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2-10-24 10:22: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桥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巴金去都江堰参观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散文,通过介绍索桥及讲述索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可以说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初步具备了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通过第二单元第一课《长城赞》的学习,学生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体悟,本课旨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合作交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安澜桥、都江堰”等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和课文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5、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

  在故事中使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1、体会都江堰工程与索桥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感悟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索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索桥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索桥什么样子,不知道索桥的重要作用,更不了解索桥的故事。为此,在课前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索桥、都江堰、鱼嘴、二王庙、何氏夫妇等等。因为资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 激情导课。

  1、“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缝隙 雪冤 竹索

  都江堰 安澜桥(注意“堰”“ 澜”的写法)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索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修建索桥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课文中的“石头”说了些什么?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要点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预设或生成某些问题。)

  四、赏析感悟。

  (一)了解索桥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索桥建造特点的语句读一读,把其中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2、在小组里交流找出的句子和词语,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索桥的建造特点。

  3、全班交流:运用书中的语言信息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索桥”。

  4、“索桥”虽然是那样的简陋,可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人物,想象一下他们走在桥上时的感受。(可直接运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索桥的故事

  1、刚才我们通过读重点语句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索桥的建造特点,那索桥究竟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2、(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是谁在向走过都江堰和索桥的人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1)“‘‘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2)“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3、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心和何氏夫妇的心究竟是怎样的心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建造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4、全班交流

  给学生留下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交流中围绕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揣摩、诵读,从而在全班的交流中逐渐感悟到: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齐读)

  5、了解了都江堰和索桥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作者在写索桥故事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了吗?(学生交流补充)

  6、老师小结

  几千年前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都具有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所以说都江堰工程和索桥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深的感染了作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人物精神的深化。

  7、著名作家高尔基笔下的勇士丹柯同样具有这样一颗“勇于克服困难,为他人着想,为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心”。(简单介绍勇士丹柯的故事)

  8、齐读课文第五段,尝试背诵感受最深的语句。(可简要交流背诵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出示都江堰河索桥的相关录相图片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使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得到解决。)

  五、总结全文

  作者在游都江堰和安澜索桥时,被几千年前的人触动和感染,从而领悟到人间更美、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2、 修建都江堰的人们和建造索桥的何氏夫妇以及勇士丹柯都具有颗什么样的心?(出示倒数第二段中的语句,引导学生背诵)

  二、列提纲

  学习完了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三、作业布置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古迹?这些古迹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察并搜集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

桥教案 篇2

  听赏一首歌曲

  xx

  学习内容:

  1、 听赏并学唱一首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视唱A部分旋律。

  2、 认识音乐知识:回旋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体会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以教育学生在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启发学生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2、 认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歌曲多变的节奏。

  学习过程:

  1、 听赏《小熊过桥》乐曲,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想。

  2、 播放A部分旋律,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

  3、 欣赏乐曲《娃哈哈》,听出其中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跟随音乐用下面部分的方法演唱。

  唱 拍手 唱

  挥舞双手 唱 挥舞双手

  4、 学唱歌曲旋律。

  A部分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

  BC两段用LU跟钢琴模唱。

  5、 学唱歌词。注意唱每段词的不同感情,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角色.

  6、 师生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师生跟随录音按照自己选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齐唱 学生 齐唱 教师 齐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7、 介绍回旋曲这一曲式结构的特点.

  8、 根据《小熊过桥》一曲的情节,师生共同创编并表演一场微型的小歌舞剧。

  (1) 小羊过生日:主角小羊,客人B 小白兔,客人C小狗。学生可选择喜欢的动物创作声音和动作表演。

  (2) 学生自行创编出童谣《排排坐,吃果果》。

  方法:A.用X—、X X X 节奏与531三个音围绕童谣的内容与情绪创作三段音乐,用O 表示老师创作的一段,用△☆□表示学生创作的三段.

  案O△O☆O□O形式演唱,边唱边做声势或律动.

  B.用不同方言演唱童谣.体会不同方言的不同效果.

  课后记: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学生体会到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并教育了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还认识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

  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脍炙人口(kuàizhì):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招徕:招揽。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í):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部分(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眠”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部分(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己的疑问?

  [明确]: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别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己却未能做到感到很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桥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自由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读通课文。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a.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2段最后一句话)

  b.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5.再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a.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b.四人小组讨论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潜)、结实、透明)

  c.兰兰在潜水桥里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6~9自然段。

  a.朗读第6~9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b.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c.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携带方便)

  3.学习第10自然段。

  a.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桥梁专家)

  b.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朗读全文

  第 三 课 时

  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座: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板书参考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 结实、透明

  塑料桥梁 轻巧、携带方便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德育: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形象优美而又富的意蕴的语言。

  2、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2、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归纳: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引导:文章主要写了桥与环境的关系。文章写了哪些桥?这些桥又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

  明确: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3、研读赏析: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⑴ 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⑵ 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⑴ 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⑵ 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判断。

  4、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以下语句:(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精讲点拨。)

  ⑴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⑵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⑶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⑷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5、积累迁移:

  请同学们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6、课堂小结:

  桥是美的,但只有桥的美还不够。美是需要发现的。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太多的美被我们错过了。隔着河的两岸需要用桥来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用心来沟通。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地架好与他人之间沟通的心桥,同时,自己也要珍惜好这美好的青春,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7、作业设置:

  ⑴ 仔细观察一座桥,从桥与不同环境的联系中发观美,完成一篇作文。(全做)

  ⑵ 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A组同学负责查找)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环保教案模板锦集5篇10-23

实用的水教案模板锦集六篇10-17

关于桥教案范文锦集5篇10-20

【必备】桥教案范文锦集六篇10-23

实用的桥教案范文集合六篇10-23

实用的桥教案范文汇编5篇10-22

【精选】中班教案模板锦集八篇10-22

精选识字教案模板锦集八篇10-20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锦集5篇10-23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