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2-10-30 12:37:11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大班教案集锦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一切都在变(大班)

  设计思路:

  孩子们都知道水有三态,实质上任何物质都有三态。通过幼儿能够感受理解的有趣的活动,把一些物质的溶解和凝固的过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激发他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懂得操作规则,并学会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小实验现象;

  2、通过实验使幼儿感知到物质既能溶化又能凝固;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溶解和不能溶解的固体材料;纸杯和小勺每人一套;

  2、有关炼钢、制造玻璃制品和火山喷发的录像和图片;

  3、酒精灯一盏。

  活动一、什么不见了。

  1、出示各种固体饮料:奶粉、橘子粉、高乐高、咖啡等,让幼儿看看、闻闻,并谈谈怎样把它们制成可口的饮料?

  2、幼儿动手配制饮料:任意选用一种固体饮料,放在纸杯里,用小勺加水配制成饮料后供大家享用。

  3、讨论:为什么刚才的固体饮料都不见了呢?

  小结:固体饮料都溶解在水里了。

  4、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里的?请幼儿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小结:皂粉、牙膏、药片、方糖等等,都是可以溶解的。

  活动二:它们也会变。

  1、出示铁块、石块、小玻璃瓶、石蜡等,说说他们能溶解吗?

  2、小实验:将这些物品放到水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感受。

  小结:它们在水里没有变化。

  3、小实验:将上述物品依次放到火上加热,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有何变化?

  小结:石蜡融化了,其他的东西都没有变化。

  4、看录像和图片:炼钢厂里钢水奔流,工人将它冷却后制成钢锭;玻璃制品厂里工人在用液态的玻璃制作花瓶;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

  活动三:变去又变回。

  1、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将熔化的石蜡变成不同的形状?

  2、小实验:教师往小酒杯中倒入熔化后的石蜡,请幼儿放在水中冷却凝固,将石蜡倒出。

  小结:石蜡熔化后冷却又会凝固。

  3、小实验:将盛满浓糖水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糖水煮沸后结成小糖粒。

  小结:有些东西溶解后加热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效果分析:

  看着一个个“奇迹”从自己的手中发生,孩子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悦。“实践出真知”,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活动延伸:

  在科学发现区投放更多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办园刚开始,园内玩具种类少,室外内外体育活动材料缺乏,活动课没器材很难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就想办法能不能自制些体育器材。

  活动目标

  幼儿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在运动中身体得到锻炼。培养投掷的初步技能。使幼儿们感受到合作与规则大概是怎么回事。

  活动准备

  沙包20个,塑料桶2个

  活动过程

  一、领取上课所需材料。

  1、分工。

  2、讲要求,有序领取。

  3、材料整理

  二、交流玩法

  1、由幼儿介绍玩法。

  2、统计结果

  3、老师对这些玩法提建议

  三、玩孩子们提出的玩法

  1、玩

  2、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老师介绍不同的玩法(若以上已经玩过则省略)

  投掷比赛

  1、分两组比距离划分远近几个区域,越远得到的纸板越多。

  2、比赛---统计结果

  3、两组比精度,在同样的距离依次向筒内投掷。

  4、结果统计

  五、活动结束

  由孩子们分别选出本组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两个小朋友,四个人帮老师归还器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完成了基本教具沙包的准备工作,即弥补了园内玩具不足的现状,又在某种程度上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些活动,有助于促进家园交流。

  活动一开始,材料的投放工作(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也让孩子参与,,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到活动结束的“打扫战场 ”也都有孩子参与其中,他们愿意干而且快乐着。

  教育工作也是一份良心工作,与能力有多高关系不很大,只要你愿意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懂得当客人来访时的基本礼貌语言和行为

  2、感受当小主人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

  学习小主人的礼貌用语。

  三、材料准备及环境创设

  娃娃家用具一套、在聊吧中向家长宣传

  四、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在行为方面的可塑性很大。他们已具备了与人礼貌交往的初步能力。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欠缺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是客人来访时,不懂得如何招呼客人。

  五、活动流程

  情境表演——家园同步

  1、 情境表演

  串门乐: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一位小朋友做小主人,开展“串门子”活动。

  2、 园同步

  树立小主人意识,让幼儿懂得自己在家是小主人,在幼儿园是小主人。通过家园信息站向家长宣传。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通过小实验活动,帮助幼儿发现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能产生电;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继续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准备:

  1.塑料尺子、梳子、笔、木梳等,剪好小纸。

  2.塑料板、玻璃杯、锡箔纸、羊毛衫。

  3.《蝴蝶飞》实验材料:塑料板、彩色薄纸等。

  实施:

  (一)分组实验活动:

  1.让幼儿用塑料尺、笔等,在头上摩擦后吸纸削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羊毛衫在塑料板上摩擦若干次,然后把塑料板放在干燥的玻璃杯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3.用塑料板做的小扇子顺着一个方向使劲摩擦,然后握住小扇子柄,把小扇子摩擦的一面扑向蝴蝶,观察有什么现象。

  (二)集中谈话:

  1.你们是怎么做试验的?发现了什么?

  2.塑料尺、笔怎么会吸纸削的?

  3.什么叫摩擦?为什么经过摩擦后能吸纸削?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静电现象。

  4.这些东西除了可以在头上摩擦产生静电外,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摩擦产生静电?

  5.为什么有的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的不会产生静电?

  6.帮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摩擦生电现象。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通过拼、贴、撕、画等手段进行创作。

  2、通过欣赏多种花的图片,感受花的美丽。

  3、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瓜子壳、种子、纽扣、蜡光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互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生共同跳舞蹈《茉莉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通过观察、欣赏,感受花的美丽。

  (1)带领幼儿欣赏梅花、菊花、牡丹等花的图片

  (2)比较欣赏幼儿的手工作品

  三、交代要求,幼儿动手操作

  (1)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那些美丽的花,还欣赏到了小朋友用各种材料做的花。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也动起小手来试试,好不好?

  (2)介绍各组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四、展示作品,。

  先请幼儿,再由教师补充。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2、运用"重组法"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

  3、敢于迎接绕口令的拗口和歌词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绕口令《数一数》。

  2、歌词大图谱一份,小图谱3份,操作板3块,休止娃娃和花、云朵。

  3、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语气词。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太阳出来了》。

  二、学唱歌曲。

  1、念绕口令,激发兴趣。

  2、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师:我也来唱一唱,听一听我唱的这遍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

  1、师添加语气词演唱,幼儿感受语气词的有趣。

  2、幼儿尝试添加语气词并演唱。

  四、改编歌词,并大胆唱出新歌词。

  1、变换图片位置,集体改编歌词并演唱。

  2、幼儿分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并表演唱。

  五、延伸活动

  师:除了我们刚才的几种变法,还有很多种变法呢,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继续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家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挂图“校园图”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有1面红旗”、“有5只鸟”、“有6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小朋友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哪些没数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学生会说:“数了的用手盖住”, “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大树有几棵?”……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电灯几盏?”等。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百科:数,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利用这个时机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秋游,我园是一所县幼儿园,地处县镇、农村交界处,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充满情趣、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并乐意学讲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乐意倾听并学习词语。发音较准确。

  3、能够安静入神地倾听,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丰收季节,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读说词语“小麦、玉米、棉花、石榴”,并发音正确。

  教学难点

  朗诵诗歌并理解其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实地感受过秋天农民丰收的情景,并讨论过。

  2、资料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儿歌挂图一张。

  (2)儿歌录音带,录音机,VCD及相关碟片。

  (3)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石榴”等词语卡片以及实物。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秋游活动的情景。

  教师一边指着桌面上孩子们秋游时收集的种子,一边说:

  1、“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呀?”幼儿——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

  2、“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幼儿——是上次秋游时收集的。

  3、“原来,它们都是秋天的果实呀,那你们知道秋天除了我们采集到的果实,还有那些果实啊?”幼儿——各种水果(石榴)和种子。

  二、欣赏挂图,初步识儿歌。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果实?”

  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幼儿倾听,回答老师的提问。

  2、教师:“刚才你们都听到儿歌中有哪些果实?”(小麦、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师出示儿歌挂图。

  教师边指着挂图,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

  教师:

  (1)“请小朋友说说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麦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园)

  (2)“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接字成句游戏(教师读出前四个字,幼儿接着读出剩下的字)。“秋天到,秋天到,小麦弟弟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点点头);石榴姐姐涨红了(脸),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幼一起朗诵儿歌,感受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农田里面真热闹)

  2、表演丰收的秋天

  教师:“小朋友朗诵的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扩展延伸

  1、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幼儿收集更多的果实,进一步理解主题“丰收的秋天”。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丰收的秋天》,重点是学会朗诵儿歌,难点是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儿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儿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上次秋游我们一起体验了丰收的喜悦,收集了许多果实。我又问,那秋天除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果实还有那些果实?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说出了更多的果实,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儿歌《丰收的的秋天》。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儿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挂图边朗诵儿歌,一会儿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仿编儿歌了,我提问:“玉米爷爷点点头,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样仿编一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儿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儿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儿歌对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儿歌处改成先观察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看一些秋天各种果实的图画,根据儿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段,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添上物体和称谓及形容词,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我试用我修改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效果很好,难点处也突破了。

  通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时候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自己想想真的挺简单的,但孩子做起来就比较难,我想在以后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慎重,不单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提起动物,孩子就有说不完的话,其中有关动物的奥秘,他们十分愿意积极地去探索。通过一阶段的“动物王国”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对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时幼儿无意之间会有声有色地说起动物方面的话题,不一致时就争执起来,大家说的眉飞色舞,就像一台节目表演一样。

  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很强,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见,能大胆地表现出来。在活动中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并希望集体能争夺第一,“第一”对于大班孩子的眼中是件光彩、荣耀的事情。他们会积极地去争夺“第一”,在活动中的表现极为地兴奋,我想用一种竞赛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于是我想用一种特殊的节目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有关动物的教学活动。教师以“主持人”的形式出场,幼儿作为游戏的“参赛者”。幼儿具有这种竞赛类的生活经验,平时,他们从电视上可间接地感知竞赛活动的形式。

  在活动中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进行,层层增加难度,让幼儿在紧张激烈的语言表达和动作展示中闯关。在闯关胜利后能获得“联欢会”的门票,以及在比赛活动中评选出“最佳合作队”;“最佳智慧队”;“最佳胆识队”。

  本节课渗透于科学、语言、音乐领域之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个领域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以一种“主持人”身份展现在孩子的面前,随时察觉幼儿活动的动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过程。

  活动目标:

  1、掌握某些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并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胆识和反应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对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一定的掌握。

  二、物质准备:

  1、动物头饰、彩带、音乐、动物图、鼓。

  2、游戏记录表。

  3、活动场所:幼儿分组线和动物家的场景布置。

  4、最佳奖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1、幼儿自由地讨论:

  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二、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行“游戏闯关”活动。

  师:“今天森林里举行动物联欢会,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活动。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在下面的闯关活动中必须顺利闯关,才能得到参加联欢会活动的门票。

  我们分成红、黄、蓝三组,比比哪一组先顺利闯关,最后我们还会评比出“最佳合作队”、“最佳智慧队”、“最佳胆识队”。

  (一)闯关游戏A:猜猜我是谁。

  1、师介绍游戏规则:每一队选两名选手,一名幼儿看动物图模仿动物的样子,另一名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准确猜出动物名称,猜对一个者得一分。

  2、幼儿进行游戏的闯关活动。 师展示动物图给模仿者看,然后猜者进行猜图活动。

  3、幼儿对游戏活动成绩的记载。

  (二)闯关游戏B:快速反应。

  游戏规则:在一定时间内听要求作出反应。

  快速反应:

  1、师介绍游戏的规则:这里有9个问题,其中有2个问题是每一组必须回答的。在一定时间内回答正确者得1分。

  2、幼儿听题并进行回答。

  红队问题:①哪个动物是短跑冠军?

  ②海马是一种鱼还是一种马?

  黄队问题:①金丝猴、大象谁是珍稀动物?

  ②小海马是谁养大?

  蓝队问题:①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谁?

  ②乌龟、河马谁的寿命最长?

  抢答问题:①嘴最大的鸟是谁?

  ②世界上最大的鸟是谁?

  ③人类最早的朋友是谁?

  3、游戏活动成绩的记录。

  回答问题:

  1、师介绍游戏的规则:这里有3个问题,回答者在一定时间内回答的越多,得分就越多,回答出1个得1分。

  2、幼儿听题并进行回答。

  问题①哪些动物是站着睡觉的?

  问题②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

  问题③哪些动物是进行冬眠的?

  3、游戏活动成绩的记录。

  (三)闯关游戏C:动物找家

  1、师介绍游戏规则:这里有森林、大海、和小河三个家,请你们找个正确的家住进去。

  2、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去找家。

  3、师看看幼儿住进家的情况,不合适的进行调整。

  4、分组讨论:他们为什么可以住在一起?

  三、颁发最佳奖牌。

  根据的表现及活动成绩的记录情况评选出“最佳合作队”、“最佳智慧队”、“最佳胆识队”。

  四、动物联欢。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联欢会的门票,让我们一起来庆祝吧!”

  幼儿跟着音乐进行联欢。

  活动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节目娱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激烈的比赛中掌握了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的知识。

  其中闯关游戏这一环节最为精彩,孩子的思维反应敏捷,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幼儿模仿动物的表演能力各不相同,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明显的动作进行表演。如吴好小朋友在表演猴子时能抓住猴子抓头挠耳的样子进行表演,还学着猴子的样子跳上跳下,让另一名孩子能很快地猜出是猴子。我展示了孩子十分熟悉的动物图片,如“公鸡、猴子、大象”等图片。这些动物的特征比较的明显,孩子容易进行表演,在选择容易表演的图片同时,我也选择了几个难以表演的动物图,让孩子充分地进行想象,大胆地进行动作的表演。如动物图“乌贼”,幼儿在表演时利用自己的手充当乌贼的触足,还扭动着身体,但孩子们猜出来有些难。有的说是狮子,有的说是狼。

  在快速反应这一环节中的问题抢答,幼儿表现得更为激烈,他们都快速地举起小手,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问题的回答,有时没有抢到问题回答时,就哎声叹气,显得十分可惜,自己没有抓住机会,这种抢答的场面并不亚于电视上那种竞赛类的游戏场面。

  当孩子们看到记录表上的分数一分一分地往上加时,他们显得特别的兴奋,每一分都是他们对问题的正确回答得来的。

  在回答“哪些动物是站着睡觉?”等三个问题,回答越多,得分越多。赵文静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出了2个答案,突然地结住了,她这一组的孩子们马上跟着紧张起来,我随机告诉他们,“你们这一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听了我这句话其他的孩子马上进行了补充,孩子们有高兴了起来。

  闯关游戏在激烈、紧张的状态下很快地结束,在“动物找家”这一环节中,大海和小河的有些小动物跑错了家,也可能是我在布置“大海和小河的家”时,布置的有些相似,他们容易搞错选错了家,也可能是孩子对两个家的区别不是太清楚。孩子们经过重新选择,又住进了新家。

  利用节目娱乐的游戏形式,我还是头一次运用到幼儿教学活动中,形式新颖,幼儿的兴趣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活跃的幼儿能回答许多次,不善于回答的幼儿一次也没回答得到;还有三个家的布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场所的特征应更加的明显些,这样“小动物”们就不会进错“家”了。

  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胆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能直接在竞赛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用这种形式来开展有关的教学中。

【有关大班教案集锦八篇】相关文章: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集锦八篇10-27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集锦六篇10-26

精选大班教案集锦八篇10-27

【精选】大班教案集锦5篇10-25

有关大班美术教案范文6篇10-29

关于大班教案集锦八篇10-24

【精选】大班健康教案集锦五篇10-24

【热门】大班教案集锦8篇10-29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集锦九篇10-29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模板集锦8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