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11-11 13:42:2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案集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音乐教案集合15篇

中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3。幼儿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中班音乐教案2

  设计意图:

  这首歌歌词有些复杂,但是歌曲欢快孩子们很感兴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模仿小动物。通过学习歌曲鼓励孩子多与朋友交往,知道朋友多快乐多的道理。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会用动作展现出

  2、感受朋友多、快乐多的气氛、愿与大家交朋友。

  3、熟悉歌曲旋律,并乐意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根据歌曲内容设置情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的朋友都有谁?”幼儿说一说。

  “那朋友多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教师进行总结,朋友越多越快乐。“今天还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它们是不是也认为朋友越多越快乐呢?

  二、欣赏第一段歌曲

  师提问“你听到小动物唱的什么歌?”“是哪只小动物?”“在哪唱歌?”教师清唱总结“小鸟怎样唱歌的?”幼儿表演,教师整体范唱。

  幼儿学唱第一段

  除了这些动物朋友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呢?

  三、出示教具,探索歌词,欣赏二段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学唱,并用动作展现歌曲再次学唱。

  还有那些小动物来了呢?

  四、出示教具,并引导幼儿唱出歌曲。

  教师提问,“小羊会在哪玩?”“小羊怎样叫的?”探索歌词,“你们能把小羊唱到歌里吗?”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唱出第三段。

  五、幼儿加动作,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六、创编歌曲

  除了这些小动物还会有那些动物朋友来呢?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引导创编。

  七、情感教育

  找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带上这首歌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这首歌非常的感兴趣,但是结束后整体感觉歌曲前半部分记忆的不是很熟悉,所以应加强前半部分学唱。对孩子们的回答好积极回应,给予肯定。孩子们对创编非常感兴趣,所以最后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这时如果再放开些让孩子们尽兴创编或是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课堂秩序会好一些。对歌曲的熟练度还要在加强,特别是音准及与钢琴的配合上。

中班音乐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二、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

  “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1、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

  “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

  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中班音乐教案4

  中班音乐:毛毛虫啃苹果

  设计思路:《毛毛虫啃苹果》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一只调皮的毛毛虫在啃苹果时,不一样的苹果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大大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能力。本次活动中利用聚光灯的效果,让幼儿在猜猜、听听、讲讲中开始活动,充分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借助淡入、拖动、复制等功能,将歌曲的图谱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化解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欣赏歌曲和完整演唱环节,利用白板兼容多种媒体的功能,插入音乐效果,有效的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深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第三次隐藏图谱的演唱,更是充满挑战性,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演唱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根据旋律歌唱。

  2.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 ○ ○○○和○○○○ ○

  活动准备:音乐、白板课件

  活动流程:活动导入——感知音乐——学唱歌曲——歌曲表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毛毛虫来了

  导语:今天来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戏,猜猜是谁呢?

  追问:你为什么认为是……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毛毛虫哦?

  ——我们来听一听,毛毛虫正在做什么呢? (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

  追问:它有可能在吃什么呢?你为什么觉得它在吃苹果呢?

  ——毛毛虫到底在吃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出示苹果)

  二、感知音乐:啃苹果

  过渡: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呢?

  1.节奏练习(初步感受节奏)

  (1)○ ○ ○○○

  ——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呢?

  (2)○○○○ ○

  ——这只调皮的毛毛虫呀觉得还不过瘾,它又啃了一个苹果,听听这一次它是怎么啃的?

  2.第一次倾听(完整欣赏,感知旋律和歌曲的主要内容)

  ——我们来听听毛毛虫到底啃了什么样子的苹果呢?(播放音乐“啃苹果”)

  ——谁听清楚毛毛虫啃了什么样的苹果?

  3.再次倾听(完整欣赏,理解歌曲主要情节及体验节奏)

  —— 毛毛虫啃了小小的苹果,大大的苹果,还有红苹果和绿苹果,肚子啊吃的饱饱的,那它是怎么咬得呢?

  ——小苹果是怎么咬的?大苹果、红苹果、绿苹果又是怎么咬的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4.第三次倾听(完整欣赏,区分音乐中的节奏)

  ——这条毛毛虫可真调皮,一会儿一大口,一会儿一小口。老师这边有4个节奏,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啃大苹果又是哪个节奏,还有红苹果和绿苹果是哪个节奏,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

  三、学唱歌曲:毛毛虫捉迷藏

  1.初步学唱歌曲(听音乐,看图谱学唱歌曲)

  ——毛毛虫啊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从小苹果啃到大苹果,你们愿意吗?

  2.再次学唱歌曲(听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图谱和毛毛虫一样的调皮,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它说只要小朋友唱对了,它就会出来。

  四、歌曲表演:毛毛虫啃苹果

  1.幼儿模仿苹果,教师模仿毛毛虫。(教师引导幼儿苹果被啃的时候身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毛毛虫啃苹果的时候,啃到苹果的哪里就会怎么样啊?

  ——毛毛虫那么喜欢吃苹果,我们赶快变成各种各样的苹果请毛毛虫来尝一尝,看看哪个苹果最甜最好吃呢?毛毛虫来尝一尝咯!

  2.请个别幼儿榜样学习。

  ——我们来瞧瞧这两个苹果,毛毛虫啃到的时候它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3.出示画有大苹果,小苹果,红苹果,绿苹果的大大的圆盘道具,让幼儿分别站在上面,老师手里拿毛毛虫,边听音乐边说儿歌做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5

  设计意图:《买菜》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音乐活动节奏明快,语言简练,所以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平时教学中发现我班幼儿对于替换歌词兴趣较高,根据我班幼儿情况,在幼儿熟悉《买菜》歌曲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此次创编活动,让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并能按节奏说出菜名,我认为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稍有些难,但我认为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是能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买菜》的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编歌词。

  2、乐意大胆创编,体验说唱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

  活动重难点:尝试大胆创编歌词和有节奏的说菜。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买菜》

  教师: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妞妞和奶奶去买菜了,我们一起跟着妞妞唱一唱吧。

  二、创编歌曲

  1.理解图谱

  (1)理解歌唱部分的歌词结构

  教师:妞妞和奶奶都买了哪些菜?歌曲中是怎样唱的?先唱了几种菜?

  小结:原来妞妞不仅唱出了菜的名字,还用了好听的词来形容它。

  (2)理解说唱部分的节奏

  师:妞妞说了几种菜?他们的名称长短一样吗?

  小结:在说菜的时候,前边两种蔬菜的名字是两个字,最后一种蔬菜的名字是三个字。

  2.创编歌曲

  师:妞妞和奶奶又去买菜了,妞妞有话要对你们说,听听看。

  (1)认识蔬菜

  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菜?那我们来选菜吧。

  (2)唱菜

  师:我喜欢吃茄子,我把茄子放入菜单里,那怎么把茄子唱到妞妞的歌曲里呢?

  (3)说菜

  师:要说的菜单还空着,我们来选选。

  (4)完整唱

  师:唱过了,说过了,我们将菜单添完整。

  三、活动结束:你们为妞妞选了这么多的菜,妞妞真开心啊。那把你们的菜单唱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吧。

中班音乐教案6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歌曲。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尝试用肢体表示抬花轿,摔跤,抛等动作。

  3、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抬花轿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轿,扇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花轿图片,引出课题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啊?这是干什么用的?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今天的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观看课件)!"1、分段欣赏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动画内容(即歌词涉及内容)。

  2、学说歌词。

  (三)完整欣赏歌曲,并学唱歌曲。

  老师不只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还能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通过和小狗和老虎打招呼,组织发声练习。

  3、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让幼儿尝试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尝试抬花轿,摔跤,抛等动作。

  2、分组游戏,表演唱歌曲。

  (五)活动小结,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借助情境以及教师的动作预领学习接唱与齐唱。

  2、在与教师“说”、“唱”的过程中,反复倾听学唱歌曲。

  3、在分角色演唱过程中,注意眼睛的对视,体验与教师、同伴的情感交流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玩“娃娃家”角色游戏的经验。

  2、句式图谱《办家家》。

  3、胸饰“爸爸、妈妈”4份。

  4、娃娃一个。

  5、厨具4套。

  6、配班教师弹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回忆“办家家“的游戏情节,根据教师提问提升歌词和动作,并随幼儿的回答出示出示句式图谱“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你们玩过“娃娃家”游戏吗?他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办家家”。

  2、教师:你们都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呢?说一说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出示炒菜图片,有意识地反馈提升幼儿的动作,以丰富幼儿用动作再现“办家家”游戏的感性经验。

  教师: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你们会炒小菜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我们一起来炒菜吧。“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二)出示句式图谱,配班老师弹主旋律,幼儿学习歌词。

  1、出示句式图谱,幼儿学习第一句歌词。

  教师:你们知道这个圆圈表示什么意思吗?有圆圈就要唱“呀”。

  教师:“谁来做爸爸呀?谁来做妈妈?”

  教师:原来男孩子做爸爸,女孩子做妈妈。请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想一想,可以怎么唱这首歌?哪一句爸爸唱?哪一句“妈妈”唱?

  2、出示句式图谱,学习第二句歌词。

  教师:你们想玩办家家游戏吗?那“大家一起来呀,来玩办家家。”

  3、教师指图,巩固第三句歌词。

  教师: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4、出示句式图谱,学习第四句歌词。

  教师:你们的小菜炒好了,我来闻闻,为给你们竖起大拇指。味道怎样呀?“小菜炒好了呀,味道好极了!”

  5、出示句式图谱,学习第五句歌词。

  教师:听,有一个娃娃肚子饿了,发出了咕咕声。“娃娃肚子饿了”,谁来喂她呀?

  教师:你们愿意为她吗?那我们一起来喂她。“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

  (三)配班老师伴奏,幼儿看图谱念歌词。

  1、慢速念歌词。

  教师:图谱完成了,你们看着图谱说出歌词吗?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

  2、钢琴速度加快,幼儿加速念歌词。

  教师:这次速度加快了,你们能完成这次挑战吗?

  (四)在与教师“唱”、“说”互动的过程中,反复倾听并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念白部分。

  教师:有一首《办家家》的歌,你们仔细听听,歌曲唱了什么?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唱”的,有的地方是“说话”的,即念白)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反馈,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范唱。

  2、幼儿集体练习“念白”部分。

  教师:这首歌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唱歌曲,幼儿说“念白”的部分。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口型、手势提示幼儿自主练习。

  4、幼儿唱歌曲,教师说“念白”部分。

  教师:现在我们来交换一下,我来说“念白:的地方,你们唱“唱”的地方。

  5、巩固歌词。

  教师:你最喜欢歌曲中哪一句,请你唱一唱。

  (五)幼儿完整表演唱歌曲。

  1、教师出示一套娃娃家厨具,一份爸爸妈妈胸饰,创设情景导入活动。

  教师:嘘——什么声音啊?哎呀,有一个宝贝肚子饿了!请一位男孩子,一位女孩子做他(她)的爸爸、妈妈,给他(她)炒些小菜吃好吗?小观众仔细看,他们表演的有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三套厨具,幼儿戴上胸饰“爸爸”、“妈妈”完整表演歌曲。

  3、集体完整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以指偶娃娃的口吻说:看看哪个爸爸、妈妈、炒的小菜最香!我来闻闻。你做了什么好吃的?

中班音乐教案8

  设计思路:

  在认识了Mi、Sol、La三个音宝宝之后,小朋友对听音及学习这方面的音乐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从听辩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到听辩五个音宝宝的不同音高,这期间小朋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白花,因为他们从这些音乐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许多价值。在认识Re宝宝之前,小朋友刚刚接触认识Do宝宝,所以过程中的有些形式与认识Do的时候有点相似,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让幼儿认识不同音的不同音高,所以在认识Re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类似“五线谱”的示意图,把它比作是音宝宝所居住的楼房,从而让他们感知每个音的不同音高位置,让他们在今后的歌曲中更好的、更准确的唱准音高。

  音乐活动:

  (一)目标:

  1)在听听、唱唱、敲敲的过程中,认识音宝宝Re,让幼儿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2)复习练声歌曲“小鸡在哪里”,引导幼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发声。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重点与难点:

  认识Re宝宝,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三)活动准备:

  八块音块;黑板图示;水彩笔;

  (四)流程:

  练声“小鸡在哪里”认识Re音宝宝游戏“开汽车”。

  (五)过程:

  (一)练声“小鸡在哪里”

  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从C调F调练声。认识数字9,能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故事情节:有一群小鸡不见了,鸡妈妈非常着急,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一楼是鸡妈妈的家,幼儿来到鸡妈妈的家唱这首歌曲“小鸡在哪里”如果没有听到小鸡回答的声音就代表没有找到小鸡,。以此类推,二楼是鸭妈妈的家,三楼是羊伯伯的家,四楼是牛伯伯的家,五楼是大灰狼的家。到大灰狼的家中找到了小鸡,就说明小鸡被大灰狼抓住了,幼儿就要帮助小鸡逃跑。这时可以请出音宝宝来帮忙,即:幼儿唱歌谱从F调C调下行练声。)

  (二)认识Re音

  1、听Re的音高

  教师出示Re的音块,敲奏它,一边敲一边唱Re的音高介绍自己:“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Re、Re、Re”

  2、辨别音高

  1)教师边敲边唱“小朋友们好”,幼儿随着Re的音高唱“ReReRe你好”。(练习3次后,与个别幼儿打招呼)

  2)出示音块DoMiSolLa与Re比较音高今天这几个音宝宝说要来比比谁的声音高,你们来当裁判,好吗?

  A)、Re和La比,幼儿听着音块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老师问:他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幼儿唱唱比较一下)

  B)、Re和Sol比(方法同上)

  C)、Re和Mi比(方法同上)

  D)、Re和Do比

  老师:这两个音宝宝听上去好象有点一样,仔细听听他们俩谁的声音低谁的声音高?

  (引导幼儿讲出"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E)、老师敲由这四个音组成的乐句,幼儿跟唱(老师指导幼儿唱准音)

  3、幼儿进一步感知音高

  1)老师出示黑板上的音阶图示,问:Mi住在第几格?Sol住在第几格?La住在第几格?Do住在第几格呢?

  他们谁住的最高,谁住的最低?

  2)Re宝宝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讲出“Re住在Mi的下面Do的上面)

  3)幼儿随着老师在黑板上点的音高,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4)老师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鼓励幼儿多多在音块或八音琴上练习Re宝宝、

  (三)游戏《开汽车》

  玩法:请2到3名幼儿扮演司机,用不同节奏作为不同的开车方法。音乐响起时,司机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载客,所载的客人上车后要跟在司机后面与司机做一样的动作(打出一样的节奏),到最后看谁的汽车载的乘客多就算是赢了。

  规则:

  1)乘客上车后不能和别的车子上的乘客搞错,一定要和自己的司机所做的动作相同。

  2)司机一定要等一段音乐结束时才能站在乘客面前请他们的上车。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音乐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学习在音乐伴奏下表现小兔轻盈,协调的跳跃动作。

  二、教学准备:

  1、场地布置:情境布置(花、草、树木)

  2、兔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机(录音带)。

  三、 教学过程:

  1、以律动形式进入教室。

  “兔宝宝,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树林里玩?高兴吗?(高兴)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2、进教室后,教师让幼儿坐在地上 ,欣赏曲子。

  (1)第一遍听曲摆头:“兔宝宝们,让我们在草地上休息 一下,听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可以跟着曲子左右摇着小 脑袋。”

  (2) 第二遍摆头拍手:“让我们把手也拍起来吧!”

  (3)第三遍竖起耳朵摆头:“宝宝们竖起小耳朵再认真听

  听这首好听的曲子。”

  3、动作示范,讲解,结合音乐进行练习。

  “曲子好听吗?(好听)妈妈现在跟这首曲子为宝宝们跳一] 支舞好吗?[教师结合音乐完整示范](好)舞蹈好看吗? (好看)妈妈想问问你们,妈妈在跳舞时脚踩在地上有没有发出嘣嘣的声音呢?(没有)对了,所以我们跳舞时必须先将两腿弯曲,然后轻轻的跳起来,再轻轻的落到地上。像这样,[教师跳两遍]轻轻的跳起再轻轻的用脚尖落地。好,现在,宝宝和妈妈一起做。[教师分解示范,幼儿跟做]那么现在宝宝自己跳,妈妈看看谁跳的舞最漂亮。

  [结合音乐进行练习]

  刚才宝宝跳得很漂亮,让我们跟着这首好听的曲子一起跳吧!

  4、游戏。

  “兔宝宝,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那么等一会儿,你们听到音乐时,就在树林里跳舞,音乐一停,宝宝们要赶快把自己藏起来,躲到树林里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去。当音乐再响起来时,妈妈就要来找你们了。被抓到的兔宝宝就跟着妈妈一起跳着去找其他的小伙伴。好,游戏开始。”

  5、结束。(以儿歌形式出去)

  “今天,到树林里我们听了好听的音乐,学会了漂亮的舞蹈,还做了有趣的游戏,那么现在我们要回家吃饭了。”

  [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中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妈妈、爸爸、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3、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小马》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

中班音乐教案11

  教育目标:

  1、学会用轻轻的歌声来表现惊讶的情感。

  2、体验期待的焦急与惊讶的心情。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蛋壳》。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练声:师生问好。

  2、结合图谱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去找朋友一起玩,可是经过鸡妈妈家的时候,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蛋壳》。

  3、学习歌词。

  (1)根据图谱按节奏朗诵歌词。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旋律朗诵歌词。

  4、学唱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音乐旋律。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教师清唱,幼儿小声跟唱。

  (3)不同形式演唱。提醒幼儿用轻轻的歌声来表现惊讶的情感。

  ①全体幼儿看图谱演唱。

  ②幼儿分组演唱歌曲。

  5、教师表演,幼儿回忆并反馈,师幼共同表演。

  师:我表演得怎么样?你喜欢哪个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变换各种不同的“动物”,并尝试演唱。

  (2)音乐区:将图谱、磁带投放到音乐区,让幼儿演唱并表演。

  评价与反思:

  1、首先对于农村的孩子,我把要求降低了。在创编环节我把它放在活动延伸。

  2、我以故事引入、激趣从而引出歌曲的歌词,接着师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朗诵歌词。进一步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部分。

  3、而在学唱环节时,我先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感受音乐旋律。让幼儿能充分的感受一下这种活泼、欢快的旋律,对于幼儿新学一首新歌,完整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的头脑里旋绕着优美的旋律,幼儿才有兴趣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学。

  4、接着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幼儿小声哼唱,因为在熟悉歌词部分时,可能还有少数部分的幼儿不能马上消化接受,而我清唱歌曲,能让幼儿再次听清楚旋律与歌词。

  5、最后我引导幼儿不同形式演唱及回忆并反馈教师表演的动作。这是加强幼儿学习歌曲的手段与方法。

  6、在整个活动中,师幼共同表演环节效果最好,幼儿表演把歌唱活动推上了高潮,幼儿兴奋到极点,久久不愿休息,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与自豪。《纲要》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生活中的美、喜欢参加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艺术领域的目标在这个活动中基本达到了。同时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使他们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体验着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发展着艺术活动的能力。

中班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能根据动物尾巴的特征仿编歌词。

  2。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谁的尾巴最好看》一幅,歌曲《谁的尾巴最好看》。

  活动过程

  1。练习唱歌曲《谁的尾巴最好看》。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谁的尾巴最好看》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再来唱一唱好吗?(幼儿跟琴唱一遍)

  2。说说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特征。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公园里的小动物们听到这首歌也非常的喜欢,也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把它们编到歌曲里面去,那我们一起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准备好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你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吗?是什么样子?像什么?(个别幼儿说一说)

  3。尝试根据小动物尾巴特征仿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小动物尾巴的特点,那你能不能把它们也编到我们学的歌曲中呢?我们先编简单一点的,比如歌词的第一句: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看看下面的小动物谁的尾巴和猴子的尾巴一样是细细长长的?依次类推(如:老鼠尾巴长,乌龟的尾巴短,狐狸的尾巴好像一把伞;鸵鸟的尾巴弯,鸽子的尾巴扁,金鱼的尾巴最好看。)编好后一起说一遍歌词,演唱一遍,跟琴再唱一遍。

  4。加大难度,继续鼓励幼儿仿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真棒!把歌曲编得这么好听,既然小朋友这么聪明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你根据下面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编歌曲,比如:谁的尾巴细?黄牛、大象尾巴细。谁的尾巴粗?鳄鱼尾巴粗。谁的尾巴好像小板凳?啄木鸟的尾巴好像小板凳。谁的尾巴尖?蜜蜂尾巴尖。谁的尾巴软?蛇的尾巴软。谁的尾巴最有趣?小壁虎的尾巴最有趣。还有大象尾巴细,小燕子的尾巴好像小剪刀,猪的尾巴细、短、卷等。

  编好第一段后一起说一遍歌词,再演唱一遍,跟琴再唱一遍。再进行第二段的创编。

  5。玩游戏。

  师:小朋友们编得太好了,小动物们听了都非常开心,它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玩法:每名幼儿身上粘贴一个小动物的尾巴或头部图片,粘贴头部的幼儿在里圈,粘贴尾巴的站在外圈;幼儿随音乐做找朋友,音乐停,粘贴头部的幼儿找到自己的“尾巴”,找对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编到歌曲里去,大家一起唱一唱。依次类推。

  6。结束。

  师: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图书室里去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13

  教学理念:

  歌曲《太阳喜欢》取自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册主题“红黄蓝绿”,它旋律轻快活泼,简单的四句歌词,却蕴含着色彩斑斓的视觉美、热爱生活的情感美。在《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提到,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4~5岁幼儿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因此,我在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所蕴涵的美好情感。并通过多形式的演唱,丰富幼儿的歌唱表现力,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热情。

  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创编歌曲,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乐趣。

  重点:学唱歌曲,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唱准曲调。

  难点: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基本唱准曲调。

  活动准备:伴奏音乐、图谱;幼儿有过观察秋景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喜欢——激发兴趣,感知节奏

  播放伴奏音乐,师幼共同做“我喜欢”游戏进入活动室,引出活动。

  二、太阳喜欢——倾听歌曲,理解歌词

  1、欣赏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太阳送给它们什么颜色?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中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三、太阳送颜色——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尝试跟唱歌曲,熟悉旋律。

  2、鼓励幼儿大胆演唱,寻找学唱难句。

  3、幼儿集体完整跟唱歌曲若干遍,体验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4、多形式演唱歌曲,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四、太阳还喜欢?——创编歌词,感受色彩的丰富

  1、太阳还喜欢谁,会给它什么颜色呢?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并用简单图示记录创编的内容,并进行演唱。

  3、延伸:区域活动或自主活动时演唱创编歌曲。

  以小游戏进入活动场地,活跃氛围,让幼儿更快进入角色。

  从完整欣赏—难句学唱—完整表现,分步走的教学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让学习更有序和有效。

  出示图谱掌握歌曲不同的表现形式,用动作、手势和情境化的语言为幼儿会唱、唱好提供支持和帮助。

  多形式表现歌曲和创编歌曲,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演唱中,激发幼儿的歌唱热情

中班音乐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会在音乐中大胆表情感体验。

  2.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切准4/4节奏,能随着音高音低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二、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欢快的乐曲,4/4的节奏明显而且有跳跃感。本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熟悉4/4节奏,切准节奏,并且运用欢快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气氛。本教材的难点是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辨析音高官低的变化而改变4/4动作。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录音磁带“钻山洞”乐曲。

  2.制作一个山洞可供幼儿玩耍。

  3.若干乐器、绸带等幼儿自编舞蹈的道具。

  四、设计思路

  为大班的幼儿按排这个教材,最主要的是让幼儿熟悉4/4节奏,因为在儿童作品中很多是2/4节奏,听一听4/4旋律、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节奏型表现4/4拍能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同时本教材还通过教师录像磁带将乐曲时而弹奏在高音部分,时而弹奏在低音部分,以引起幼儿对乐曲变化的注意,感受音高音低。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集体活动中共同感受乐曲、表现乐曲——角落

  活动中进一步表现乐曲

  1. 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

  ① 角落中放置乐曲磁带供幼儿听赏熟悉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

  ②提供一些乐器、道具等引导幼儿在角落活动中可以表现乐曲;用乐器可以敲击出各种节奏如|X XX X XX |;| XX XX XX XX|;| XX X XX X|;| X X X X |等等;还可以用绸带等道具自编舞蹈。

  说明

  在角落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是听赏乐曲,对于孩子们各自的表现(有的用乐器,有的用自编舞蹈),均要给予肯定。

  教师在角落中放置此内容一般可维持一周左右时间,让大部分的幼儿都去接触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角落游戏讲评的时间评价幼儿在角落里的情况以此吸引更多的幼儿去听赏乐曲、感受乐曲。

  2. 集体活动中共同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①教师引出听着音乐做“钻山洞”游戏,幼儿和教师一起在没有山洞的场景中跟着音乐跳舞,其本动作是(1) 55 3 55 3|35 51 3 32|(2) 13 32 12 6| 62 16 55 6|

  (1)小节幼儿小跑步;

  (2)小节幼儿右脚在右前方脚跟着地,扣在腰并在右耳处拍手四下。

  (3)(4)小节重复(1)(2)小节动作。

  注:教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欢快地跳舞,可以自由地在设置的山洞里钻来钻去,但必须遵守规则;听着音乐按节奏动作。

  ②教师拆除设在场景里的山洞,请一半幼儿自己来搭山洞,另一半幼儿来钻山洞体会欢快情绪,如弟弟朋友二个二个手拉手架起山洞,妹妹朋友则跟着音乐边作动作边钻山洞。

  ③教师引导幼儿听出音乐中的变化:发现有的时候乐曲是弹奏在高音部分,而有的则是弹奏在低音部分,幼儿要听着音乐欢快舞蹈,学听到乐曲在高音部分请弟弟朋友搭山洞,妹妹朋友舞蹈钻山洞;而学听到乐曲在低音部则由妹妹朋友搭山洞,弟弟朋友欢快舞蹈钻山洞。

  说明游戏可反复进行引导幼儿发现高音、低音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欢快气氛。

  3.角落活动中进一步表现乐曲。

  教师可以将乐曲磁带再度放置回角落里,引导幼儿进一步在角落里大胆表现,更可以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创编的基本动作来做“钻山洞”游戏。

  教师可利用角落游戏交流设置小舞台让幼儿把自己的表演展现给大家看。

中班音乐教案15

  设计意图:

  经过两个月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十分想念自己的小伙伴,想念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开学了,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飞回了幼儿园,见到了倍感亲切。孩子们见了面或是互相腼腆地笑笑,或是叫着对方的名字,或是相互拉手拥抱。“小指勾一勾”,就是与好朋友们进行互动的音乐游戏,在边唱边表演的的过程中,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小朋友们之间浓浓的友情,体验与朋友游戏的快乐。

  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通俗浅显,情境性、表演性强,布满童趣。在按节奏念歌词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是为了降低幼儿学唱的难度,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喜欢上这首歌,轻松的学会这首歌。

  活动目标

  (一)感知歌曲中的音符,学习相应唱法。

  (二)随着歌曲旋律,与好朋友结伴游戏。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感受同伴间的友情。

  难点:唱准附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

  经验准备:有与朋友交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朋友拉拉勾

  1.你们会拉勾吗?拉勾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玩拉勾游戏。

  3.教师边按歌曲节奏念歌词,边走动与每位幼儿拉拉勾,产生良好的互动。

  4.再按歌曲节奏念一遍歌词,其中用重音强调“伸出”处的附点。

  5.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听音乐,边自由做相关的动作,熟悉歌曲旋律。

  (二)大家一起拉拉勾

  1.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2.教师示范唱,幼儿跟唱。

  3.引导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三)我们来做好朋友

  1.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怎样和好朋友一起游戏。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如“伸出你的小小脚,伸出我的小小脚,碰一碰,碰一碰,我们来做好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集合15篇】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集合15篇)11-05

中班音乐去郊游教案11-09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11-08

中班音乐教案《好朋友》11-07

中班音乐教案:小青蛙11-07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11-05

《跳舞的树叶》中班音乐教案11-05

中班音乐红绿灯教案11-04

中班理发店音乐教案11-05

中班音乐教案设计方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