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9 21:30: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单元 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

  教学内容:

  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电脑呈现文字,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

  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意大利随想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听音练习

  听辩下列双音的音响效果,说说那些和谐悦耳?那些不和谐?并用线响应的图示连一连。

  1、mi sol 2、fa l a

  3、si do’ 4、do do’

  5、sol la

  三、 学习小号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通过网络让学习了解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短号各自有写什么不同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铜管乐器。

  四、辨别刚才介绍四种乐器的音色

  1、分别播放音乐片断,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是哪种乐器。《狼的主题》圆号→《骑兵序曲》小号→长号与大号《变奏十二》。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图画分别表示四种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欣赏选自《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录音,辨别乐曲的音色→小号。

  4、自己感受一下,说说音乐在描述什么?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5、唱乐曲的旋律。(出示主旋律歌谱)。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2、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掌握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调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文字与表演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点击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

  听,那是什么声音?如此雄伟,如此震撼人心?对,这便是安塞腰鼓,来

  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黄土地,去感受一下那雄浑的安塞腰鼓。

  (点击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

  看到了么,那飞扬的尘土?看到了么,那豪放的舞姿?听到了么,那震耳的呐喊?听到了么,那惊天的鼓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刘成章的著名散文《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喜欢的段落

  2、让一二位学生讲讲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

  3、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自己所喜欢的段落

  4、请几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说说各自喜欢的缘由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作一二点拨,也可让学生点评。此外,对于学生喜欢的理由,教师还可作些引导和挖掘)

  三、品味语言,把握修辞

  思考:作者是如何让文字与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排比:营造了一种有力的气势,使语言形式与舞蹈内容相统一。

  反复:使语言又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短句:有力地表现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读起来铿锵激昂

  四、模仿课文,写作练习

  1、听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个句式为例仿写。

  (1)这琴声,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2)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

  2、请几位同学把所写的段落交流一下,教室可请学生点评也可自己作适当点评。

  五、小结内容,布置作业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多余眼,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那些茂生生的后生身上,从那隆隆四安塞要构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而这当中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将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地震撼人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四个不同的颜色的太阳。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纯真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朗朗上口,亲切惬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设计中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初读、品读、美读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种螺旋循环中上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习的书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落实。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四季景象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材料、实物等。

  2、四人小组自制一套生字卡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制作成太阳、动物、植物形状,体现识字的趣味性。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认识这13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可以打节奏。(师点击课件:播放《种太阳》)刚才大家听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2、交流感受:你们了解太阳吗?请你说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3、导入课题:歌曲中的小朋友他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他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师点击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着声响依次跃上天空,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由歌曲引入太阳这个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同时从音乐方面给学生以美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读法:同学们,我们平时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怎么办呢?

  生:看拼音、问同学、问老师、查电脑等。

  那就用上你们的好办法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师巡视,随时接受学生的求助。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4、认读字词: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合作,那课文中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⑴ 师点击课件:出现本课的13个生字,这13个生字写在13种不同颜色的小太阳上,教师指名认读时,学生读一个生字,教师就点击该字,带有生字的小太阳就升起来,并发出你真棒的声音。

  ⑵ 去掉拼音,随机认生字。(课件设计和运用同上一个环节,只是没有拼音。)

  ⑶ 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还读得这么好,那老师想难难大家,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认读。街道、挂在、熟了、伙伴、尝尝、香甜、温暖、冻僵、应该、因为、手脸。)

  5、读通长句:老师这里有几个难读的长句子,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自己试着先读一读;指名全班交流读;集体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也是本课难读的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三、品读想象,感受奇妙

  1、自由选读:这么难读的长句子你们都能读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就把那个自然段多读几遍吧!

  2、组内合作,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其他人边听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全班交流,评议补充:

  ⑴ 指名品读: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想象一下,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其他同学都鼓起了掌。)

  ⑵ 指名描述: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还可以展示自己准备的四季景物的图片和实物,充实自己的语言描述。如有的同学在评价别的小朋友的朗读,说道: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注意了停顿和重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还闻到了水果的香味。你们瞧,我就带了苹果和香蕉,多香呀!

  (此时,许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做出了闻香味的动作。)

  设计意图: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注重调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想象展开,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带入课堂中,用规范、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美读感悟,升华情感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向大家挑战。(学生鼓掌欢迎)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喜欢哪个太阳?(师点击课件:出现《种太阳》的伴奏音乐,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诵。学生很陶醉,有的忍不住鼓起掌来。)

  2、感悟交流:你喜欢哪个太阳呢?想想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画个这样的太阳呢?指名交流,并补充。

  3、欣赏四季:一年有四季,小作者画的太阳多有创意呀!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课文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师点击课件:出现一年四季有特征的景色和景物,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下是播放课件时,教师的一段旁白:

  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让辛勤?劳动的人们有更多的收获。寒冬,寒风刺骨,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让阳光温暖每一个的心田。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给人希望。)

  4、课文美读:看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你能不能把这种美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挑战读、比赛读、下位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给他听,请他评价等等。)

  设计意图: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的选择听众,自由的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五、创新实践,积淀美感

  你们还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回家以后用你的彩色笔把它画下来,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析诗中那一个个生动画面,体会收获季节给农家、渔家、牧家带来的欢乐和喜庆。

  2、品味重点词语如栖息、游戏、梦寐等在诗中的作用。

  3、学会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的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技能。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并背诵全诗。

  2、通过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视觉再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在脑中形成一幅画面,然后试着说出听后的第一感受。(培养学生感悟和视觉再现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1)师配乐诗朗诵,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划分诗的停顿和重音。

  (2)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重音后,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3)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思考: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三、研读赏析

 1、将自己想像成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优美语句赏析:

  (1)先找出优美的语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a.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c.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d.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e.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f.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

  四、小结点评

 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感情。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生:喜欢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六、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特点.

  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丰富学生词语.

  3.引导学生仿照练习“那么……那么……”说、写句子。

  4.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拓展阅读。

  6.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1.课件出示“脚往城墙里伸”的图,请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意思,谁能看懂?

  2.古时候的人用这种图形表示一个意思,是什么呢?

  3.课件出示象形文字“足”:这就是象形字“足”。引导观察每部分像什么。

  4.后来足又经过了哪些变化呢?

  5.课件分别出示小篆“足”和楷体“足”。

  6.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演变过程?

  7.出示字卡片:跑、跳、踩,指名认读。

  8.提问:你们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意思上有什么相同的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足字旁的字?

  二.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3.启发思考: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学生板书自己知道的词语。

  5.全班学生齐读进行积累。

  三.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有几部分组成?(泡泡怎样了?什么样?)

  3.仿照句式说一说。

  4.填空练习,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小组互查。

  四.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看书自由读《宿新市徐公店》,读准字音。

  2.熟读、练习背诵。

  3.互相检查。

  四.阅读平台:

  1.回忆读书的方法: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如何读准生字字音?有不理解的词语怎样做?

  2.按学过的阅读方法自学短文:(自由读《快乐的回忆》,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自然段,查阅自己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中思考阅读思考题:贴鸡毛多有趣呀!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

  4.小组讨论交流。

  5.师生总结归纳: 板书:选鸡毛——大找门——一手按,一手抚摸使鸡毛发电,同时唱歌——松手贴住鸡毛,比贴的时间长短。

  第二课时语文大课堂: 玩得真开心

  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切西瓜……)

  二.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

  三.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四.选择喜欢的进行小组游戏。

  五.小组交流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积累,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

  七.练习把游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八.指名读写好的内容,进行评议。

  九.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玩得真开心人数游戏名称、游戏规则玩法胜负游戏前(准备、心情、表情、语言)游戏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游戏后(胜负双方什么样?动作、神态、语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2、学情分析

  本班初三的学生,而且从初一开始我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积累的训练,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朗读技巧也有掌握。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

  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四、设计思路

  1、由学生过中秋的活动,引出中秋佳节的习俗、然后引到描写月亮的诗歌,引入到本课中秋诗词教学内容

  2、 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3、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4、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五、教学方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秋佳节,脸上还洋溢着中秋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那么我们中秋节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呢?(学生随意回答)中秋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大家能说出我们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很好,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中秋的诗词《水调歌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

  二、掌握作者?

  学生自由说 然后统一屏幕出示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屏幕出示课文听读后,学生明确诵读诗词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泛读、小组朗读 四、初步感知?

  明确结构本词词共分几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因背景正文部分有两部分,词的特点: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文中有个字和这个字很相似 阙 下面我们五个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词。1组小序,2、3组上阕,4、5组下阕五、抓住语句? 感受画面朗读这首词,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从哪里发现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生2: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诗人端着酒杯喝酒问天的画面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是端着酒杯?生2:从“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师:不错除此外,你还可以读出怎样一幅画面?

  生3:从““起舞弄清影””可以读出,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的影子。

  六、还原背景,感受人物师:

  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画面在这么一个有月的晚上,词中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你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找动词

  生:“欲乘”“归去”“恐”“起舞”“弄”

  师:词人“欲乘风归去”,想要到归到哪里去?

  生:琼楼玉宇

  师:也就是说词人将自己的归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当时的心理又则那样那个呢?请大家在文本中寻找

  生:“恐”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师:“胜”是什么意思呢?

  生:承受、经受 师、不能承担沉重的负担此时词人能做的是什么?

  生:“起舞弄清影” 师:什么意思呢?

  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师:那是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的心理呢?

  出示背景:(教师出示并解读苏轼的坎坷人生: 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写这首词时,苏轼政治失意,被贬在密州任太守)

  师:大家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说说词中涉及的“高处”“琼楼玉宇”暗指什么?

  生:皇宫、朝廷

  师:是的,词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为什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呢?请结合词人的坎坷人生回答

  生:因为词人被朝廷一贬再贬,所以内心深处虽想回归朝廷但不免有“恐”,觉得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我们邀请一个学生,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朗读上阕

  七、诵读品味,触摸情感

  师:这是一个带着愁思的词人,这是一个怀着矛盾心理的被贬臣子;此时词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请从文本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邀请一同学朗读下阕,我们边听读边思考从下阕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词语。 ? 生:此时诗人心情很难受,我从“照无眠”中读出词人现在“也不成眠”

  师:此时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暗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书难受、失意)面对这份难受与失意,诗人又是如何面对如何排遣呢?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诗人继续把酒问天:“(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师:这是一种指责,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速快而轻松)

  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调缓而慢,最后用降调并带拖音)

  师:请问这里的“此事”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师:句中的“全”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成全

  师:不错,也可以理解为“周全”,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人的感慨

  生: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啊

  师:词人由月联想到了人,月的圆缺是自然规律,人也师一样,由分别就会由相聚,分别之时也是将要相聚的开始,不要为分别悲伤,应当为将要相聚而充满希望、期待。作者几度被贬的经历,还能有这样的化悲伤为希望,这是什么胸怀啊? 积极乐观、豁达、旷达的胸襟(学生回答) 词到这里词人的情感达到最高潮了吗?

  生:没有,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看出词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师:你理解这句子的内涵吗?

  生: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只希望”

  生:“但愿”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呢?

  生:共婵娟;“婵娟”这里指“月亮”

  师:大家再能说几个类似的月亮的别名吗?

  生1:玉兔

  生2:玉盘

  生3::嫦娥……

  师:古诗词中月亮的别名很多,月亮总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此句意境一致的诗句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多美的意境啊!请大家深情朗读最后两句,将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学生朗诵)

  八、回看板书 教师总结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采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短短的词中流露出情感起伏变化,苦闷-向往、矛盾-自嘲-忧愤-豁达---祝愿。情感起伏变化。全诗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旷达的胸襟。 再读此诗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九、组内互读 达到背诵

  十、作业巩固 积累诗词

  十一、板书设计

  小序:时间 缘由

  上阕:望月 欲归 –恐 舞 弄

  下阕:责月 怀人 悟理 乐观、旷达的胸襟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2.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

4.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七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

7.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8.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