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0 09:31: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1

  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具有特殊形式的文章。文章不仅展现了王维的经典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通过故事的形式向读者生动阐释了这首诗的含义。这个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的经历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课题折射出了多少离家游子的心声。阅读完文章,人们很容易产生思乡之情。

  接下来,我想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注重详细的字词教学。

  中年级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文章材料的基础。没有对新词汇的消化和吸收,学习也就会显得空洞和苍白。中年级是从识字和书写为重点转向阅读体验为重点的重要阶段,所以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上一节课中,我没有像教授低年级时那样一一讲解所有的生词,而是选取了课文中最重要的四字词进行归类、整理,用红色和蓝色标记分别代表两类词汇。先让学生在同桌合作的过程中互相朗读,并对意思进行理解,然后再通过集体齐声朗读的方式检查协作效果。我还通过“根据解释找出相应的单词”这一检验方式检查学生对词汇意思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茱萸”这个植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出示了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兴高采烈”中的“采”和“五彩缤纷”中的“彩”这两个词文字形状非常相似,比较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列举出了这两个单词的含义,指导学生在这两个词汇意思上加以区分,并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掌握。我认为,这种注重音、形、义结合的教法可以使学生对难词的'记忆更为深刻,从而更有效地积累生词量。

  二、通过题目入手,将诗文进行对比,进入诗歌的意境。

  这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语文教材新创的一种新型文体——文包诗。这类课文不仅生动地描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而且通过形象化的展现,让小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动人魅力。经实践证明,“文包诗”是古诗教学中一种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好课型。

  在教学中,我注重“文”、“诗”对照,寻找文本和诗歌的内在联系。在预习展示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检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帮助他们理解诗题。在“细品思念,感受孤独”环节,我鼓励学生找出与前两句诗相对应的自然段,然后出示学程单,让学生仔细品读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充分自主学习后,我再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共同探讨“15岁”、“已经两年了”、“京城长安”这些关键词,感受到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最后,我引导学生从“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扣住“更加”一词,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长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这样,将文章和诗歌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对比和想象练说,达到升华内心情感的效果。

  总之,“文包诗”是一种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研读文章,探究诗歌配套,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要点、深入体验诗情,为学生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

  《记忆中的山东兄弟》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情感的抒发。只有通过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才能触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心,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情感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理解。例如,在第一个情感对比中,我在课堂开始时以“佳节”作为导入,唤起学生对于过节团聚、开心的体验,体会亲情的温暖。当学生们在愉快的讨论中时,我说:“庆祝佳节时,人们会倍思念亲人;然而在唐代,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庆祝佳节的快乐与思念家人的对比,让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在第二个情感对比中,当小组展示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谈谈王维和自己年龄的对比,分享他们自己离家、离开家的经历和感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感同身受。在第三个情感对比中,我将王维节日与家人欢聚的情景对比。我设计“想象说话”的活动,让学生说说此刻王维在哪里做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情感与王维的孤独感、思乡之情交融在一起,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吟诗抒情,品味诗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兴趣,通过诵读和积累,让美丽的语言和古人的质朴情感深入学生心灵,以塑造性格,提高文化素养。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要使我们的学生更感兴趣,我们应该先设计好教学内容。整堂课中,我的语言尽可能地呈现出语言之美,充满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从浅到深、诗歌文本结合,引领学生自由进入古代诗词与现代文化殿堂,同时创造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朗诵方式有很多,如指名朗诵,男女生分句朗诵等,让人们透过朗诵欣赏登山游玩的愉悦,也透过朗诵感受到王维内心的孤独感。最后,我们配上背景音乐朗诵整首诗,在学习文化的丰富经历中,学生的情感积淀日渐丰富,使朗诵成为表达情感的一种内在需求,从而逐步品味诗歌之美。

  虽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亮点,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老师牵引学生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展示的环节需要相信学生能力,让学生发言。

  2.课堂调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能只关注完成教学任务,更需要关注学生。评价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更加肯定。教师下一个环节的设计或准备不能让教学生成受到影响。

  3.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总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应该更好地掌握教学生成时机,减少废话。并且需要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丰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2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王维的思亲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课堂上,我启发学生读懂这首千古绝唱的关键词语,感受王维的孤独与无奈。

  首先,在第一小节中,让学生用15岁和两年两个数字来体会王维的举目无亲。通过朗读这一小节,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将温暖的.情感读出来。

  接着,在第二小节中,让学生读前三句,感受重阳节的欢乐、热闹,与王维在长安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更加深刻的思念之情。

  第三小节中,王维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思念亲人。通过学生的描述,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情送进去,读出难忘的回忆。然而,现实却是他的亲人和朋友却在华山以东,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通过省略号让学生品味王维的无奈与深切的思乡之情。

  接着,让学生想像王维的兄弟们站在高山上,会对王维说写什么?教师表示,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引出古诗的最后两句,反复诵读。

  最后,在理解思绪万千的基础上,再次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走入王维的内心,把他的孤独、无奈、悲伤读出来。最后,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的诗歌和亲身经历,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朗读去触摸文字的温度,直抒胸臆。

  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来说,既幸福又有意义。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11-08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03-08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02-25

经典教学反思03-08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11-29

《假如》教学反思05-07

《泉水》教学反思05-08

《秋游》教学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