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5 21:57: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

《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1

  《人类祖先的足迹》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从教学内容的定位来看,它是本学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起始单元,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初步了解和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从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看,它是以搜集资料、信息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从信息的流向来看,本单元主要以生生之间的沟通为主,通过分主题的研究及之后的信息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祖先的起源和生活轨迹。

  在《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和聚焦关于人类祖先的话题,完成个人记录,然后小组在交流分享之后,选定小组共同感兴趣并有能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学生在足够的交流时空中,主要是围绕“人类的祖先怎样由古猿演变成人的”和“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两个主题进行选题;继而学生对此主题进行了科学的猜想和假设,运用到了他们的已知经验和丰富的想象,促进了个性的发展;由于查阅资料必须小组成员各有贡献,彼此协助,所以,对于研究方案的制定,学生完成的比较好,有了良好的开端。

  学生在搜集整理整理过程中,主要在课外进行,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搜集到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表达交流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我在备课时,也搜集了很多视频资料、图片并制成了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让学生对人类祖先的足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总之,本单元的“专题研究”进行到“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已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何尝不是如此呢?期待在展示阶段,学生们会有更加精彩的个性体验。

《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2

  《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从教学内容的定位来看,它是本学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起始单元;从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看,它是以信息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从信息的流向来看,本单元主要以生生之间的沟通为主,通过分主题的研究及之后的信息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本单元的教学与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中信息交互有效性的研究》密切相关,现以此为例,简单介绍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信息交流的目标,分解信息交流任务

  “人类祖先的生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范围,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对这一主题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掌控。如果完全由学生自行收集信息和交流,有可能在信息交流时出现重复和遗漏,这样的交流必然是低效的。所以,在单元教学之初,我就着意引导学生分析交流目标,充分认识到目标任务的'广度,经过讨论,同学们觉得分解任务、合作完成并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于是,大家分别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了选题,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微调,使得目标任务的主要方面被基本覆盖。经过这一选题过程,学生们一方面宏观了解了交流目标,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研究的这个部分关系到全局(信息的完整性),所以在后期的探究、交流中格外认真、细致,为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信息流,提高信息的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中,凡是遇到需要学生查询资料进行交流的内容,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从山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但事前从未完整地浏览过,在交流时照本宣科,结结巴巴,有些字都不认识。这样的交流对于信息的接收方无疑是低效的,且会使倾听者很快失去兴趣,放弃交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提醒学生交流前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提高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去掉无关紧要的、重复的信息。经过这样一个收集——处理——筛选的过程,学生对信息的进行内化和重组,浓缩了精华,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渠道与方式方法,使信息交互效度最大化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针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具体内容标准:“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这是因为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需要根据交流目标、交流内容和交流对象等方面的需要,正确地选择交流渠道、媒介及相应的交流方式与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以《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为例,学生关注了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内容,其研究结果作为信息交流的主体各具特色,如果都以单一的口头表述的形式进行交流,必然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倾听者将信息内化。所以,在交流前我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交流表达方式。我为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验:两个人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推销水果,A用单纯的语言描述一篮水果,B用图片来表现,之后再让学生进行选择,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后者。其实,二者描述的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通过分析,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信息传递效果的影响。所以,在后期的表达与交流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交流的内容分别选择了手抄报、模型展示、幻灯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降低了交流中信息的衰减率,信息的交互效果良好。

  四、及时运用反馈,提高信息交互有效性

  在以往的课堂交流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环节的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单向的,特别是在探究活动后,生生之间交流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和交互。即便有反馈,往往是由教师个人做出。这样的交流效率较低,因为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信息是否被倾听者接受?是否被倾听者进行了思维加工?信息接收者能否提出质疑?信息的可信性如何?身处当今这个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教师个人的信息占有量是有限的,而学生们可能占有更多更新的信息、当学生由于反馈机会的缺乏而导致倾听积极性下降时,交流也就错失了大量的信息源,从而降低了信息交互的效度。

  针对这种现象,在《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学中,我首先引导每组学生进行补步选题、研究,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重点放在对交流内容的评价上,特别是引导倾听者从选题、信息的质量、表达的方式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被评价者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促进了研究的深入;而评价者本身通过信息反馈的过程促进了倾听,准确定位了目标任务的评价标准,为自己的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这样信息交互可谓是双赢,大幅度地增强了交流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交流时,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掌控信息流、选择信息交流的方式、交互双方及时反馈等措施,均可有效地提高信息交互的有效性。当然,本案例中有教学是以资料交流课型为主的,对于科学教学中典型的探究型课型的信息交互,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3

  用情境引发问题。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炼问题,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让问题紧扣单元主题。在教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时,我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创设图片欣赏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自己向人类祖先提的问题,进而提炼出新的问题。如,盼盼小组在欣赏中就把“人类祖先吃什么?住哪里?穿什么?”等零碎的问题综合成“人类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一个新问题;星星小组就把“人类祖先的好看吗?”这样无价值的问题,改成了“人类祖先是什么样子?”这样,用情境引导学生整理与提炼研究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还为学生探究问题指明了方向。

  用问题引入探究。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航标,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有了探究的目标,学生自然就会围绕目标走进探究。学习《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时,在图片欣赏、资料引路、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中明确了小组的研究问题,围绕问题有的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去访问这一方面的专家、有的电话向远方亲人咨询……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的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课堂上的小组交流活动,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用展示深入探究。展示是探究活动升华,教学中创设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不仅能满足学生好胜心和表现欲,而且能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在教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中,学生为了展示,有的小组把问题研究成果做成图画,就像一册连环画;有的.制成ppt演示稿,俨然专家讲座;有的用泥土做成人类祖先的模型,演绎人类祖先的形成过程……,形式各异,将探究无限拓展。展示中,一幅幅画卷、一张张图片、一次次精彩的讲解、一个个模型展示……,同学们在欣赏、也在思考,时不时还为其他小组补充,或向其他小组提出疑惑,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可见,科学课教学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探究活动树立目标、引导方法、达成效果,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顺其自然的引学生走进科学探究。

《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4

  收到学校在本周针对“新冠”疫情发布的线上教学活动的通知,我第一次学习使用钉钉直播课堂进行授课。

  提前二十分钟,我便坐在了电脑前,打开钉钉,关注六年级直播课的进展情况,马上到我授课的时间了,可是音乐课还没有结束,我内心有些慌了,没办法发布上课和提前布置预习的通知,害怕会打扰大家,又担心是不是下午的授课时间有调整,于是,我再次确认了年级课程表上的时间安排,没错!眼盯着音乐老师在我上课前的最后一分钟结束了音乐课程,我为了上够同学们宝贵的30分钟的科学课,甚至没时间再给同学们发布上科学的通知,过高地估计学生都能通过正在直播的消息可以进入直播课学习,就这样信心满满地准时发起了科学课的直播,盯着电脑界面,我首先给同学准备了3分钟的'“美丽的地球”影音资料,召唤学生近入课堂,告知同学们可以喝口水,站起来活动活动,或者上个卫生间,本以为在我们科学组的教研群里试播过,并且还给我们组的组员也进行了直播和反馈,应用起来会比较顺手,但没想到,我声情并茂,感觉良好地讲了15分左右,仍然遭遇了网络塞车和联播失败的问题,于是,我马上结束了直播,然后及时在四个班级群里发布转换学习方式的通知,由于曾经有同学告诉我图片合并发送会看不清,我又用逐条发送的方式分别给四个班传送了第一单元四节课的习题文件和练习格式要求,督促学生紧密衔接剩余时间内的的学习活动。并且又重新尝试,沉着冷静大的发起了约19分钟的直播课程,在女儿的帮助下,我用电脑授课,她用手机看课,我得到了她及时的反馈和方法的指导,这次直播效果较好,这一点,从学生观看的点击量和时长以及提交的作业质量可以验证。

  不过,从作业订正的效果来看,效果不太好。为数不多的学生上传了他们自己答题的情况,有空题和涂改现象,我知道他们是想告诉我,这是他们真实的学习成果,所以,我对这些学生做了表扬他们实事求是品质的积极评价;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红笔对改,在旁边订正了错题的答案,大多都只订正了正确答案,只有一部分同学仍然保持着我们在校学习时订正完整习题的方法,对今后的复习很有帮助;还有很多学生的作业整洁度高,很有条理,无一处订正,学习效果反而令我有些担忧,若是能认真读读记记,倒是能增强复习效果,但若不认真复习,下次上课前,可能如更多人惯用的说法,就是又都还给老师了。我多希望同学们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每天踏踏实实学习,每天都有进步!

  在今后的线上学习前,我还要不断思考,尝试用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努力提升学习品质,待到开学复课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欢送孩子们顺利毕业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