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案

时间:2022-08-15 15:27: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蝙蝠和雷达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蝙蝠和雷达教案3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1

  蝙蝠和雷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 机能够安全夜航。

  三、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二、重点、难点

  1.领会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从书、词典辞海、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板书:蝙蝠

  (1)同学们,对于蝙蝠大家都见过,那么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2)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课文题目用“和”把蝙蝠、雷达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学习了课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

  (3)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讲解形似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的内容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四、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3—6)讲蝙蝠飞行秘密。

  (二)(8)雷达怎样帮助飞机在黑夜里安全飞行的。

  (三)归纳两者关系。

  五、齐读课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词语,回顾课文大概内容。

  (二)按要求,读课文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思维

  联系世界生活,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学习动物而来的?

  五、作业布置

  1.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2.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学习哪种动物,制造什么?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质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

  3、出示生词。

  蝙蝠、飞蛾、蚊子、苍蝇、铃铛、障碍物、荧光屏

  清朗、敏锐、横七竖八

  捕捉、避开、揭开、推进

  4、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蝙蝠的飞行,以及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5、相继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小组合作填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小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四、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结:人们从蝙蝠身上发明出雷达,想这样的科学叫什么呢?请阅读资料袋。知道这是仿生学

  三、总结:

  除了蝙蝠,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生物拥有神奇的本领,从他们身上,我们人类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出示“资料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找一找自然界中的生物还有哪些神奇的本领,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能过学习到什么?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试一试,自己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比和展示的内容之一。)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3

  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变革,表现在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次意义重大,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常识性课文。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这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事物,光靠口头讲解显然无济于事,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上认识、接触、理解事物,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识性课文,一般语言比较枯燥、平淡,教学方法不当,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使这一尴尬得以解决。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观演示、解决难点

  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是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解决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原来抽象难懂的试验过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结果第一次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而第二、三次的结果都是蝙蝠到处乱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推断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如果仍沿用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讲解,只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学效果也未必令人满意。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友好性,反馈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人机交互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解决好这个难点问题,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

  由于学生已经弄懂了蝙蝠夜飞的秘密,所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键盘操作,画出示意图。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根据蝙蝠飞行示意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这时,学生灵活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而老师则通过网络,随机调取任何一位学生的示意图,进行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当学生正确画出雷达工作示意图时,屏幕上还会出现一个圆圆的笑脸,夸它“真棒!”这时,笑意写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把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的示意图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示意图,合在一起,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蝙蝠与雷达》一课,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视野的扩大,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体的参与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实用的蝙蝠和雷达教案3篇】相关文章:

关于蝙蝠和雷达教案四篇04-26

关于蝙蝠的谜语11-14

蝙蝠双飞梁祝魂11-14

实用的陶罐和铁罐教案三篇07-31

《大雨和小雨》教案07-07

中班教案《水果和水果干》06-08

有关《陶罐和铁罐》的教案3篇08-08

中班主题蚂蚁和西瓜教案06-09

小班科学气球和皮球教案06-08

大班科学青蛙和蝌蚪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