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2-04-14 04:02:02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原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教案6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草原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3)结合这一段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

  (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

  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

  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四、质疑:

  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

  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六、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的句子。

  2、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标题含有“秋”的写景文章。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 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 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

  (1) 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

  (2) 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

  (3)学生说——练习XX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

  (1) 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 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 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 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5)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 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