  (一)

  聪聪:这次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学会字词句”中让我们学习如何去查“无字词典”,练习中安排了六个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

  明明:理解这些词语,我们在本单元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中已明白,可将词语意思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

  聪聪:你说的很对,如“大雨滂沱”,我们可以联想起雨下得很大时的情形;“一帆风顺”,我们可以联想到平静的水面上一张船正扬着帆航行;“连绵不断”,我们可以想到一道道的山脉景象。

  明明: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面前的景象来联想词语,如,教室里很安静的样子,我们可想到“鸦雀无声”;街市上的人很多,我们可以想到“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等等。

  (二)

  聪聪:这次写钢笔字训练是左右结构的字,分别是“秧”、“塔”、“愉”。

  明明:根据这三个字的特点,我觉得他们都是左窄右宽、左部要收,右部要放,撇要缩,捺要伸。

  (摆田字格,练写)

  聪聪:是的,这次练习还安排了毛笔字训练,这是我们首次练习毛笔字,要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明明:本次练习的笔画是“横”,要掌握运笔方法,长横写时要注意,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落笔较重,中腰微细,向左上逆锋起笔,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短横写时要注意: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

  聪聪:你说得很对,不过开始写时可能写不好,练多了就写好了,熟能生巧吗!

  [自主学习]

  语段一:

  人生一世

  草生一春

  根深固本

  浇树浇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学与练:

  1、比一比,再组词。

  固()根()浇()深()

  困()跟()烧()探()

  2、查查词典,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根深固本: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3、联系生活说说你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句的理解。

  语段二: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与练:

  1、给加点字注音

  萧萧()梧叶()

  促织()篱落()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送寒声:动客情:

  挑促织:一灯明:

  3、读诗句,结合文中插图,发挥想象,用一段话写出诗所描绘的情景。

  [综合实践]

  综合学习:

  一、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查字典、词典是准确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是理解词语的又一条途径。

  ——将词语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也是理解词语的一条捷径。如,夕阳西下,我们可以联想起太阳落山时的情景。

  二、用联系生活情境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1、山青水秀:

  2、倾盆大雨:

  3、阳光明媚:

  4、人山人海:

  口语交际:

  小小读书交流会

  参加班级或小组的小小读书交流会,谈谈你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也可以把从书上摘下来的精彩语句读给大家听。

  语段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武松,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量过人,在景阳冈,别人都害怕山上的老虎,而武松却不怕,一人上山把老虎打死,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语段二:

  同学们,上个月,我爷爷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书中讲了唐僧师徒三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途中遇到了许多妖怪,如白骨精、蜘蛛精、黄袍妖、牛魔王等。我最喜欢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了,他不但勇敢,而且很机智。我也喜欢好惹事的猪八戒。我最不喜欢的是唐僧,见妖怪不敢斗,整天念佛。同学们如果想看,可以跟我借。

  [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 mián qǐ fú xī yáng xī xià xíng tài gè yì

  wǒ wèi rén rén ,rén rén wèi wǒ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指做事工作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2、叶子落后都到根部,比喻不忘本源。()

  3、指雨下得非常大。()

  4、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5、指山脉连在一起,高高低低不断。()

  三、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明在听课。

  小明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同学们打篮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师生在植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写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开头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2、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下列词语中的三个。

  阳光明媚 草长莺飞 兴致勃勃

  湖光山色 名山胜水 水平如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你一定读了不少诗,试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

  拓展阅读:

  学会读课外书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课外书呢?

  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有的同学手里有许多课外读物,每次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致再换一本……这样,一本书好几年不曾完整地读一遍。这种无目的读书效果是不好的。你不妨给自己定个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把读课外书当作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看待,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有的同学只读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的故事书,对其他知识性读物不感兴趣;有的专爱看战斗故事,或专爱看寓言童话,对于史地常识、科学知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书籍很少或从未涉猎。这些都不能算正确的读书态度。要知道,各门知识就是一座座宝库,像百花盛开的大花园。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的年龄,应该像小蜜蜂那样勤采百花之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

  读书要讲究方法。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默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画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在读到对话或抒情的段落篇章时,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这样眼、口、脑、耳各器官并用,读书的效果会更显著。

  积累

  1、读一读,理解下列词语。

  兴致 习惯 涉猎 态度

  显著 持之以恒 栩栩如生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计划()兴趣()显著()

  感悟

  3、默读有哪三个好处?

  4、朗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运用

  5、结合你的情况,说说怎样读书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3.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4. 积累相关成语,学写对话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复述。

  教学重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跟踪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分段读。

  三、精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一)评价学生读书。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问: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下节课在接着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2、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科普小童话《跟踪台风的卫星》,看看卫星是如何跟踪监视台风的呢?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齐读课题并板书课题《跟踪台风的卫星》

  二、认识台风和卫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台风、卫星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三、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3-8自然段,用“——”划出直接描写台风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卫星的句子,想一想,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他们之间有几次较量?结果怎样?

  2、第一次较量(学习第3自然段)

  ①、台风自以为天下无敌,从没想过有颗小星星敢跟踪、监视他,是什么滋味?有一个描写台风神态的词。

  请我们的台风们带着愤怒的表情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他对卫星采取怎样的手段?你还能继续替他威胁卫星吗?

  ②、是呀,台风见大家这么怕他,怎能不得意、狂妄呢?嘿嘿……省略号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你能接下去说吗?说话训练

  ③、分角色朗读第一次较量 。

  3、第二次较量(学习第4自然段)

  此时台风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而卫星是怎样应对的?

  4、第三次较量(学习第5自然段)

  ①、台风们读出你们是怎样甩掉卫星的。

  ②、卫星呢?怎么办的?

  ③、男女生对读第三次较量

  5、第四次较量(学习第6、7自然段)

  ①、这时他终于忍无可忍,一起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②、台风的阴谋得逞了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一位同学读书上的话语。

  ③、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早报告)

  6、第五次较量(学习第8自然段)

  ①、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②、小卫星,这次任务虽然胜利完成任务了,跟踪台风的工作还没结束。读好最后一句。齐读

  ③、总结

  四、积累词语。

  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宝宝,你知道这些词语宝宝是写谁的吗?我们共同完成这道题。

  五、回顾3—8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

  请男同学当台风,女同学当卫星,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3-8小节中的对话部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对话就是人物之间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描写时要注意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布置作业

  1、回家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2、以“我是气象卫星”为题,写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段对话。

  这次的数学考试我终于考到一百分了!我心花怒放地回到家,……

  板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

  威胁 偏偏爱跟着

  跳起来 猛扑 离地300千米高

  狂奔 甩掉 仍紧跟

  暴跳如雷 扑向城市 早报告

  泄气 又紧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由四个板块组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两组带有“虫、鱼”偏旁的字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读ABB式的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日积月累——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学生对关键句已经有较深刻的印象,在交流中能说出自己对于关键句的感悟。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段话,学生了解了关键句,说起来也很容易。发现汉字的特点,学生能借助图片并结合以往学习的经验,较快识字。读词语这一板块,学生也能迅速在眼前浮现画面。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交流平台”的交流中,若有的学生无话可说,可用举手的方式确定他们是否有些想法和已经说过的一样,激励他们在下一次的交流中,能早一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板块完成后,迅速进入说一段话的板块,实现知识的迁移。“识字加油站”可放手由学生自我完成。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可先由教师示范引例,再指导学生写句子。

  【知识与技能】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发现汉字的特点,会认6个生字。

  3.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读词语,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背古诗,体会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重点

  1.选择词语写句子。

  2.能用指定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难点

  背诵古诗,感悟诗情。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预习《早发白帝城》。

  2课时

  第一课时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重点

  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难点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段,找出文段的关键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2.请学生找出这个语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结合上面的语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位置、作用等方面来谈。)

  教师小结,板书。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4.练一练。

  (1)找出与关键句意思不相符的句子。

  中山公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公园里湖水清澈见底,湖里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惹人驻足观赏。湖底的水草婀娜多姿,像舞蹈家在翩翩起舞。微风吹来,镜子似的湖面上泛起条条波纹。

  ?“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这句话与风景优美这一中心词不相符。

  (2)哪些句子符合关键句的意思?请打勾。

  中心句:秋天的果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①苹果羞红了脸。(√)

  ②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

  ③那一串串紫葡萄,紫得那么晶莹,像一颗颗光亮的宝石。(√)

  ④稻谷笑弯了腰。(?)

  二、词句段运用

  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试着说一段话。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来说一段话吗?

  1.出示句子开头。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要说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要说的内容。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围绕第一句话,要写出车站的人很多的情景。

  围绕第二句话,要写出夏天夜晚的景色,突出喜欢的理由。

  5.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6.小组选出说得好的一名同学在班中发言。

  语文园地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①犹豫:拿不定主意。

  ②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④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1)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内练习。

  1、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意思——一取得——

  2、要查字——音节——音序——部首——再查几画——组两个词。

  陡、攀、念、勇。

  3、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暑假、发颤、应该。

  4、选字填空。

  纪记 年() ()住 日() ()念

  作做 工() 留() ()()业

  相像 ()声 ()片 好() 照()

  5、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6、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一、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

  教案、图片、课件等。

  三、教材分析: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2、通过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向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

  3、粗知故事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设疑。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大森林里去看两只动物,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生齐答)

  今天的主人公啊是鹿姐姐,她长得真漂亮呀!你们说她哪里漂亮呢?

  2、是呀,鹿姐姐也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头上的角很美,相对来说四条腿有点难看。可是自从她经历了和狮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改变了看法。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狮子和鹿》来了解这件事,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4、刚才好几个同学都推荐大家再去读读小鹿前后说的话!那我们就把小鹿的两次对话连起来读读吧!想想该怎么读?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自己读对话。

  (2)你能来读读吗?

  (3)谁也想来读读?再指名读,齐读。

  (4)读了小鹿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二)创设情境,体会寓意。

  1、小鹿经历了这件事后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角和腿!她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小鹿来到我们的教室里, 我走到她的身边,微笑着对她说:小鹿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

  4、展示交流:指名扮演小鹿和学生进行交流。

  5、小组交流。

  如: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

  6、是呀,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在谈体会时,有一个凭借,更能说出真情实感。这里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思想上没有错误,都不做定论,充分让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课外阅读)

  1、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长颈鹿和相思树》。

  2、赶快去读读吧~看自己能不能读懂!

  4、你读懂了什么?

  5、资料袋。

  长颈鹿与相思树

  一棵小相思树,眼见着周围低矮的小草被动物们啃食殆尽,便对自己说,我一定要长高,高过所有的动物,叫它们谁也够不着我。而当它一天天长大,却悲哀地发现,即使是那些最高大的树木也只是动物们的绿色食堂。

  相思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它不断地问自己,我当如何保护这碧绿的裙衫?我当如何保护自己?冥思苦想之后,它终于找到了对策,那就是在周身布满尖刺。当那些刺长得又粗又硬时,它便有了一种安全感,它相信这些刺足以刺痛任何一只动物的唇。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一拔一拔的动物走近它,试探了几下,又都无奈地离开。相思树于是不再顾虑什么,任风将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可就在这时,来了一群长颈鹿,径直向它走来,纷纷伸出自己灵活的舌头,仰仗身高优势,顺利地吃到了树冠那浓密的绿叶。

  起初,相思树愤愤地想,叫你吃!叫你吃!让你舌头起泡!让你嘴唇出血。可是,没有!长颈鹿在饱餐一顿之后,悠然地离开。

  它们将忧伤留给了相思树,它日日看着自己光光的树杆,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它想自己也许永远走不出这个阴影了,可有一天,它发现原本只有星星绿意的原野重又葱茏,它不禁问自己:只要根还在,土壤还在,阳光依旧,还有什么不可以重来?

  很快,在被长颈鹿啃光的枝头,相思树重又长出新芽。没有任何一种铠甲能让你永远不受伤害,重要的是,如何从伤痛中走出来,迎接新一轮阳光。

  (1)想一想:读了这个故事,又给你什么启发呢?

  (2)根据资料,再仔细地阅读下课文,看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了呢?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的立国之祖,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2.教材特点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第2一6自然段讲大禹是怎么一心一意治理洪水的。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理解21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学习第3、4、5自然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并能复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多媒体录像课件(有条件的学校)。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读准多音字“没”。

  2.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大禹决定治水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低年级语文课中学过的古代了不起的人物,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1)幻灯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画面出现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认识大禹是古时代我国伟大的治水英雄。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教学“禹”字。

  3、自学课文。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大禹治水中那件生动的事例?这件事告诉我们大禹是用什么样的治理洪水的?(要求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大禹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过家门而不入呢?

  4、检查反馈。

  (1)抽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一6自然段。

  (2)选择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淹没(méim)睡觉(jiàojué)

  (3)连字带词认读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凿”、“渠”、“耽”三字的笔顺笔划。

  (4)说说:课文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几过家门而不入呢?(找出有关的词语简要回答)

  5、学习课文第:自然段。

  (1)抽生读第1自然段。

  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

  (2)分句理解:

  ①指名读第1句。

  A.“相传”是什么意思?

  B.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又称之为母亲河,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②指名读第2句。

  A.播放洪水泛滥的录像片段(或课件展示)。

  B.理解“凶猛”:“凶猛”一词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凶猛的洪水”给老百姓造成怎样的灾难?(田地——淹役;房屋——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习课文“提示”理解)

  ③齐读第3句。

  由于黄河水灾危害大,所以大禹决定——(治理洪水)。课文用“于是”表示什么?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吗?(“因此”、“所以”)

  ④齐读课文第1段。

  6、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词语卡片)

  (2)抄写生字。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一6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读拼音写词语。(略)

  (2)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划出能概括描写大禹是怎样“一心治水”的词语。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禹的哪种治水方法?(“凿山开渠”)

  (2)比较“常常”、“每天”,分别理解

  是什么意思;如果交换一下使用,意思会怎么样?

  3.学习第3、4、5自然段。

  (1)细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家里情况怎样?大禹又是怎么做的?

  ②理解“耽误”、“匆勿”的意思。

  ③板书:听到啼哭匆匆走了

  ④指导感情朗读。

  ⑤学生想象复述。

  用自己的话,一边想象一边复述大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况。

  (2)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并要求用“——”划出描写大禹家里情况的词语,用“…”划出描写大禹行为的词语。

  ②理解“深情”、“抓紧”、“脚不停步”的意思。

  ③板书:望挥手抓紧赶路让告诉向家走去

  ④请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然后想象复述。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感人至深,请把2、3、4、5自然段连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4、作业练习。

  (1)完成《作业本》第2、4题。

  (2)各自复述“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2.学会写“被”字句。

  3.学习第6自然段,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指名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2.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句。理解:“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什么?

  (2)齐读第2、3句,理解“制服”和“安定”的意思。

  ①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洪水“凶猛”时是怎样的情景?“制服”以后呢?“终于”一词说明什么?

  ②出示下列两个句子,请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

  A.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B.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通过比较,说明黄河闹水灾不是轻易就能治服的,而是花了整整上3年的心血。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人”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小组轮读全文六个自然段,抽生复述。

  4.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什么?

  “凶猛”的黄河水灾终于被治服了,大禹一心治水,公而忘私,造福人民的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作业练习。

  (1)改写“被”字句,《作业本》第6题。

  (2)课外阅读一描写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的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回顾全文:

  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11-09

三年级上册教案11-0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21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8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8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7

三年级语文老师教案11-09

三年级语文《山雀》教案11-0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