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8 09:46: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热)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

  教学《灰雀》这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小组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孩子们依托文本创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间的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快乐成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小马过河》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

  “我背《论语》的时候,有一个字不认识,去问爸爸、妈妈,爸爸读一个音,妈妈读一个音,我不知道谁说的对,就想:还是去查查字典吧。结果证实了妈妈读得对。”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让我自己插起来。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而表弟说很难插。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我决定亲自试试,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

  “我与姐姐、弟弟去公园玩,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弟弟说会掉下去,很危险,而姐姐说大胆走,不会有危险。虽然我很紧张,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自家天井的石板缝里长出的小草,引起“我” 的注意。“我” 从这嫩嫩的弱小的绿芽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自己 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小生命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和无穷 乐趣。 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想让学生在反复读中 理解课文。不只是学生紧张还是我的方法不得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 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一下,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没有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给学生 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 习的全过程。在这节课中如果我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小组交流,鼓励 他们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 我想课堂气氛会高涨, 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效果会很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 活跃起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 40 分钟内承担起自 己的责任,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千方百计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进 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起着重要 的作用。如果课堂教学气氛异常紧张,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厌倦甚至逆反心理, 必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强调一种活化的课堂氛围,在探求知识、掌握知识的' 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

  1、课题入手收益大。刚刚开课,我就写了一个大大的“芽”字,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维嘉说:“我仿佛看到种子发芽了。”晓儿说:“我想到了幼苗。”金恒说:“我想到了草芽、树芽。”为儿说:“春天来了!”“是啊,此时已是初春。虽然我们这里仍是白雪飘飘,今早来上班时我看到了道路两旁的杨树已经孕育了许许多多的芽苞。春天的确就在我们身边了。”我说。

  2、润物细无声,“感恩”的种子植入心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到“天井的石板缝里,透出一条条蚯蚓似的泥土。这几天来,渐渐地有几株青青的芽冒出土来。”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我从心底感激播种者,是他为我的小天井里送来了春天。空间虽小,谁能说这不是小天地里的一线生机,一点青青的颜色?”我紧紧抓住“感激”一词唤醒孩子们感恩的心。“我们从心底感激值日生,为我们( );我们从心底感激生活委员,为我们( ):我们从心底感激纪律委员,为我们( )......”经过这样的点拨,孩子们深深地知道应该感激身边的每一位为我们服务的人。

  3、抓住由“渴望”到“不失望”的情感线,指导孩子们写作。文中写道:“......我欢呼了,我在小天井里发现了春天。我渴望着能出现更多的青芽。我找呀,找呀,找遍了每一条蚯蚓似的泥土。可是,没有。失望吗?不,一点也不失望。我只是恨自己力气小......”原本怀着“渴望”之情找呀找,到头来没有找到,按常理应该是失望的。由此,我联系自己找丢失的钥匙时的急切心情。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骑驴找驴”的趣谈。六十多个孩子居然都跃跃欲试,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讲到,为了节约时间,我趁热打铁请孩子们用笔记录下来找时间读给大家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运用了引用传说、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另外,还重点讲述了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初读课文,觉得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内容也非常简单:太阳的相关知识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再读课文,我觉得此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内容的教学上,更不能在这两部分的内容上平均使用教学时间,其实,特点与关系之间既有主次之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思考。

  第一、教学并不能将两块内容完全割裂开,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对于说明方法的教学不能由教师来灌输,而应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这些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采用这些方法描写太阳特点的好处,从而将积累语言,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读文后,设计语言训练“没有太阳,就没有()。”帮助学生梳理文中较为复杂的关系,而后借用媒体、借用文本材料、结合生活,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太阳与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将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得与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且对于说明方法在三年级时也有了接触,所以在体会说明方法时,学生能够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去体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既理清了几个关系,体会到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教学完毕,反思回顾时突然想到,太阳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危害。用辨证的观点看,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那么,是否要在本课的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一点呢?这也是观察、思考事物的方法呀!但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是来看似乎是不需要,我想,可以放在第二课时拓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嗨,教学无止境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6

  《画杨桃》是一篇熟悉的老课文了,今天,聆听了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使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产生了新的思考。

  一、悉心解读文本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吴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语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理解“实事求是”。吴老师通过对父亲的话、我作画的态度、同学们心理的转化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这四个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二、直奔主题,研读感悟

  吴老师在复习认读词语后,直奔重点,研读父亲的语言。没有太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在学习人物对话中多读多思多讲。从而,为领会课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准备。

  三、匠心设计方法

  巧妙一:适时比较。吴老师指导学生适时比较朗读,利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学们态度转化使,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后教学中,吴老师又掏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进行比较:它们相似在哪?使学生在比较中体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实物理解。吴老师创设实物观察的情境,让学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杨桃样子是否一样,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加深理解“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激发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

  当然,如果吴老师在指导朗读两组对话,体会感叹号与省略号时更细腻些;教学语言更有节奏些;词语教学与文本语言联系更紧密些就更完美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7

  抓重点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俩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这堂课主要是学习4——9自然段,第一个目标我感觉完成得还可以,在体会父女俩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也完成得不错,但在第二个目标中,揣摩人物情感变化做得还不够,比如:父亲捉到松鼠后高兴的心情,触摸松鼠时的神态动作。在我的备课中,逮松鼠只是一个复习的导入,我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表演,并且表演的效果还不错,这是我没料到的。在整堂课中,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说“假如你是网袋中的小松鼠”时,当有的同学不能回答,竟有人毛遂自荐帮助他们。学生的这些变化,我想:都得归功于课外阅读,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学会了思考,在课堂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就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那只松鼠》一文中的“逮松鼠”时,有学生要求表演,我思考片刻,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有3个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刚表演完,孩子们要求再表演一次,并提出:“松鼠”跳时应该跳高一些,再叫几只“松鼠”吧!

  表演又开始了,六只“小松鼠”在讲台上跳过来跳过去,“父亲”一会儿捉这只,一会儿捉那只,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小松鼠”却跑到他面前逗他。父亲想:“女儿多么想要一只小松鼠啊!”又奋起直追“小松鼠”。逮“松鼠”真是不容易,眼看要逮到了,“松鼠”却机灵地逃脱了。后来“父亲”用随身携带的网袋,终于网住了一只。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8

  备课时,在反复深入研究教材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习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习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在谈学习收获时,学生或谈蜻蜓,或谈保护动物,或讲陶先生的人格,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而我也从这节课中更好地理解了陶先生的话: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从陶先生的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

  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0

  《刮脸》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充满了童趣,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小贝当的可爱。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情朗读

  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以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第一句,“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朗读之前,让学生回忆你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过谁大摇大摆走路的.动作?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唤起了对“大摇大摆”的形象思维,再加上动作表演,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体会到了小贝当急切想长大装大人的夸张动作,又进行了口语训练。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情感

  当店里其他客人都一个接一个走了,只剩下小贝当一个人,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这时,小贝当会想些什么呢?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段拟人化的动画场景,激发学生想象。想象之后进行感情朗读,小贝当那种纳闷、疑惑的神情,被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1

  我执教的《讲信用》一课今天上午在学校各位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们的“检阅”下结束了,没有当初期盼的那种轻松的感觉,心里反而沉甸甸的,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感受,那就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真难!”

  作为一名执教者,从最初课文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到最后课堂教学的设计,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推翻、再修改。整整七千字的设计和说课,我是逐字、逐句、逐段的在进行反复推敲。如何上好这节课,如何在这一节课上体现“语文课要有语文特色”,如何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得到语言的熏陶和能力的发展,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懂得做人要讲信用这个道理,如何让所有的教学期待都变成现实……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难,上好一节语文课,更难!

  反思这节语文阅读课,我认为有优点也有遗憾,现从目标完成情况和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我为本节课确立的研究主题是“语文课要有语文特色”,为了凸显这一主题,我在设计的时候,抓住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设计了“信”字结构分析,相同意思词语的积累,中心句的学习,欣赏精彩的语言描写,独立创作名人名言等环节,结合字、词、句、段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感知文章的写作特点这部分,我先是通过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态度的对比,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再利用板书简洁、明了的点明出作者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一步一步的认识到,作者是如何利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手法突出宋庆龄讲信用的。既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又获得了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充分体现了语文课要有语文特色这一主题,同时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但遗憾的是,因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前面在进行中心句的学习和训练时,耽误了时间,致使后面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相似的经历没有进行。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也失去了一次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的绝佳机会,令人扼腕叹息,特别是我在课下让学生完成这部分训练时,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更觉得没有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很遗憾。这让我深刻的反思到自己平时上课,不善于把握时间,没有调控课堂的意识,总是认为,这节课的内容讲不完,还有下节课,每节课应该完成的目标在心里没有明确、清晰地把握。长此以往,养成了随意的坏习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2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在教学中让学生精读感悟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进入角色,也就是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动力,坚持不懈至关重要,但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3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小学的学生上学路上及在校重活动、学习的情景;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通过讲述暑假的新鲜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

  “猜猜他是谁”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园地通过词句段的积累、古诗的背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篇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文章反映了孩子们率福的学习生活,体现r租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三年级是小学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学段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多种方法认记。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用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让我占书法课给他们上语文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4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那么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5

  《茉莉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清新脱俗的茉莉花形象。对于这类文章,如果拘泥于细小的评词评句,必然会造成整篇文章的支离破碎。因而,教学时,我便有了如下的尝试:

  一、突出重点

  教学伊始,在激发兴趣之后,我便直奔主题,让学生重点关注作者描写茉莉花花开情景的句子。结合媒体与实物的演示,理解“绽开”、“浓郁”等词语后,进而了解茉莉花的主要特点:白与香。随后,紧抓心情变化中的“惊喜”,联系上下文,明白作者对茉莉花逐步了解的`过程,从而节省时空,让学生自我感悟。

  二、读中有悟

  重视朗读和感悟的结合,可以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更富实效。于是,我在课堂中,除了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外,还特别注重要求明确,分层递进。如在学习第四小节的重点部分时,学生接力朗读,初步感知茉莉花后,再次默读,静心感受茉莉花的特点,并进一步巩固圈划的习惯。接着,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再次体会茉莉花的特点,降低学生自我感悟的难度。最后,各种形式的自由练读,让学生充分地在朗读中传情达意。齐读则将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推向了高潮。

  另外,我还创设了世博会到来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转换、丰富课文内容,围绕茉莉花写一句话,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也增加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有一个学生就引用了歌词中的那句:“啊,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于是,我适时播放这支熟悉的曲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歌声充溢了整个教室。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06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2-28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反思04-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07-07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7-08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1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