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的教案

时间:2021-04-27 10:20:22 教案 我要投稿

红烛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烛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烛的教案

红烛的教案1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老师的品质和尊师的内涵,把对老师的尊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做一个遵纪好学的好学生。

  班会形式:用朗诵、讲故事、小品等形式。

  参加人员:本班全体学生和学校部分老师。

  主 持 人:

  地 点:本班教室。

  班会过程:

  放录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歌飞出,引出主题班会。

  主持(女):同学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道出了老师的崇高 和伟大。

  主持(男):今天我们就是要借此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感激之情。

  主持(女):同学们,以往都是我们坐着,老师站着,今天我们应该,让老师歇一歇,让老师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

  全体同学:对,请老师歇着,让老师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

  女生跑上前去给老师献花,给老师安座。

  主持(男):同学们,我们进入初中时间虽只短短两年多,然而却得到过无数老师的教导和关怀。

  主持(女):我们虽然还不够懂事,却深知老师的博爱和伟大。

  主持(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主持(女):大家想不想借此机会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① 几位女生给老师献上一只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② 集体诗朗诵 :“我爱您——老师”

  (领)老师啊老师 多少个日日夜夜、 多少个严寒酷暑

  (合):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独):老师啊老师,您的家在何方?

  (合):您的家在学校!

  (独):您的心在哪里?

  (合):您的心在您的学生中!

  (独):您伴着朝霞走上讲台,又踏着月色归去……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合):您是真正的园丁。

  (独):您的生命——

  (合):因耕耘而芬芳,因开拓儿闪亮,因奉献而充实。

  (独):您的生命是一团火,您的生活是一曲歌,您的事业是一首诗!

  (合):啊,我爱您,我亲爱的老师 。

  主持(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正是我们老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从古到今有许多赞美老师的诗句和文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我把老师比作太阳。她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照我成长。

  学生B:我把老师比作铺路石。让我踏着她走向远方。

  学生C:我把老师比作大海。她有广博知识和宽广胸怀。

  学生D:我把老师比作小草默默无闻但精神高尚。

  学生E:我把老师比作妈妈。 教我做人,催我成长。

  ……

  三男生一女生,跑上要求表 演小品《家访》,表现一女教师牺牲休息时间,不顾体弱和劳累,帮助一对教子无方的家长来教育子女。

  主持(男):老师的形象是平凡的,但老师的精神确是伟大的。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是文明的延续着;他们是灵魂的启迪者;他们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人。

  主持(女):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尊敬老师的优良传统。哪位同学来讲讲名人名家尊师的故事?

  男生F:讲宋代学者杨时《程门立雪》的尊师的故事。

  女生G:讲毛主席尊敬徐特立老师的故事。

  主持(男):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文明。尊重教师也是一个人有良好品德、 修养和有见识的具体体现。那些学者、为人始终都把尊师视为很重要的品质。我们正在接受老师教诲的学生更应尊师。谁能说说平时是怎样尊师的?

  男生H: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下课时,请老师先走;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过;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老师允许了再进去;老师遇到困难去帮助。

  男生I:对老师说话要有礼貌;认真听老师讲课。

  主持(女):两位男同学讲得很好,他们所列举的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现在我出两道判断题,要求大家能更深刻的理解尊师的深层含义。

  题一:有位同学平时对老师很有礼貌,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有时还主动替老师打开水。老师,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老师对他讲了多次他都没改正。他的好朋友说他潦草作业是不尊敬老师,而他说这与尊师无关。问:他的看法对吗?

  女生J:不对。我们尊师,不仅在日常行为上要有礼貌,更要听从老师的教育,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

  题二:有位同学上课经常不听讲,有时还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他,说他不尊重老师。问:老师的说法对吗?

  女生K:对。因为尊师,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为了上好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不认真听讲就是不尊重老师。

  主持(女):老师很累,却无怨无悔。

  主持(男):老师清贫,却安贫乐道。

  主持(合):为了祖国,为了民族,老师您还将默默的耕耘,您还将无私地奉献。

  主持(女):老师,我们知道,您不需要献花和掌声,您不看重享乐和

  金钱……

  主持(男):您要的是我们的勤奋和求知;您要的是我们的进步和成才

  主持(合):老师,您听吧,我们现在就回答您。

  主持(男):我们宣誓。

  全体同学:我们宣誓!为了民族,为了中华,为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要自尊自律、自强自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走向辉煌、走向辉煌!

红烛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2.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教材分析】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最好再画一支红烛,烛光荧荧,烛泪点点。

  二、作者介绍,简介闻一多早期的诗歌创作和诗集《红烛》

  1.闻一多(1899—1946)

  原名家骅,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入学。他到清华学校以后,从1916年开始到1920年上半年,经常有旧诗发表。在学校中颇有诗名。“五四运动以后,他致力于新诗的创作。他自己编过一本手抄的《真我集》,录存1920年至1921年间写的新诗。”在清华九年中,闻一多在文学、绘画和戏剧演出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红烛》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三、范读后分析全文:

  1.第一小节: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

  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第二、三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①诗人在第二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比喻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

  ②作者对红烛的认识如何?

  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

  ③诗人最终是怎样理解红烛的?

  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3.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4.第五至第七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①第五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拟人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②第六节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

  诗人驰骋想象,亲切地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③分析第七小节的含义:

  本节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5.第八、九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四、整体赏析:

  1.抒情的脉络

  本诗共九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

  2.高尚的情操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国。

  3.抒情的方式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诗人对烛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红烛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了,这样红烛的形象就为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的依托。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扪心自问,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有的问而不答,有的一问两答,有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地抒情言志,诗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

  五、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

  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

  “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

  “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

  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3.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

  4.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

  5.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红烛的教案】相关文章:

1.红烛

2.致——红烛

3.红烛颂

4.诗歌100字 红烛

5.一截红烛头

6.红烛_随笔400字

7.红烛颂_歌颂老师的作文900字

8.真情永驻人间——《一江红烛》观后感

9.红烛·枫叶·燃烧_感谢师恩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