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8 09:05: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习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习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幅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内容和语言都内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寺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人人都有两棵树,一棵左来一棵右。不长叶子不开花,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揭题

  1、这个谜底我请小朋友把它画在黑板上,谁来?

  (请小朋友画小手)

  这就是谜底。

  板书:小手。

  (出示兰兰的小手的画)

  这是兰兰画的小手。你们能说说画上是一双什么样的小手吗?

  (板书:__________的小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胖乎乎的小手》,请大家一起读。

  3、学习“胖”:

  ⑴ 念。

  ⑵ 怎么记住。

  ⑶ 念词语。

  ⑷ 组词。

  4、齐读课题,想一想:

  全家人都很喜欢这张画你知道为什么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别着急,我们来看看书本。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6课。

  (板书:6)

  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标出小节号,圈出生字。

  2、检查自学:

  小朋友已经预习了课文,哪个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字?

  ⑴ 读生字:

  ① 小朋友领读生字。

  ② 开火车读生字。

  ③ 读后鼻音的生字和词语。

  ⑵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啊?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我请六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帮他们听听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不够好,并且用直线划出把爸爸、妈妈、姥姥喜欢兰兰这幅画的原因

  ⑶ 说说爸爸喜欢这幅画是因为?妈妈呢?姥姥呢?

  四、重点读悟

  1、学生反馈后,投影出示: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2、师提醒:

  ⑴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个句子非常像。这3个字(点红)虽然不同,但是在这里作用差不多。你看我们中国人的语言多丰富啊!

  ⑵ 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后面的标点符号都是!

  (板书:感叹号)

  这样的句子叫感叹句。在朗读的时候要加强语气!

  3、读体会:

  ⑴ 读读第一句:

  ① 指名读。

  ② 你猜猜看兰兰在什么时候给爸爸拿拖鞋啊?

  ③ 如果你是兰兰的爸爸心里怎么想?你会怎么说这句话?

  ⑵ 读读第二句:

  ① 指名读。

  ② 兰兰在帮妈妈洗手绢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啊?

  ③ 有这样一个乖女儿妈妈的心里很高兴,谁能笑着来读读这句话?

  ⑶ 读读第三句:

  ① 指名读。

  ② 你帮外婆挠过痒痒吗?

  ③ 有这样的乖外孙女真该好好夸夸,谁能?

  4、读了课文你现在能再来说说兰兰的小手是一双怎样的小手?也要说说自己的理由哦!(勤劳的、灵活的……)现在想想,全家是喜欢兰兰的画还是喜欢兰兰的小手啊?

  5、延伸拓展:

  我想兰兰这双灵活的或者胖乎乎的小手一定还做了很多事情。

  兰兰的老师说:“这________的小手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呀!”

  兰兰的同学说:“这_______的小手帮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兰自己说:“这_________的小手为我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⑴ 先跟你的同桌说说!

  ⑵ 指名说。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对了,你们也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我们也会写一手漂亮的字。我们先来学习“会”:

  怎么记──小老师说笔顺──老师边写边说注意点──生写──展示生的字、评价。

  2、“会”是上下结构的,我们再来学写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兴”

  老师边写边说注意点──生写──展示生的字、评价。

  六、趣味延伸

  瞧你们的小手也很能干。写出了这么漂亮的字。老师想它在平时一定也帮别人做过很多事情。我们也像兰兰一样,来画画自己的小手,夸夸自己的小手。并给它配上小诗,好吗?

  我替爸爸( )。

  我给妈妈( )。

  我帮老师( )。

  我为大家( )。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注意节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感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5、诵读古诗。

  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注意节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本学期,在项目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实施操作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读。通过研读,进一步领会课改的精神。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中,并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区“数趣”课程的研究,我设计了《倍数吃牌游戏》这节数学游戏课。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即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动中悟”。 而是让学生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失败,不断尝试、反复推敲,体验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失败,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一、 游戏激趣,调动思维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要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为载体,用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一:找倍数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通过找出倍数牌的活动,让学生熟练1-9的乘法口诀,熟悉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活动二的展开打好一定的基础。

  活动二:倍数吃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但要运用乘法口诀和

  倍数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究一定的获胜策略。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获胜策略的主动性,让学生“玩中学、玩中悟”。

  二、 层次区分,启迪智慧

  《倍数吃牌游戏》的课堂活动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

  层次一、熟练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

  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是二年级(上)数学课本中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的机会。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应用数学知识完成游戏的成就感。

  层次二、主动探究吃牌和出牌的游戏策略

  在明确倍数吃牌的游戏规则后,学生首先学会了找出倍数牌进行吃牌的方法。经过几次游戏尝试后,主动开始思考出牌的策略,并将策略运用到游戏活动中,继而在情感上获得思考、探究的乐趣。

  层次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教学最后部分的选牌游戏,需要学生不但能够熟练运用口诀和倍数的知识,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先出牌、后出牌)讨论证明双数牌一定能获胜,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 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中,我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胜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游戏取胜策略的主动性。。

  2、 放手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

  课中,对于游戏策略的研究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我为每个学生搭设了活动平台,给与他们充分的时间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取胜的欲望下,主动探究吃牌、出牌、选牌的策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适当引导,师生互动

  学生在游戏实践的活动中,已经探究出了一定的游戏策略,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这些策略进行运用,但是还是比较零散和模糊。教师通过小胖和小丁丁的几局游戏过程,将学生在游戏中的吃牌、出牌策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有条理的总结游戏取胜的技巧。

  《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钻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中,让每位学生受益。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生:想。)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小朋友们,我们认真算对每一道题才可以上车哟!你们能行吗?)太棒了!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看!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欢迎小朋友们走进数学王国。)

  (过渡:首先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农场,爱劳动的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叔叔喂鸡呢!)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说图意。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 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鸡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看图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5+2+1)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揭示课题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4、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5、出示连加算式练习。(为了检验你们的能力,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考你们?)

  (二)探究连减

  (过渡:小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吃的好开心呀!)

  1、情境演示,说图意

  师:草地上有几只小鸡。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仔细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草地上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3只,请问:草地上还剩下几只?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提问并列式师:

  看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表扬鼓励: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3、读算式揭示课题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4、合作探究,连减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5、出示连减算式练习(智慧老爷爷也想考考大家。)

  (三)初步小结:我们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过渡:带着连加连减这两位好朋友走出了农场,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乐园。)

  三、联系情境,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看,白鸽在空中给我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白鸽空中舞(连减练习)

  师:热情的小猴给我们摘下红红的大苹果。

  2、小猴摘苹果(连减练习)

  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乐园,来到了停车场。)

  3、停车场乘车(连加、连减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王国的表现真棒,老师请你们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1、幻灯片出示购买食品习题。

  2、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三、赏析诗歌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四、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民主协商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肯定了自己心远是正确的选择。“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高法美好的景致与结庐人境超脱尘世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意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背诵

  六、课堂练习

  1、诗中表明远离官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

  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

  七、小结拓展

  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八、布置作业 背会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抓住描写景色美丽的句子,了解小洁的行为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想送给你们,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礼物——几张清澈湖水的风景图片。

  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

  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清澈的湖水

  学生齐读课题( 读好“清澈” )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师: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大家快打开课文27课,自由的、放声的读一读!读的时候把句子读顺,同时勾出你不认识、或者读音拿不稳的字宝宝和词宝宝。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读一读,认准生字。写一写,会读并会写字词。

  过渡句:这些字宝宝啊孩子们都认识了,现在它们跳进了小洁姐姐的船里,和小洁姐姐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三、品析课文,欣赏美。

  1.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两岸的风景,师问:你们看到什么?觉得这里的山石怎样?谁能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

  2.第三自然段,读课文。师问:小洁姐姐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丢了吗?(没有)为什么不丢呢?你能找出描写湖里美丽景象的句子吗?(出示课件)抽生读,自由读,为什么小洁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师旁白(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这时,你荡舟湖上,与湖水贴得那么近,湖水是那么的清,而天上的蓝天、白云、山峦又如此的清晰。此时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3.第四自然段,师读课文,学生勾出喜欢的句子。

  师问:小洁姐姐还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吗?(教师抓住“攥着”和“生怕”理解句子)她为什么害怕面包纸掉进水里呢?(小鱼)谁来读一读写小鱼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带着体会读句子。

  孩子们,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鱼嬉戏,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啊?板书:景色优美。景色多美啊,小洁姐姐从想扔面包纸到攥着面包纸到生怕掉进湖里,孩子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洁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说)是啊,小洁姐姐才不会把这美好的的景象破坏呢!看,那边的孩子在干什么?(读四自然段的后面部分)师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美丽景象被破坏了,体会小洁的心情。)孩子们,你们喜欢哪个孩子呀?为什么不喜欢扔香蕉皮的小孩呢?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小洁姐姐是怎么做的吗?

  4.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小洁姐姐是怎么做的。(抽生用表演的形式上台饰演小洁姐姐)

  5.学到这儿,孩子们,(出示课件)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鱼或是岸边的景物,你的感受会怎样?发挥你的想象,帮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拓展延伸,培养品质。(出示课件)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所有的人都来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

4.【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5.【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4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