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1-11-12 11:15:25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老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

  学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反馈摸球结果: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讨论: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黄球次数不完全相同;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 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这,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

  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的《相交与平行》。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生活中有许多平行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教材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三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

  学情分析

  基于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平行与垂直现象,了解平等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1、会辨认哪些直线或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理解“在同一平面内”

  师:老师今天还带了一位你们的老朋友,这是我们二年级时认识的长方体。

  (出示两个长方体纸盒。)

  师:盒子的上面有一条黄色的线,与那条蓝色的线,在同一个平面吗?

  师:你来摸一摸看,(在)

  师:移动一个盒子,再问,现在两条直线还在同一平面吗? (不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关系。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

  二、认识平行

  1.观察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老师这里有这样三组直线。”(电脑出示)

  “观察每组中有几条直线?”“而且这两条直线都是在?(同一平面内)”

  2.分类比较,认识平行

  (1)师:“你能根据每组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三组 直线分分类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

  A 有的两条直线连在一起 有的两条直线是分开的,当学生讲到了连在一起或交叉了,师就说明:在我们数学上我们把两条直线碰在一起叫相交。(板书)

  B 有的两条直线是横竖放的,有的是斜放的。

  对于学生的各种答案先不否定,重点理解第三组。师:“我们都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也相交)电脑演示

  指第二组,问:这组呢?(不相交)电脑演示

  师:“所以我们应该把哪两组分在同一类里呢?”电脑演示

  (3)总结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边说边板书)那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就把它们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学生齐读两遍

  进一步深化:“如果这两条直线一条用直线a表示,另一条用直线b表示,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还可以怎么说?(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电脑出示两条直线

  (4)师:“你能用两跟食指代表两条直线来表示一下相交和平行吗?” 学生 做手势。师再做一种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手势让判断并说说为什么他们不是互相平行。

  (5)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平行线段,比如说:黑板、秋千架、五线谱等。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见过两条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学生适当举例)”

  (6)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行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在图中你能找出哪几组的直线互相平行吗?”学生举手回答,当说到不平行时问一问理由,在回到概念读一读。

  过渡: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互相平行的线吗?

  (7)做“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三、学画平行线

  1、探索画平行线。

  (1)提问:“看了这么多的平行线,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呢?好,接下来同学们可以用老师给你的材料画一画,也可以用纸折一折或用笔摆一摆。”

  (2)汇报创作过程。

  教师在巡视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种,比如利用点子图、方格纸、

  再特别关注一下用彩色纸折的。如果有要说说是怎样折的,因为有的是随便一折是不对的。(老师再示范一下),每位同学都去用老师交你的方法折一折,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每条折痕的长度都相等)

  2、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但如果要让你在本子上画一组规定间距的平行线,本子不能折,也没有点子图,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教我们画平行线的

  A电脑示范画。(录像)

  提炼方法:一画(线)、二靠(直尺)、三平移(三角尺)、四再画(线)。(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来)

  B“看清楚了吗?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画平行线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稍微斜点的。

  C学生自己试画。教师下去指导提醒两把尺不能动。

  四、巩固提高

  1、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条直线要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你认为该怎样画呢?与刚才的任意画一组平行线的4个步骤有什么区别吗?(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利用直尺把三角尺平移,然后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再画直线。这样,两条直线就平行)学生在学习单上练习师巡视。

  2、“如果要过已知点画,你认为可以怎样画呢?关键是什么呢?”(就要把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平移到已知点上再画。)学生试画。

  3、想想做做5提问:图中是把哪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平移前的图形有几条线段?平移后的图形呢?你能在平移前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吗?指名指。

  小结:将图形平移,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所有的对应线段都是互相平行而且相等的。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板书课题),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其实平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或做成平行呢?下课后我们可以查一下资料继续研究写一篇关于平行的数学日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在游乐场玩过的游戏项目和游乐器材的造型。

  2、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儿童游乐园的场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立体游乐器材的作爵。

  (2)学生准备有关游乐场的照片和游玩文字说明。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把学生有关游乐场的照片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有选择的介绍部分游乐器材的玩法。

  欣赏大型游乐场的录像,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感受游玩的乐趣。

  (2)发展阶段

  小组活动:教师给每组一件立体游乐器材,让学生观察交流其造型和组成。

  根据教师和同学资料,每人单线勾画一种游乐器材的造型,集体展示交流。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绘画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创作过程,使学生明确创作要求。

  (3)分工合作

  学生自由组合(可以二至三人一组,也可以四至五人一组》绘画创作。学生可以把自己绘画的单个游乐器材剪下,拼贴成画面,再适当添画景物。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纸工和泥工的形式制作立体的游乐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探究学习”,“学一学、做一做”,“议一议”,“助学提示”,“安全警告”,“评一评”等8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经常保持衣着整齐。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准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破了,钮扣掉了,书包裂口了,你怎么办?这些事都是说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钮扣呢?谁定过纽扣,说说你是怎么定的?

  二、看看说说

  1.出示各种各样的纽扣。

  2.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

  三、想想试试

  1.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

  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重点模仿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究学习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法。

  2.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3.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啦,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五、议议评评

  1.各小组展示钉好的纽扣,讨论:

  (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

  (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法?

  (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

  2.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过程。

  3.小组评价。

  4.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六、课外延伸

  把自己第一次钉钮扣的过程写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6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鸟的喙外形特点是不一样的。

  出示各种各样鸟类的喙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鸟类的喙不同的特点。

  2、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的鸟,鸟喙是不一样的呢?

  因为不同的鸟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

  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

  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和虾为食。

  强而尖的喙以昆虫为食。

  扁平的喙大多数是杂食。

  3、不同的鸟,有不同的鸟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页上面4种不同的鸟喙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预设:

  第1种,鸟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

  第2种,鸟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

  第3种,鸟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

  第4种,鸟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

  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

  5、教师小结:鸟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因此,鸟的喙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学第24页例8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难点: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26练习五的第6题。

  2.谈话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队鼓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提问:想一想能不能使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商不变?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想使计算简便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再计算。

  提问: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

  谈话:用这种方法算一遍,并在第24页的横线上填一上得数。

  2、谈话:现在如果队号的单价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自己用简便疗法计算,指名板演。

  观察板演的算式,学生在余数是“2”还是“20”上形成争论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提问: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沦,交流想法。教师在学生初步归纳的基础上适当讲解。

  谈话:余数是2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验算一下。学生试着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验算过程。谈话:通过验算.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余数应该是20。

  3、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汇报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观察算式,找出题目中的错误之处。

  在小组里讨论错在哪里。

  提问:谁能说说这两题计算得对吗?不对,错在哪里?

  学生交流,分析错题原因,各自在书上改正,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改得对不对。

  提问:这两道题给你的体会是什么?

  要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只能划去相同个数的O;如果竖式中有余数,要把被除数中划去的0补上才是题目的余数。

  2、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五第9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10、11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

  ●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万五千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 =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自改写。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电脑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很显然我们不能想例5那样将它直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那怎么办呢?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有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什么是四舍五入呢?如:12756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个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想一想:这样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的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板书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⑺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加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练习,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过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练习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2

  教材分析

  《九寨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朗读、可以歌唱、可以绘画、可以介绍……更可贵的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以课文为载体,从九寨沟的绮丽风光和有趣动物两部分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情动而辞发,使课堂上焕发出一种如诗如画的人性的光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课程实施

  一、导入激情

  1.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2.再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九寨沟在哪儿?它名字的来历?那里有哪些绮丽的风光?……)

  3.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否回答了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指名五位学生分自然段读全文。

  2、读后教师出示课件,纠正学生读文之问题。

  课件一:

  湖泊

  镶嵌

  沟谷

  (1)分别出示三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把这三个词连起来,用书上的内容说一句话。(顺序可调换)

  如: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彩带般的沟谷中,镶嵌着颗颗宝石般大大小小的湖泊。

  大大小小的湖泊,好像镶嵌在彩色沟谷中的宝石。

  ……

  课件二:

  清澈见底

  色彩斑斓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1)分别出示二词,读准字音。

  (2)出示课文中的语句,读好。

  (3)“色彩斑斓”什么样?

  课件三:

  憨态可掬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1)读词:憨态可掬

  (2)能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吗?

  师:“憨态可掬”是个成语,就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形容天真单纯的表情、神态尽情流露的样子。

  (3)出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四:

  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诗情画意

  人间仙境

  课文中还有一些概括九寨沟绮丽风光的词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四。指名读,读好。

  3.齐读第五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开头想一想。(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内容。

  1.通过刚才读书,你们知道九寨沟在哪,为什么叫九寨沟了吗?

  2.指名读一读书上的原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读出欣喜、惊奇的感觉。)

  4.你们想看一看这被称作“人间仙境”的童话世界吗?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九寨沟的有关资料。

  3.巩固词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3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形象生动地画,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做猜季节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现春、冬、夏不同季节的景色,在猜每个季节时,不是将季节的画面直接出现,而是让代表季节特征的景物逐步累加,使季节特点逐渐明朗,最终呈现出特征明晰的季节画面。

  (各季节景象的逐步清晰,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同季节画面的展现,将学生对大自然的记忆唤醒。)

  2、为秋季设计画面。帮助老师给还未完成的秋景图出谋划策。

  (还未绘制的秋景图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感受到的秋天描绘出来,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的联系,为下面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做好铺垫)

  3、揭示课题。点拨学生也可以从文章中获取秋天的信息。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一)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此识字游戏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学生眼、耳、手、嘴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效率,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型。)

  3、分段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4、默读文章,思考:文章介绍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5、将学生找到的秋天景色一一画到黑板上。又高又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稻田、高大的梧桐树、飘落的黄叶、叶下嬉戏的小鱼、叶上奔跑的蚂蚁、南飞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景图。教师在板画时可留下几处伏笔——让池塘里的小鱼不要藏在落叶底下;仅一两片黄叶由树上飘落下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绘画这一方式,将文章对秋天描写的景物汇集起来,以图释文,给学生构成较为完整的印象。)

  (二)情趣交融,诵中品悟

  1、划出自己喜欢景色的句子。

  2、把句子读给朋友听,和朋友共同分享。

  3、把句子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分享。

  (依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决定下面品悟句子的顺序,以学定教。)

  4、品悟“黄叶落到水里”的句子:

  (1)随学生的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水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2)组织学生表演。

  导语:我们来做池塘里这群快活的小鱼吧!鱼儿们,让我们快乐地游起来啊!(在“小鱼”们游动时,教师出示一片桌面大的梧桐树叶教具,)咦,一大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哪条小鱼藏起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啊!

  教师应让这片宽大的“梧桐树叶”在“池塘”里漂动起来,让每条“小鱼”都有藏起来的体验。

  (3)让“小鱼”们说说自己藏起来时的心情。

  (4)再读句子,让“小鱼”们读出自己当时的心情。随学生的朗读课件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飘下的落叶挡住了,“藏”字真的藏起来了。而“伞”字则变成了一把形象、直观的小花伞。

  (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使学生们体味到小鱼藏在落叶底下嬉戏的乐趣,通过句子中文字的形象变化,让学生们品味到枯燥的语言文字中也同样蕴含着情趣。学生在亲身的体验、惊喜的发现中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再通过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便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品悟“黄叶落到岸边”的句子

  (1)随学生的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2)组织学生参加蚂蚁运动会。

  导语:小蚂蚁要开运动会!我们可要去瞧一瞧!(出示小蚂蚁身穿运动服在运动场般的落叶上准备赛跑的课件)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为他们加油吧!运动员各就位,预备,开始!(场上的蚂蚁运动员争相跑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成为蚂蚁运动员的啦啦队,为他们呐喊助威。

  (3)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受到运动场上的欢乐氛围,有的可能回想起自己在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的体验表达出来。

  (4)完整地感悟描写秋天“落叶”的段落

  a、朗读写“落叶”的段落

  b、寻找文中描写与板画中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落实学生对“一片片”与“藏”的理解。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通过查找图与文不相符之处的巧妙方式,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进行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综观一个“藏”字的理解,学生在“读”、“说”、“画”、“演”多种手段的灵活运用中,体验了情趣、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6、品悟写“燕子”的段落

  (1)小组合作朗读,研究能把当时情景读出来的方式。

  (2)各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合作“分角色读、表演读”是朗读的好方法。

  7、品悟写“蓝天、稻田”的段落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2)学生交流仿佛看到的景色。

  (3)学生配乐朗读,教师闭眼欣赏。

  教师向学生提出听了朗读后,也要仿佛看到美景的要求,即:天空要特别高特别蓝,天上的白云可以飘起来,成熟的稻子能发出金灿灿的光亮。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领悟到“边朗读边想象”也是朗读的好方法。

  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导语:多美的秋天啊!高高的蓝天,金灿灿的稻田,飘落的黄叶,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板书:蓝天、稻田、落叶、燕子)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把秋天的美记在心里。

  2、出示带有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全文。

  3、出示未带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分段背诵课文。

  4、出示未带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背诵全文。

  (按照文章叙述顺序移动画面的动画课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分层的背诵指导,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已将文章记在心中。)

  四、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书中、从文章中又得到这么多关于秋的消息。现在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秋姑娘等着我们和她交朋友呢!下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中、走到书中去找寻她,谁对她了解的多,谁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评点:

  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斯言虽善,但游戏进入教学还得在设计上下功夫。本案从“猜季节”的游戏入手,到“画秋季”找“字宝宝”,直到“小鱼嬉水”“参加蚂蚁运动会”等等,较好地体现了以游戏提高认识能力的作用。给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正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生命体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5、估算

  2973、7894、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1.《咏叹》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四年级英语上册的教案

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4.有关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

5.苏教版必修三《离骚》的教案范文

6.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7.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8.苏教版的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