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07 19:42:0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一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四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

  教学要点:

  一 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二 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学步骤:

  一 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

  二 导入新课:用唐诗导入课文,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至使课堂活跃起来……

  师: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用叠句、短语)

  生:喜悦、渴望心情、板书(盼春)

  追问:(望春)、(迎春)、(等春)

  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对春天进行了怎样的赞美?

  生:比喻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

  师:(板书:赞美)追问:颂春、绘春、赞春,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师:总写:采用排比修辞法:山上,林木抽芽,山草变绿;河里,冰雪融化,春水溶溶,天空,春日暖融融。作者以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察、写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山、春水、春日。春天多么可爱啊!

  三 指导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春》,范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小结:第一段,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第二段,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第三段,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

  2.齐读第一段课文。

  师: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体会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议论,

  教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地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要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3.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师:这节写的什么?

  生: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总写。师: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师:“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

  生:写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师: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生: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译。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所以山是朗润的。

  师:“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

  生: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们汇入江河,水不是“涨起来了”吗?

  师:“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大地上的气温开始升高,仿佛太阳离人间近了,亲昵地向人们靠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见用“朗润”“涨”“红”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的特点是再精确不过了。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精确运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师:看看第3节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生:读“春草图”。

  师: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生:“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它们都是草的后置定语。作者不靠华丽的词藻和人工的粉饰,而是用常用的极普通的词语恰到好处地把小草写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我们写作时也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用词既要鲜明生动,又要朴实、精当。

  师:这节第一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二句写了草的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多。”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学生议论,

  小结:这个句子单独地看还是好的,但是在课文里就不大好了,因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绿茵茵的全是草”,用词就重复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哪些动作呢?生:坐、躺、滚、踢、跑、捉。

  师: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

  生:是孩子。师: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师: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出: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师:请一名女同学朗读春草图。

  生:默读课文第4节,参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图”的准备。师:出示小黑板。师: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课堂书面作业:《一幅百花争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图》要求学生写400字分析短文。(学生作业附后)

  师:请男女同学各一名上讲台读对春花图进行分析的短文,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作者自己补充修正。个人阅读第5节,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

  教师提示议题:这节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学生阅读、议论后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二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三四两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师: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生:小鸟的鸣声写得最详细。

  师:用哪些词语写的呢?

  生: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就这样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教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解,现把志南和尚整首诗抄给大家。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四 课堂巩固练习:1.默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2.解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答案见课文注解)

  五 课外作业。背诵第1-5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 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二 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一 检查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2.指名学生读出写草的句子,并说说怎样写出春草的特征。

  生:齐读第6节,要求学生书面完成《我对春草图的分析》(400—500字)。请两名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听后小结: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写乡村雨景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如撑着伞慢慢走在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蓑戴笠的不误农时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它的重点是写春雨的滋润。

  (学生作业附后)生:读第7节。师: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

  明确: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归纳:“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本节课文。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吗?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读课文注解。

  小结: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生答,

  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师: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二、 课外作业。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

小学语文教案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课伊始的猜谜导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画浓郁的意境引入对诗人的介绍,并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摘星星”“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反复出现生字,让学生在识记生字中获得快乐、积极的体验。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设计意图:对古诗停顿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古诗韵律节奏的感受。通过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第二课时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诗意进行理解,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

  、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渲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诵。让学生体会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设计意图:介绍李白另外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写字,所以写字练习时一定要注重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学生书写情况要及时反馈,教师应矫正不良写字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

  (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

  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体会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

  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2、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3、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

  三、作业: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4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

  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接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 读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描写太阳特点的部分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用得好?

  2、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举列子等说明方法)

  3、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差、抵、氏、庄、稼、繁、殖”,认读。

  2、 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 互相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xx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xx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六、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6

  设计说明

  《大象的耳朵》是一则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大象有一对耷拉着的大耳朵,当他遭到很多动物伙伴的质疑后决定将耳朵竖起来。可是,当他把耳朵竖起来后,有很多小虫子飞进耳孔,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于是,他又把耳朵放了下来。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循文本线索架构教学流程,遵学段要求强化语用实践”。“循文本线索架构教学流程”即围绕大象的想法,设计核心话题,引导学生探究大象想法改变的原因,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提高整体阅读的能力;“遵学段要求强化语用实践”,即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强化识字写字教学和朗读说写训练,努力搭建学生语言实践的平台,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夯实语用基本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动物的耳朵?(学生介绍)

  2.耳朵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每种动物的耳朵却又长得各不相同,让我们看一组耳朵的图片,说说这些耳朵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课件)

  3.(课件最后定格在“大象的耳朵”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动物耳朵的课文——《大象的耳朵》。(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最佳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为学生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铺垫。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而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张耳朵的图片,并说说其外形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一定的知识联结,以便更好地展开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学习小助手”。(教师出示)

  学习小助手

  (1)读一读: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准的或难读的生字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2)认一认:读读本课会认的生字,不会读的生字请同桌帮忙。

  (3)议一议: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生字呢?

  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结合图片理解“耷、竖”的字义。

  shì dā shù ɡān wǔ

  似的耷拉竖着竹竿跳舞

  tònɡ fán shān yí

  头痛心烦扇风咦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痛”读后鼻音;“竖”读翘舌音。)

  ②读准两个多音字“似”和“扇”。

  “似”有两个读音,在课文“像扇子似的”中应该读shì;在“似乎”“好似”等词语中读sì。

  “扇”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hān,表示“扇风”这个动作;还有一个读音是shàn,如“电风扇”“扇子”等。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指名朗读,读准两个多音字。

  ③去掉拼音,朗读词语。

  (2)我会记。

  ①出示单个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②说说自己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或已经认识的字自由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如:

  会意字识记:耷、扇。(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耷:会意字。从耳(古文字形体像耳朵),从大(像人张开四肢表示大),大兼表声,合起来表示耳朵大。本义为大耳朵。

  扇:会意字。篆文从户(单门),从羽。会像翅膀一样能动的门或苇编的门扇之意。

  象形字识字:舞。(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舞:象形字。甲骨文之形像人两手执牛尾等舞具跳舞。篆文则加义符舛(双足),用以强调手舞足蹈之义,遂泛指舞蹈。

  谜语识记:

  “竖”,谜面:又立两根杆。

  “竿”,谜面:个个以一当十。

  “痛”,谜面:病中逞勇却无力。

  “烦”,谜面:翻开一页写个火,再翻一页还是火,页页是火真讨厌,叫人越看越冒火。

  形声字识记:咦、竿、痛。

  现场集体发声识记“咦”。

  (3)我会读。

  ①指名学生朗读,师生以“五不”要求评读。(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

  ②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重要基础目标加强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环节,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相互交流中,巩固经验,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另一方面,运用“字理识字”和“谜语识字”等,依据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义、音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使学生感受了汉字的魅力与特点。

  三、学习比喻,拓展说话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大象的耳朵像什么?(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

  (2)为什么要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扇子?(出示“大象的耳朵”的图片)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重点读好“大耳朵”“像扇子似的”。)

  2.练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课件出示:左边为图片,右边为句子。)

  (1)长颈鹿有一个长脖子,像()似的,()。

  (2)小白兔有一对大耳朵,像()似的,()。

  (3)大象有一条长鼻子,像()似的,()。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充分发挥文本句式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补充、调整、更新言语图式,提高语用能力。本环节引导学生练习写比喻句,在练写的过程中体会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写“扇、痛、遇、兔”四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前三个字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个字是上下结构。)

  2.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指导书写。

  扇:“羽”中的两个“习”字,顶部都在横中线上。

  痛:里面部分第一笔是横撇。

  遇:走之从左、下包围里面的部分。

  兔:最后一笔点不能漏掉。

  4.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笔画。

  5.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有所发现,掌握规律,并在扎扎实实的书写练习中学会书写、提高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生字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语。

  似的耷拉咦竖着竹竿跳舞头痛心烦扇风

  (1)指名朗读。

  (2)齐读。

  2.回忆课文内容: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他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顺畅地走进课文。

  二、围绕想法,探究原因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想一想:大象对于自己的耳朵有什么想法?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完成活动卡)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1)大象为什么不安起来呢?“他们都这么说”,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第3~7自然段。

  (2)学生交流小兔子和小羊说的话,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读出惊奇、惊异。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3)那么,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你能猜一猜吗?(学生转换角色,练说。)

  抓住“?”读出疑问语气。

  小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老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为什么不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的话写出来呢?(因为他们说的话是相同的,全部写出来比较啰唆。)(板书: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4)现在你能说说大象为什么不安起来了吗?读这个句子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指导朗读,读出问句中将信将疑的语气。)

  (5)听了这么多动物伙伴的话,大象有了什么想法?(板书:让耳朵竖起来)

  (6)那么,大象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再次认读“竿”。

  (2)指导朗读,读好问句的语气。

  出示句子: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大象开始想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现在为什么想让自己的耳朵还是耷拉着呢?读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板书:让耳朵耷拉着)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

  句子一: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①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再次认读“舞、痛、烦”。(联系词语“跳舞”,问答:“谁会跳舞?”“我会跳舞!”指导再认读“跳舞”;结合动作做扶住额头、捂住心口状,指导再认读“头痛”“心烦”,让学生试着做做难受的表情。)

  ②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虫子在大象的.耳朵眼儿里跳舞,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虫子在耳朵眼儿里跳舞,大象是什么感觉?

  ③你能把大象那种又头痛又心烦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句子二: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①指导学生再次认读“扇”。

  ②读了这段话,你们觉得大象的大耳朵是竖起来好,还是耷拉着好?为什么?

  ③你们看一只小苍蝇飞来了,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小苍蝇赶跑);一只小飞蛾飞来了,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小飞蛾赶跑)。看来,大象的耳朵还是耷拉着好哇!

  ④指导朗读这段话。

  4.填空。

  大象听了动物伙伴们的话,心里不安起来,决定();可是,把耳朵竖起来之后,(),于是他又把耳朵(),这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核心话题“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进行默读探究,从而理解大象耳朵竖着的弊端和耷拉着的好处。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突出语文学科语用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加强语言训练,强化语感培养。同时,紧扣学段要求,注重生字、词语的复现,引导学生随文识记,不断强化。

  三、发展情节,领悟道理

  1.情境表演:同学们,有一天,大象在路上散步,又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伙伴,他们对大象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不是已经竖起来了,为什么又耷拉下去了呀?”大象会怎么说?请几个同学分别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老师指导。)

  2.同学们,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说说吗?(答案可以多元化,如: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判断一样事物的好坏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它有没有实际的用处。)(板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设计意图:发展情节,情境表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课文内容的整合及主题思想的领悟。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指导,就能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慢、安、根、最”。

  1.指名认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字形,并尝试着给生字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比例和关键笔画。上下结构的“安、最”都是上窄下宽的字,中间一横比较长。左右结构的“慢、根”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竖心旁的笔顺和“木”字作偏旁时的字形变化。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整洁。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书写,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

  五、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读了课外阅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附文章)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同学讨论讨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设计意图:通过“以一带辅”的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帮助学生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以说写为语用途径,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炼核心话题,培养整体思维。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思维,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扣大象的想法,设计核心问题“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想一想,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探究,抓住课文第3~8自然段,理解大象决定把耳朵竖起来的原因,抓住课文第11~13自然段,找出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的原因,并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为学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打下基础。本课中的这一问题是整堂课的一条主线,课堂中“派生”出的其他问题、任务都与之存在相关的逻辑关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围绕着它展开,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2.突出语用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强化识字写字教学,突出朗读训练,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用现象,挖掘语言实践点,在实践和历练中促进言语能力的提升。如围绕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练写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小虫子在大象的耳朵眼儿里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表演中发展情节、领悟道理等,都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3.彰显汉字特点,开展字理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本课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就充分彰显了汉字的特点,凸显字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也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趣味。如识记会意字“耷”“扇”,象形字“舞”等,通过图字对照,突出字理的构成,重现文字的形象,便于学生识记字形,体会字义;再如猜谜识记“竖”“竿”“痛”“烦”等,注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通过猜这些形、义结合的字谜,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不断感受到自己成长、在进步;

  2.教会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师展示贺年片、电脑课件动画的演示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年片,来了解贺年片的制作、用途,理解祝福的话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感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出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准备:

  1.教师搜集一些各地人们过新年的图片、录象,制作成电脑课件。

  2.教师搜集多种贺年片、电子贺卡;同时制作几种贺年片、电子贺卡。

  3.布置课前活动:让学生也搜集各种贺年片,带到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程刚刚开始的时候,为孩子们播放《新年好》的乐曲,同时向孩子们演示各地各族的人们过新年的图片、录相。

  学生们听到欢快的乐曲,看到各地人们过新年的喜庆、热闹的场面,都非常兴奋,所以,从此处入题,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

  教师谈话引发讨论:谁来说说看,刚才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呀?那,你们喜欢过新年吗?再过两个星期,就要过新年了,人们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来庆祝新一年的来临。你还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你的好朋友、对亲人的祝福呢?(学生讨论)

  在这里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把各个小组的意见汇总,展示出来。

  教师及时小结,引入课题:

  是呀,除了唱歌、跳舞、放花炮之外,互赠贺年片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表达问候的方式,(教师演示电子贺卡)这一张张小小的精美而有趣的贺年片,表达了我们对亲人、对朋友深深的祝福和新一年的希望。(出示学生自制的贺年片)看,这些贺年片都是我们同学自己亲手制作的,他们送给老师——表达了对老师新年的祝福,送给同学——送出一份新年的希望,这每一张贺年片,都表达了大家不同的心愿,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情。

  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贺年片,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手中的贺年片是什么样子的,是谁送给你的,表达了他什么祝福和希望。(学生交流)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不仅能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体会感悟到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

  二、学习课文

  (一)引导自学:孩子们,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会收到什么样的贺年片呢?(播放课文有关的电脑课件)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建议,自己与同学合作学一学。

  自学建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学习生字。(教师展示每一个生字就是一张小小的贺年片,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自学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与小伙伴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优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二)分组学习: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发现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颜色的贺年片?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的贺年片呢?那,我们就按颜色来分一分吧!(按照四种不同的颜色来分学习小组)

  1.通过比赛读书来决定先学习哪一种颜色的贺年片。

  2.向大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说出自己的感觉)

  3.再说一说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绿色的贺年片,理解森林对“我”的祝福——希望“我”茁壮成长。

  想象:小小的绿叶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播放歌曲《小松树快长大》,感受“我们”与小树一起长大的快乐。

  白色的贺年片,理解蓝天对“我”的祝愿——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想象:洁白的云朵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看录相: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祖国美丽景色的热爱。

  蓝色的贺年片,理解大海对“我”的嘱托——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宝藏。

  想象:美丽的贝壳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看录相: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各式各样的贝壳,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红色的贺年片,理解太阳对“我”的希望——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

  想象:美丽的彩霞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看图片: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给天空中的云霞染上美丽的色彩,感受时光的转换。

  通过看图片、看录相、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景色的美丽,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动手制作

  当我们领略了贺年片所承载的浓浓的情谊,你是不是也愿意用它来表达你对亲人、对好朋友的祝愿呢?来吧孩子们,就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一张贺年片吧!——送给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为他们带去一份新年的祝愿。(播放《新年好》的音乐,让学生动手制作)

  1.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

  2.向大家展示贺年片,谈自己的祝愿。

  3.送出你的贺年片。

  让学生亲手制作贺年片,了解贺年片的制作、用途,理解祝福的话语的意义,从生活实际出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现场把贺年片送给同学、老师,增进大家之间的情谊。

  教师送贺年片:孩子们,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贺年片,上面写满了老师对大家的祝愿,希望你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多姿多彩的新的一年!

  老师制作送出贺年片,自然会带给学生欣喜,更能够引发学生感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的情感。

  四、小结

  孩子们,精美的贺年片不仅能够表达我们对亲人、对朋友的良好祝愿,还给你和亲人、和朋友带来一份深情厚意。当我们开始动手制作贺年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又是一年悄悄地过去了,而新的一年正在向我们招手——时间匆匆如流水,去而不复返。我们要记住大自然对我们的祝愿——抓住每一点每一滴的宝贵时间,努力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描绘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祖国描绘更加绚丽的明天!

  五、课后作业,展开想象

  大自然送给丁丁绿叶、白云、贝壳、红霞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贺年片,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其他颜色的贺年片呢?试着模仿课文的话,自己编一编小诗。

小学语文教案8

  火车的故事

  综合课

  1 认识“郊、 列”等 14 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识记生字

  朗读课文 书写生字

  朗读感悟

  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今天一起学习这一课,你将会学到更多的关于火车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 、听录音,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3 、检查识字情况

  三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1、 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飞驰而过”。

  2、 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了解了什么?理解蒸汽机 内燃机 电力机车 磁悬浮火车

  朗读领会

  3、 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解“夕发朝至”

  爸爸还说了什么?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高原。”

  4、 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学生读生字卡片

  2、 游戏 :师读一字,生快读相应的卡片,再读词语。

  二 书写指导

  动 发 成

  1、 观察字型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 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的书写。

  三 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新型火车

  (科技发展)

  教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9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情感与思想】

  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拓展与延伸】

  要求有举兴趣的学生收看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剧目。

  【重、难点突破】

  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文章一开始说“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一点?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提示:除了正式拜师之前的“吸引力”之外,重点要抓住作者很小就开始刻苦练功这部分内容,因为作者之所以能够吃这么大的苦,关键还是在于“舞台神奇的吸引力”。

  重点语句理解:

  ①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蹿”字生动地写出了小花猫的可爱,而对“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人忍俊不禁。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②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兴味盎然”,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③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抻”,拉;扯。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我的舞台”的理解。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个人的刻苦努力,而最后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所在。“我的舞台”即使我们工作的舞台,更是我们施展才华,向世人证明自己,为社会做自己贡献的广阔天地。

  三、作业:

  背诵作者之母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

  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

  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

  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

  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

  惊心动魄的拼搏

  语文A版第十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习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习情况。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习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 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五、 课外学习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小学语文教案12

  指导思想:

  设计这一课时,我依据课标中强调的关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教材为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从整体—部分—整体的理念,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旨。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但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平时课外阅读少,语文知识储备少,语文学习还常需要老师引领。

  本文对于小泽征尔的复杂心理及判断过程没有具体描写,学生对主人公作出果敢判断的具体情境缺乏体验,因此学生不易体会其果敢、自信、勇于挑战的品格,对于他高超的音乐才能、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更不能深刻领悟,所以想要突破难点就需要老师帮学生“搭台阶”。

  基于以上因素,本课设计以边读边思考为基础,以品词悟句为核心,以想象体验为切入点,力求课内外读写结合,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教学重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随文练笔,感受小泽征尔的果断与勇敢,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是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围绕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件流程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具体方法。

  回顾问题,继续解疑。

  揭示课题,切入题眼。

  精读感悟,体会主旨。

  小结全文,提升情感。

  拓展阅读,丰富练笔。

  第一环节:回顾问题,继续解疑。

  板书齐读课题后,回顾上节课教学中‘有意遗留的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逐个解决。

  第二环节:揭示课题,切入题眼。

  先揭示课题:“果敢”什么意思?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果断、勇敢。这时学生就能认识到课题可以理解为“果断、勇敢的判断”。

  再顺学而导,切入题眼,问学生“这‘果敢的判断’是什么?”,教师依据学生回答“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板书出判断语句,使学生心中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此时进入精读感悟、体会主旨的环节:(课件大标题)。

  这一环节为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感悟小泽征尔的果断与勇敢,我分三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体会主旨。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背景,体会人物“勇敢”。

  由于学生没有这种情境体验,因此我抓住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通过以下过程帮学生体会小泽征尔在紧张气氛下的“勇敢”。

  (1、默读自学,了解背景:)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课件)

  (2、交流汇报,感受情景:)再交流汇报,出示学生画出的课文内容(课堂课件)引导学生:比赛现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况,结合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想法。

  预设:如果学生谈感受不到位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前三名、最后一个”等词语感受小泽征尔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抓住“世界一流、国际水平、大师”等词语感受比赛的性和赛场紧张的气氛。

  (3、指导朗读,想象场面:)通过刚刚的抓词语感悟,学生有了紧张的情感体验,这时,情绪急于迸发出来。教师再说“你能用朗读表达出这次比赛的高层次和紧张的气氛吗?”学生有了刚刚抓词语感悟的方法,又有了前面的情感积累,自然也就读得有感情了。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篇文章学生大略能够读懂”,因此本环节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以自学提示为导向,以学生品词品句、想象体验为手段,感受赛场紧张气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充分感悟小泽征尔的勇敢,对人物形象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对事件背景的充分感知,又为学习第三自然段做了铺垫。

  学习第三自然段,揣摩想法,感悟“果断、勇敢”。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以下策略突破本课的难点:

  1、比较阅读,了解“判断”过程。

  面对突发情况,小泽征尔是怎么做的?

  “考虑再三”是什么意思?换成“考虑很久”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找出词义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再三”是指考虑的内容“一次又一次”,“很久”是指考虑的时间长。联系上文就知道现场情况不容他考虑那么久,必须马上做出判断,所以不能用“很久”,从而体会到小泽征尔的果断。

  2、合作探讨,体会人物内心。

  我这样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小泽征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考虑什么呢?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的合作探讨,学生可能考虑到如下几点:(课件出示:乐队演奏错了;乐谱错了;“我”指挥错了)。

  此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板书,教给学生采用排除的思维方法,(课件:重奏;一定;坚信自己)体会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与过程,了解他为什么坚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启发想象,感受赛场气氛。

  就在他“考虑再三”时,会场上的气氛又如何?大家会有什么反应?

  通过这一提问启发学生对赛场气氛的想象,学生可能会一下子说出评委的反应。这时再利用教师评价语的导向性巧妙引导孩子从观众、演奏者等不同角度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进入情境,感受赛场气氛。

  4、三次引读,体会勇敢自信。

  (1)通过以上的品读感悟,学生对干扰小泽征尔进行判断的外在因素有了直接感知,更深一步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教师再巧妙’运用导语渲染气氛,进行三次引读(读出课件引读内容)

  (2)在教师对人物形象高度概括的引读语中,学生对小泽征尔不畏、坚持真理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情感体验达到XX,每一次的读的语气都会更加坚定。最后教师提问“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泽征尔?”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小泽征尔勇敢果断的人物形象。

  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用心,明确夺冠原因。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以读代讲,感受评委用心。

  然后,围绕着“这种素质”是什么?通过抓重点语句练表达的方式,再次明确夺冠原因,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随后,利用视频资料感受国际一流指挥家的风度,丰富学生对小泽征尔形象的感性认识。

  最后,通过与另外两名选手比较,再次突出小泽征尔的果断与勇敢,从而深化主题。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精读感悟,学生在揣摩语言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对课前所提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答案,此时就需要回到整体,对全文有整体感知,升华学生的对人物认识:

  通过整体读文,感受小泽征尔人物形象。继而又从不同角度谈感受,在说的基础上写想法,进行读写结合,这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文本情感上的提升,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写,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业的设计,目的是拓展阅读,丰富练笔。(课件大标题)

  课件作业:

  教师推荐阅读施雪钧写的《小泽征尔的坚持》,使得小泽征尔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丰满、更立体,这一环节还丰富了课堂的随文练笔,使学生练笔的内容更鲜活,兴趣更持久,使学生有话想写,有话要写。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学策略: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著名水果产地;观察中国地图,初步感知水果及我国著名特产的主产省份;收集四川特产的详细资料,拟定简要的特产介绍。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投影仪、特产实物。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音乐《羊肉串》)

  同学们,听着这耳熟能详的音乐,老师的心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去一饱口服了。这首歌里唱的美食是什么呢?对啦,烤羊肉串可是新疆的一大特产呢。

  (课件揭题,出示课题特产)

  请用字义合成法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特产”这个词的意思的?

  生:(纷纷说自己理解的“特产”含义)

  是的,特,特有的、特别著名的;产,产品。特产就是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

  二、初识中国行政区划图,感知特产和产地。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各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特产。古人说做学问的人要想学有所成,不仅要“读破万卷书”,还要“行遍万里路”。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充实的“祖国特产之旅”,去了解祖国丰富的特产和他们的产地吧!

  请看,这水果是?(课件葡萄)生:

  请你说出葡萄产地。生:

  是的,葡萄的产地在新疆。想想看,要表达这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

  新疆葡萄的美名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说

  新疆的葡萄驰名中外;新疆的葡萄享誉全球;新疆的葡萄甲天下……

  (板书:盛产、出产、驰名中外、享誉全球、甲天下……)

  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记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上它们哟!

  那,请用上刚才学过的词语来说说这三种特产的产地吧!

  孩子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学会了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上不同的词语,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多样化。

  三、水果和其最有名的产地。

  刚才我们看到的葡萄和椰子都是水果类特产,就让我们的特产之旅从水果开始吧。请你把这些水果和它们的产地连起来,并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产地。

  (课件:水果产地大巡游)

  哪位小朋友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同学们都连对了吗?咱们祖国的特产可不只水果美名远扬呢!为了在这趟特产之旅中更高效的采购到祖国的特产,我们快分小组分类拟写特产采购清单!小组成员合作,填写下你们要采购的特产名。

  (课件生分组填写) (汇报:我们小组采购的是类的特产,这类特产有:)同学们拟写的采购清单不仅正确而且还很详细。

  看,丁丁也为这次采购拟写了清单,可是粗心的他在清单中出现了不同类的特产,你能帮他找出来,并说说这个特产是哪一类的吗?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别看这分类事小看似简单,它可还是一门学问呢,就叫“分类学”,这门科学有利于我们更系统化地学习各类知识。

  咱们是读书人,先来详细地了解一下我们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吧。四宝中最有名的就是:(指名读)

  比一比这三宝的产地名称,你发现:?

  在丁丁的水果类中,有我最喜欢吃这两样水果,

  哈密瓜和水蜜桃,看看大屏幕,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密和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哈密”是地名,所以此地出产的甜瓜就被称为“哈密瓜”啦!而水价含量最高,吃起来甜如蜜的这种桃子就被称为“水蜜桃”了。)

  看吧,我们特产名称的起源还是特别有意思的,大部份体现了汉语的构词规律。比如(课件)“哈密瓜”“雅鱼”等就是以地产地地名命名的,“丝绸”“铁画”等就是以材质命名的,“鸭梨”“人参”等就是以形状命名的。听起来很有趣吧,课后你们如果有兴趣也可多多去探寻这些文字中的秘密吧!

  四、了解特产的产地

  不知不觉中,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特产,那你们了解这些特产的产地吗?和同桌交流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下列特产的著名产地吧!

  这丝绸的产地“浙江”“江苏”,让我想起一句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苏杭代表的江南地区,素有中国“鱼米之乡”的美誉。来听听这首歌唱《江南》的乐曲吧,边听边想,你能从歌曲中找到多少江南的特产呢:

  这首乐曲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江南的特产,还为我们描绘了江南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那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的漫天莲叶会不会又让你想到了另外一首赞美莲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美景无限的江南荷塘里,还出产一种美味无比的鲈鱼,来,读读这首诗,感觉当时人们对鲈鱼的追捧热情吧!(课件)时至今日,鲈鱼依旧位列“中国四大名鱼”之首!只是,我们在享受美味时,可不能忘记了正是因为有了捕鱼人艰辛的劳动才有我们的美味佳肴啊!来,带着我们对劳动人民的钦佩与尊敬之情再读读这首诗!

  你们读得真是声情并茂,不知道会不会背了呢?试试吧!

  同学们知道吧,我们还认识一位唐朝大诗人张志和,他流连鳜鱼美味,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江中不愿归家。你知道这是哪首诗吗?

  生:《渔歌子唐张志和》

  五、介绍家乡的特产。

  这江南真是个好地方,令人神往。我们家乡四川同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特产也不少。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四川人而感到——骄傲。

  好,就请你自豪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川有些什么特产吧!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感到,无论哪种特产,都是靠劳动获得的。劳动既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你们在收集这些特产资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收集资料的呢?

  生:看书、同学之间介绍、看电视、上网、旅游、看广告、看商店字号。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两位同学,他们是亲身实践去收集了相关资料。

  一位是王梓润小朋友,他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料收集作业,特意去特产专卖店做了详细地调查与统计;另一位是王熙锐小朋友,她为了更真切地了解青城茶的相关知识,利用清明假期去实地采摘了茶,还参观了茶厂,真正感受了学习的乐趣,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看来,我们不仅仅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也不少呢!所以,从今以后,我们探索的目光要投向更高远的天空,我们实践的脚步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学习行动为我们的知道海洋注放更多的“活水”吧。

小学语文教案14

  一、听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二、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三、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

  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

  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

  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

  72、你太厉害了!

  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

  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四、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

  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

  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

  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

  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

  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100、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 “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0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四篇11-01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六篇11-02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11-04

语文园地七教案11-04

《语文园地六》教案11-02

小学语文日记06-17

兰兰过桥语文教案11-02

语文课程教案11-0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